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上市公司披露新一轮大额回购计划,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是什么发展水平?
增持、回购上市公司股票频现,这释放出了哪些积极信号?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时指出,积极引入长期投资者,保持资本市场平稳运行。产业资本作为参与资本市场的重要力量,近期频现增持举动,在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增持回购频现
上海证券交易所数据显示,4月份以来,产业资本频现增持、回购上市公司股票举动。
增持是指上市公司股东从二级市场购买公司股票,因为公司股东比较了解自己公司的经营状况,增持自家公司股票,可向外界传递积极信号,有利于维护股价稳定。以沪市主板为例。4月份沪市主板披露增持相关公告共计33家次,涉及中初中铁、中国石化、中远海控、国投电力等大中型公司。共有14家公司在4月份发布新增增持计划,其中10家拟增持金额共计不低于7.5亿元,4家拟增持股份数量不低于1975万。
回购是指上市公司通过一定的程序将流通在外的股票购买回来,减小市面上股票的流通量,增加每股的价值,是上市公司稳定股价的重要举措。4月份,沪市主板披露股份回购相关公告共计115家次,涉及中国平安、海尔智家、工业富联、恒瑞医药、上汽集团、公牛集团、三安光电等大中型公司。
4月份共有19家公司新增回购计划,拟回购金额共计不低于27.96亿元。其中,三安光电披露回购方案称,拟以自有或自筹资金回购公司股份不低于5亿元,不超过8亿元,用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计划;公牛集团披露回购方案称,拟以自有资金回购不低于2亿元,不高于3亿元,用于实施股权激励。
回购进展方面,4月份共有79家次披露回购进展公告,在新增回购金额方面,相关公司4月份纍计回购约28.52亿元。比如,正泰电器新增回购9.40亿元,截至目前已纍计回购10.29亿元;三六零新增回购2.72亿元,截至目前已回购11.12亿元;用友网络新增回购2.00亿元,截至目前已回购8.03亿元。在纍计回购金额方面,截至目前正在进行的回购计划已纍计回购153.92亿元。龙头公司中国平安、上汽集团截至目前已纍计回购38.99亿元、13.30亿元。
加快积聚力量
“在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和国际地缘冲突双重冲击下,近期我国证券市场出现下行行情。在此背景下,产业资本应该看到中国经济发展的长远前景,积极入市,收购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重组具有发展前景的产业,提升企业效率,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价值回归。”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
有证券分析师认为,站在全市场来看,当前指数已经具备较强的支撑。对比历史上几个大型底部,当前市场估值具备吸引力。当前,上证综指市盈率为11.4倍,处于近5年最低水平。从大盘蓝筹指数来看,上证50、上证180整体市盈率分别为9.6倍、9.5倍,处于近5年30%分位数、10%分位数。沪市蓝筹板块不仅估值较低,也保持了一定的成长性,具有较高的投资性价比。从行业来看,上证180中金融、信息、通信行业的市盈率均创下了历史最低,其中金融行业市盈率仅6.1倍。从细分来看,多数蓝筹股兼具低估值和稳增长属性,部分个股甚至业绩成倍增长,投资价值凸显。
维护市场稳定
“资本市场需要各方共同维护,产业资本应避免在市场不景气时无序减持。”李大霄说,产业资本在助力资本市场稳定过程中,应避免集中、大幅、无序减持。虽然股份转让是上市公司股东的基本权利,需要予以尊重和维护;但是,集中股份转让又直接涉及市场秩序稳定与其他投资者权益保障,必须进行规范,确保转让有序进行。
专家表示,境外证券市场大多也从限售期、减持方式、减持数量、信息披露等多个方面,以“疏堵结合”的方式对大股东及董事、高管的减持行为进行规范和限制。证券监管部门应加大对违法违规减持行为的打击力度,特别是对于减持过程中涉嫌虚假信息披露、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严格执法,从严惩处,确保市场主体严格遵守制度规范,切实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有效维护市场秩序和稳定。
持续助力资本市场稳定,除了规范减持,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回购制度。当前A股市场回购规模仍明显偏小,上市公司回购功能的发挥以及推广应用与成熟市场相比,还具备较大发展空间。2018年11月,证监会、财政部、国资委发布《关于支持上市公司回购股份的意见》,支持各类上市公司回购股份用于实施股权激励及员工持股计划,并拓宽回购资金来源、适当简化实施程序、引导完善治理安排。
13家机构同日宣布总计11.5亿元基金自购计划,说明了什么趋势?
13家机构同日宣布总计11.5亿元基金自购计划,说明了什么趋势首先是说明了很多机构正在加大对于证券市场的一些捡漏,其次就是说明经济市场的投资风向是好的,再者就是经济市场正在重整对应的雄风从而完成长期的发展需求,另外就是机构有融资的需求同时也有盈利的需求,需要从以下四方面来阐述分析13家机构同日宣布总计11.5亿元基金自购计划,说明了什么趋势 。
一、说明了很多机构正在加大对于证券市场的一些捡漏
首先就是说明了很多机构正在加大对于证券市场的一些捡漏 ,对于很多机构而言都在加强对于一些证券市场的捡漏主要就是有部分到 基金或者一些证券的价值被市场低估了一些。
二、说明经济市场的投资风向是好的
其次就是说明经济市场的投资风向是好的,对于经济市场而言如果整体的投资风向是好的情况下对于长期的发展需求还是很关键的,可以更好的满足一些公募基金组织战略目的的实现。
三、经济市场正在重整对应的雄风从而完成长期的发展需求
再者就是经济市场正在重整对应的雄风从而完成长期的发展需求 ,对于经济市场而言之所以会重整对应的雄风主要就是经过了一些疫情的影响和一些其它消极因素的影响使得国内的经济市场更加坚挺。
四、机构有融资的需求同时也有盈利的需求
另外就是机构有融资的需求同时也有盈利的需求 ,对于一些机构而言如果有融资的需求就需要及时购买一些金融资产来发布,并且应该主动利用正确的手段来盈利。
公募基金公司应该做到的注意事项:
应该加强多渠道的合作。
股票回购是利好吗?
公司回购股票一般来说是利好消息,是好事。因为:
1、回购意味着上市公司要用现金将市场上流动的股票买回,现金增加流通中的股票数量减少,有利于股价上涨。
2、回购是上市公司向市场上传递公司股价被低估的情形,所以回购消息出台后,可能会被资金炒作。
但在实际操作中,上市公司公布回购方案后,股价常常会下跌,让很多投资者不明所以,希财君为大家总结了以下原因:
1、公司公布回购的时候,可能伴有股东减持的情况。比如说2021年新媒股份公开回购,但公司股东却在减持,因此即便有利好股价也不会上涨。
2、上市公司回购是在二级市场上通过竞价的方式买回公司股票,所以回购的价格越低对上市公司来说越划算。
总体来说,上市公司回购对公司长远发展有益,因此若一个企业股价在历史低位,投资者可以长期持有一段时间。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上市公司掀起回购潮原因是什么?
美的集团表示,回购股份是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和和对公司价值的高度认可,并综合考虑了公司近期股票二级市场表现、公司经营情况、主营业务发展前景、财务状况以及未来的盈利能力等。 对此,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表示,在当前时点上,美的集团的股票估值较低。美的集团此次回购和美国苹果公司等大企业的回购比较相似,公司现金流充裕,业绩稳定性强。 有统计显示,截至今年7月11日,共有340家上市公司耗资144亿元回购股票,回购金额超过历年全年,创出历史新高。同时,今年以来共有910家上市公司重要股东进场增持,合计增持金额达710.21亿元。中国汽车市场现状及后市场发展方向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 郎学红
2023年上半年汽车市场发展现状
去年年底,我对2023年的乘用车做月度分解预测,1月和2月是在150万、160万辆的水平。实际1月份受疫情最后复发的影响,没有达到“开门红”的结果。所以近距离观察今年上半年汽车市场的变化,可以看到1月份汽车市场近三分之一的跌幅,进入2月份呈现了增长的趋势。月度销售节奏完全脱离了原来的预测轨道,3月份由于湖北政企联合促销,非市场主体的不当介入,导致汽车价格出现短期混乱的状况,而且波及到全系列产品和全国范围,无论是新能源还是传统燃油车,导致消费者无所适从,观望的情绪非常浓厚。去年4月份的基数是非常低的,大家在上海、广州可能还记忆犹新,1个月的时间,或者可能更长的时间,是一个严格封控的状态,所以4月份是高速的同比正增长,但是环比是下降较多。今年上半年,整个月度市场规律不再遵循原来的市场规律,我们在做预测的时候不断根据新的状况进行调整。
1-6月份,汽车的销售量近10%的增长,这里所说的销量是批售量,就是在国内制造的汽车批发到渠道端的数量,里面包含了上半年200万辆的出口量,没有包含进口,这也是国内制造批量的量,达到了10%的同比增长。
数据来源:乘联会(零售数据,不含进口)
我们可以看到乘用车整体的趋势是相似的,同比增速略低于整体市场。但是,商用车领域载货车板块,同比实现了比较强劲的增长,达到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这是因为商用车,像重卡的产品细分,在顶点的时候有500万辆的销量,现在300万辆不到的规模。过去几年,在经济下行的过程中,商用车首当其冲大幅度下跌,现在商用车开始出现了恢复性的增长,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意味着商用车和宏观经济的关联度非常高,意味着经济回暖态势已经体现在了商用车上,这也是经济恢复的信号。
从乘用车的零售量来看,并没有那么乐观,同比增长只有不到3%。零售最大的差异是将近200万辆的出口量。上半年,整个汽车的出口量超过了200万辆,乘用车近200万辆,我们剔除出口,加上进口。2021年之前,进出口基本上都是在100万辆左右的规模,互相就抵消了,批售量和零售量增速的时候差异不大,但是现在出口量远远大于进口量,上半年进口量才30万辆左右的水平。
在整个乘用车里面,我们拆分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可以看到燃油车将近10%的下跌,新能源汽车近40%的增长,这两个阵营一增一降,这种趋势已经持续了三年左右的时间。特别在乘用车板块非常突出,燃油车的总量,总的新车销售规模已经见顶,下跌已经不可逆。再分到品牌阵营里面,主流的合资品牌是下降的,而且下降的幅度很高,哪怕是大众、丰田、福特通用,还是现代起亚等等,在整个合资阵营都难免要面临新车销量下跌的状况。
除此之外,豪华车方面,如BBA、凯迪拉克、沃尔沃等,在上半年保持了同比的正增长,但这个正增长保持依然付出了很大的代价。5月份,宝马厂家给了经销商近40多亿的补贴,因为终端价格的优惠幅度非常大,经销商苦不堪言,为了保证渠道的稳定,宝马给经销商终端价格的补贴分到主要优惠幅度比较大的车型,6月份我们可以看到奔驰也给了他体系内授权经销商,类似于价格的补贴。还看到BBA里面龙头的企业奥迪等,主流豪华品牌同样付出了比较大的终端优惠下达的情况,而自主品牌是在这三个阵营里面保持了最高的增速,在产品类别里,我们关注到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MPV,可以看到这个细分市场的规模比较小,但是它出现了一个20%的增长(通常达到20%是一个比较高速增长的态势)。
数据来源:乘联会(零售数据,不含进口)
大家说这个主要是二胎以上家庭拉动的,从我个人的体会来说,60年代出生的人员,我们的子女已经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意味着两家家庭加在一起,六座的车是非常的合适,不需要再开两辆车了。现在六座的MPV、八座的MPV非常受欢迎,包括有了孩子以后,也能够满足两个家庭同时出行,这就是拉动了MPV市场的重要因素,而且这个市场的参与者也越来越多,整体的市场格局也在发生变化。
在新能源汽车里面纯电车前20位的排名企业,特斯拉、比亚迪是遥遥领先,排在后面的广汽埃安等,少数几个品牌是下跌的,整体趋势还是一个强劲增长。
数据来源:乘联会(零售数据,不含进口)
PHEV装载的两套动力系统,一是新能源的产品或者车型,对后市场来说没有太大的影响;二是一套燃油系统零部件的消耗。可以看到PHEV的主流厂家比亚迪依然是遥遥领先,PHEV在整个新能源里面的增速是非常突出的。
车企上半年销量目标完成率
上半年,终端要用大的促销力度才能带来同平或者微增长的状况,全年厂家定的销售目标是比较高的,这些销售目标同比去年,基本上都是在20%以上的目标,实际完成的情况,按照全年时间过半,任务指标半年度完成50%就算达标。金九银十以后,三季度末和四季度都是旺季,一般全年的销量分配是上半年45%,下半年55%。广汽集团在44%,比亚迪41%、43%,达到40%以上就接近完成全年目标了,如果在40%以下,意味着你距离全年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那么,差距比较大的这些企业要想全年完成这些目标,意味着下半年需要加大促销力度,接近目标的这一部分,价格是比较稳定的,完成全年任务目标没有这么大的压力。
对于后市场非常关注的是保有量、存量的数据,机动车4.2亿,汽车3.28亿,新能源1620万辆。如果我们把视野再放远一点看,上半年的情况,去研判全年是什么情况,一直到2025年是什么情况,两轮的摩托车在未来五六年的时间里,相当一部分会转换成汽车的用户,也就是在2030年左右,汽车保有量有望超过4个亿。
根据公安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新登记的注册量,汽车是1175万辆,同比增速是5.8%,我们把1175万辆拆分成载客车和载货车,载客车大概是1030万辆,去掉30万辆不到的商用客车,实际上乘用车是超过了1000万辆的国内消费量,这比乘用车的950万辆多了近500万辆(里面没有含进口),把30多万进口量加进来,除了接近30万辆的进口量,最终上牌量的数据还是低估了一部分终端的乘用车销量。我分析主要是去年年底转过来,上牌有一点滞后,造成了这样一个中间差。
上半年核心数据,由于降价导致消费者的持币待购,使得上半年需求没有充分的释放,而且这个需求释放的代价是比较大的,以价换量,换来的具体销量并没有达到预期。未来,从车企也好,从经销商也好,下半年的关键是要降本增效,而且会出现行业的优胜劣汰。无论是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都有越来越多的车企退出中国市场。但是,在好的方面已经出现了回暖的迹象,我们对下半年汽车市场又增加了几分信心。
预测2023年全年汽车市场产销规模
我们用更加广角的镜头看过去十几年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2017年走到顶点徘徊在2500-2600万辆的水平,我们认为很难逾越2800万辆的台阶。如果我们用“上帝”的视角,我们应该看多远呢?应该看100年汽车市场,整个汽车出现以后的发展历程。
2009年,我做了一个课题报告,要前瞻性的预测2020年、2050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显然不能用2020年的数据进行外推。截止到2017年的数据进行外推的时候,一定是向上走的,在观察点上进行数据外推,如果不考虑整个市场的发展阶段,那就很难准确的外推。因此,我们应该站在更长的视角、更高的视角来看,我会有专业的研究报告,包括研究的主要结论。
我是在清华大学的汽车企业的研修班,多次讲到中国汽车市场负增长的原因以及应对,这个原因就是找到汽车市场的发展阶段,这个发展阶段是与美德日韩他们所经历的发展阶段相似。如美国次贷危机,这是从2007年开始出现信号,2008年、2009年持续下跌,一直到2016年才恢复到下跌之前的水平,整整经历了7年的时间。
从2017年到现在,我们已经有5年的时间了,类似于美国1931年大衰退,2008年美国金融风暴带来的汽车市场的冲击,整个调整周期是7年的时间。从1931年一直到石油危机带来的调整,很少超过7年的完整调整期。按照这个参照,汽车市场市场2018年以来的的周期应该已经探底,开始要向复苏走,这是我们从更高远的角度来看,也就是“无人机”的视角来看,看出了它整个发展的阶段,判断到2025年的时候有望接近于2017年的水平,走完这样一个完整的调整周期。
汽车后市场发展规律
未来几年,新能源的渗透率到底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我个人判断,在2030年会达到60%的渗透率。目前来看,PHEV技术的不断升级,油电同价的趋势,有可能60%的渗透率比预计来的要早。新能源汽车新车的销售能够超过传统燃油车应该很快,慢的不到8年的时间,快的5年时间。激进地认为2025年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可能1:1,在2025年之前对于新能源汽车,包括PHEV,仍然是免征购置税,这个政策也会增加PHEV的竞争力,会让厂家更多的去投入PHEV的研发和成本的降低,加上2026年、2027年对于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半的政策,4年的有利政策,使得新能源汽车的占比会超过燃油车。
近十年,我们看到汽车后市场年均增速回落到了10%之内。2015年以来,我国汽车保有量超过3亿,未来庞大的用两轮车出行的家庭,会很快成为汽车的消费主体,他们的进入使得保有量会持续增长。大家都知道,美国作为一个饱和的市场,怎么判断他的保有量不增加了,每年新增的量和报废的量基本相当,所以汽车保有量徘徊在2.85亿左右,而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最大的汽车保有量市场,预计2030年之前汽车保有量将会达到4亿以上。
由此,保有量还会带动新车的以旧换新,带动二手车的交易,在庞大的保有量基础上,未来汽车后市场的零部件需求会持续的增长。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驱动就是车龄,把所有车分龄段的数据经过加权平均,在2025年的时候,预计超过8年,每一年大概车龄能增加0.6到0.7。
汽车后市场经营者都知道,汽车6年是一个周期,很多零部件要在6年进行更换,到8年又有一部分零部件老化要进行更换。未来车龄也是驱动后市场的需求,特别是随着车龄去老化的维修需求,售后产值的贡献就会越来越高。
2022年我国汽车零部件的出口量是800多亿美金,相当于5000多亿人民币。由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使得三电的产品,包括动力电池、电机、电控零部件的需求快速提升,三电企业在全球的零部件行业的地位逐渐提升。根据《美国汽车新闻》发布的2022年全球汽车零部件厂商榜单,来自日本、美国及德国的零部件厂商占据大多数,中国共有10家汽车零部件厂商入围,与韩国并列第四位。
智能化、共享化,对未来汽车零部件的需求
我们可以看到,智能化和共享化降低了事故率,导致用户结构和市场需求发生变化。也可以看到资本市场越来越多的关注到汽车后市场未来的发展前景,中驰车福已经递交了招股说明书,应该在纳斯达克上市,现在到了冲刺阶段。中驰车福业务模式经过几轮调整,类似于汽车行业的“淘宝”,它更多的是2B的环节,搭建平台。近三年的营收在1亿美元左右,应该还算是体量相对比较小的。
对于汽车后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我总结了几点:
1、长车龄催收售后服务专业细分。【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配圈,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