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合肥产业那么好,经济增长却那么拉胯?
安徽地理位置那么好,为什么经济落后
安徽的地理位置看上去不东不西地跨南北是个居中的位子,但实际上安徽是从南到北划分了三个不同的地理经济单元,一个是淮河以北的皖北地区,此地以阜阳为中心,是传统的中原地区,面积很大,一直以来以农业为经济发展的重心,计划生育做的不是很好,是劳务输出的重要地区,但劳动力素质有待提高,占安徽省GDP的比重很低。一个是淮河和长江之间的江淮地区,此地以合肥为中心,积聚了安徽的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但合肥有其先天不足便是它是建国后由一个小县城发展而来的,直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其经济总量才超过省内的芜湖,现在虽说是安徽的经济重心,却是靠举全省之力硬拉上来的,安徽大量的资源被用来投资合肥薄弱的基建了,自然其他产安徽地理位置那么好,为什么会经济落后?
安徽的地理位置,真的很好吗?
当我们讨论一省一市先天地理环境优越与否的时候,往往讨论的是以下几点因素:
1、与海洋的距离:其实准确说,应该是距离最近的大型港口的距离。现阶段世界范围内物流运输,海运以其高性价比占据绝对优势。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与地区,如美国、欧洲、日韩、澳洲等地区,全都没有跳脱开这一基本规律。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区域经济格局,自东向西呈现阶梯式弱化的根本原因。
2、黄金航道:其实这一点和上一点是相通的,作为不直接沿海的内陆省份,生产的工业制品如何进行出口贸易呢?虽然公路和铁路也能够分担一部分的物流需求,但是最高性价比的依旧还是内河航运。长江的上中下游,分别诞生了重庆、武汉、南京和上海这样的超级城市。
3、地形条件:最适宜人类聚集和商业活动的,当然是平原地形。在农业文明时代,平原可以提供更多的耕地,从而养活更多的人口。到了商业文明时代,平原可以提供更多的商业和住宅用地,方便经济的发展。
单独把以上三条哪一条单独拎出来,安徽的地理条件似乎都是非常优越的:首先是与海洋的距离只隔着一个江苏省,相比其他中西部省份绝对位置更靠西;其次是长江、淮河两条重要河流穿省而过,其中长江是中国最黄金的货运航道;最后是全省平原比例超过55%(淮河平原+沿江平原)。
“穷邻居”的日子,并不好过
中国民间有种说法,叫做再穷也要和富人混在一起。换而言之,我们可以理解成为,穷人要和富人做邻居。但是穷邻居的日子,往往过得都不是多好。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环京津的河北。其实河北放在全国范围内,并不能算是穷邻居,只是和京津一比,自然是相形见绌。若论地理位置的优越,河北只怕是丝毫不逊色于安徽。
首先是河北本身就是沿海省份,虽然区域内最好的港口划在了天津,但是河北依旧有唐山、秦皇岛、沧州三市直接沿海。经济总量上,按照2017年的全国省份排名,河北比安徽高上五个位次。论交通,由于直接环绕京津(所有京字头铁路线必经河北网状散开),所以河北无论在普铁还是高铁时代,铁路密度都位居全国省份前列。
为什么河北地理位置这么“优越”,始终没发展起来呢?其实背后的道理,和安徽的情况是非常相似的。在区域资源总量(含人口)相对固定的前提下,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的数量和体量,是完全可以预估的。这时就看谁跑得快,获得先发优势了,你甚至可以理解成为,这是城市和省份的经济阶层。依照华北地区的资源情况,能够供养北京这样一座超级城市已属不易,天津目前都还处于供给不足的局面。
长三角虽然情况比京津冀好上不少,但是已经同时供养着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宁波等多个一二线城市,且这些城市之间的竞争也十分白热化。按照官方统计,安徽是长三角城市的最主要人口流入来源省份。
所以与其说安徽没能够发展起来,倒不如说许多安徽人,已经通过成为新上海人、新江苏人和新浙江人的方式,完成了他们的自我实现。
合肥掉出新一线城市行列,合肥此前是靠什么挤进新一线城市的?
合肥凭借长三角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中科大优质的教育资源,才进入新一线城市的。其实合肥最早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中部省会城市,没有沿海的资源,交通也不便利,发展非常缓慢。但后期,合肥市政府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那就是引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可能绝大多数人都想象不到,这所重点大学最后会落户的合肥,而合肥也几乎用全部的资源去发展这所重点高校。
而从结果来看,合肥市政府也确实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在远离沿海发达城市的合肥,却能够孵化出科大讯飞中最前沿的人工智能公司,毫无疑问中科大在这其中起到了最关键的作用。而如今合肥也不满足于一所中科大,开始不断引入更多的优秀大学落户在合肥,可以预想到的是,合肥的未来即将迎来新的起飞。
而合肥的发展除了优秀的大学教育资源外,合肥国资委招商引资的能力,也冠绝全国。在新能源汽车大热之际,合肥能够最快抓住时机,投资了蔚来汽车。并且将蔚来汽车的中国总部迎来合肥,让合肥拥有了一个以蔚来汽车为中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群,这个产业群将彻底带动合肥当地的汽车发展,让合肥市在这波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过程中,取得先机。
而在城市规划方面,合肥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副中心,毫无疑问会收益于长三角的发展。尤其在高铁顺利贯通了,和整个江浙沪,包括杭州,苏州等城市,都能够得以紧密的链接。虽然短期来看,长三角其他城市,例如南京,苏州等地,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发展依然领先合肥。但有着安徽省会城市的光环,和整个安徽的阻力,相信合肥市很快就会再度进入新一线城市的序列,而新能源汽车产业就是其最大的爆发点。
参考资料:
安徽进入长三角城市群花费了漫长的时间,安徽最早的皖江城市带发展战略的口号就是“开发皖江,呼应浦东”, 2014年合肥正式成为长三角副中心城市,至此,长三角成了合肥最重要的舞台。
现在的安徽,无论是民生还是经济发展跟江浙的联系都在越来越紧密,安徽的高铁规划越来越偏向于跟江浙互通互联,安徽跟江浙的人员往来也越来越方便,绍兴前段时间才跟阜阳签订的新生儿户口落地异地办理,合肥的地铁也跟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互相通用,这些都在表明合肥乃至安徽正在快速融入长三角。
合肥gdp怎么突然起来了?
因为合肥善于引进先进产业,引进中高端产业。
京东方这样的高端产业在合肥落地,给合肥带来了惊人的变化。给京东方配套的上游企业,纷纷到合肥设厂。玻璃基板的彩虹,康宁;显示面板产线设备的欣奕华,通彩,商巨,凯世通;显示面板光学材料领域的乐凯,三利谱,翰博,泰沃达;
靶材领域的先导,江丰电子,拓吉泰等。合肥甚至还把下游的企业也拉过来,实现京东方就近供货,例如长虹,惠科,京东方视讯等。除此之外,合肥还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最著名的就是存储器的合肥长鑫公司,和兆易创新公司合作联合研发。
扩展资料:
合肥gdp的介绍如下:
合肥一举成为全国三大存储器基地之一。合肥长鑫的DRAM预计2018年底试产,良率不低于10%。近年来合肥引进的京东方的显示面板集群,和打造的集成电路设计制造,都是世界先进水平的产业,是可以和一线城市一较高下的产业。
合肥引进的产业和一线城市没有代差,处于同一水平,因此给城市带来极大的向上动力,敢于去争夺中高端产业的勇气,给合肥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四经普”后,安徽GDP为何增加4000多亿?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GDP破万亿!合肥 为什么能?
为什么合肥能成为十年来全球增速最大的城市?
这个就有点尴尬了,合肥虽然这些年的发展速度很快,但是就是在中国也不是增速最快的城市。
1、合肥GDP增长情况2018年合肥市的GDP总量是7823亿元,全国排名第25位,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第10位。2018年合肥市GDP的名义增速为11.71%,这个增速确实是比较高的,在全国300多个城市中排名第41位,不过在GDP5000亿元以上的42个城市当中排名第3位,仅比泉州市的12.19%和西安市的11.75%低。
合肥市这些年的发展速度确实是比较迅速的,我们以2010年为基点,看过去的8年时间中,合肥以及其他的城市GDP变化:合肥市从2702亿增长到7823亿元,增长幅度为189%;泉州市从3565亿增长到8468亿元,增长幅度为137%;西安市从3241亿增长到8350亿元,增长幅度为158%;
长沙市从4547亿增长到11003亿元,增长幅度为142%;武汉市从5516亿增长到14847亿元,增长幅度为169%;郑州市从4000亿增长到10143亿元,增长幅度为154%;南昌市从2207亿增长到5274亿元,增长幅度为139%;深圳市从9511亿增长到24222亿元,增长幅度为155%;
贵阳市从1122亿增长到3798亿元,增长幅度为238%;昆明市从2120亿增长到5207亿元,增长幅度为146%;从省会这种级别的城市来看,在过去的8年时间中贵阳无疑是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其次就是合肥市,在过去8年的时间,名义GDP增长了189%,而且到目前仍然保持在11.7%的名义增长速度,按照当前的增速,在2021年合肥的GDP就会突破万亿人民币。
2、合肥的产业结构合肥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虽然都取得长足的发展,但是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还是快于第二产业,在过去的5年中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了10个百分点,并且在2018年占GDP的增加值超过50%。
合肥市激活了市场活力,2018年合肥市新登记的各类市场主体20万户,同比增加22.9%,这个数字是很惊人的,2018年末,合肥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总数83.84万户,同比增长20.6%,新兴业态持续扩大,通过网络销售的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130家,比上年增加26家,增幅为25%。
同时在高科技产业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18年末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110户,比上年净增加444户,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4.7%,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9.1%,现代服务业增长18.7%。全市六大主导产业同比增长15.6%,其中家用电器增长19%,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增长31.4%
在进出口方面,2018年进出口总额308亿美元,同比增长23.5%,其中出口总额182亿美元,同比增长25.3%,出口产品中的机电产品达到132亿美元,外资在合肥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018年合肥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3%,其中国有企业增13.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6.8%。
总结:合肥的经济发展速度有赖于两个推动因素,首先是对市场松绑,激活微观个体的创业活力。其次是大力招商引资,打造产业集群,最后是做大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