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生态城为企业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近 20 亿元,给企业发展带来哪些帮助?
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落实落地,此举给企业发展带来哪些帮助?
因为这几年疫情反反复复让很多企业都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大部分企业也出现了经济紧张的情况,有一部分企业早就出现了倒闭破产,目前还有一些企业仍然比较困难,处在垂死挣扎的边缘我们国家为了扶持企业的发展,实行了留抵退税政策。
大规模的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 已经逐步落实落地,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能够让企业节省很多的资金,带动企业的发展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这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是一件非常利好的事情,留抵退税对于很多企业来讲,所退回来的资金是非常多的,能够让企业的流动资金增加,但是希望大家能够合理的利用这部分资金来促进企业的发展,同时也希望一些企业不要存在侥幸的心理。
另外有一些企业抓住了国家这一方面的政策,在自己不满足的情况下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获取留底退税福利,其实很多企业都已经达到了上税的税额,但是很多人为了规避税费,所以疯狂的找各种进项进行抵扣,所以出现了很多企业被税局查的情况,因为很多企业的进项都是不合理的,为什么在留抵退税后出现了很多企业被税务局进行稽查的情况?因为这项政策是一项福利政策,但是对于很多企业根本就没有资格获得这项政策,他们所作出的行为都是在偷税漏税。
通过这件事情能够引起很多企业的高度重视,一定要合理合法的来给企业谋取福利,一定不要再危险的边缘去尝试,也不要出现偷税漏税的行为,一旦出现这种行为所引起的罚款是非常高昂的同时也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出现不利的影响,将会在自己的企业等级上出现降级的行为,严重的情况下可能还会被迫整顿。
7大行业享1420亿元留抵退税,这对行业有哪些积极意义?
2022年重点扶持小微企业。6月底前,小微企业剩余抵税额一次性退还,增量抵税额全额退还。大规模退税的实施,意味着政府需要将大量的“实物资金”回馈给企业。为此,中央政府将加大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增加对市县的直接补贴,鼓励地方政府尽快落实退税政策。减免税费是帮助企业最关键的措施。2022年,我国实施新的税费支持政策,减税与退税相结合。
退税的概念被多次提出,经过了一系列的试点工作。我们将正式建立退税和保留税的基本工作方法。同时,大量的中小企业将享受到退税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会越来越好。主要目的是帮助中小企业获得更多的资金流,从而获得更稳定的发展条件。之所以提出退税方案,主要出于两方面的考虑。第一个方面是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很大,退税会大大改变下行压力。
第二个方面是不断完善增值税制度,让更多的企业稳定发展。每年,国内和国际经济状况之间都有很大的差距,许多国家的经济没有处于持续和稳定上升的状态。再加上国际环境的变化,国内相关部门需要调整经济体制和税收缴纳制度,以缓解中小企业的工作压力和资金压力。在此之前,我国的增值税制度一直不完善,因为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非常困难。为了进一步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带来的中小企业经营问题,退税应运而生。
抵税退税可以进一步帮助中小企业缩短抵扣周期,同时可以进一步降低中小企业的经营成本。降低税率、免征增值税等措施为大众所熟知,而增值税的退税却还不为大多数人所知。增值税是中国最大的税种。它以流通中的商品或服务的附加值为基础。实践中,增值税采用链式抵扣机制,以当期销项税额减去进项税额作为应纳税额。预提税是指根据销售额和适用税率计算的增值税,进项税是指企业购买原材料支付的增值税。如果进项税大于销项税,未计算的进项税将作为税收抵免保留。税收抵免不规范是增值税实施过程中的客观现象。
今年推出大规模留抵退税,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我们会进一步帮助中小微企业缓解现金压力,同时也会大力扶持中小型企业的业务发展。
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之下,很多中小微企业的经营情况其实非常困难,有些中小微企业甚至直接因此而倒闭。总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才会进一步推出大规模的留抵退税,通过这种方式来进一步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留底退税的主要对象就是中小微企业,同时也包括很多门店和个体工商户,相关企业可以进一步享受到税收优惠。
一、2022年将会推行大规模的流体退税。
这是关于我们的增值税改革的相关新闻,除了很多员工的个人所得税的退税之外,相关中小微企业也可以获得一定的税收减免措施。在此之后,我们计划将会推出至少1.5万亿的留抵退税的额度,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帮助中小微企业回笼资金,中小微企业也可以利用留抵退税来发展公司的业务。
二、这意味着中小微企业的现金压力会越来越小。
之所以会这样说,主要是因为很多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有限,很多中小微企业面临资金短缺的境地。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因为新冠疫情导致很多中小微企业的营收能力进一步下降,这会导致很多中小微企业出现破产倒闭的风险,在进一步推出留抵退税,中小微企业的现金压力将会得到缓解。
三、我个人非常看好这个措施。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不仅需要关注各行各业的头部企业,同时也需要关注那些默默无闻的中小微企业。中小微企业给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也在默默做了其他贡献,我们不仅需要给中小微企业留抵退税,同时也需要想出更多能够帮助到中小微企业的具体措施。
2022年增值税留抵退税新政解读
一、关于留抵退税新政的主要内容
今年的留抵退税新政有三大特点:一是聚焦“小微企业和重点支持行业”;二是“增量留抵和存量留抵”并退;三是“制度性、一次性和阶段性”安排并举。具体来说,新政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小微企业留抵退税政策,即在2022年对所有行业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一次性退还存量留抵税额,并按月退还增量留抵税额;二是制造业等行业留抵退税政策,对“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六个行业符合条件的企业,一次性退还存量留抵税额,并按月全额退还增量留抵税额。这里着重说明和强调五个问题:
第一,将先进制造业按月退还增量留抵税额的政策范围扩大到所有小微企业和六个重点行业,并作为一项长期性政策。第二,对所有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和制造业等行业企业在2019年4月1日前形成的存量留抵税额予以退还。这项存量留抵退税政策是一次性政策。这里的“一次性”,是指纳税人在获得存量留抵退税后,将不再有存量留抵税额。第三,2019年开始实施的普遍性留抵退税政策,设置了“连续六个月增量留抵税额大于零,且第六个月不低于50万元”的退税门槛,此次对小微企业阶段性取消这一退税门槛,14号公告第一条中规定,执行期限为2022年12月31日前。第四,小微企业和制造业等行业留抵退税政策的适用主体不仅指企业,还包括按照一般计税方法计税的个体工商户。第五,从政策分类及条件看,小微企业留抵退税政策和制造业等行业留抵退税政策的适用主体可能存在重叠,也就是说,某个纳税人,比如制造业小微企业,既可以适用小微企业留抵退税政策,也可以适用制造业等行业留抵退税政策,纳税人可以自主选择适用,其政策实施的效果是一样的。
二、关于留抵退税新政适用主体的确定
一是关于制造业等六个行业的确定。对于适用制造业等六个行业留抵退税政策纳税人的确定,延续了此前先进制造业留抵退税政策“从主”适用原则,按照纳税人的主营业务来判断纳税人是否满足行业相关条件,而非以纳税人登记的行业确定。也就是说,只要纳税人从事制造业等六个行业业务相应发生的增值税销售额合计占全部增值税销售额的比重超过50%,即符合制造业等六个行业的主体条件。这里需要着重说明三个问题:
第一,关于销售额比重的计算区间。销售额比重根据纳税人申请退税前连续12个月的销售额计算确定。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在计算销售额占比时,计算公式的分子为六个行业项下增值税销售额的合计数。第二,关于行业登记信息。对于纳税人六类收入占比超过50%,但纳税人登记的行业信息不属于这六个行业的,特别是六个行业中某类收入为该纳税人各类收入的最高值时,建议纳税人及时按规定办理行业登记信息变更。第三,关于先进制造业留抵退税政策停止执行。在先进制造业增量留抵退税政策扩大到制造业等六个行业,并对存量留抵税额实施退税后,制造业等六个行业留抵退税政策已经完全覆盖了此前的先进制造业增量留抵退税政策。因此,新政实施后,先进制造业增量留抵退税政策同时停止执行。
二是关于企业规模的划型标准。目前,相关部门对外公布的划型标准主要有两个:一是由人民银行等5部门发布的《金融业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按照“资产总额”这1项指标对金融业企业进行划型;二是工信部等4部委发布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采用“营业收入”“资产总额”和“从业人员”三个指标中的一个或两个指标组合,分别对16类行业进行划型。此外,还有“教育”“卫生”等6类行业未纳入该划型标准。
为切实保障留抵退税政策落地落实,坚持规范统一和全覆盖的原则,留抵退税政策中采用了上述两个标准中的“营业收入”和“资产总额”两个指标来确定企业规模。同时,对这两个标准中未设置“营业收入”或“资产总额”指标的行业,以及未纳入两个标准划型的行业,明确划型标准如下:微型企业标准为增值税销售额(年)100万元以下(不含100万元);小型企业标准为增值税销售额(年)2000万元以下(不含2000万元);中型企业标准为增值税销售额(年)1亿元以下(不含1亿元)。
这里着重强调三个问题:第一,资产总额指标按照纳税人上一会计年度年末值确定。第二,营业收入指标按照纳税人上一会计年度增值税销售额确定。增值税销售额,包括纳税申报销售额、稽查查补销售额、纳税评估调整销售额。适用增值税差额征税政策的,以差额后的销售额确定。第三,《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在划型指标的运用上,有的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指标,有的只需要满足其中一个指标即可,纳税人应根据其所处不同国民经济行业适用相应的划型指标。
三、关于留抵退税基本条件
2022年留抵退税新政延续了先进制造业增量留抵退税政策的基本退税条件,即需要同时满足以下四项条件:(1)纳税信用等级为A级或者B级;(2)申请退税前36个月未发生骗取留抵退税、骗取出口退税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情形;(3)申请退税前36个月未因偷税被税务机关处罚两次及以上;(4)2019年4月1日起未享受即征即退、先征后返(退)政策。
这里需要说明三个问题:第一,这四项条件对小微企业留抵退税政策和制造业等行业留抵退税政策同样适用;第二,这四项条件对增量留抵退税和存量留抵退税同样适用;第三,新政出台后,《财政部 税务总局 海关总署关于深化增值税改革有关政策的公告》(2019年第39号)规定的普遍性留抵退税政策,即老政策继续实施,相较于新政策,老政策除需同时符合这四项条件外,仍需要满足“连续六个月增量留抵税额大于零,且第六个月不低于50万元”的退税门槛要求。
四、关于留抵退税额的计算
一是关于存量留抵税额和增量留抵税额。允许退还的留抵税额,是以留抵税额的余额为基础进行计算的,留抵税额包括增量留抵税额和存量留抵税额。
存量留抵税额,是指留抵退税制度实施前纳税人形成的留抵税额。在确定存量留抵税额时,以纳税人2019年3月底的期末留抵税额为标准值。如果纳税人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大于2019年3月底的期末留抵税额,以2019年3月底数为存量留抵税额。如果纳税人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小于2019年3月底的期末留抵税额,以纳税人当期的期末留抵税额为存量留抵税额。需要注意的是,一次性退还存量留抵税额后,存量留抵税额为零。
增量留抵税额,是指留抵退税制度实施后,即2019年4月1日以后纳税人新增加的留抵税额。如前所述,如果纳税人当期的期末留抵税额大于2019年3月底的期末留抵税额,则增加部分即为增量留抵税额。需要注意的是,一旦纳税人获得存量留抵退税后,不再需要与2019年3月底的期末留抵税额进行比较,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即为增量留抵税额。
二是关于进项构成比例的规定。为简化操作,减轻纳税人核算负担,此次留抵退税新政策不区分存量留抵退税和增量留抵退税,均设置统一的进项构成比例。同时,计算取数区间也与老政策相同,统一设置为2019年4月1日至申请退税前。
需要说明的是,纳入进项构成比例计算的扣税凭证中,增加了带有“增值税专用发票”字样全面数字化的电子发票和纳入进项抵扣凭证范围的收费公路通行费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作为进项构成比例计算公式的分子,且这一调整也同样适用于继续实施的老政策。
三是关于可退还的留抵税额。以纳税人当期的增量留抵税额或者存量留抵税额,乘以进项构成比例,即计算出纳税人当期可退还的增量留抵税额或者存量留抵税额。
五、关于退税申请时间
今年的留抵退税新政策,区分增量和存量,聚焦关键时间节点,实行梯次分步退税。具体时间安排是:
(一)关于增量留抵退税。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和制造业等行业企业,均可以自2022年4月纳税申报期起向主管税务机关按月申请退还增量留抵税额。
(二)关于存量留抵退税。微型企业、小型企业、中型企业和大型企业,分别可以自2022年4月、5月、7月和10月纳税申报期起申请退还存量留抵税额。
这里需要强调说明以下几个事项:第一,纳税人在申请留抵退税前,应先完成当期的增值税纳税申报。第二,留抵退税申请时间的一般规定是,纳税人应在增值税纳税申报期内申请留抵退税;同时,考虑到今年留抵退税涉及众多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为更好地服务纳税人,2022年4-6月申请留抵退税的时间已从纳税申报期内延长至每月的最后一个工作日。自2022年7月开始,申请留抵退税的时间恢复为增值税纳税申报期内。第三,延长4-6月留抵退税申请时间的规定,不仅适用于此次出台的新政策,同时也适用于继续实施的老政策。第四,存量留抵退税和增量留抵退税申请时间存在一定差异,为避免给纳税人造成不必要负担,如果符合规定的退税申请时间,纳税人可以同时申请存量留抵退税和增量留抵退税。比如,微型企业在2022年4月既可以申请存量留抵退税,也可以申请增量留抵退税,因此,微型企业在4月份完成当期增值税纳税申报后,只需要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交一次退税申请,即可同时申请存量留抵退税和增量留抵退税。第五,上述时间为申请一次性存量留抵退税的起始时间,纳税人在当期未申请的,以后纳税申报期也可以按规定申请。比如,微型企业可以自2022年4月纳税申报期起申请存量留抵退税,如果4月份未申请,5月及以后也可以提出退税申请。
六、与即征即退、先征后返(退)政策衔接
按照现行规定,纳税人不能同时适用留抵退税政策和即征即退、先征后返(退)政策,也就是说,享受过即征即退、先征后返(退)的,不得申请留抵退税;已获得留抵退税的,也不得再享受即征即退、先征后返(退)。此次留抵退税力度加大后,可能有此前选择享受即征即退、先征后返(退)的纳税人,希望重新选择留抵退税;同时也有纳税人在申请留抵退税时未考虑全面,也希望给予重新选择享受即征即退、先征后返(退)的机会。针对上述纳税人关切,14号公告明确规定,纳税人可以在2022年10月31日前一次性将已取得的留抵退税款全部缴回后,按规定申请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先征后返(退)政策。纳税人自2019年4月1日起已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先征后返(退)政策的,可以在2022年10月31日前一次性将已退还的增值税即征即退、先征后返(退)税款全部缴回后,按规定申请退还留抵税额。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第一,纳税人需在2022年10月31日前完成全部已退税款的缴回。第二,纳税人必须在将需缴回的留抵退税款全部解缴入库以后,才能转入进项税额继续抵扣;未全部缴回入库的,不得转入继续抵扣。
七、关于留抵退税征管规定
2019年建立留抵退税制度时,税务总局配套制发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办理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退税有关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9年第20号,以下简称20号公告),对留抵退税申请、受理、审核、退库等全环节流程相关征管事项进行了明确规定。此次出台的留抵退税政策,并未对现行退税办理流程作实质性调整。分环节看,具体规定如下:
一是关于纳税人申请留抵退税环节。纳税人申请留抵退税时,只需要提交一张《退(抵)税申请表》,这张申请表可以通过办税服务厅当面提交,也可以通过电子税务局网上提交。结合新政策内容,《退(抵)税申请表》的填报内容做了相应调整,增加了部分栏次,调整了部分栏次表述,同时,为便利纳税人申请退税,各地电子税务局已实现《退(抵)税申请表》中大部分数据的预填功能,纳税人也可以结合实际经营情况对预填内容进行修改,最后进行确认,即可提交退税申请。
二是关于核准留抵退税环节。税务机关受理纳税人的留抵退税申请后,将按规定进行退税审核,并根据不同情况出具审核结果。第一种情形是,纳税人符合全部退税条件,且未发现任何风险疑点及未处理事项,准予留抵退税。第二种情形是,纳税人不符合留抵退税的一项或多项条件的,不予留抵退税。第三种情形是,虽然纳税人符合留抵退税条件,但存在风险疑点或相关未处理事项的,将暂停办理留抵退税,并对相关风险疑点进行排查,对未处理事项进行处理。处理完毕后,再按规定继续办理留抵退税。
三是关于开具税收收入退还书环节。当税务机关作出准予退税的决定后,将相应开具税收收入退还书,并发送给同级国库部门。
四是关于税款退库环节。国库部门收到税务机关发送的税收收入退还书后,按规定进行退库审核,审核通过后,将退税款退付到纳税人指定的账户上。
今年对留抵税额提前实行大规模退税,对市场主体有哪些积极影响?
2022年,重点扶持小微企业。6月底前,小微企业的剩余税收抵免将一次性全部退还,增量税收抵免将全额退还。大规模退税的实施意味着政府需要拿出大量的“实物资金”返还给企业。为此,中央政府将加大对地方的财政支持力度,加大对市县的直接补贴力度,鼓励地方政府尽快实施退税政策。减税降费是帮助企业的最关键措施。2022年,中国实行了新的税费支持政策,将减税和退税结合起来。
降低税率、免征增值税等措施已经为公众所熟知,而增值税退税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个未知数。增值税是中国最大的税种。它是基于商品或服务在流通过程中的增值。实践中,增值税采用链式扣除机制,将当期销项税额减去进项税额作为应纳税额。代扣税是指按销售额和适用税率计算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是指企业采购原材料所缴纳的增值税。在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的情况下,未抵免的进项税额保留为税收抵免。轻率税收抵免是增值税实施过程中的一种客观现象。在世界上一般有两种处理方式,即允许纳税人结转到下一个期间继续扣款或在当期申请退款。长期以来,我国主要实行保留税收抵免的税收抵扣制度。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制造业共退税1322亿元,惠及3.1万家企业。
留抵退税的做法是将增值税期间末未抵扣的税款返还给纳税人。与持续抵扣政策相对应,留存退税返还纳税人未来可继续抵扣的进项税额。减税的目的是减轻企业的负担,退税会直接增加企业的现金流,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对于因新冠肺炎疫情而面临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及时的激励。从宏观经济角度看,这有利于增强信心和活力,促进消费和投资。可以说,减税、退税、缓征、降费等形成了有力的“组合拳”,帮助企业、拯救企业发展。
此外,有必要实施大规模的保留税退税,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将这一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退税制度复杂,涉及退税操作、风险防范、资金担保、地方共享机制等。按照增值税的基本原则,借鉴国际经验,2019年底出台的《增值税法咨询草案》明确了增值税期末代扣代缴制度,规定“当期进项税额大于当期销项税额的,其差额可结转下期继续抵扣;或者退货”。下一步,建议加快增值税立法,尽快建立完善的保留、抵免、退税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