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家昔日千亿房企退市,如何看待地产行业变局?
中国不少房地产倒闭,路劲地产现在是否稳定
路劲地产是港资,但又有所不同——长期以来,路劲地产给外界的印象是「没有内地同行那么激进,也没有香港房企那么保守」。正是这种谨慎求稳的策略,使得路劲在这一轮的行业猛烈调整中受到更少冲击。这种尺度的拿捏,是高难度。在对话中,单伟彪给出了路劲的「避险牌」。除此之外,其还分享了对行业走势的看法,路劲的应对措施,对商业的思考等,坦诚且充满哲理。 行业出清时间比较长 但两三年后会好起来 当前,新冠疫情复发与百年变局交织,房地产行业在风险暴露中快速出清。面对一次次预期被现实击穿,一些房企和从业人员,从之前的乐观转向极度悲观。 这一轮调整的根本原因,在于过去民营房企在房地产行业大发展的阶段采用了高负债、高杠杆中国房地产将迎来怎样的变局?
千亿房企仅剩20家是怎么回事?千亿房企仅剩20家的原因
12月31日,克而瑞研究中心发布的《2022年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TOP200排行榜》显示,2022年仅20家规模房企全口径规模超过千亿,千亿房企数量锐减一半。近9成百强房企累计业绩同比下滑,规模房企整体目标完成率处在历史低位。
千亿房企仅剩20家
2022年是房企规模赛按下急刹车的一年,超千亿房企较去年减少了一半,仅剩下20家。销售下行、债务到期,房企面临流动性困境,行业内不断传来裁员、违约的坏消息。不过,中指研究院企业事业部研究负责人刘水认为,房地产是明显的周期性行业,否极泰来。随着2023年新一轮支持措施的落地,行业信心提升,房企销售将会发生明显改善。房企要平衡安全与发展,迎接行业新周期。
2015年至2021年,房地产行业实现了连续7年的增长。但到了2022年,行业规模增长按下了停止键。2023丁祖昱评楼市发布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全国商品房成交额为13.3万亿元、成交面积13.6亿平方米。与2021年的18.2万亿元、17.9亿平方米规模相比,降幅均超20%。
各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规模也普遍下降。丁祖昱指出,全国百城商品住宅月均成交面积同比下降了40%。重庆、武汉、杭州、宁波、长沙等城市的新房成交面积同比降幅超50%,重庆甚至下降了70%,全年成交了579万平方米。
丁祖昱指出,今年只有40%的百强房企在拿地,而且80%集中在22个城市。另一边,从2020年开始城投企业异军突起,集中供地以来城投参与的拿地占比,从2021年的31%升至2022年的46%。
2022年,百强房企各梯队销售门槛较去年同期显著降低,且均低于近年同期。其中,TOP10房企销售操盘金额门槛同比降低41.9%至1673.1亿元。TOP30房企销售操盘金额门槛507.2亿元,同比降幅较高达55.8%。截至12月末,TOP100和TOP200房企的销售操盘金额门槛也分别显著降低至116.1亿元和23.9亿元。此外,2022年仅20家规模房企全口径规模超过千亿,千亿房企数量显著减少。
千亿房企骤减原因
2022年,中国房地产市场整体延续去年以来的下行压力,行业信心处在低位、市场需求和购买力不足。叠加疫情因素影响,市场的供求和成交都没有明显转暖的迹象,企业各季度的销售相较往年均表现低迷。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从2021年末的4.4%下降至2022年三季度的-8%,大致拖累GDP增长约1.5个百分点,拖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约3个百分点,拖累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约4.5个百分点。
整个2022年,房地产各项指标几乎都走出了一条持续下滑的曲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1-11 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滑9.8%,其中11月单月同比下滑19.9%;商品房销售额同比下滑26.6%;房企到位资金同比下滑25.7%,11 月单月同比下滑35.4%。
面对楼市低迷,2022年超300省市出台政策近千条。但由购房者信心不足,市场仍处于筑底过程,下行态势没有真正得到扭转。业内人士预测,为恢复购房者信心,预计2023年相关部门还会在需求端持续发力。
2023年房企怎么办?
正如网友所期待:所有的糟糕的事,都将殁于2022年的冬天。
大疫三年,终于迎来了结束。毫无疑问,提振经济是接下来2023年的主题。从年底国务院副总理刘鹤重申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高层将促进居住消费健康发展写入《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稳地产置于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任务之中,并提出房地产行业要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可以预见,针对楼市下行,2023年政策面将重点引导房地产行业尽快实现软着陆,并带动商品房销量、房地产投资以及土地市场先后企稳回暖。
什么产品才算是好产品?评判的标准不是基于房企,而是基于客户感受。根据KANO模型,当一套住房既能够满足基本需求,又具备性价比,还能提供一定惊喜,购房者就会认为这是一个好产品。过去住宅产品在高周转模式下,聚焦于强调标准化,但经过疫情、政策和客户变化后,住宅市场产品多元化将成为趋势。
房企要抓住这一趋势,则需要回归客户需求,不断挖潜客户生活场景变化、生活理念变化,提供带有惊喜点的差异化产品。当前业界普遍聚焦户型功能以小见大、满足客户健康、智慧、颜值需求等。
风雨磨砺之下,行业已从传统高周转、高杠杆、高负债的三高模式觉醒,开始回归产品主义。
2023年,供需双方只有看清形势,抓住政策、市场机遇,积极研究客户、读懂客户,实现产品供给对变化中市场需求的及时响应,畅通需求-产品-新需求良性循环,才能在新周期、新模式的市场中获取成功。
偿债“高峰”再袭,房企又陷艰难时刻!如何拯救楼市?
楼市的行情其实很难单方面拯救回来,甚至很多房地产开发商注定会出现债务违约的现象。
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因为众多房地产开发商的债务压力本身就比较大,这个行业的资金杠杆也非常高。当房地产行情在短时间内戛然而止的时候,很多房地产开发商的楼盘根本就卖不出去,这就意味着这些企业很难获得相应的现金流。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一个千亿级别的房地产企业甚至连10亿美元的债务都还不了,这就意味着很多房地产企业注定会走向破产重组的命运,很多地方的房价也会继续下跌。
很多房地产企业面临债务违约的风险。
在进入7月份以后,因为众多房地产企业本身的债务即将到期,如果不能融到相应的资金的话,很多房地产企业将会出现债务违约的风险。在此之后,有些房地产企业可能会把自己的优质资产变卖出去,有些房地产企业可能会寻求破产重组。不管是通过何种方式,在整个下半年里,越来越多的楼盘可能会出现烂尾的风险,所以购房者的态度也比较谨慎。
楼市的行情很难直接拯救过来。
因为很多房地产企业本身的负债规模已经达到了数千亿元,有些大型的房地产企业的债务规模已经达到了上万亿元。这是非常夸张的概念,在没有办法短时间内偿还所有的欠款的情况下,我们也没有办法指望楼市行情迅速恢复过来。在这种情况之下,除非市场上突然出现大量资金,不然这些房地产企业的命运基本上已经固定下来了,这也意味着普通人的生活将会因此而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
总的来说,因为债务本身存在一定的周期规律,当我们看到过去20年的房地产行情如此辉煌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做好今后为此买单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