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离职员工称高管滥用竞业协议,该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为什么竞业协议被滥用?如何评价?
一、因为竞业协议被有一些企业利用了,成为了他们获得高额赔偿费的一种手段和方式,毕竟竞业协议基本上是在维护企业的利益。
比如说,某些网络公司他们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所以对于员工的要求也会更加严格,在员工办理入职的时候,他们也会要求员工签订竞业协议。也就是说他们如果以后离开了这家公司,要想在其他同类型公司或者是同行业公司工作的话,就必须按照竞业协议的标准来执行,否则他们就将承担起巨额的赔偿费用。这些赔偿费用有可能超出了他们工资本身。
二、我觉得现在的竞业协议已经完全违背了当初设立的初衷,最初只是为了保障企业的利益,但是现在却成了企业获得高额赔偿的一种手段。
其实竞业协议就是为了保障公司的利益,希望公司的某一些隐私或者是商业机密不被其他人或其他公司所窃取,才会要求员工签订竞业协议,他的初衷就是为了维护上一家公司的利益。但是如果这个员工本身就没有出现过违反上一家公司利益的事情,但是他依然会被上一家公司起诉,并且要求获得一定金额的赔偿金,这也就是现在很多公司滥用的一种方法。
三、现在很多公司都会签订一系列竞业协议,其中所设立的条款针对求职者并不友好,但是为了获得一份优质的工作,我们又必须签订这份协议。
很多求职者其实都是在被迫无奈的情况之下签订的竞业协议,他们明白目前想要寻找一份好工作很困难,在优质工作的基础之上,他们选择了妥协,然后入职。但是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他们发现这个公司依然会有弊端,或者是因为家庭事务当中的各种各样原因,选择离职。但是竞业协议当中就会有明确的规定,他们不能在其他公司任职,这个时候他们为了维护生存,所以才会尽快入职,自然会遭到上一个公司的围追堵截。
员工违反竞业限制协议单位应该如何维权?
法律主观:
新人入职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时,往往都会同时被要求签订竞业限制协议,或者劳动合同中就包含了竞业限制条款,但通常大部分人离职重新就业时,都不会注重这个条款,导致出现违约遭到原公司索赔的情况。 员工违反竞业限制协议要支付违约金或赔偿损失 根据目前现行法律规定,公司可以与员工签订竞业限制协议,不允许员工离职后再同行业、同类型公司工作的。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也就是说,员工签订竞业限制协议或包含竞业限制条款的劳动合同后,离职重新就业违反协议的,要按照约定支付相应的违约金。 同时,如果双方没有就违约金事宜进行约定的,公司可以依法要求员工赔偿实际损失。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九十条规定,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需要注意的是,在员工违反竞业限制协议时,用人单位一般只可以要求支付违约金或要求赔偿赔偿损失,两者不能同时适用,但是要是要是认为违约金过低,不足以弥补损失的,可以要求法院予以提高。同理,员工要是认为违约金过高的,同样可以要求法院降低。 此外,根据劳动合同的规定,适用竞业限制是有条件的: 1、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 2、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3、竞业限制的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4、员工离职后,因公司的原因导致三个月未支付经济补偿的,可以要求法院解除敬业限制协议,或要求公司补发即赔偿损失。 因此,对员工而言,要是违反竞业限制协议而被公司追责的,最好委托专业公司法律师协助处理,尽最大可能争取不赔或适当赔偿部分费用。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 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四条 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如何看待拼多多离职员工在脉脉上的吐槽?
拼多多离职员工在脉脉上吐槽,实际上是一种商业炒作的诡计。
- 在所有网络平台当中拼多多这个平台是发展最迅速,而且是目前经济体最大的一个互联网平台。应该是平台需要的是流量才能维持它经久不衰的生意,所以肯定是拼多多员工故意吐槽拼多多,刷新拼多多在人们面前的印象。
- 离职员工在脉脉上吐槽拼多多,那么拼多多平台,为什么不以诽谤等其他罪名起诉员工。因为员工之所以没有被起诉,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因为他和拼多多平台已经商量好,做好这次商业炒作。
- 多多平台给他的员工福利待遇是互联网上当中中上等的待遇,而且我相信拼多多的员工也有一颗感恩的心,他不会因为离职之后去揭露拼多多的一些黑幕。得罪网络平台这种人是很难在互联网当中找到工作的,很容易被互联网行业当中的同行进行封杀。
劳动合同中有要求离职时签署竞业协议,离职时是否可以拒绝签署竞业协议
如果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对这份补签协议存在较大争议,劳动者可以拒绝签署。竞业协议必须在双方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签订,如果单位以拒不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来胁迫劳动者,不仅是非法的,这份协议本身也是无效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或劳动监察部门申诉。
法律分析
竞业限制是否可以拒绝签订,首先要明白是不是属于应该签订竞业限制协议的人员。竞业禁止的人员仅限于以下这些人,用人单位不得对普通员工随意约定竞业限制义务。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用人单位高级技术人员。如果没有接触到公司的商业秘密、技术秘密或者,也不是公司高管,那没有签订竞业限制协议的义务。法律上并没有强制要求员工必须签订,而是需要企业和员工协商进行签订,企业也无法强制要求员工签订。因此,按规定员工是可以拒绝签订的。竞业禁止分为法定和约定,一个是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即使没有约定,指定的人员也不能越线。另一个是双方约定,有约定员工才需要遵守约定。当事人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约定了竞业限制和经济补偿,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后,因用人单位的原因导致三个月未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可以解除竞业限制约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二十三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