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八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3.2%,工业投资增长 8.8%,如何解读此数据?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8月宏观经济数据点评—经济短期暂稳,稳增长
主要观点
通胀已达年内低点。8月CPI受基数效应影响大幅低于预期,同比增幅1.3%,创下年内新低,PPI持续回暖,同比降幅缩窄至-0.8%。猪肉同比涨幅回落,非食品类价格环比增长停滞,叠加去年同期的高基数作用,CPI创下年内新低,但9-12月基数效应消退,高频数据显示猪肉供给压力仍存,CPI将于四季度明显走高;PPI则受去产能和周期影响持续回暖,年内有望转正。
汽车基建助力投资趋稳。1-8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8.1%,超过市场预期的7.9%,与上期持平,其中民间投资单月同比增长2.3%,汽车行业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但仍需考虑今年8月较去年多两个工作日的因素。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速19.7%,同期数据表明财政数据收支压力较大。而汽车产业受到去年购置税新政刺激,增速较快,但将于10月后遭遇高基数冲击,对整体投资数据拉动作用将放缓。
房地产短暂企稳。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速较上期小幅上涨0.1%至5.4%,房地产销售额和销售面积同比增速分别为38.7%和25.5%,商品房待售面积减少512万平方米。房地产市场8月仍然火爆,但仍分化明显,随着后期一二线城市限购措施出台,刚需购房者购买力被提前透支,我们仍认为年内房地产相关数据会持续回落。
研判综述与展望
我们在此前的报告中多次声明对经济不可过度悲观,8月数据表明宏观经济已然企稳,甚至微弱复苏的迹象。我国经济的基本面并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分项数据显示,由房地产、汽车和基建构成新的三驾马车拉动。
八月通胀超预期下行,其中食品项受猪蛋同比增速回落的拖累,非食品项涨幅放缓。PPI持续回暖,同比增速年内大概率转正。从生猪存栏的高频数据来看,猪肉价格在年内仍有上涨潜力,果蔬价格将由于季节性因素回升,因此我们认为CPI1.3%的同比增幅将是年内最低。
房地产行业由年初的过热迅速降温,地域结构分化上依旧明显。三、四线城市成交清淡,库存积压严重,一二线城市高烧难退,供不应求。我们预计,一二线城市后续仍将退出新政遏制房地产市场过热,刚需购房者购买力被提前透支。尽管年内房地产相关数据仍将保持正向同比增长,但对整体经济的拉动作用在四季度将于明显减弱。
汽车行业受去年10月实施的购置税新政刺激,持续处于供销两旺的局面,但同属于耐用品的汽车从需求端依旧存在提前透支购买力的问题,而供给端汽车产业相关投资持续处于高位,在新政到期后(2016年12月31日)恐面临产能过剩之忧。
基建是稳增长的一大助力,但我们注意到财政收入同比增速仅为1.7%,而财政支出同比增速从上月的0.3%大幅升至10.3%,1-8月财政收支差额已近-6000亿元,受赤字率约束,未来财政直接发力的空间难言乐观。
综上所诉,房地产、汽车和基建的“三驾马车”在未来都面临较大回撤压力,但经济增长率仍需维持在中高速。我们认为国开等政策性银行的准财政将持续发力,PPP项目加速落地和资金到位将接力稳增长的大旗。
国家统计局: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效能平稳提升,这说明了什么?
这个数据说明我们的固定资产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固定资产所带来的投资价值也在平稳上升。
随着我们社会的不断发展,很多人本身已经有了一定的固定资产的储备。但对于年轻人来讲,因为年轻人进入社会的时间不变比较晚,所以年轻人基本上都买不起房子,同时也没有什么固定资产。在这种情况之下,年轻人其实非常期待固定资产能够进一步贬值,通过这种方式来进一步拉近贫富差距。这个方式其实非常理想化,如果我们的固定资产大幅度贬值的话,这个现象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到我们的经济发展,所以我们需要进一步保证固定资产的投资项目能够平稳提升,同时推出更多有利于年轻人发展的措施。
这个数据是怎么回事?
这是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在2022年里,我们整个社会的固定资产的投资效能在平稳提升,累计的投资总量也达到了4,00万亿以上,平均年增长率在9%左右。除了我们经常提到的房产之外,其他类型的固定资产的投资量也在逐步增长,固定资产的投资能够进一步保证我们的经济正常发展。
这个数据说明我们的固定资产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不仅需要关注经济发展的问题,同时也需要关注各个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更需要关注固定资产所带来的经济的稳定作用。如果我们的固定资产的投资效能进一步提升的话,这个方式将会提升我们的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同时也能够起到相应的支撑作用。
除此之外,这个数据也意味着我们的固定资产所带来的投资价值在进一步上升,固定资产不会因为经济发展的问题而大幅缩水。
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年内首次回升!前8月同比增5.8%,这说明啥?
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年内首次回升!前8月同比增5.8%,这不仅说明投资人对于我国经济的看法是总体向好的,也能说明目前经济对于房地产市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小。
一、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年内首次回升!前8月同比增5.8%
按照目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来看,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年内首次回升,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信号,在前8个月甚至同比增长5.8%。此前我们对于投资以及相应的生产制造业都是抱着消极态度,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对于经济下滑以及经济数据下滑都是有心理预期的,没想到现在投资竟然还能够这么好,这已经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同时也引发了许多人对于这种数字说明了什么的兴趣。
二、目前投资人对于我国经济的看法总体向好
这首先就可以看出来,目前投资人对于我国经济的看法总体是向好的,从目前最为火爆的新能源板块来说,这些项目的投资增长几乎要达到10%以上,这是一个相当夸张的数据,这也意味着目前我国经济有了新的发展点。更加需要注意的是,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民生投资建设也都在急速增长当中,这也就意味着不仅是我国部门在推动相应投资的拉入,而且其他投资人也很看好相应板块的发展。
三、目前目前经济对于房地产市场依赖程度越来越小
其实从固定资产投资的累计增速来看,我们基本上也可以发现对于房地产市场的依赖越来越小,这也就意味着在未来如果我们能够把智能制造等产业建设好,最终我国发展的新动力就会转移到实业生产制造方面来,这对于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转变和升级都是有着天大好处的。如果能够从房地产市场建设的泥潭当中走出来,我国将迎来一个新的增长点。
国家统计局:1—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7%,增长的原因有哪些?
投资增长原因是投资环境好。
总体来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百分五点七说明人们投资热情高涨,非但没有随着疫情衰落,反而有所增长,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我国创造了一个较好投资环境。具体来说,投资增长有这些原因:首先国家推出了利好政策,其次固定资产投资风险较小,最后随着疫情缓解,投资者们开始出手了。以下将具体解释这三点:
第一、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得以增长,是因为我国推出了利好政策:正是由于这些利好政策,所以才吸引了人们投资固定资产。房地产投资就属于固定资产投资一种投资形式,以此为例。国家首先推出了缓缴房贷这一利民政策,这就可以让投资者们有喘息之机,投资者们以此机会通过一系列操作就可以轻松还清房贷。另外,国家还鼓励地方上减少首付,这就更大大减轻了投资者们经济负担。所以说,通过国家这利好政策,增加了投资者们对固定资产投资积极性。使得固定资产投资得以增长。
第二、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得以增长,是因为固定资产投资风险较小:因为固定资产本身就具有价值,这不言自明。另外制造业或实体企业本身也依赖固定资产,所以说固定资产在其本身价值之上还附加上了其他产业价值。所以在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是一项稳健投资。再加上国家政策,固定资产投资还是继续得以增长。
第三、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得以增长,是因为我国疫情控制得当:随着疫情在我国被严格控制住,疫情风险越来越小,所以投资者们也开始寻找机会开始投资。前段时间疫情严重,投资者们开始沉寂。而疫情缓解之后,投资者开始投资,所以固定资产投资得以增长。
2022年前7月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0.5%,这一数据说明了什么?
2022年前7月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0.5%,这一数据说明疫情对国民经济的抑制逐渐减弱。人们现在已经习惯和新型冠状病毒共度存亡,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同时,也会坚持在自己生产岗位上面。恐慌和畏惧无法消除新型冠状病毒,只有砥砺前行,才是我们最好的出路。工业投资主要包括生产资料、运输行业和生活日用品行业。这也是无论疫情多么严重,保障国家民生的行业也是不能断的,否则防控疫情就是舍本逐末了。在当前疫情严峻形势之下,投资工业也是比较把稳的投资。
一、工业投资为什么会投资增长?
工业既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实体经济的核心,也是创造高价值就业岗位的主要领域。在全球经济和国内经济大调整大变化的背景下,工业在整体经济中的作用正由以往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向承载经济核心竞争能力转变。从世界看,美国对我国挑起"贸易战”源于我国制造业迈向中高端水平,表象在贸易,实质在工业升级,工业升级蕴含的增强经济核心竞争力成为遏制与反遏制的焦点。从国内看,东部和南部新一轮工业发展与升级势头强劲,导致区域经济竞争力重新排列和发展分化。
二、工业投资的意义是什么?
(一)工业投资是组织工业生产活动的起点
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生产活动从一定的使用价值投入开始。小商品生产是从具有某种特殊技艺的劳动投入开始。而在商品经济下的大机器工业中,每一项具体的经济活动都必然是从一定量的资金投入开始的。
(二)工业投资的规模决定着工业经济活动的规模
工业生产作为商品生产,首先表现为资金生产。在工业领域中,无论是社会整体的工业生产规模,还是每一项具体经济活动的规模,无不取决于所聚集和投入的资金量大小。社会总投资中工业投资部分越大,则工业生产的规模也越大。
(三)工业投资是实现工业扩大再生产,增强工业物质技术基,础的重要手段工业投资是保证工业再生产得以继续进行的重要条件,是工业扩大再生产的主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