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和净息差压力的方法是什么?
银行为什么下调利率?
银行存款是一种非常稳健的投资方式,其收益与存款利率密切相关,但存款利率并不总是保持稳定。那么银行为什么下调利率?投资者如何应对?我们也为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以供参考。
银行为什么下调利率?
1、货币政策调控。当宏观经济形势需要调整时,央行可能会采取降息政策以促进经济增长。银行则会根据央行的指引相应下调利率,这样可以鼓励企业和个人增加借贷投资,刺激经济增长。
2、市场竞争导致。银行业是竞争激烈的行业,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户和贷款需求,银行可能会主动下调贷款利率以提高竞争力。如果一家银行下调了贷款利率,其他银行为了保持市场份额可能也会跟进下调利率。
3、缓解净息差压力。净息差是指银行贷款收入和存款支出之间的差额,反映了银行的盈利能力。当银行贷款利率不断下降,银行净息差收窄时,银行通过下调存款利率,可以降低负债成本,缓解经营压力。
投资者如何应对?
1、多元化投资组合。利率下调可能会影响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收益率,如储蓄存款、固定利率债券等。投资者可以考虑调整资产配置,减少对固定收益类资产的依赖,增加对其他类型资产的配置。例如可以适度增加股票、基金或浮动利率债券的比重,以获得更高的收益。
2、保持理性和耐心。在利率下调和市场不佳的情况下,投资者要保持理性和耐心。不要盲目追逐短期收益,避免频繁交易和冲动行为。相信自己的投资决策,采取长期投资策略,通过投资的复利效应来获得更稳健的收益。
降准!释放资金约5000亿股市债市楼市有何影响?
降准来了!
人民银行网站11月25日消息,为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巩固经济回稳向上基础,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12月5日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8%。
要点一:此次降准的目的是什么?
谈及此次降准的目的,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一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二是优化金融机构资金结构,增加金融机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增强金融机构资金配置能力,支持受疫情严重影响行业和中小微企业。三是此次降准可以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56亿元,通过金融机构传导可促进降低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
人民银行强调,将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着力支持实体经济,不搞大水漫灌,兼顾内外平衡,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融资,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要点二:释放多少资金?
此次降准释放多少资金?上述有关负责人表示,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5000亿元。此次降准为全面降准,除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部分法人金融机构外,对其他金融机构普遍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
要点三:可起到哪些效果?
机构人士和业内专家分析,此次降准可从多方面产生积极效果,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推动扩大信贷投放,引导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巩固经济回稳向上基础。
一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据统计,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共有12000亿元MLF(中期借贷便利)到期,到期量大且比较集中。此外,2023年春节在1月,比往年更加靠前。临近年末,监管考核、春节长假、明年初税期高峰等时点性影响因素可能形成叠加,增加岁末年初流动性波动风险。此次降准一次性释放出大量长期限流动性,有助于提升流动性总量,充分满足金融机构对长期限资金需求,稳定市场预期。
事实上,2021年12月,人民银行就曾动用准备金工具以对冲MLF到期等因素造成的流动性波动,统筹做好2021年和2022年两年的宏观政策衔接。
二是支持商业银行扩大信贷投放。
10月金融数据显示社会有效融资需求仍待提振,货币信贷政策需进一步加力。降准释放出大量长期限资金,可增加金融机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增强金融机构资金配置能力,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和融资支持。
每年年初不少商业银行会铆足干劲冲刺“信贷”开门红,以期实现早投放、早收益,此时降准可以为商业银行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保持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
三是有助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当前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仍是货币信贷政策稳增长的重要发力点之一。降准释放的是长期低成本资金,可通过增加金融机构可用资金,改善资金供求关系,降低银行资金成本的方式,推动银行降低贷款利率。
11月新近公布的LPR并未变动,站在商业银行的角度看,面对净息差持续收窄的压力,继续下调LPR报价有利于降低负债成本的举措显现更大效果。业内专家表示,通过降准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降低银行的负债端成本,从而引导LPR继续下行。
四是护航地方债早发早用。
近期部分地方财政部门披露,财政部已提前下达2023年部分新增政府债务限额。通过降准释放大额流动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有助于地方债平稳有序发行,进而发挥政府债券资金的投资拉动作用。
综合分析,此次降准既有必要性,也有合理性,时机选择也比较合适,有助于起到“一石多鸟”的政策效果。
要点四:对市场有何影响?
降准一次性释放出大量流动性,对股票、债券等大类资产具有普惠效应。
对股市:
通常情况下,降准可以从估值、盈利、风险偏好三角度,对股票等风险资产构成利好。
“降准表明逆周期政策在持续发力,有助于市场形成持续推进宽信用的预期,提振市场信心。”光大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瑞东表示。
市场人士表示,降准为股市带来了流动性,为投资人带来了信心。同时,维持一定的流动性投放有利于资本市场稳定。
从历史上看,对货币政策及流动性敏感的地产、金融等行业板块或是主要受益者。
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了2015年以来人民银行宣布降准后次日A股的走势。
对债市:
分析人士认为,当前形势下,应区分看待降准对短期和中长期债券市场走势的影响。
短期而言,降准释放出大额低成本流动性,增加金融市场资金供给,会推动市场利率下行,相应也有望带动债券市场利率走低、价格上涨;从中长期看,降准的根本目的在于宽信用、稳经济,随着信用扩张、经济回稳向上,目前已经处于较低水平的债券市场利率可能逐步迎来筑底回升的过程。
对楼市:
降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稳定房地产市场的作用。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降准会对房贷、房价、市场预期等方面产生影响,改善市场悲观情绪,有利于提振购买力,对后续房地产市场交易形成较好支撑作用,进而带动市场交易上升。
全面降准来了!释放长期资金约5000亿多维度利好市场“双降”可能性还有多大?
距上次降准实施7个月后,11月25日,央行再次宣布降准。
央行公告称,决定于2022年12月5日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8%。
此前,国常会重磅定调:“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释放降准信号。
综合市场分析来看,此次降准将从多个维度利好市场。疫情频繁扰动、楼市回暖迹象仍不明显、债券市场波动加大、银行体系净息差压力仍然较大,多重因素叠加下,成为此次降准的直接原因。
共释放长期资金约5000亿元
此次降准为全面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5000亿元。
有关负责人就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答记者问指出,此次降准为全面降准,除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部分法人金融机构外,对其他金融机构普遍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
央行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称,此次降准为全面降准,除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部分法人金融机构外,对其他金融机构普遍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对没有跨省经营的城商行和存款准备金率高于5%的农商行,在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再额外多降0.25个百分点,有利于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支持力度。
该负责人表示,此次降准一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支持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二是优化金融机构资金结构,增加金融机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增强金融机构资金配置能力,支持受疫情严重影响行业和中小微企业。三是此次降准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56亿元,通过金融机构传导可促进降低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
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运金认为,当前银行体系净息差压力仍然较大,需要着力降低资金成本,支持商业银行下调贷款市场利率,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目前主要发达国家仍处加息周期,且会持续一段时间,我国通过下调政策利率推动市场利率下行的空间较小且有风险,降准是一项较为合适的政策工具选择,负面效应很小,可以实现较为显著的政策效果。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降准释放了宏观政策向稳增长方向加力的信号,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对冲近期疫情升温对经济运行的扰动,助力今年底明年初稳增长保就业。同时,当前国内物价形势温和,加之监管层汇市调控工具丰富,人民币有能力保持较强韧性,这意味着国内货币政策有条件“以我为主”。
多维度利好市场
市场分析认为,此次降准营造适宜的流动性环境,从多个维度利好市场。
对股市来说,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第一财经表示,从目前内外环境看,国内经济主要矛盾是有效需求不足,中小微企业、基建项目、房地产等服务业行业融资获得更大支持,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促进经济加快恢复;市场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加之股市估值整体低洼,整体利好市场风险偏好。
债券市场方面,11月以来,债市迎来宽幅调整,悲观预期冲击下理财“赎回潮”发生,资本市场震动较大。
“尽管本轮债市调整主要来自于基本面、政策面、资金面的利空合力,但流动性趋紧是主要诱因。”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央行释放宽货币信号维护市场稳定,以此缓解赎回潮下的悲观预期。
明明分析,当下债市调整尚未完全结束,降准可阻断“赎回潮”形成“悲观预期——赎回理财——市场走弱——预期更加悲观”的恶性循环。降准既是用于补充流动性水位,也是促进债市预期稳定的手段,对冲散点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为巩固经济回稳向上态势、做好年末经济工作提供适宜的流动性环境”。
对房地产市场来说,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认为,降准政策对于流动性的改善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在房地产领域,商业银行“第一支箭”要更好服务优质房企,自然需要增强信贷底气。降准对于银行发挥主动性,在房地产开发、销售、保交楼、发债等领域给予支持,都具有积极作用,有助改善房企经营基本面。
“双降”可能性还有多大?
降准落地后,市场也在关注降息的可能性还有多大?
对此,专家观点倾向于认为,近期疫情升温会对四季度经济运行形成扰动,短期内下调政策利率的可能性较小。但本次降准落地后,12月5年期LPR报价下调的概率大幅度上升。
“由于降息仍受到美国货币政策的掣肘,降准成为更可行的政策工具。”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称。
“12月,即便MLF利率保持稳定,5年期LPR报价下调几乎已成定局。可以看到,2021年12月和2022年4月降准后,LPR报价都在MLF利率保持稳定的背景下实施了下调。”王青说,主要原因在于,近期楼市持续处于低迷状态,“金九银十”成色不足,部分头部房企信用风险持续暴露。着眼于四季度及明年初稳增长、控风险,当前通过下调房贷利率推动楼市企稳回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增加。
王青判断,12月5年期LPR报价单独下调15个基点(0.15个百分点)的可能性更大。11月以来,针对楼市供给端的政策持续发力,下调5年期LPR报价则主要指向需求端。
11月以来,以金融支持房地产16条措施和《关于商业银行出具保函置换预售监管资金有关工作的通知》为代表,政策面稳楼市力度正在持续加码。
降息差介绍及不同降幅分析
净息差指的是银行净利息收入和银行全部生息资产的比值。
净息差基本公式净息差NIM(netinterestmargin):净息差其实是生息资产的收益率,即净利息收入与平均生息资产规模的比值(即净利息收益率)。
净息差=净利息收入/平均生息资产规模
=(利息收入-利息支出)/平均生息资产规模
=(平均生息资产规模×生息率-平均付息负债规模×付息率)/平均生息资产规模
=生息率-(平均付息负债规模/平均生息资产规模)×付息率
净息差的不同降幅NIM(净息差)的不同降幅,直接导致利息净收入的不同表现。深发展和宁波银行利息净收入实现正增长,其他银行负增长,南京银行、交通银行和兴业银行降幅在7%以内,个别银行超过10%。
有关专家认为,二季度银行业息差见底是大概率事件,并且息差作为银行业股价走势的制约作用已包含在股价之中。
个别银行的息差压力会有不同的表现。从贷款方面看,北京银行、华夏银行和宁波银行二、三、四季度重新定价的压力非常大,而民生银行和南京银行的压力最小;在3个月至1年期的债券投资中,北京银行、建设银行、深发展、兴业银行和中信银行需要重新定价的比例在40%以上,对息差构成压力;工商银行、华夏银行、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重新定价比例仅在15%左右,相对处于有利地位;存款方面,南京银行、华夏银行和工商银行二季度以后存款重新定价比例相对较大,都在25%以上,有利于减轻资金成本压力。因此,从净息差角度看,南京银行的净息差处于最有利的地位,其次是工商银行,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