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贱伤农微观经济画图作业?
利用供求原理和弹性理论,作图分析“谷贱伤农”这一经济现象。
谷贱伤农是经济学的一个经典问题。
传统观点认为,农民从出售粮食中获取之利润取决于两个因素:产量(Q)和粮价(P),利润是二者的乘积;但这两个变量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其关联性由一条向下倾斜的对粮食的需求线来决定,二者成负相关关系 。
另外,粮食需求线缺少弹性,也就是说,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化不是很敏感。当粮价下跌时,对粮食的需求量会增加,但增加得不是很多。其基本的道理在于,粮食是一种必需品,对粮食的需求最主要的是由对粮食的生理需求所决定的。然而,在经济学界也存在不同的观点。
扩展资料:
应对手段
第一是政府的支持和保护,目前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补贴、粮食的最低保护价、发展农业政策保险等均属于此;第二就是发展特色农业;总的来讲,政府干预粮食市场是国内主流意见,然而这从长远看并不利于我国粮食产业的健康发展。
真正关键的问题在于,怎样维护粮食市场的有效运行。只有完善的市场才最有助于实现各方的利益,无论是农民、消费者还是中间企业。在保护和实现农民利益方面,组织农民合作社是可实现途径。
合作社与公司本质区别之一在于所获得的利润按照交易额返还给农户。黑龙江讷河市高蛋白大豆联合社,该社涉及9个乡镇、66个村,入社农户7560户,社员28720人,耕地面积达到31.8万亩。
高蛋白大豆产量占全国1/3,他们不仅实现了团购化肥、统一销售产品、创建自己品牌、获得银行支持等,也获得了相当的谈判话语权,增强了与大企业的合作实力。
比如与公司的关系就不再是简单的公司加农户,而是以股东的形式与加工企业合作,农民合作社在加工企业中占20%的股份,可以分享加工、销售的利润。另外,在放宽粮食进出口限制方面,政府也需要做些工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谷贱伤农
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原理图文并茂
1.“谷贱伤农”及粮食丰收反而会带来农民收入下降,是风调雨顺是,农民收获的粮食数量加,但卖粮收入反而减少的现象。其经济学逻辑是——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粮食丰收使得粮食价格下降,并且粮食价格下降程度大于粮食产量增加程度。
2.“谷贱伤农”经济学分析——其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往往是需求弹性的商品,以下图来说明。
图中农产品的需求曲线D是缺乏弹性的。农产品的丰收使供给曲线由S位子向右平移到S',缺乏需求弹性的需求曲线作用下,农产品德均衡价格大幅度地有p1下降为p2。由于农产品均衡价格下降幅度大于农产品的均衡数量增加幅度,最后导致农民总收入量减少,总收入的减少量相当于矩形OP1E1Q1和OP2E2Q2面积之差。
扩展资料
政府在农业领域可以发挥的作用
政府对粮食收购提供支持价格,粮食的丰收反而会降低农民的收入,这会降低农民生产积极性,所以在丰收是,为了避免价格大幅度下降,政府设定粮食收购保护价。这就保证了农民可以以较高的价格出售粮食,从而使得粮食丰收的农民获得较高的收入,保证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对农业生产进行补贴。政府可以采取直接补贴的形式,对进行农业生产的农民进行财政补贴,这种补贴实质上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成本。农民不会因为粮食丰收反而收入减少,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民未来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谷贱伤农
谷太贱则伤农,太贵则伤末。请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这个现象。
这是微观经济学讲“均衡”时的著名案例。如果丰收,那么粮食的供给大幅增加.但是,粮食的需求弹性很小(这是经济学术语,即不管粮食价格变化多大,粮食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化不大.仔细想想也明白,大米再贵,我们还不是要吃.大米再便宜,我们还不是只能吃那么多) 于是,供给增加而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粮食的价格必然下跌. 所谓“谷贱”.而 收益=价格*销售量 价格下跌而需求量不变, 农民得到的收益就减少了. 这就是 “伤农”.以上,就是谷贱伤农的经济学解释。
一种意见认为,由于粮食是最基本的生活资料、且粮食关系到国际政治斗争权力,绝大多数国家重视本国粮食生产,尤其是具有一定人口规模的国家,采取了各种为保证粮食安全、保护农民利益的干预粮食市场的支农政策。美国就是这样,但总的说来,效果并不理想。
拓展资料:
一是费用很高,要维持粮价,政府就要按保护价收购在市场上卖不掉的粮食,为此纳税人要支付相当大的粮食库存费用。
二是由于对农民的补贴是按产量来进行的,结果大农场主得到的补贴最多,但他们并不是农村中的穷人,而真正需要补贴的小农场主因产量低反而得到的补贴少。最严重的是,减缓了农业生产的调整,使得投入到农业的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没有及时按价格信号转移到其他部门。
谷贱伤农是经济学的一个经典问题。传统观点认为,农民从出售粮食中获取之利润取决于两个因素:产量(Q)和粮价(P),利润是二者的乘积;但这两个变量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其关联性由一条向下倾斜的对粮食的需求线来决定,二者成负相关关系_。
另外,粮食需求线缺少弹性,也就是说,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化不是很敏感。当粮价下跌时,对粮食的需求量会增加,但增加得不是很多。其基本的道理在于,粮食是一种必需品,对粮食的需求最主要的是由对粮食的生理需求所决定的。然而,在经济学界也存在不同的观点
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作出解释并画图说明
画图算了,麻烦的很,谷贱伤农可以这样理解:粮食作为的是生活必需品。需求量是有些限,不会因为价钱的波动,而大幅度改变销量。如果今年丰收,增产超高,但市场只需求这么多粮食,剩下粮食是不是就砸在手里了。当然这是理想情况,实际上,出口你,国家干预等等都可以调节。 薄利多销:我们先假设A产品受价格影响较大,越低销量越好,如果我定价100元,赚20,只能卖5件,定价90,卖15件,那个赚得多。经济学作业:结合实例解释"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现象.
(1)薄利多销价格策略是指企业保持其产品价低利薄,通过低价扩大销售,增加利润总额的策略。一般适用于需求价格弹性大的产品。其优点是: 薄利可以满足大多数消费者的低价心理,符合其购买力水平,故薄利可以促进多销,多销可以加快周转,并且销售成本得以降低。虽然单个产品利薄,但因销量增大,利润总额却可以增大。
(2)“谷贱伤农”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经济学现象: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却反而减少了,这在我国民间被形象的概括为“谷贱伤民”。农民种粮的利润受到粮食供求关系的影响,而粮食需求缺乏弹性,当粮食获得丰收的时候,其供求关系发生较大变化、供给量与需求量(供给价格和需求价格)的相对关系较之前不同,供给量的增幅大于需求量的增幅、粮食出售价格的降幅大于需求量增加(销售量增加)的幅度,因而种粮农民的利润下降。认识到粮食市场的这一特性后,就不难理解下面的现象:当粮食大幅增产后,农民为了卖掉手中的粮食,只能竞相降价。但是由于粮食需求缺少弹性,只有在农民大幅降低粮价后才能将手中的粮食卖出,这就意味着,在粮食丰收时往往粮价要大幅下跌。如果出现粮价下跌的百分比超过粮食增产的百分比,则就出现增产不增收甚至减收的状况,这就是“谷贱伤农”。
扩展资料:
1、需求弹性指,商品价格变动百分之一时,商品需求变动的百分比再乘以100。公式表示为:需求弹性=商品需求变动的百分比/商品价格变动百分比。
2、需求弹性小于1时,商品需求增加的百分比小于商品价格下降百分比,这时不可以通过降价扩大销售量来增大总收益。销售量增大的效应被价格下降抵消了。
需求弹性小于1的是必需品,比如粮食,衣服等。
粮食价格下降,使农民收入减少就是谷贱伤农。
3、需求弹性大于1时,商品需求增加的百分比大于商品价格下降百分比,这时可以通过降价扩大销售量来增大总收益。销售量增大的效应超过价格下降的负面影响。这是薄利多销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