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规模和业态的小微型企业需要成立专职培训师队伍,该怎么怎么成立?
企业如何建设内部讲师队伍?
企业要想建设好内部讲师队伍,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一、当前内部讲师定位缺陷 提到培训,许多人都会将之等同于“授课”,因此,提起“培训讲师”,也便认为就是教学授课等工作。这样的角色定位,主要集中在教学授课层面,其它培训活动以“各项培训任务”一概而过。这样的角色定位显然不全面、不明确、无层次,无指导性。根本原因是培训管理者,尤其是讲师管理制度的编撰者缺乏结构化的培训管理模型认识,更没有认识到内部讲师的潜在能力。 二、结构化培训模型的四个层次 培训管理可以分为四个层面,策略层面、运作层面、项目层面、教学层面。相邻层面中的培训活动是具有逻辑关系的。策略层包括培训规划、培训组织、培训整体运作及策略实企业如何培养与组建内部培训师队伍?
文/交广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首席专家谭小芳前言: 把“培训”这个词拆开来看,它是培养+训练的集合,因此不难看出,培训的真正意义是人才的培养方法。
而企业中出现的怪圈即将培训狭獈地定义为老师讲,学生听,其实应该叫做授课。
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培训应该包含授课、轮岗、师带徒、职责扩大、从实践中学、行动学习、自学等等。
而在企业发展中,培训成了鸡肋,没有培训似乎显得企业不规范,有了培训效果却难以评估。
因此,每年申请培训费用便成了一件难事,而对于培训的考核更是难上加难。
著名领导力训练专家谭小芳老师认为,传统的培训更适用于提升员工的知识及能力,但对于经验及价值观等没有太大的帮助。
而知识的积累不是企业最需要的,恰恰是经验、能力、价值观是企业最需要的。
这些方面的提升,如果通过项目参与、职责扩大、在职指导、师带徒等方式,其效果将更为显著。
因此,企业中的内部讲师队伍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大量培训实践证明,承担培训授课教学的主要力量还是要内部培训讲师承担,外部讲师的质量构成、成本以及组织效率都要求我们不能依赖外部教学资源。
内部讲师队伍建设应该还是培训工作的根本。
一、当前内部讲师定位缺陷 提到培训,许多人都会将之等同于“授课...
文/交广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首席专家谭小芳前言: 把“培训”这个词拆开来看,它是培养+训练的集合,因此不难看出,培训的真正意义是人才的培养方法。
而企业中出现的怪圈即将培训狭獈地定义为老师讲,学生听,其实应该叫做授课。
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培训应该包含授课、轮岗、师带徒、职责扩大、从实践中学、行动学习、自学等等。
而在企业发展中,培训成了鸡肋,没有培训似乎显得企业不规范,有了培训效果却难以评估。
因此,每年申请培训费用便成了一件难事,而对于培训的考核更是难上加难。
著名领导力训练专家谭小芳老师认为,传统的培训更适用于提升员工的知识及能力,但对于经验及价值观等没有太大的帮助。
而知识的积累不是企业最需要的,恰恰是经验、能力、价值观是企业最需要的。
这些方面的提升,如果通过项目参与、职责扩大、在职指导、师带徒等方式,其效果将更为显著。
因此,企业中的内部讲师队伍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大量培训实践证明,承担培训授课教学的主要力量还是要内部培训讲师承担,外部讲师的质量构成、成本以及组织效率都要求我们不能依赖外部教学资源。
内部讲师队伍建设应该还是培训工作的根本。
一、当前内部讲师定位缺陷 提到培训,许多人都会将之等同于“授课”,因此,提起“培训讲师”,也便认为就是教学授课等工作。
笔者研究了大部分企业的内部讲师管理制度,和招聘广告中的提到的讲师岗位责任,大多是这样描述的.可以看出,这样的角色定位,主要集中在教学授课层面,其它培训活动以“各项培训任务”一概而过。
这样的角色定位显然不全面、不明确、无层次,无指导性。
为什么呢?根本原因是培训管理者,尤其是讲师管理制度的编撰者缺乏结构化的培训管理模型认识,更没有认识到内部讲师的潜在能力。
二、结构化培训模型的四个层次 著名领导力训练专家谭小芳老师认为,培训管理可以分为四个层面,策略层面、运作层面、项目层面、教学层面。
相邻层面中的培训活动是具有逻辑关系的。
策略层包括培训规划、培训组织、培训整体运作及策略实现控制;运作层面包括年度计划、资源组织与管理、项目操作、运作质量控制;项目层面包括项目计划、项目准备组织、项目实施及项目评估;教学层面包括课程开发、教学组织、教学授课及教学评估等活动。
企业培训与高校教育截然不同,培训活动远比学校教育复杂的多,企业培训要求内部讲师全方位参与,而不仅仅是写个教材,教完课就草草收场。
为了切实保证整体培训工作的运作,培训讲师必须向前端延伸,即向策略层面、运作层面、项目层面渗透,超越教学授课层面。
三、内部培训讲师角色前向延伸及定位 相对于四个层面的培训活动,内部讲师定义为四个角色,希望讲师能够充分认知并在实践中做到完好地角色转换,实现讲师的神圣使命。
首先是培训思想宣传引导者,即激发意愿、定位需求、有效教导。
具体讲,根据成人学习心理,结合成人学习特点进行诱导、培训以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培训概念宣传与阐释、学习方法的教导来帮助学员准确进行自我分析与工作分析,准确定位需求;大力纠正学员、管理者对于培训概念的认识偏差,有效保证教学的质量。
谭小芳老师认为,内部讲师的培养也是一个重点,不能只让马儿跑,而不给马儿吃草。
所以在培养的时候,首先要建立讲师的职级体系,并明确不同职级的晋升条件以及培养方式;其次,建立内部讲师俱乐部,定期举办沙龙,请各位内部讲师分享经验,以促进共同成长。
企业中最好建立一个小的图书馆,给予内部讲师更多的资源来学习与沉淀;再次,提供充电机会,比如参加外部的公开课,回来后予以转训,既节约成本,又能体现出对本企业的针对性,同时也培养了内部讲师。
这个时候有人可能会问,这些内部讲师还需要工作吗?如果需要,如何来评价其业绩呢?这是一个好问题。
在企业中,内部讲师通常有两种状态,全职和兼职。
大部分企业以兼职为主,益处在于使得讲师不脱离工作,其辅导将更有效。
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建立企业大学,建议还是以兼职为宜。
对于兼职讲师的考核一般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本职工作岗位工作结果的考核,一方面是作为兼职讲师的人才培养结果的考核,两方面缺一不可,且都很重要。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作为兼职讲师的员工,其业绩往往好于不做兼职讲师的人。
半定制开发是进行内训的课件开发的主要形式,主要是根据已有的培训课程,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培训课程进行调整,调整的主要内容是课程结构和案例,使得单次培训的内容和背景资料更有针对性,从而增强培训的效果。
半定制开发的课程内容调整幅度一般在60%——90%之间,太多讲师的授课可能会有影响,太少针对性就会比较差。
如果课程设计时针对的企业类型和自己公司的企业类型比较相近的,调整幅度就比较小,反之调整的幅度就比较大。
如果是外部讲师进行半定制开发,一定要进行好课前调查,并搜集企业的相关案例,如果是内部讲师则需要在外部讲师授课的时候进行几次现场学习,然后在进行开发效果会更好一些。
直接引进的课程一般来说并不是很多,一般直接引进的课程大多是专门做课程开发的公司开发的课程。
这样的课程整体的科学性比较高,不需做调整,讲师一般充当的是讲解和阐述的角色,课程的精华在课件本身,而且要求引进的课程和本企业具有极强的行业、企业规模、面对挑战等的一致性。
如果是外部讲授这样的课,课程教授的场次经验很重要,如果是内部讲师讲这样的课,则一定要去参加培训并拿到讲师手册等比较全面系统的培训资料。
再者是培训管理者,即设定目标、协调沟通、掌握成果。
具体讲,帮助管理者与学员定位需求,设立项目培训课程体系;宣传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如知识开发、知识共享、团队学习的基本策略等,以保证学习热情;通过有效的培训体系建设如基本流程、制度、办法以及指引、规定等,来保证培训效果。
其次才是课程开发者,主要任务当然是课程设计、教材编写。
一个称职的讲师应该时刻注意课程需求动态跟进、大纲定位修正、内容补充等工作,体现在教材上就是教材版本的持续升级。
员工培训在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同时,也备受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重视。
然而,即使邀请最优秀的外部培训师对员工进行“量体裁衣式”的培训,其培训效果仍然总是差强人意,始终无法摆脱员工培训“先天不足”的困境。
由此,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了内部培训师的价值,开始组建自己的内部培训师队伍,并以之为企业培训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培训讲师的专业性问题。
如果企业内部的讲师真的很厉害,那他为什么不出来做?出来做专业讲师,收入比内部讲师高,社会地位高,时间由自己安排,不用看上司脸色,不好的课可以不接,多自由多快活?这么厉害的人,企业怎么能留得住?如果企业内部讲师的水平不高,那他在企业里面也做不好,怎么能是个好的讲师? 只能勉强对付内部的初级员工而已。
优秀和一般中间的状态将很难把握。
另外,学员认为外部的讲师,专业性好,而内部的讲师,专业性要差一点,所谓的“家花不如野花香”,这也是客观事实。
内部讲师长处,在对企业的了解上,外部讲师的长处,在课程体系和授课的技巧上。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内部讲师本身将是非常不稳定的职业,企业培养他们的成本会很高,一不小心就飞走了。
本人以前就是企业内部讲师,后来出来做专业讲师的。
员工为什么会留在企业?并非仅是因为薪酬,更多是文化的认同、有成长的空间、有能力发挥的空间、有好的领导等等。
因此,当企业中推行内部讲师体系时,知识传承、能力发挥都有了更多的用武之地,更易于员工的保留。
当然,倡导内部培训并不是否认外部培训,后者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可以开阔思路、自我反省等等。
所以,在选择何种培训形式时,更多的要从企业的需求出发,而不要为培训而培训。
如何建立企业内部培训体系?
我看到过很多人提供设计培训体系的方法,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基于工业时代,瀑布式开发的方法,系统规范,但是速度相对会比较慢。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年代,我建议用混合式项目敏捷设计的方式来制定年度的培训计划,因为建立一套固定不变的体系,万一公司转型或者体制编制改革,这个培训体系就作废了,所以可以按照每一个关键岗位、关键业务的不同要求来设计,A培训项目,B培训项目,C培训项目……合并在一起,成为一个年度培训计划。例如,aa的培训项目,是针对,综合业务销售人员制定的,当这个岗位撤销的时候,只是这个项目撤销了,成立了新的销售岗,我现在销售岗设计一个培训项目。
同一岗位,从低到高不同层级的员工培训项目串在一起,就成为岗位培训体系。
混合式学习项目的设计流程:
1、进行价值定位或者是企业战略分解;
2、把这个价值或者战略分解成目标,用柯氏评估的前置应用把它定义下来;
3、围绕培训目标设计学习过程,其中要考虑到单环学习和双环学习,考虑到学习曲线,考虑到建构主义的学习方法应用,以及硬培训和软培训分不同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和考核;
4、要考虑到手上所有的资源,包括时间、经费是否能集中还是要分散在各地,有没有内部资源可以用还是必须进行外部采购?
5、在有限资源下进行灵活的设计。
混合式学习要价值定位,不要技术堆砌
在做混合式学习项目时,最开始要做的就是项目的价值定位或者是企业战略分解。我们先来看价值定位,这个听起来比较抽象,但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事情。如果没有价值定位,就去生搬硬套别人的成功经验,比如他用了行动学习,他用了体验式,他用了跨界交流;但这些东西是否适合于我们公司,我们的人,这就是茫然的。但如果做了项目的价值定位,我们就会明白项目设计应该往什么方向去。
当我们说到者一个混合式学习项目的定位时,你就必须考虑这个项目,在一个系统里、对他相关联的人的价值是什么。也就是说,在这个企业系统的此时此刻,我们的高层领导、我们的客户、我们受训学员他究竟要得到什么样的价值。把它定义出来,这才是做混合式学习方向,否则就会一不小心变成各种先进技术堆砌,最后花了钱可能效果还不太好。
作为企业内部的HR或者是培训经理、培训总监,包括外部合作的乙方机构,如果对项目的价值定位不清晰,也就别怪我们业务部门或者我们的老总会觉得我们的培训工作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他们根本看不到价值在什么地方。学习项目的价值定位,从几个问题入手
价值定位应该怎么去做呢?简单来说,就是几个问题:这个项目的学员对象是谁,有什么特点,他们参与这个项目后能够在他的客户身上拿到什么样的价值。把这些问题描述出来价值定位的工作就差不多了。比如说我们要做一个内训师的培训!很多时候我就去想,哪个老师讲TTT比较好、比较生动活泼?我做一个供应商的评比,很多时候大家的思维方式就在这儿了。但是有没有反过来想想看,我手上的这一批学员,他究竟要通过TTT培训得到什么价值,他们是讲知识型课程的吗?是做辅导的吗?是讲管理课的老师吗?他们除了要上课,需不需要课件呢?如果他需要课件我我仅仅是找个人来教一下PPT该怎么写吗?怎么样他才能提供一个有价值的课给到他的学员呢。当把这些事情都想明白以后,也许我们就知道这个讲师的培训该怎么做了。
混合式学习项目,接轨高大上企业战略
有时候混合式学习项目,需要围绕企业既定战略去设计。企业战略的东西讲起来特别抽象,很难落地成一个学习项目。那要怎么做?我们来看个案例吧。有一家西南地区的银行,行长说我要实现一个国际化战略。这时我问了行长一个问题说,行长您看见发生什么事、出现了什么状况,或听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你就知道我们行已经实现了您所说的这个国际化进程了。后来行长听到这个问题都笑了。他说这个问题问的好,这样一说我的思路就很清楚。他明确的告诉我们三个方向:1、我们西南地区的企业到东南亚去办公司、办厂的时候。他们能得到金融和法律的咨询和服务;2、东南亚的企业到我们这儿来的时候,他可以得到当地的金融和法律的支持;3、跨国企业能得到内部的金融服务,比如说汇兑、结算啊这方面的知识。这三点就是国际化。当行长把这三点讲出来,我们就去分析:在管理队伍里,要实现这三点,我们现在能做到什么不能做到什么;从市场的角度,比如市场部、国际业务部还有客户经理,他们能做到什么不能做到什么;从产品设计也就是业务专家等等,他们又是怎样的情况?还有综合通财如后勤啊、行政等等所有跟这三项业务相关的,我们现在还缺什么?需要补什么?这样就很容易理清现在的能力短板是什么,进一步就很容易把需要提升的的东西整合出来,包括任务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等。这时候就可以看清楚我们可以在各个岗位上做哪一些项目了。
柯氏评估前置,以终为始定目标
当我们做好学习项目的价值定位,接下来我们需要把这个定位转换成这个项目的目标。这个目标怎样来设计呢?目前用的较多的方法是柯氏评估的前置应用。柯氏评估大家都知道,但用在这里它不是一个后进行的评估;而是反过来看这个项目到底要达到哪一些目标,清晰地划分出来。假设我设计这个项目,要做到第二级、第三级,做完了以后期待学员会在知识技能、思维模式、心智模式上有所改变,会在工作中有一些一些行为变化。那为了要做到这两级,在培训项目设计的时候,除了课堂讲授,就还需要自学阅读,以及一些促进心态改变的活动,比如体验活动、教练活动、岗位辅导、绩效改进等,这些都需要设计到项目里来。如果只是简单上上课,大家发个卷子考试,那根本不可能做到二三级。也就是说以终为始,是先要这个价值,这个价值又拆成了几个目标。要做到哪一层目标,倒过来决定用什么方法去设计这个项目。这样设计下来的项目,自然是很符合企业业务和战略要求的。因此它的可行性和它在整个企业系统里被评估的状况都会很好。
项目设计,牢记五项基础学习原理
通常在设计混合式学习项目时,可能会用到的、比较多的五个理论,刚才柯氏评估的前置应用已经解释过了;在柯氏评估的应用之后,我们来看阿吉里斯提出来的单环学习和双环学习。
单环学习仅仅集中于行为层面的训练,双环学习是可以影响到一个人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这个词包含了柯氏评估里的态度、承诺、意愿,甚至包括他的思维方式。很显然触及双环学习就会让混合式学习项目的效果更好。
因为要触及双环学习,就需要去考虑学习曲线;还有建构式学习的设计方法以及软培训的理论。学习曲线就是讲学员整个学习过程中,其接受程度的变化。
建构大家都比较熟悉;我们重点来看软培训。一般来说,我们把知识、方法、流程、策略等方面的训练叫做硬培训,硬培训建议做e-learning,全部放到网络上、手机上。软培训是那些必须由人完成的,比如说意愿、突破局限性的信念,提升自信心、完成任务的动力,这些东西是网络的学习碰巧能完成、但不敢有把握的,往往是人对人的教练辅导或加入了心理学技术的培训辅导后才有可能是完成的。所有这些都叫做软培训。这个是目前培训领域里非常崭新的一块儿,这个也是我们在项目设计始必须考虑到的,因为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很多东西放在网络上,放在手机上,甚至放在自学阅读上。不再浪费大量的时间集中在一起来培训。集中在一起培训是一个非常大的一个成本,大家都只看到了比如说我请培训师来多少钱,组织这个培训要多少钱?其实面授培训最大的成本是这么多人集中在一起,所耗费的资源以及机会成本,所以最好不要把人集中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