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 500 余家企业汇聚第八届中国国际矿业展,目前我国企业发展现状如何?
现在矿业发展好不好?
全球产销双双低迷,市场关键要看中国
世界金属统计局(WBMS)公布的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金属矿产品产销量增长势头放缓,主要金属产量表现低迷。WBMS最新数据显示,全球基本金属品种中,镍产量下降较为明显其余金属矿产品产量均较上年有小幅提升。2020年上半年,全球铝矿的产量和需求量分别为3291.5万吨和3158万吨,铜矿产销量分别为1185万吨和1200万吨,铅矿产销量分别为610.5万吨和606.9万吨,镍和锡的产销量如图所示:
从国内供给来看,工信部发布最新数据2020年上半年,有色金属行业积极应对疫情不利影响,着力推动复工复产,二季度以来生产经营逐步恢复,效益降幅收窄,行业信心有所提振。2020年1-6月,十种有色金属产量2928万吨,同比增长2.9%,具体看精炼铜、铜材、电解铝、铝材、铅几种有色金属2020年上半年的产量均较上年同期呈增长变动,锌和黄金产量同比下降。
受到主要国家产业结构调整、贸易摩擦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0年全球金属矿产品需求走势分化,表现整体不及预期。世界金属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全球范围内仅有精炼铜的需求量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其余产品的需求量均有所下降。从中国市场的需求看,中国精炼铜、铝、锡的需求显著强于全球市场,而其余矿产品需求则与全球市场趋同。
多数商品供应过剩,商业库存增长为主
从主要金属矿供需缺口看,原铝、锌、铅、镍矿产品供应过剩,其中原铝供应过剩量为133.5万吨:精炼铜矿及锡矿供应短缺,2020年上半年数据统计铜矿需求缺口为15.5万吨,锡矿供需缺口为1.74万吨。
市场需求放缓带动2020年以来相关商品的社会库存波动变化。截止6月末,全球库存基本金属合计,除铅、锌库存减少外,其余品种均明显下降,其中铅、锌、铜库存大幅增加超过10万吨,为后续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准备。
矿业公司经营效益回落,部分公司仍亏损
经历前几年的矿产品大幅下跌后,全球矿业正在回暖,自2017年以来,全球前十大矿业公司合计营业收入大幅增加,2018年全球十大矿业公司合计营业收入为4284亿美元。2019年,十大矿业公司营业收入合计4250亿美元(剔除嘉能可贸易部分2526亿美元),较2018年微降0.8%(剔除嘉能可贸易部分微增0.2%),维持在2015年以来次高水平。尽管金属矿产品价格普跌、产量普降,但铁矿石、黄金价格大幅上涨带来的增量,弥补了因其他商品量价齐跌导致的收入缺口,凸显出二者在金属矿产品市场中的重要地位。
就具体企业而言,巴里克黄金2019年营业收入增长近15%,力拓、英美资源营业收入增幅都在7%上下,淡水河谷、墨西哥铜业营业收入增幅在2%左右。虽同为黄金企业,新纽蒙特矿业2019年营业收入相对于2018年纽蒙特与加拿大黄金合计下降5.3%,主要受到重组后大规模资产剥离的影响。十家企业中,自由港集团营业收入降幅较大,主要受到铜产量、价格双降的拖累。
就利润而言,至2020年6月30日,国际铁矿石三巨头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巴克黄金麻金、纽蒙特均实现盈利。淡水河谷实现了扭亏为盈,力拓、必和必拓净利润同比下滑。
矿业并购活跃度下降,融资难问题加剧
2019年全球主要的矿业投资者主要有私人投资者(32.3%),投资管理机构(12.6%),私募股权投资(10.2%),大宗商品交易商(8.4%),投资银行(8.4%)及其他类型投资者(28.1%)
矿业公司正专注于优化投资组合,探索新的经济增长方式。2019年全球并购交易金额同比增长5%,达到811亿美元,交易量同比下降4%,降至438宗。其中前五大交易占2019年整体交易金额的42.6%,另外,小型交易(低于1000万美元)、中型交易(1000万美元至2亿美元)和大型交易(高于2亿美元)的并购活动均有所增加,这些数据表明矿业公司在优化自己的投资组合,让资本发挥最大价值。2019年也是矿业IPO惨淡的一年,澳大利亚证交所(ASX)金属和矿业IPO融资从2018年10年以来的最高点跌至近4年来的最低点,但由于黄金并购活动增加,ASX在整体行业融资方面仍优于加拿大多伦多交易所(TSX)和伦敦证交所。
据标准普尔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第二季度全球矿业融资为72亿美元,减少超过50亿美元。加拿大资本市场以10.5亿美元位居第一。与第一季度相比,大型矿业公司筹集的资金减少了一半以上。但是,初级矿业公司的融资额增加了一倍以上,对黄金勘探和矿商而言,市场仍然强劲。
多国加强资源管控,资源民族主义深化
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战略矿产资源,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建立关键矿产目录,放松政策限制,扩大国内供应。而刚果(金)、赞比亚则将优势矿产列入战略矿产目录,并大幅提高矿业权益金比率。
展望2021年,贸易保护主义、资源民族主义及全球经济下行等因素仍将是阻碍全球矿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全球矿业发展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如果贸易战缓和并且全球范围内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世界经济则能重拾升势,加之矿业技术的创新和升级发展将为行业发展带来新的变革机遇。同时发展中经济体增幅加快,矿产品需求持续增长,矿业勘查开发投资持续回升。否则,贸易战升级,更多国家受到影响,世界经济则面临下行压力,全球矿业也将继续陷入深度调整之中。
更多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关于推进矿业市场主体建设的建议
矿业市场主体是矿业发展的基础,是矿业生产力的集中体现。
在国内需求和全球矿业市场双重拉动下,我国矿业正处于快速发展和结构调整之中。矿业市场主体矿业企业也在发展壮大。
目前矿业市场主体建设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与市场化和全球化竞争形势不相适应。一矿一企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矿业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的市场机制还没有到位;市场经济条件下最佳矿业企业形式之一的股份制矿业集团没有形成规模;国有矿业企业在体制、机制、效率、投资等方面还存在问题;民营矿业企业在准入、矿业权取得、各类公共资源享用等方面问题不少;国有地勘单位没有从传统体制中走出来,还未成为市场主体。
矿业市场主体建设要以十七大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改革开放,完善有利于矿业发展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体制和机制,以《物权法》为准则,平等对待不同所有制矿业企业。矿业市场主体建设要有利于矿业生产力发展,有利于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利于矿产勘查和开发有机结合,有利于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
1.实施矿业大集团发展战略
按照十七大精神,“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施矿业大集团发展战略。以国家对矿产资源集中统一管理为前提,鼓励、引导不同所有制矿业企业,在政府矿业发展战略、产业规划、产业政策的指导下,通过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延伸产业链,通过联合、兼并、参股、购买、退出等办法,把矿业企业做大做强,构建成功能齐全、竞争力强、能走出国门的大型、超大型矿业集团。
2.国有矿山企业改制,构建股份制公司体制
按照十七大精神,“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国有矿山企业,在通过还社会职能于社会、主辅分离改革后,要继续深化改革,进行改制,构建股份制公司体制。国有矿山企业只有通过改制,构建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我国矿业产业的实际相吻合的股份制公司体制,才能充分发挥国有矿业企业的生产力,也才会产生中国品牌大矿业。单一国有矿业企业改制成股份制公司体制,一可建立较为完善的、科学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可有效地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二因国有控股或参股,企业拥有经营权,从制度上解决政企分开的问题;三能有效处理矿产资源国家所有(公权)和矿业权企业所有(私权)的经济关系。可将矿产资源国家所有的权益,转换作为股份制矿业企业中的国家股权投入,与矿业企业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在不同矿区、不同开发阶段、不同价位级差收益的矿产资源所有权权益,通过股权实现,有效的、公平合理的维护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益和矿业权人的利益。
3.积极扶持民营矿业企业
按照十七大精神,“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积极扶持民营矿业企业。
随着我国矿业发展,民营矿业企业方兴未艾,成为重要的矿业市场主体之一。民营矿业公司无论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市场取向上,还是在组织结构和人才管理上,都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走势吻合。但是,民营公司在社会认同、市场准入、政策环境及公共资源享用等方面存在障碍,要以“物权法”为准则平等对待,公平竞争;在技术、人才方面基础薄弱,需要扶持;民营矿业企业自身行为也有不规范之处,需要教育提高。
着重扶持、支持那些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管理较规范、能够合理利用矿产资源、注意保护生态环境的民营矿业公司。走股份制矿业集团路子,也是民营矿业企业主要的发展途径。
4.引导、支持国有地勘单位成为矿业市场主体
国有地勘单位在我国地质事业发展中曾经做出过重大贡献,在人才、技术、信息(资料)、装备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目前的状况是受传统体制的束缚,新的机制运行受阻,这些优势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国有地勘单位也因此还没有成为矿业市场的主体。在当前市场需求旺盛,矿产品高价位运行的形势下,国有地勘单位这种状态不利于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和矿业发展,也不利于国有地勘单位自身发展。只要摆脱旧体制,并给以必要的政策扶持,按市场经济规律运行,国有地勘单位的人才、技术、信息(资料)、装备优势就可以充分发挥,就可以成为矿业市场主体。
政府要宏观指导,政策支持,帮助解决国有地勘单位历史积累的遗留问题。国有地勘单位要不失时机,深化改革,坚决迈出事企分离的关键一步。保留的事业单位按事业机制运行,企业单位严格按企业机制运行,发挥优势,发展壮大,成为市场主体,创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辉煌。
国有地勘企业成为矿业市场主体,可以有多种途径:①组建小型勘探公司,经营矿业权、经营勘探成果;②进入大型矿业集团;③组建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与民营资本、跨国资本等);④组建技术劳务工程公司、矿山服务公司等。
(原载《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专家建议》2008年1月3日)
我国矿业资本市场的现状、问题与政策建议
苏迅 方敏 干飞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北京,101149)
矿业属于高风险、长周期的产业。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为了保证整个国民经济体系正常运行,主要由政府统筹考虑矿产勘查和开发整个产业的布局。政府作为投资主体组织产业活动,占有产品的分配和收益,同时承担整个矿业的投资风险。在市场经济中,矿产勘查和开发紧密结合,形成广义的矿业概念。政府对矿业的行政管理职能与矿业的企业经营权分离,整个产业从投资到生产、分配,都按照市场规则运作,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在市场经济国家,矿业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矿业资本市场是整个矿业运行基本的也是重要的纽带。在矿业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今天,基本上已经出现了统一的全球矿业资金大市场。国际矿业资本流通已凌驾于矿产品市场之上,成为矿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但在我国,矿业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却比较缓慢。
一、目前我国矿业投融资现状
随着矿山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以及1998年开始的地勘经济体制转变,中国矿业也逐步由过去单一依靠财政计划投入的融资方式向多元化融资方式发展。目前,初步建立起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投融资体制的基本框架。与传统体制相比,其资金筹集方式和运行机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主要表现在矿业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化、融资方式多样化,以及融资风险意识增强等几个方面。
1.矿业投资主体多元化
在传统投资体制下,中央政府是惟一的投资主体,地方政府和企业不能进行投资,私人投资被排斥。经过2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矿业投资主体已经扩大,政府、企业、居民和外商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投资决策权,从而形成了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并逐步形成“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机制。
1986~2003年,国家财政投入地勘费(绝对数)呈现逐年递增趋势,由1986年的30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107亿元,年平均增加8%。但是,其相对数却呈现逐年递减之势,地勘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从1986年的1.39%下降到2003年的0.43%。而且,国家财政投入占地勘总投入的比重亦呈逐年下降趋势(见图1),由1986年的97.42%下降到1998年的27.88%。1999~2003年,这一比重略高于40%,主要是由于非财政资金投入大幅度下降所致,而不是财政投入增加的直接结果。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地勘单位机构改革对地质调查所产生的影响。
图1 财政投入占地勘费总投入的比重(%)
从1999~2003年的统计资料来看(见表1),计划性财政地勘投入比重由1999年的11.83%下降到2003年的6.02%;企业自筹资金的比例不断增加,由1999年的64.58%上升到2003年93.55%。当然,如果除去油气矿产,这一比重则要大大改变(见图2)。
表1 1999~2003年中国地质勘查资金来源情况 单位:万元
资料来源:1.《中国国土资源年鉴》(2000~2002年)。
图2 非油气地勘资金来源比重比较
2.《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年报》(2002~2003年)。
2.融资方式多样化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矿业融资活动,一切按国家计划行使。而目前不论是矿山开采企业还是地勘企业都可自主决策,既可以通过银行贷款、发行证券、商业信用、合资合作勘查、合作开发等方式进行融资,也可以采取项目融资方式进行融资。除社会公益性地质勘查项目主要由国家投入外,许多项目都是采取联合投资方式进行。
1999~2003年,矿山开采企业的融资总规模为3876.18亿元(见表2),其中股权融资为2819.93亿元、负债融资为1056.25亿元,股权融资和负债融资占融资总额的比重分别为72.75%、27.25%。
表2 1999~2003年矿山开采企业融资情况 单位:亿元
注:1.本表数据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8~2004年)工业企业主要指标整理。
2.本表中的矿山企业是指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矿山开采企业。
从上市公司的统计资料来看,沪深两地股市与矿产资源勘探开采有关的上市公司共有200多家(2003年统计数据)。从这些上市公司的主要经营业务来看(根据上市公司招股说明书检索),从事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的有20多家(见表3)。
表3 沪深两地矿产资源勘探和开采的上市公司(截至2003年年底)
3.资金来源多渠化
在传统投资体制下,资金主要靠中央财政拨款,国内外信贷资金很少被用于地质勘查和矿山建设投资。现在除财政资金外,银行贷款、企业自有资金、个人资金、外资都已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而且企业还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融资工具组合和创新来拓宽融资渠道。
同时,随着我国地勘经济的改革与开放,外资也不断涉入我国的地质勘查领域。几年来,外资投入所占比重不断增加,2001年所占比重近10个百分点。
4.融资风险意识增强
在国家计划投入下,风险全部由政府承担。现在则逐步变为政府、企业、银行、个人等投资者依据其投资份额分别承担,投资各方的风险意识大大增强。企业在融资决策时,不但要考虑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或破产风险),还要考虑外部的环境风险,如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经济波动等。风险意识的增强,既促进了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也加快了企业的发展。
二、目前我国矿业资本市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矿业资本市场有着多种理解和含义。一般可将矿业资本市场理解为金融市场的一个特定的组成部分,其特点在于各类金融市场对于矿业融通资金有着特定的交易条件,其核心是为矿产勘查和矿业开发等筹措和融通资金。其主要参与者有勘查企业、开采企业、政府、个体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中介服务机构等。
目前,我国矿业资本市场还不成熟,市场体系还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矿业改革滞后,市场主体仍需进一步完善
我国矿业资本市场主体问题主要在于地质勘查业的改革与建设上。地质勘查业改革的滞后,地勘队伍为政府的附属,其结果就是勘查资金只能依靠国家财政投入,地勘队伍不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地勘队伍很难像企业一样通过市场筹集资金,在市场的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地勘“经济组织”,由于其先天不足,难以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合格的市场主体,必须进行根本改造。原有的地勘经济主体无论资产、人员、装备、机制,特别是独立的投融资能力、抗风险能力与合格市场主体要求相差甚远。没有市场竞争主体资格的地勘经济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经济运作效益等方面的情况是可以想像的,经济效益低下,不但无利于内部资金的积累,也不利于外部资金的筹集。
我国地勘经济体制改革是从1998年开始的,国家对地勘投资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将公益性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和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分开运行,国家只投资公益性地质勘查工作。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由探矿权人和采矿权人来投资经营,自负盈亏,承担高风险,同时也会获得高额利润的回报。国家将依法保护探矿权人采矿权人的合法权益,鼓励地方、国有企事业单位、集体、个人和外商投资勘查开采矿产资源,以此形成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投资主体多元化和资金来源多渠道,来振兴勘查业和矿业。但遗憾的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这些投资主体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矿业资本市场发展受限,交易平台层次单一
1.负债成本高,阻碍负债融资市场的发展
从总体上看,我国矿山企业规模小,资信度低,可供抵押的物品少,财务制度不健全,所以,他们向银行贷款和利用商业信用等方式融资比较难。而且,近几年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有所提高,但存贷款利率仍没有完全放开,不能反映贷款的风险程度,产生了贷款风险与收益的不对称现象。银行对大客户的贷款相当于批发业务,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相当于零售业务,中小企业贷款金额小、笔数多、手续繁杂。据调查,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平均为大型企业的5倍左右。如果对大中小企业贷款实行一样的利率水平,银行当然没有积极性给中小企业贷款。因此,造成了小企业贷款融资成本高,从而不利于负债融资市场的发展。
2.国内上市“门槛”高,制约了矿业证券市场的发展
首先,在国内发行人申请公开发行股票中规定,公司在发行前1年末,净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例不低于30%,无形资产(不含土地使用权)在净资产中所占比例不得高于20%;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5000万元;向社会公众发行的部分不少于公司拟发行股本总额的25%;拟发行股本超过4亿元的,可酌情降低向社会公众发行部分的比例,但最低不得少于公司拟发行股本总额的15%。
由于勘查企业从事经济活动的产品是地质成果,而会计处理中规定地质成果为无形资产,无形资产(不含土地使用权)在净资产中所占的比例不得高于20%是比较难达到的。就股本要求来看,单一的地勘企业的股本都低于5000万元。因此,这就限制了地勘企业通过股票市场进行融资。
其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对于发行债券企业规定,股份公司的净资产不能低于人民币3000万元,有限责任公司的净资产不能低于6000万元。这就把我国90%以上的矿山企业排除在能发行债券企业之外。
3.矿山企业税费负担过重,自有资金缺乏积累能力,限制了内部融资的发展
首先,1994年税制改革以后,我国矿山企业税费种类主要包括增值税、所得税、资源税、矿产资源补偿费、城建税、土地使用税、营业税、教育费附加、资源税外的销售税金以及其他税费。繁重的税费,无疑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利润总额减少,其结果是企业内部融资能力减弱。据有关资料统计,在1993年以前,我国采掘业税费负担较轻,平均为销售收入的5%以下,低于全国工业企业平均水平;1994年以后,采掘业税赋猛增,占销售收入的12%左右,而全国工业总体税赋水平为7%左右,且呈微降趋势。
其次,1994年税制改革以前,我国只对铁、石油、天然气等部分矿产征收资源税,计征方法是对超过一定利润额以上的利润按一定的比例(百分比税率累进)计算。但在1994年税制改革后,资源税征收改为对自然丰度不同的矿山企业适用差别税率,采用“从量法”征收,并对所有矿山企业普遍征收,而不管其是否赢利,这无疑增加了微利企业的负担。
第三,矿山企业税费还集中表现在增值税上。税改前矿山企业交3%的产品税,税改后增值税调至13%。由于矿山的特殊性,几乎没有外购原料,只外购少许辅助材料,用于抵扣进项增值税少,实交增值税多。
显然,矿山企业沉重的税赋和不公平的税费负担,其直接后果就是盈余大幅度减少,企业资金的自我积累能力减弱,内部融资能力下降。对于矿业资本市场的建设和发展来说,无疑限制了一个重要资金来源渠道的发展。
4.目前我国的矿业资本市场层次单一,需要多层次的资本交易平台
目前,中国矿业资本市场没有勘查投资板块,也缺少中小矿山企业板。首先,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符合我国现阶段的矿业经济结构。地质勘查是矿业经济发展的基础环节,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的丰富程度,不仅关系矿业经济自身的发展,而且对于国民经济的稳健运行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在我国的矿山开采企业中,中小型企业占有绝对大的比重,约为99%。因此,地质勘查业的发展需要勘查板块,矿山开采的发展需要中小企业板。
其次,多层次资本市场适应我国矿业经济转型的自身要求。伴随地勘经济体制的改革、行业的成长,其有着强烈的融资上市欲望。
其三,多层次的矿业资本市场是我国资本市场完善自身结构、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安排。中国资本市场的一大恶疾是缺乏淘汰机制,公司能上不能下。结果就是优不扶、弱不汰,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无法发挥,大批垃圾股吞噬市场资源,挤压绩优公司的生存空间。
当然,市场建立仅仅是第一步,如何运行、管理才是更大的问题。是否有严格的审查、考核上市公司是市场成败的关键。只有做到这一点,投资者才不会是垃圾工,股市也不会成为垃圾桶,中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才会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三)矿业投资机构缺乏,风险勘查投资基金尚未建立
目前,我国已有上百种投资基金,但缺乏专门从事风险勘查的投资基金。我国矿业在上世纪先后建立过黄金基金、白银基金、石油天然气勘探基金。黄金开发基金是国家为扶持黄金工业的发展而设立的专项基金,现已经国务院批准转为中国黄金集团公司的资本金,成为中国黄金集团公司的国有资产。而白银基金现已不复存在。石油天然气勘探基金是由企业提取的,主要用于石油天然气企业的油气勘探,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投资基金”。近几年来,各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已建立不同形式的勘查基金,它们也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投资基金。
(四)矿业中介机构不健全,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中介机构还未建立
在市场经济运行中,中介服务机构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媒介。如果没有中介机构的积极作用,任何公司都不可能直接到证券交易所上市,必须求助于为上市提供专业化服务的中介机构。实际上,证券交易所的上市规则中一般也都规定要有独立的中介机构对上市公司进行包装、评估、推荐和业务指导。虽然,目前我国已有不少的证券等中介机构,但其业务涉及矿业的很少,更不用说专门的涉矿中介证券服务机构。
由于我国矿业资本市场发展缓慢,为其服务的中介机构也就不成熟和不完善。资源公司上市与交易的场所没有建立,矿业公司的股票交易市场尚不发育,没有配套的上市规则,也没有矿业专业人员配备,缺乏应有的监督保障。矿业专业协会的地位、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评估人员的综合素质、知识水平急需提高,评估机构的业务范围、影响力、权威性有待增强,评估的软、硬件设备需改善等。显然,目前我国涉矿专业性和技术性较强的中介服务机构也还不健全。
三、进一步发展我国矿业资本市场的政策建议
中国矿业的发展,必须建立规范的资本市场。矿业发展的核心是搞好地质勘探工作,要规避勘探的高风险,开辟社会的融资渠道,按照国际矿业的运行规律和经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矿业资本市场已成为发展我国矿业的首要任务。
发展矿业资本市场不但是矿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国金融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国内矿业企业面临跨国矿业(集团)公司及其背后强大的资本市场所带来的压力,而矿业资本市场上的差距正在影响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国内矿山企业难做大做强的问题,恰恰是缺乏有效的资本市场,不能进行行业的整合。要将本土企业做大做强,必须依靠收购与兼并进行行业的整合。而兼并与收购顺利实行的前提,是一个健康有效的资本市场。入世3年来,中国资本市场正积极主动融入国际资本市场中,参与国际分工,分享国际市场一体化的好处。资本市场的开放也是中国经济改革进程中的现实需要。因此,国内资本市场必须在理念、工具、管理体制、传导机制等方面推陈出新。
发展矿业资本市场是分散矿业风险、建立多元的市场化风险配置机制最重要的制度措施。同时,发展矿业资本市场,在为矿业企业创造多元融资渠道的基础上,为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供了一个市场化的平台;也为矿业企业的国际化即跨国矿业(集团)公司的形成,提供了一个恰当的资本扩展机制,它将从根本上铲除小矿经营的经济思维。而且,发展资本市场,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可自由选择,具有良好流动性的资产及资产组合,有利于投资者财富的增长和风险规避。
党的十六大提出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战略目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资本市场建设的各项任务。伴随着《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发布,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已经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在经过十多年的“摸着石头过河”之后,资本市场终于有了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以扩大直接融资、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为目标,建设透明高效、结构合理、机制健全、功能完善、运行安全的资本市场。根据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对于发展矿业资本市场来说,主要提出以下建议。
(一)推动矿业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完善和健全矿业资本市场主体
从我国十几年来推行股份制,建设和发展资本市场的实践来看,股份制对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十分重要。它对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国企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吸收高新技术,调整经济结构,筹集更多的社会资金,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地勘经济主体应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组建成有中国特色的资源(集团)股份公司。这不但是发展矿业资本市场的要求,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而且,各勘查企业、矿山开采企业、矿产品加工企业、矿产品进出口贸易企业之间,应根据自身的优势,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组,组建大型特大型综合性矿业企业(集团)股份公司。同时,引导、推动并规范地勘单位、矿业企业通过合资、合作、矿业权出让等方式利用外资进行股份制改组改造。
(二)建立多层次的矿业资本市场的交易平台,完善矿业资本市场体系
按照《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在统筹考虑资本市场合理布局和功能定位的基础上,逐步建立满足不同类型企业融资需求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研究提出相应的证券发行上市条件并建立配套的公司选择机制”的要求,建立多层次矿业资本市场体系。
1.适当降低矿业公司上市门槛,完善矿业公司上市制度
相关部门应加快研究和制定矿业公司境内上市特别条款,降低矿业公司上市条件要求。研究和制定矿业公司上市与非矿业公司上市的一般条款的差别要求、矿业公司上市的特别条款、矿业公司上市的资源储量报告及其审核与发布、矿业权资产的处理等。加强和完善证券管理部门、股票交易所及金融投资机构对矿业融资政策、规则的制定及上市矿业公司的监督管理职能。制定资源公司、矿业公司境外上市的特殊条款与差别性要求,支持和鼓励资源公司、矿业公司到国际矿业资本市场上融资。鼓励矿业公司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发行债券。
2.建立勘查资本市场
推动勘查资本市场的建立,研究和制定资源公司上市条件,选择地点进行试验,开辟勘查资本市场。从国外矿业资本的运营机制和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分析,建立勘查资本市场的关键是建立创业资本的“出口”即退出机制。建立可行的勘查资本退出机制的一个重要步骤是建立“风险勘查资本市场”。而从扶持我国地勘企业和中小矿山企业的角度来看,“二板市场”将为矿业投资提供沃土。
3.积极拓宽矿业资本的来源渠道
鼓励和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对矿产资源勘查和开采的融资服务。鼓励商业银行特别是国家政策性银行为矿业项目融资提供担保和贷款。鼓励政策性银行在现有业务范围内,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重要矿产、经济效益好的企业的发展。扩大勘查企业、资源公司、矿业公司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积极研究开发适应矿业企业发展的信贷服务项目,进一步改善银行对勘查企业、资源公司、矿业(企业)公司的结算、财务咨询、投资管理等金融服务。鼓励社会和民间投资,探索建立风险勘查投资公司,以及风险勘查投资基金的管理模式和撤出机制。严格风险勘查投资的市场准入和从业资格管理,规范风险勘查投资的市场行为,充分发挥政府对风险投资的导向作用。
(1)建立矿业投资基金。要建立各种政府勘查投资基金,设立专门的矿业投资基金。要允许其他投资基金进入矿业资本市场,建立以商业性勘查基金为主导的相互补充的勘查投资体系。
(2)发展机构投资者。鼓励建立矿业投资公司,从事专门的矿业投资活动,使其成为矿业投资基金的主要来源之一。这是开辟投资资金的重要渠道。
(3)积极利用国外矿业资本市场。遵循市场规律和国际惯例,符合条件的内地的资源公司、矿业公司要积极争取到境外发行证券并上市。
(三)建立健全中介机构
1.完善矿业评估制度,建立各种地质咨询服务
引入“资格人”制度,加快矿权评估与国际惯例接轨,包括进入市场的法律许可制度、市场主体、市场监督、维护市场公平及秩序的管理制度等。大力培育和完善矿权评估专业协会,建立与国外同行业的协作关系,加强技术规范和方法的沟通和交流,扩大评估业的国际认可度和国际舞台的影响力,为矿业公司海内外融资提供高质量的技术咨询服务。加强和完善对评估机构及评估人员的监管措施。加强专业评估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提倡新技术新方法的使用,尤其是计算机软件的普及应用及评估成果的可视性。建立各种地质咨询服务机构,发挥其在矿产资源勘探上的积极作用。严格对资源公司上市招股说明书、季度报告和年度报告处理的真实性、科学性。
2.完善矿业权资产会计制度与会计服务体系
按照国际惯例建立专门的矿业会计准则,依照(遵循国际惯例的)矿业会计准则进行会计处理和编报财务报表,并增加矿业企业财务报表的透明度。加快为矿业服务的特殊会计人员的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成立为矿业服务的专门的会计咨询机构,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成立矿业会计协会,增强行业自律。加快矿业会计方面的法制建设。
3.加强其他中介服务机构的建设
发展资源公司、矿业公司上市的投资咨询机构、资信评级机构,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和资产评估机构的管理,提高中介机构的专业化服务水平。
(四)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
政府对勘查的支持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的,如税收优惠,提供勘查补助金等;二是间接的,如改善本国的政治、经济环境等。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提供税收优惠政策
在国外,许多政府都对制定了有关矿产资源探采的税收优惠政策,特别是勘查与开发支出的税收处理(加速折旧、资本化当期摊销等)、耗竭补贴等,并以此来反映税收的时间价值。这些优惠在降低矿业公司的有效税赋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2.建立勘查补助基金
勘查补助作为国家风险投资的一部分,起到种子资金的作用。在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都实施过此项政策,如联邦德国的境外矿产勘查鼓励计划。实施勘查补助不但有利于勘查项目本身,而且也有利于其他社会资金投资勘查项目。
3.为企业贷款提供担保与资助贷款
在一些国家,为了使矿业企业获得商业银行贷款或世界银行的低息或无息贷款,政府也出面为其提供担保,使其更容易贷款。如日本企业在国外采矿,从本国金融机构(市中银行和进出口银行)借款时,金属事业团出面做担保人,收取0.4%的担保费。
4.健全资本市场法规体系,加强诚信建设
按照发展我国矿业资本市场的客观要求,健全有利于资本市场稳定发展和投资者权益保护的法规体系。清理阻碍市场发展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以及政策性文件,为大力发展我国矿业资本市场创建良好的法制环境。按照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信用体系的要求,制定资本市场诚信准则,维护诚信秩序,对严重违法违规、严重失信的机构和个人坚决实施市场禁入措施。
作者简介
[1]苏迅,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2]方敏,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
[3]干飞,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
对我国矿权市场建设的思考
唐秀君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北京,101149)
我国矿山企业目前正面临很大困境,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根本原因是高度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单一国有企业以及与其相适应的运行机制。为了适应矿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需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矿业市场体系以解放和发展矿业生产力。当前,我国矿权市场建设处于初期阶段,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加快推进矿业市场体系建设,培育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矿业组织,加强矿山环境保护,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矿业发展新模式。
一、原有高度计划经济体制对矿业发展阻碍分析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建立的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管理体制是高度计划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矿产资源产业通过高度计划手段联系在一起,完成地质勘查——矿产开发的再生产循环。即地质勘查由国家财政投入,地质勘查成果通过无偿调拨的方式供矿山企业使用。这种模式曾支持我国建立和发展了庞大的地质勘查队伍和巨大的国营矿山企业群。随着形势不断变化,这种高度计划经济体制和与之相适应的运行机制,成为阻碍矿产资源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从社会再生产的总过程来看,地质勘查是为后续产业提供劳动对象,以增加社会财富的物质生产活动,它是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社会总劳动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位于矿业前端,是矿业再生产的起点。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实行地勘业与矿业分离的管理体制,人为地割断了二者的联系,致使地勘单位只重视成果的数量,不关心成果的可利用性,造成一方面相当多储量积压,另一方面许多矿区资源紧张。地质勘查业与矿业的脱节,既影响了矿业的发展,又挫伤了地质勘查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原有高度计划经济体制下,地勘单位和矿山企业办社会也是一大特点。职工的养老、医疗、救济等都由企业负担,企业兴办初期,由于职工年龄低,企业的负担并不明显。随着企业的成熟,企业负担越来越重,以至不堪重负。“四矿”问题是旧体制下几十年积累起来矛盾的重要表现之一。由于矿业改革和开放的双滞后,“四矿”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期表现得愈发尖锐、复杂和严重。如“矿竭城衰”问题,矿山企业下岗人员、伤残人员和濒临关闭的矿山职工生活保障问题,矿区群体性事件等问题,都严重地影响着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上述情况表明,旧的计划经济体制已阻碍了矿业生产力的发展,急需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二、加快矿权市场建设的迫切性
矿产勘查活动是矿产开采的前期工作,由于从找矿勘探到开发利用是一个长周期,并非一个公司从找矿到开发利用全部由自己完成,而是存在社会分工。因此,应通过矿权市场,将矿产勘查和矿业开发联系起来,实现矿业资源的优化配置。矿产勘查阶段的投资,通过矿业权的形式沉淀下来,如果矿床勘查成功,矿业权资产以一定出资比例进入矿产开发投资(股本)。矿业权市场有序运作的前提条件是理顺市场主体的经济关系。在矿产勘查、开发过程中,矿产资源所有者凭借其资源所有权得到财产收益,矿产勘查投资者得到投资收益,勘查、开发的工程承包者得到相应的报酬。这样就按照市场规则,以经济效益为动机,通过矿业权纽带吸引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矿业生产。
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地勘队伍和矿山企业之间缺少矿业权市场这一桥梁联系。其后果是地质勘查力量不能与矿山企业很好结合,一方面,地勘队伍形成了自己勘查、自己开发的低水平简单再生产,由于地质工作市场需求不足,地勘经济的经济效益相对较差,导致地质人才的严重流失;另一方面,很多有生产能力的矿山企业,由于资源的消耗得不到高效补偿而难以维持再生产。由于矿业权市场和矿业资本市场尚不健全,地质工作和矿山企业的有效联系没有建立起来,二者处于举步维艰的困境。建立和完善矿业权市场,地勘企业、矿山企业可以通过矿业权市场纽带,顺利完成矿业再生产循环。
加快建立和完善矿业权市场,也是与时俱进,适应国际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以全球市场为依托。为了适应国际形势,中国必须加速建立和完善矿业权市场。通过矿业权市场,能够实现与国际市场接轨,在全球范围优化资源配置,分享经济全球化的利益。
三、我国矿权市场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目前,影响我国矿业权市场的因素不仅有市场本身的因素,还包括矿山企业、地勘单位等方面。
1.矿业权市场建设不完善
我国矿业权市场还处于初期建设阶段,矿业权流转的配套制度,尤其是可以操作的实施细则还不够健全,矿业权信息系统不完善,矿业权评估等中介组织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社会公众对矿业权财产属性认知程度不高,加之执法不严,矿业权侵权案件时有发生。结果造成矿业权市场很不活跃,转让形式相对单一,矿业权流转规模偏小。
众所周知,矿产勘查活动是矿产开采的前期工作,由于从找矿勘探到开发利用是一个长周期,并非一个公司从找矿到开发利用全部由自己完成,而是存在社会分工。因此,可通过矿权市场,将矿产勘查和矿业开发联系起来,实现矿业资源的优化配置。矿产勘查阶段的投资,通过矿业权的形式沉淀下来,如果矿床勘查成功,矿业权资产以一定出资比例进入矿产开发投资(股本)。由此可见,矿业权市场是矿业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补充和完善了矿业资本市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矿业投资状况也有了很大改善,但风险勘查资本市场尚未形成。我国矿业融资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融资结构不合理;二是我国绝大多数矿业企业没有通过到股市筹集矿产勘查和开发资金,到国外上市融资的更少。
2.矿山企业存在的问题
矿山企业运行机制不畅,缺乏资源再生产补偿机制,产品单一,缺乏竞争力,经济效益不高,企业包袱沉重等是影响矿业权市场发育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又存在3种情况,一是计划经济时期已经占有了大量矿产资源的企业,可以继续运行。二是资源已消耗殆尽的企业,加之经济效益较差,企业举步艰难。三是个别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可以用一部分自有资金,寻找接替资源或通过矿业权市场实现资源供给。从总体上看,我国国有矿山企业缺乏资源再生产补偿机制。目前,我国通过计划手段配置矿产资源的模式已经打破,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市场体系正在逐步形成。由于矿业改革滞后,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市场体系还处于初期建设阶段,市场培育任重道远。
3.地勘单位运行机制问题
地勘单位运行机制不畅,结构不合理,精兵不精,缺少自我发展机制,资源产品没有得到优化配置,面临人才断层危机,包袱沉重也是影响矿业权市场发育的重要原因。当前,各地勘单位从发展地勘经济的目标出发,也在积极寻找和勘查(甚至利用自有资金)有开发价值的矿产地。发现矿床后,一是通过矿权市场流转。由于目前我国矿权市场不发育,勘查成果的成交数量有限,成交价格往往低于合理价格。二是自行开采,其中以金矿和非金属矿居多。由于地勘单位还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因此,这种开采规模一般较小,而且没有积累和自我发展机制,结果形成了地勘单位自己找矿、自己开矿的小循环以维持低水平开发利用的简单再生产。上述问题必然影响到矿产资源的发现和勘查效率,因此,急需一大批具有现代企业制度,以经营矿权为主的资源勘查公司。
综上所述,我国矿权市场尚不健全,难以满足矿业发展需要,地勘队伍和矿山企业之间缺少矿权市场这一桥梁联系。
三、政策建议
1.加快推进矿业市场建设
大力推进矿权市场建设和矿业资本市场建设是振兴我国矿业的重要举措。市场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包括市场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建设,执法体系建设,信息系统建设,中介组织建设等整体推进,而且需要相关企业改革的同步进行,包括地勘单位企业化,矿山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由此可见,市场体系建设是一个较长的过程,政府在其中的作用是通过制定宏观调控政策加速这一改革进程,争取以最小的改革成本,取得最大的改革成果。
在加强矿业市场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应重点加强矿产储量审查机构、矿权评估机构、矿业上市信息咨询和法律服务机构等中介组织建设,规范其执业行为。加速储量评估师、资产评估师、矿权评估师等具有执业资格的专业人才培养等。
在优惠政策方面,一是可以考虑建立矿山资源耗竭补贴制度。二是开展风险勘查上市筹资试点等政策措施。积极争取程序简单、上市成本较低的矿业上市特别计划。选择经济潜力较大的典型矿产勘查、开发项目(尤其在西部地区),引导、促进其上市融资。通过这些典型矿产勘查开发项目的不断积累和带动示范效应,促进矿业资本市场形成。三是实行勘查优惠计划。即建立矿产勘查基金,对于国家鼓励的矿产勘查项目,如战略性矿产,勘查基金按一定比例出资匹配,以激活矿产勘查市场。四是进一步研究细化矿山企业上市中土地使用权优惠政策。国土资源部已出台了矿山企业上市中土地使用权优惠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国有矿山企业上市。建议继续针对矿山企业具体情况深入研究操作规范和细化标准,帮助企业解决上市中的困难。五是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实施“引进来”战略,修改和调整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有关政策,创造公开透明的投资环境,吸引外商投资于我国的地勘和开采业。
2.培育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矿业组织
中国矿业发展必须有一批跨省区、甚至跨国的大型、特大型的矿山企业,而我国现有的矿山企业和地勘单位,还不具备条件,必须深化改革。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团,不但要在规模上扩大,更重要的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鼓励打破行业界限,在地勘业、采矿业及其后续产业这一大产业链条中组建具有矿产品深加工的纵向一体化和具有多种矿产经营项目的跨地区、跨部门的横向一体化的现代化矿业企业集团。通过组建股份公司并上市融资,以资产纽带实现不同行业间企业的融合。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团,应注重以下方面:①在现有产业组织基础上,实行优势互补,通过规范的公司制改革,组建产业集团,剥离不良资产,优化资源配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②吸收国内外大型集团进入矿业,把矿业和其他产业联合起来,形成多角经营;③改造现有地勘单位,有条件的要以省局为单元,建立矿产勘查开发企业,有的可组建人员精干的专业找矿队伍,到地质条件有利地区寻找矿产地,既经营矿产品,也经营矿业权。也可以改造成提供勘查劳务为主、多方面服务的勘查公司。
3.加强矿山环境保护
要牢固树立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观念,本着“谁破坏谁恢复,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将矿山环境成本纳入矿业成本。要从我国的经济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出发,建立起矿山污染物的排放和环境恢复标准、基础标准及方法标准,使矿山生态环境恢复与成本核算具有科学依据。通过科技进步,降低成本,保护矿山环境。将矿山环境保护及其产业化研究,确定为优先支持领域。矿山环境保护及其产业化研究方面的研究内容很多,如矿床开采、选矿、冶炼、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尾矿的再利用、土地复垦等。如果从广义上讲,还包括资源替代技术等,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不但能降低矿产开发利用的成本,而且可保护环境,有些方面的产业化,如尾矿再利用产业化,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社会效益,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理想投资领域。因此,国家应当重点支持这些方面的研究,通过科研上的突破,带动环境的改善和经济效益提高。总之,政府要利用各种宏观调控手段,如法律、经济杠杆、行政手段等,制定有利于矿山环境保护的矿业优惠政策,保证在矿产开发的同时,保护好矿山环境。
作者简介
唐秀君,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