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行长潘功胜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持续用力加快经济良性循环,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据报道,央行释放6大政策信号,具体内容有哪些?
央行已经释放出六大政策信号,这一下子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毕竟六大政策信号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第一个信号就是货币政策紧跟经济形势和物价。第二个信号就是美联储货币对我国市场的影响比较小。第三个信号就是节能低碳减排工作正在有效的进行。第四个信号就是PPI将于明年回落。第五个信号就是银行类资管产品下降20%。第六个信号就是数字人民币的试点范围不断扩大。
居民的生活观念有了明显的提升,央行的六大政策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获得更优质的生活数字人民币一直是人们比较好奇的物品之一,虽然大部分地区已经完成了数字人民币的试点过程,但是有些地区的居民还是没有直接接触的数字人民币。其实我国居民的生活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我国居民已经实现了稳中求富。央行的六大政策出台之后,释放的六个信号令人们感觉到央行的努力。与此同时,央行释放的六大信号也和行业变化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获得这些信息之后,总觉得自己的生活质量还能有所提高。
低碳减排概念一直都在流行由于全国各地的碳排放量特别大,这就导致节能低碳减排的生活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长接触的生活方式之一。许多居民都已经利用自己的生活技能达到低碳节能减排的效果,有些企业也会响应国家号召,从而使整个企业的碳排放量有所下降。其实二氧化碳排放量特别大,对于全球环境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有效开展节能减排工作能够让人们更好地拥有更美好的蓝天与白云。我国从很早就提出了节能低碳减排的生活概念,这几年,相关的概念正在有条不紊的实施中。
总的来说,央行发布的六大信号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一方面是因为央行发布的六大信号能够让人们更加直观的了解国家经济的发展,另外一方面是因为这些政策与信号与个人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数字人民币的试点范围。事实上,我国相关部门正在采取比较有效的方案和措施,从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与接触到的知识。其实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相较于之前有了明显的提高,这得益于国家发布的多项政策。
央行罕见提及“房地产”:维护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关于货币信贷政策、房地产市场,央行有最新定调!
中国人民银行9月27日消息称,货币政策委员会2021年第三季度例会于9月24日召开,会议分析了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
会议明确了货币政策总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还发现,与二季度例会相比较,本次会议对货币政策的表述出现了新增内容。例如“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坚持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另外,本次例会最引人注目的亮点是:央行针对楼市提出了“两个维护”的新说法。会议明确提出,要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六个核心要点
1、维护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
2、在分析经济形势的时候,使用了“要加强国内外经济形势边际变化的研判分析,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防范外部冲击”的说法
3、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
4、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
5、落实好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延期工作
6、有序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生效
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值得注意的是,三季度例会首次提及“房地产”引发市场关注。
与以往例会内容有所不同,房地产金融在央行货币政策季度例会中被提及实属罕见,这是“房地产”首次在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例会中被提及。
会议指出,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推进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提高开放条件下经济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风险能力。
据上海证券报,“从整体基调看,基本符合市场宽信用预期。”唐建伟向记者表示,前期信用最紧的就是房地产领域,例会指出“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表明房地产市场的信贷政策可能会有保有压,不是全面的收紧。
距离“三道红线”政策落地刚满一年。自去年8月“三道红线”政策落地后,房地产行业降杠杆效果明显。近一年时间以来,超过三成房企成功降档,净负债率下降,现金短债比有所提升。但在房地产市场双向收紧的背景下,部分龙头房企和中小型房企现金流紧张,面临较大的财务和经营压力。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8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0.9%,依然维持两位数的正增长,不过同比增速已经高位连续回落。房地产贷款增速总体平稳。6月末,全国主要金融机构(含外资)房地产贷款余额50.8万亿元,同比增长9.5%,增速较3月末低1.4个百分点。
据中国证券报,“当前房地产企业金融风险有所暴露,特别是个别超大型房企风险明显上升。”王一鸣认为,要积极稳妥有序化解个别大型房企的债务风险。
另据上海证券报,维护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并不意味着房地产金融政策出现“急转弯”。颜色认为,房地产市场相关表述主要针对近期个别大型房地产企业出现的经营风险,在政策层面依然会贯彻“房住不炒”的定位,在房地产金融政策方面保持定力。
今年8月19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约谈恒大集团高管,并指出,恒大集团作为房地产行业的头部企业,必须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战略部署,努力保持经营稳定,积极化解债务风险,维护房地产市场和金融稳定。依法依规做好重大事项真实信息披露,不传播并及时澄清不实信息。
“由于大型房企出现经营风险,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风险,尤其是对商业银行、个体债权人风险应当未雨绸缪。比如房企已经售出收款,但没有交付住房等问题,一定要妥善处理,确保售出住房能够按时按质交付,这是防范风险进一步扩大的重要手段。”颜色表示。
用好3000亿支小再贷款,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
会议指出,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外部环境更趋严峻复杂,国内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要加强国内外经济形势边际变化的研判分析,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防范外部冲击,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用好新增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支持增加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
在货币政策方面,本次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坚持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维护经济大局总体平稳,增强经济发展韧性。
而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1年第二季度(总第93次)例会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把握好政策时度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维护经济大局总体平稳,增强经济发展韧性。”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与二季度例会相比较,本次会议对货币政策的表述出现了新增内容。例如“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坚持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记者注意到,此前在国新办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央行副行长潘功胜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同时,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统筹考虑今年和明年货币政策的衔接。同时,在货币政策考虑上以我为主,增强货币政策的自主性。
某商业银行宏观研究员表示,面对复杂的全球经济形势,接下来货币政策仍是平衡好稳增长、防风险和促改革之间的关系,稳健基调保持灵活适度,并与其他部门政策协调,形成合力,提升政策效果。
有序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生效
会议在信贷结构优化方面进行了部署,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努力做到金融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与民营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相适应。
在绿色金融方面,会议提出,有序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生效,以促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完善绿色金融体系。
这或意味着,碳减排支持工具下半年有望落地。
此前在2021年下半年工作会议中,人民银行要求,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生效,向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引导金融机构为具有显著减排效应重点领域提供优惠利率融资。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日前表示,经过几年努力,我国已初步形成了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市场环境,绿色金融在推动经济绿色转型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此外,会议还强调,灵活精准实施货币政策,加强与财政、产业、监管政策之间的协调,统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与防风险,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0年我国实施的货币政策
1、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灵活适度。
2、充分发挥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的牵引带动作用。
3、持续深化LPR改革,有序推进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
4、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5、支持民营企业股权融资和发行债券融资。
6、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处置取得阶段性成果。
7、持续深化大型商业银行和其他大型金融企业改革。
8、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服务医药制造业加快高质量发展。
9、物价形势总体可控,通胀预期基本平稳,对未来变化需持续观察。
10、世界经济衰退风险加剧,国内经济面临挑战增多。
扩展资料
第一,在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效果比较显著,但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就不明显。
第二,从货币市场的均衡情况来看,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要影响利率的话,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
第三,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也会影响政策效果。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货币政策(经济金融政策)
2022年是不是买房的好时机?你有买房的打算吗?
2022年是不是买房的好时机?
其实对于需要买房的刚需人来说,不管是高价,还会低价,到了需要的时候不管时机你都得买,只不过你买房的时候是不是遇到了好政策,实属运气,其实2022年就是一个买房好时机。
先来回忆一下2021楼市。
一、2021年的楼市动荡
2021年上半年楼市快速增长,到了下半年直接腰斩。
原因是由于疫情后货币环境较宽松,经营贷等各种投机投资资金流向楼市,叠加一线城市“学区房”热,全国一线及核心二线城市的新房和二手房价同步飞涨,尤其是珠三角和长三角更为明显。
2021年大城市的楼房成交量并不理想,特别是二手房这块业务的保费量直接比腰斩还惨,一降再降,从2万套左右,直接降到1万套左右,甚至月成交量低于一万,更别说二三线城市的二手房成交了,个别区更是半年没一个。
当然做最主要的还是银行杠杆率太高,而超八成杠杆全部流入房地产行业,更可怕的是,购房需求的放缓迹象已经开始显现,一旦后期居民购房需求跟不上,资产价格在上涨到难以承受的程度时,那么开发商和银行手中的杠杆就会雪崩式崩塌,必然会发生暴跌,仿佛气泡破灭,经济开始由繁荣转向衰退,人称“泡沫经济”(Foam Economy)。
这也是为什么二手房速冻,新房降温,房企资金无法回笼,房企债务危机立刻到来的原因,现金流枯竭,无法良性循环,某大就是例子。
住建部开始严控炒楼,哄抬价格,约谈炒房客、房企、银行,银行不得不踩急刹车了。
二、2022楼市将是平稳的一年
为什么这样说?
虽然出台了“限涨“政策,但是很多地方也推出“限跌”政策,以确保楼市的稳定,经过了2021的动荡,稳定持续性是必然的。
2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
住建部部长王蒙徽对2022楼市重磅定调,主要为两个方面:
第一,就是保持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政策的精确性和协调性。
第二,就是继续稳妥实施房地产长效机制,保障住房的刚需,同时满足合理的改善性需求,促进房地产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工具和手段,努力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以“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为首要目标,稳是重点,坚决有力处置个别房地产企业因债务违约所引发的房地产项目逾期交付风险。
而且新年开始,也有一些政策,楼市政策、信贷环境无一释放出松动的信号,许多城市已经出现了降首付、降利率。
跌是很难再跌的了,这种平稳不涨,有政策的的时候不就是入手的好时机吗?
2022年首套买房新政策:
贷款买房首付规定: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为首套房90㎡(含)以下的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不得低于20%,90㎡以上的住房公积金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30%。首套房商业贷款首付比例为30%,使用商业贷款买房利率将会上浮。
契税规定:家庭首套房购房面积90平米及以下,契税为1%;购房面积90平米以上,契税为1.5%。
当然刚需的时候,不管是农村自建房房,还是城市里买房,不管是高价还是低价,该建还得建,该买还是得买。
百度百科-房地产泡沫
从“维护”到“配合”,央行连续释放楼市维稳信号!
9月29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房地产金融工作座谈会。会议由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主持,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肖远企出席,住建部、证监会等相关部门,以及全国24家主要银行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强调,金融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准确把握和执行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持续落实好房地产长效机制,加快完善住房租赁金融政策体系。
央行方面认为,金融部门近年来全面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稳妥实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连续稳定,在服务实体经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从“维护”到“配合”
从会议信息来看,强调“三稳”目标、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等表述,意味着金融监管部门反复强调政策底线,避免向市场传递错误信号。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分析认为,金融是房地产市场的血脉,应实现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金融机构在落实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等过程中,应把握好力度和节奏,既要积极又要稳妥。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近日召开的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三季度例会上,提出“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是央行官网所披露的货币政策季度例会中,首次提及与房地产相关的内容。
而在本次房地产金融工作座谈会上,央行再次强调了“两个维护”,并做出了更详细的表述。即:要求金融机构要按照法治化、市场化原则,配合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对中房网表示,金融机构后续需要严格按照法治化和市场化的方式进行业务操作。此前对一些房企项目抽贷停贷、随意设定或调整按揭贷款标准,或以额度不足等理由无故拒绝按揭贷款,类似操作对房企和购房者都造成了损害。而未来金融机构在业务操作方面,则需要配合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维护房地产市场稳定。
从近期房地产市场的“不稳定”因素来看,市场交易量有从过热转向过冷的苗头。根据易居研究院监测,9月份楼市供求指标继续降温,当前降温行情至少已经持续4个月。从价格上看,三类城市普遍降温。尤其是三四线城市,降温最为明显,部分城市相继出台了“限跌令”。
在严跃进看来,本轮行情降温速度快、影响面广,且短期内无反弹空间。从稳定的角度看,金融机构需要关注房地产市场的变化,积极在信贷政策上做出微调。
严守风险仍是底线
实际上,自下半年以来,全国房地产市场持续降温。即将结束的三季度,是疫情期间行情最差的一个季度。在价格指数方面,也与二季度走势完全相反,市场降温特征非常明显。
而在土地市场方面,同样开始转冷。以广州为例,本次第二批集中共出让48宗涉宅用地,其中25宗土地遭遇流拍,流拍率高达52.1%。最终成交的23宗土地,平均溢价率也仅为1.5%。相比首轮19%的平均溢价率,市场热度大幅下滑。此外,在第二轮集中供地中,包括杭州、重庆、苏州等热点城市,都出现溢价率下滑、流拍率上升的情况。还有一部分城市甚至出现临时“中止”出让地块的现象。
在业内人士看来,如果房企拿地放缓,将拖累房屋新开工面积进一步下滑,房地产开发投资也将持续走低。
另外,从房地产企业到期债务来看,也是压力不断。据CAIC统计,9月份200家核心房企境内外债券合计到期规模超800亿,其中境内债券到期约647亿。除9月外,12月也是房企境内债券到期比较集中的月份,到期规模超500亿。在距离2021年结束不足百天时间里,200家核心房企总计约有近2000亿境内债券即将到期。
事实上,自2020年8月20日,央行、住建部出台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的“三道红线”政策。今年初,央行和银保监会开始实施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以来,房地产行业降杠杆效果明显。随着政策的持续发力,多家品牌房企甚至个别头部房企深陷困境,引发了市场波动。
严跃进表示,今年各大银行在执行房贷集中度过程中,存在一些比较“粗暴”的做法,忽视了对合理合规住房消费需求的保障。在当前房地产市场从过热转向过冷的过程中,央行房地产金融工作座谈会及时发现市场新情况、新问题,可谓务实高效,对于四季度房地产市场将产生积极作用。
《丁祖昱评楼市》此前指出,严守系统性金融风险仍是底线,房企将继续坚持去杠杆,金融措施将主要聚焦协助处置问题企业可能存在烂尾风险项目尽快复工复产,保证按时按质交付以维护购房者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居民购房信贷政策也将适度调整,提升居民按揭额度、缩短放贷周期,保证市场正常交易,间接改善企业现金流。
整体来看,央行连续释放楼市维稳信号,对提振市场信心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但从长期来看,房企间的优胜劣汰或将提速,行业新一轮洗牌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