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悦城控股管理层称房地产市场区域分化加剧,市场或将逐步修复,你对此有何看法?
华润置地管理层人房地产未来仍是一个10万亿级的市场,你是怎么看的?
我个人认为华润置地管理层说的没有错,房地产依旧是一个10万亿级别的市场,原因很简单,那就是经济发达地区对于房子的需求依旧是供不应求。
怎么说呢,人家华润置地管理层的人说的没错,原因很简单,因为你看现在那些经济发达城市,房子需求是不是还很大,依旧是供不应求,全国的各地的房价都开始下降了,但并不意味着这包括这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华润置地管理层的人之所以这么说,也是因为房地产在经济发达的地区,需求还是很大,而且房价还有上涨的空间。当然,这些市场也是留给那些早期没有疯狂无序发展的房地产企业,比如像恒大这种财务有问题的房地产,肯定是和这个市场是没有关系了的,因为现在的房地产行业已经不能再按照借钱、买地、建房、卖房、还钱、再借钱这种简单粗暴的操作继续下去了。
有一说一,房地产行业未来肯定仍然是一个10万亿级的市场,因为发达地区的房子需求还很大,而且还是特别大的那种,你看现在发达地区的房价就知道了。这次国家加强房地产行业的管理,会出现问题的,只是像恒大这种不计算公司财务,只知道疯狂借钱买地建房子。这样的企业肯定是在国家管理房地产行业之后陷入财务危机的,而那些按照国家规定来说,严格控制公司的三条线标准,不低于三条线,那么是不会受到什么影响的,像这次的华润置地,其管理层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其今年在房地产赚了很多钱。
总的来说,华润置地管理层的人说法没有问题,因为从目前全国的房地产行业来看,发达地区的房地产公司还是很赚钱的。
60余城楼市松绑,部分城市成交回暖但分化明显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全国已经有超过60个城市发布楼市松绑政策,既有郑州、兰州、哈尔滨等省会城市,也有青岛、秦皇岛、衢州等二三线城市。
多地楼市松绑
面对房地产市场的低迷态势,各地持续从公积金贷款、商业贷款、购房补贴等方面释放利好。
尤其是今年3月16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会议指出“关于房地产企业,要及时研究和提出有力有效的防范化解风险应对方案,提出向新发展模式转型的配套措施。”会后,中央多部门跟进表态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稳定市场预期。
今年3月1日,郑州市发布了《关于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的通知》,成为2022年首个放松限购、限贷调控政策的城市。
具体政策层面,郑州率先放松了限购政策,规定子女和近亲属在郑州工作、生活的,鼓励老年人来郑州投亲养老,允许其投靠家庭新购一套住房,还明确对拥有一套住房并已结清相应购房贷款的家庭,为改善居住条件再次申请贷款购买普通商品住房,银行业金融机构执行首套房贷款政策。
3月23日,哈尔滨市发布通告,正式取消限售政策。此前规定为,自2018年5月开始,哈尔滨实施区域性限售,在道里、南岗等主城六区内购房自合同签订起满3年方可上市交易。
实际上,早在2021年10月,哈尔滨就已发布《关于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打响了“救市”第一枪,放宽二手房公积金贷款房龄年限,由20年提高到30年,贷款年限与房龄之和不超过50年。同时,将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可贷额度的计算倍数调整为借款人公积金账户余额的20倍。
进入4月,兰州市又印发了《兰州市落实强省会战略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第1号)》,降低购房首付比例,定向放宽限购、限贷政策,激发市场活力。
对比上述省会城市楼市宽松政策,市场普遍认为,兰州楼市新政在覆盖面和力度上相对更大。
在兰州楼市新政中,个人通过商业银行和公积金贷款购买首套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不低于20%,二套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不低于30%。同时,对于拥有一套住房并结清了购房贷款的家庭,为改善居住条件再次申请贷款购房的,执行首套房贷款政策。通俗点来讲,这就是执行“认贷不认房”。
在限购方面,对于在兰州工作、生活的成年人需将异地居住的父母等近亲属接到兰州居住的,予以支持,允许其在限购区域内新购一套住房;对于两孩或三孩家庭,也可在限购区域内新购一套房产。由此,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开了限购窗口。
相比之下,浙江衢州楼市宽松力度更大,几乎是全面放开楼市限购、限售政策。
今年4月1日,衢州市住建局发布《关于促进市区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的通知》,非本市户籍家庭、个体工商户及由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企业,视同本市户籍家庭执行相关购房政策。
对此,贝壳研究院首席市场分析师许小乐表示,“要回归到调控的本质,调控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防风险,房价上涨和金融风险并不一致。如北京这样的城市,购房者交易杠杆极低,房价上涨主要是供给不足,房价上涨并不会导致金融风险。在当下,我们需要在少数城市房价上涨与整体市场低迷之间做出选择。”
许小乐认为,“今天的市场形势,无论是购房者数量、还是收入增长预期,都与2009年、2015年截然不同,只要控制住杠杆水平,房价未必能够大涨起来。在房价上涨阶段,我们实施了很多行政管制政策,如限购、限价、限贷、限售等,这些政策是为了应对房价快速上涨而采取的临时政策,在市场低迷时就应当果断退出。”
3月市场开始激活
今夕何夕,各地楼市宽松政策出台的背景究竟是什么,房子是否真的卖不动了?
2022年1月,亿翰智库监测的40个城市商品住宅销售面积1772.3万㎡,同比下降38.6%,环比下降 27.7%。虽然各城市成交不一,但是多数城市成交惨淡,同比环比均下降。2月延续此前颓势,40个城市商品住宅销售面积为1324.4万㎡,同比下降31.0%,环比下降27.2%。
进入3月,随着多个城市楼市政策松绑,市场情况有了新的变化。
一季度,地方政策侧重对需求端的支持,从降低房贷利率、提供购房补贴、降低落户门槛、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上限、降低公积金首付比例,到取消“认房认贷”支持改善性购房、降低交易税费、取消限售等。调控政策松绑的城市由三四线城市向郑州、哈尔滨等二线省会城市传导。
从实际效果来看,以郑州为代表的城市根据市场需要调整了调控政策,在交易税费、限购限贷限售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市场预期也得到一定改善。
“郑十九条”出台后,当地二手房市场被激活。贝壳研究院披露的数据显示,3月郑州周均带看量环比增长52%、周均成交量环比增长95%,3月二手房成交量超过2月的2倍。尽管存在季节性修复影响,但市场改善仍然明显;二手房经理信心指数自3月起持续保持在荣枯线(50)以上,显示成交量持续修复预期较强。
此外,2022年3月贝壳50城带看客户量、新增挂牌房源量,环比增长均超三成;预计二季度二手房成交量继续恢复性增长,月度同比有望年中转正。另据克而瑞数据统计,3月份郑州整体成交面积为46万㎡,同比虽然仍下滑36%,但环比已大幅增长91%。
贝壳研究院成都分院相关人士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在楼市松绑刺激下,一季度二手房成交量环比增长,价格基本止跌,市场完成筑底。而在新房方面,政策调整后仍有一定观望情绪,房企风险、资金流转、利率差异等多方面因素,都使新房市场的回暖将滞后于二手市场,但市场修复依然可期。
从更为现实且直接的角度来看,住房信贷大幅降息叠加地方支持性政策增多,无疑是支持市场复苏的关键因素。
央行降准、降息,房贷利率持续下降,在3月贝壳研究院监测的103个重点城市中,主流首套房贷利率为5.34%,二套利率为5.60%,分别较去年12月回调30个、31个基点。
其中,3月环比回落13个、15个基点,为2019年以来月度最大降幅;银行放款持续提速,3月103城平均放款周期在1个月左右,接近2020年三季度最快的速度。贝壳研究院报告指出,目前,近五成的城市放款周期不足1个月,19城放款周期低于20天,其中长三角城市占13城。
值得关注的是,当前市场面临预期较弱的问题,市场修复过程将延长。
虽然二手房成交量有所恢复,但绝对水平仍处于相对低位。当前二手房业主预期较弱,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贝壳50城二手房景气指数在2月恢复至20以上,3月回调至18,超七成的城市景气指数在20以内,特别是长春、哈尔滨及石家庄、青岛、太原等北方城市市场景气指数持续低于15,市场预期低迷。
此外,贝壳研究院指出,新房市场销售没有明显起色,房企拿地积极性尚未恢复。3月,新一轮的疫情带来局部地区管控也给市场带来更多不确定性,这将延长市场修复过程。短期内,楼市价格可能呈现波动性横盘状态,未来市场预期的修复需要更精准的政策呵护。
各级城市分化明显
从亿翰智库监测的40城数据来看,3月全国商品住宅销售面积为1640.6万㎡,同比下行47.6%,环比上行27.1%。
3月,北京、广州和深圳住宅成交量相比2月均有不同幅度的回暖。其中,北京成交量为61.1万㎡,环比增长85.2%;广州成交量为57.1万㎡,环比增长3.7%;深圳成交量为32.4万㎡,环比增长48.8%。不过,上海则是成交量下降的城市,成交76.7万㎡,环比下行31.0%,或因疫情影响使线下售房活动受阻,从而导致成交下行。
亿翰智库指出,3月三四线城市成交量也有所恢复,但是恢复力度明显不及二线城市,甚至部分城市成交量仍处于环比下行的趋势。原因有三点:即三四线城市的市场需求已经得到充分释放,仅有刚需的市场无法撑起成交量的增长;部分三四线城市采取调控政策限制购房,对市场有一定的抑制;吸引人口流入的能力相对较差,只靠本地户籍人口难以拉动市场热度回升。
总体来说,亿翰智库认为,3月房地产市场得到相应的修复,但是不及2021年同期,且各级城市已经出现明显的分化。一二线核心城市整体表现较为稳定,三四线城市恢复力度稍显不足。但是在调控政策持续松绑的情况下,一二线城市的改善性需求将是拉动住房市场的主要力量。
土地市场冷热不均
贝壳研究院数据统计显示,截至3月30日,一季度全国新增住宅用地供应3755宗、规划建筑面积2.14亿㎡,同比下降约50%。其中,一、二线城市分别下降58%和51%,这主要受部分传统头部房企资金压力较大影响,导致一二线城市土地供应较为谨慎。
土地成交方面,截至3月30日,一季度全国招拍挂出让住宅用地2628宗、规划建筑面积1.45亿㎡,同比下降约58%。
贝壳研究院认为,土地出让的减少受供应与疫情两方面影响,特别是近期疫情的反复对土地出让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不过,一线城市由于出让土地品质较高,土地出让金占全国13.6%,较2021年略有上浮,而二线城市土地出让金占比43.7%,较去年下降了10%,二线城市受此轮疫情影响更加明显。
从溢价率角度看,约80%的城市平均溢价率在5%以内,整体较低的溢价率水平反应在土地市场方面。贝壳研究院称,房企拿地能力明显不足,同时也为稳健型房企新增土储提供了有利条件,甚至将影响未来的房地产市场格局。
亿翰智库认为,政策对地产行业的调控是要降低地产行业的风险,实现良性循环,实现居者有其屋的最终目标。因此,在实现合理管控后,行业会慢慢步入正轨,实现更健康的、更长远的发展。
在宏观调控政策及措施作用下,当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运行呈现出哪些特点?
在当今世界,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经济运行无论是市场唱主角还是政府唱主角,都带有混合经济的色彩。纯粹的市场经济或纯粹的计划经济都是不现实的。大多数国家都是以市场经济为主,在市场失灵时,政府对经济进行一定的干预,使经济运行回到原来的均衡区域。房地产无论是作为消费品还是投资品,都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各国政府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干预程度则依市场发育程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像美国这样自由市场经济运行得较好的国家,政府对市场干预较少。而像新加坡这些新兴市场国家,在市场刚起步阶段,政府做了大量建设性的工作,待市场较为成熟后政府逐渐淡出,将大部分任务交给市场完成。 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市场变革,倒逼头部房企集体调仓收缩战线
2月11日,地产股再次迎来大涨,泰禾集团、南山控股、荣安地产、天保基建等多只股票集体冲高,融创中国股价同样翻红,截至发稿涨幅为6.34%。 市场情绪高涨,源于地产一系列利好不断出现。同时,企业内部也不断优化管理,调整架构,以适应新的市场格局。 比如头部房企融创在近期调整了组织架构,由原来的七大区域调整为九大区域,原西南区域拆分为成渝区域、云贵区域,分别管理四川及重庆、云南及贵州;新成立西北区域,管理陕西、山西、甘肃、宁夏四省。 多家企业内部人士评论,房企大刀阔斧变革,是为了适应新的行业环境。在地产上行期,全国扩张、向下放权是企业的普遍动作;当市场蛋糕逐渐缩水,裁撤冗余区域与架构,提高效率精准投乐观者努力生存 房地产职业经理人信心待提振
“十一”长假结束后,2021年的最后一个季度正式拉开帷幕。
10月12日,中国房地产报2021年三季度职业经理人信心指数的调查出炉,三季度中国房地产经理人信心指数(China Real-Estate Manager Confidence Index,简称中房MCI指数)为54.47分,同比2020年三季度的63.8下降14.62%,同比降幅明显。
中国房地产行业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周期性成为其无法避免的话题。随着下半年以来,房企销售业绩连续下跌,房地产职业经理人的信心指数也开始滑坡。
展望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首先要回顾过往的行业情况。今年9月前100房企单月销售操盘金额7596亿元,业绩规模不及8月,首次环比下降。另据统计数据,百家房企9月份的销售业绩,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6.2%。这也是房地产市场自今年7月至9月以来,连续三个月销售同比下跌,且跌幅进一步扩大。
中国房地产经理人信心指数调查数据显示,具体来看,在国家宏观政策上,房地产职业经理人们给出了三类大项中的评估最低分数,仅为16.16分,其中金融政策上,为所有单项评估选项中的最低分,即2.83分,这就说明,职业经理人们认为国家金融政策,当前已经成为房企发展主要的限制因素;而在市场走势预期方面,职业经理人们依然对未来的市场基本面有一定信心,其中房价走势预判和城市供求情况方面,房企职业经理人们分别打出了7.16和6分的高分;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职业经理人们在各项指标上均给出不错的分数,其中建安成本和产品定位上,职业经理人均给出5分以上的分数,说明在当前的行业形势下,房企职业经理人对企业自身运营管理、产品定位上依然颇具信心。
“当前房地产行业金融、信贷政策是一项长期的宏观调控政策,全面放松的可能性并不存在。但从稳市场角度,不排除阶段性微调或者局部松动,比如鼓励合理的住房需求,会降低购房按揭利率、加快按揭放款进度等。”佳兆业集团控股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刘策在接受中国房地产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政策调控保持严控,但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基本面是没有改变的,企业应该积极应对,尽快拥抱行业变化。
走到十字路口
如何穿越周期?
“当前楼市处于盘整期,不管是市场、还是房企都到了十字路口,曾经的规模取胜、大踏步向前奔跑的增量时代似乎已要过去,不管是增量时代还是存量时代,好产品、好品质是能够穿越周期的。”
一位央企地产营销中心负责人对记者称,当前她所在的省级城市,市场还是分化的态势,因主城区供应较少,部分区域尚有供需倒挂的情况,新盘一旦推出甚至还出现持续摇号或者保持较高的去化率;而外围区域从今年三季度就开始出现去化速度下滑,随着“寒冬”的到来,四季度这种情况可能还会加剧。
另据机构研报显示,2021年9月,TOP100房企实现单月销售操盘金额规模不及8月,较2020年同期也下降近四成。
39家典型上市房企中,18家房企9月业绩同比、环比双降,近半数房企业绩同比下降超30%,仅绿城中国、阳光城和荣盛发展实现单月业绩同比增长,分别为28.3%、11.3%、8.1%。
华西证券表示,9月百强房企销售保持弱势,各梯队表现弱势。融资趋严以及银行放款收紧等因素影响,致使在供需两端受到较大负面影响,销售表现弱势。其预计政策影响仍将延续,2021年10月销售将维持负增长的弱势格局。
9月29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房地产金融工作座谈会。会议要求,金融机构要按照法治化、市场化原则,配合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
在房企业绩步入低谷的特殊时期,这一政策传达的信号,也给四季度的市场行情带来了一些暖意。
此外,头部房企也早已做好准备,采取相应策略,力求稳健谨慎的度过行业周期。在今年8月30日召开的万科2021年中期业绩推介会上,谈及万科下半年的发展策略,董秘朱旭表示,行稳致远是万科下半年工作的主基调,万科将严守“三道红线”,保持行业领先的信用评级,实施稳健的融资策略,坚持稳健的投资策略。
房企“抢跑”以价换量
“谁下手得早、谁就多收一些”
“四季度刚开始,已经有企业在‘抢跑’了。”
一家TOP20房企的区域总经理告诉记者,政策端,现阶段还是以稳定为主,局部可能会有些松动,但就其程度而言,也都是小心翼翼的试探,总体而言,地方政府的卖地需求还是很强烈的;市场端,购房者的观望情绪不断加重,这就导致购房者的积极性不够,看跌的多,看涨的少。
至于企业端,他认为,目前,不少房企的融资渠道受限,坏消息的声音却此起彼伏,这也加重了房企的悲观情绪。为了打破这种格局,四季度开始,有不少房企,已经提前一到两步“抢跑”,即率先开始降价抢收。他形象地比喻道,市场里的“鱼”就那么多,谁下手得早,谁就有可能多收一些,在这个风险四起的行情下,就多一份活下去的机会。
时间进入2021年第四季度,房企在10月首周中“十一”长假的业绩表现也颇受市场关注。
根据中指数据CREIS,今年国庆期间(10月1日-7日),重点监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较去年同期下降33%,购房者置业意愿不足,市场情绪延续9月观望态势。一线城市成交规模同比基本持平,二线、三四线代表城市降幅均超四成。
国庆期间,4个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累计成交42.19万平方米,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二线和三四线代表城市受前期楼市调控政策影响,房地产市场降温明显。二线代表城市国庆期间新建商品住宅累计成交35.3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3%;三四线代表城市国庆期间新建商品住宅累计成交13.6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4%。
克而瑞研究中心表示,四季度房企需要加快开发、保证货量供应,促进销售去化、加速现金回流。此外,未来房企经营逻辑将加速向“以销定投”转变,在开发和销售端也对企业的经营效率、供货节奏及去化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刘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四季度在营销端“以价换量”不可避免,但也不能给予过高的预期。当前大部分城市项目属于限价盘,利润空间有限,大幅度降价并不现实。
“乐观者才能生存。房企需要尽快适应行业新常态,从内心深处拥抱调控监管,转变发展模式。当下市场确实进入了冰点,但也大可不必过分悲观,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仍然有充足的刚性住房需求,基本面其实并没有发生质变,市场将逐步企稳。”
观点:
“去年和今年上半年市场还是走高的,疫情后市场回弹得很厉害。目前政策面收紧,尤其是贷款审批不下来的情况下,市场受影响很大,下半年整体房地产销售不太乐观”
——一位TOP20 房企上海区域营销负责人
“由于去年底管理层就对后市抱谨慎预期,因此今年无论是销售还是融资工作,都是尽量前置,早做融资使得全年的偿债计划能够稳步实现。”
——龙光集团一位内部人士
“这几个月确实很艰难,自部分房企出现流动性问题后,整个行业都面临着很大的融资压力,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几乎是无差别对待,很多经营正常的公司都被波及了。”
——华南某上市房企的一位管理层
“受到国家新的政策导向影响,未来行业集中度继续增长的态势可能会发生一定变化。新的土地供应规则调整,中型地方开发公司未来在拿地上的优势反而会凸显。在区域上,我们还是比较看好上海、江苏和浙江等地。”
——华东区域某中型房企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