恒大地产再被强执 12 亿,此事件起到了哪些警示作用?
欠债2万亿丑闻后,许家印抓住救命稻草,将逆风翻盘,到底发生了什么?
恒大宣布无法履行二点六亿美元债务担保义务,这意味着恒大正式宣告债务实质性违约。此消息一出,便引起市场一片哗然。有人不解,二零二零年,恒大全年销售额高达七千二百三十二亿元,为何连区区二点六亿的债都还不上?
答案很简单,一方面,恒大欠的债太多了。公开资料显示,恒大负债总额高达一点九万亿,此外还有超两千亿的商票逾期,以及数百亿理财未兑付。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恒大二零二零年销售额高达七千多亿,但净利润只有三百一十四亿,且去年九月以来,恒大就几乎没什么资金收入了。另一方面,信用破产叠加房地产融资政策收紧等因素,直接导致恒大借不到钱了,最终资金链彻底断裂,无钱还债。
在业内人士看来,恒大虽然宣布正式违约,但并不意味着就此躺平,这从恒大近三个月以来的种种行动可见一般。首先,恒大事件发生后,国家队第一时间就进场了,广东省政府工作组进驻恒大,要求暂停资产处置。其次,恒大立即宣布成立了风险化解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主动沟通和协调各地政府部门帮助推动恒大获得信贷融资,继续推进目前在建工程如期完成保交楼的工期任务。
二零二一年下半年,对于恒大而言,堪称是迎来了治安时刻。但即便是这种高压情况下,去年十二月份恒大依然完成了交楼三万七千八百九十九套。进入二零二二年,许家印更是表现出了敢于担当的企业家情怀。二月六日,恒大举行新年开工动员大会。
会上许家印作出承诺,二零二二年,恒大要交楼约七千万平米,六十万套,相当于恒大百分之五十的项目都要在今年内完成。与此同时,许家印还强调,恒大不能靠贱卖资产还债。恒大有救了。许家印的交楼承诺要兑现了。有人说现在谁还愿意相信许家印的花言巧语,谁就是真傻。一年交楼六十万套,这是天方夜谭。对此,我们不敢苟同。恒大总债务高达一点九万亿,但其名下拥有的房产、土地、汽车等总市值高达二点四万亿。
据许家印透露,恒大目前除在交付的项目外,还有五千六百万平方的在建未取证、未开盘的项目,一点六亿平方的土地储备,以及一百五十个旧改项目,且这些项目大多都较为优质。正如许家印所言,只要不贱卖,找到接盘的企业,就能达成所愿。
2022年是不是买房的好时机?你有买房的打算吗?
2022年是不是买房的好时机?
其实对于需要买房的刚需人来说,不管是高价,还会低价,到了需要的时候不管时机你都得买,只不过你买房的时候是不是遇到了好政策,实属运气,其实2022年就是一个买房好时机。
先来回忆一下2021楼市。
一、2021年的楼市动荡
2021年上半年楼市快速增长,到了下半年直接腰斩。
原因是由于疫情后货币环境较宽松,经营贷等各种投机投资资金流向楼市,叠加一线城市“学区房”热,全国一线及核心二线城市的新房和二手房价同步飞涨,尤其是珠三角和长三角更为明显。
2021年大城市的楼房成交量并不理想,特别是二手房这块业务的保费量直接比腰斩还惨,一降再降,从2万套左右,直接降到1万套左右,甚至月成交量低于一万,更别说二三线城市的二手房成交了,个别区更是半年没一个。
当然做最主要的还是银行杠杆率太高,而超八成杠杆全部流入房地产行业,更可怕的是,购房需求的放缓迹象已经开始显现,一旦后期居民购房需求跟不上,资产价格在上涨到难以承受的程度时,那么开发商和银行手中的杠杆就会雪崩式崩塌,必然会发生暴跌,仿佛气泡破灭,经济开始由繁荣转向衰退,人称“泡沫经济”(Foam Economy)。
这也是为什么二手房速冻,新房降温,房企资金无法回笼,房企债务危机立刻到来的原因,现金流枯竭,无法良性循环,某大就是例子。
住建部开始严控炒楼,哄抬价格,约谈炒房客、房企、银行,银行不得不踩急刹车了。
二、2022楼市将是平稳的一年
为什么这样说?
虽然出台了“限涨“政策,但是很多地方也推出“限跌”政策,以确保楼市的稳定,经过了2021的动荡,稳定持续性是必然的。
2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
住建部部长王蒙徽对2022楼市重磅定调,主要为两个方面:
第一,就是保持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政策的精确性和协调性。
第二,就是继续稳妥实施房地产长效机制,保障住房的刚需,同时满足合理的改善性需求,促进房地产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工具和手段,努力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以“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为首要目标,稳是重点,坚决有力处置个别房地产企业因债务违约所引发的房地产项目逾期交付风险。
而且新年开始,也有一些政策,楼市政策、信贷环境无一释放出松动的信号,许多城市已经出现了降首付、降利率。
跌是很难再跌的了,这种平稳不涨,有政策的的时候不就是入手的好时机吗?
2022年首套买房新政策:
贷款买房首付规定: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为首套房90㎡(含)以下的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不得低于20%,90㎡以上的住房公积金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30%。首套房商业贷款首付比例为30%,使用商业贷款买房利率将会上浮。
契税规定:家庭首套房购房面积90平米及以下,契税为1%;购房面积90平米以上,契税为1.5%。
当然刚需的时候,不管是农村自建房房,还是城市里买房,不管是高价还是低价,该建还得建,该买还是得买。
百度百科-房地产泡沫
恒大地产再被强制执行近2亿元,透露出什么信号?
笔者并不认为这代表着什么实质性的信号或者进展。恒大需要面对的资金窟窿是一万多亿,被强制执行两亿甚至都称不上是新闻。哪怕等比换算来看,一万块和两块钱的差距有多明显应该能知道吧。
不管怎么说,恒大面临今天这种局面的首要原因还是房地产泡沫太大。房地产在2008年后的兴起完全是无法预料的。哪怕在08年以前有显著的城市化进程,但上次金融危机大放水、涨价去库存对房地产的拉升作用实在是太大,导致如今泡沫居高不下的局面(笔者看过一些人的文章,08年涨价去库存到现在,房子库存反而越来越多,价格也是一路攀升)。
所以说的极端一些,哪怕是绝对垄断,也无法保证房地产行业永远充满活力。毕竟国家不是只有房地产一个行业,哪怕它在某一段时间内曾经成为过经济发展的支柱。恒大目前的状况也很简单,虽然民意都想让它倒闭,但恒大反而是最不可能完蛋的。谁都不想让它死,如果恒大真的倒下去了,下面的剧情就是既得利益者远走高飞——标志着持续十多年的房地产市场击鼓传花的游戏正式结束,一个处理不好就会引起连锁反应。
有空的小伙伴可以去网上查一下国内排名前几的房地产巨头的资产负债表,要是一家出了问题,到时候几家一起完蛋是很有可能发生的。目前我们的经济发展还没有完全摆脱楼市的束缚,要是楼市一崩溃,后面会发生什么谁都不知道。
说回此次恒大被强制执行的两个亿,在这家庞然大物面前虽然微不足道,但蚊子腿至少也是肉。恒大未来会走向何方,还是让我们这群吃瓜群众慢悠悠看吧。
恒大地产再被强制执行8亿元!累计执行超191亿,为何迟迟不宣布破产?
提起恒大,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不陌生,在以前有多么风光,而现在就有多么凄惨,由于国内经济发展受阻,很多大型的房地产开发商爆雷,而房地产龙头恒大也逃脱不了这样的命运,资金链出现了问题,而且很多项目都处于烂尾的状态,恒大地产再次被强制执行8亿元,已经累计执行超过191亿元,这个不是一笔小数目,其实现在恒大已经资不抵债,但是一直没有被同意破产。
如果恒大破产,那么这些烂尾的项目就会一直停工下去,而且也会造成很多的负面影响,恒大在全国都有很多的楼盘,由于恒大的资金链出现了问题,导致这些楼盘一直处于停工的状态,很多市民交了首付,每个月按时偿还贷款,但是却迟迟拿不到自己的房子,如果同意恒大破产,就彻底断了这些人的希望,势必会引发更多的社会反响。
恒大还有一些优质的项目,也能让恒大继续的运作下去,其实恒大除了是一个开发商,而且还在恒大汽车、恒大物业等,也非常的不错,虽然恒大在工程项目上确实亏损的很严重,可是在其他项目也取得了不错的收获,所以恒大依然有翻盘的希望,只要度过现在的难关,再加上经济尽快的复苏,说不定哪天就重新活过来了。
恒大的暴雷也是房地产市场的转折点,现在很多购房者对楼市都充满着一种悲观的情绪,认为房价会一直跌落下去,而且恒大很多工程项目都是借的贷款,而现在恒大出现了问题,这些贷款都偿还不上,所以恒大地产已经被很多公司起诉,被执行的总金额也一直在增加 ,也希望政府能及时介入,让这些停工的项目尽快复工。
恒大许老板不但失去了自己的皮带,房子也被处置了,许家印到底做错了什么?
作为房地产行业的龙头企业恒大,怎么也不会想到竟然面临现在的处境,公司的资金链出现了断裂,而许老板自己的房子也被处置了,而且还在不断的变卖自己的家产,希望能更快的度过眼前的难关,可是恒大自掏腰包也只不过是杯水车薪,毕竟很大的欠债实在是太高了,已经超过了上万亿。现在已经有不少的项目处于停工的状态,恒大想要恢复到以前的荣光根本就不可能。恒大的悲剧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警示。
恒大的快速扩张也给自己埋下了隐患,我们都知道政府一直在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炒的,可是一些大的开发商还在看好国内的楼市,依然在不断的出手购买土地,而不是去缩减自己的投资,这样就会让自己的借贷变得越来越多,一旦楼市变得不景气,就会导致资金链迅速断裂,从而导致恒大走向了破产的边缘。
恒大进行多元化战略,不仅造车还在卖矿泉水,可是这些投资没有取得相应的效果,很多都是处于亏损的状态,其实恒大如果只是一个单纯的房地产商,不会出现这样的结局,可是他把自己从房地产里面赚到钱拿去做其他投资,结果很多项目都是血本无归。为了能让企业正常的运转,甚至让恒大的员工强制性购买理财,导致不少员工也被套牢。
许老板虽然已经抵押了自己在香港的豪宅,尽可能的去回笼资金,可是想要度过眼前的难关,光靠处理这些资产是远远不够的,其实不仅仅是恒大这一家,有不少房地产企业都遇到的难题,这些老板都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积极的自救,甚至连融创也出现了资金链的问题,这也是一个行业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