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对小微企业的支持有多大?
金融助力小微企业
现阶段,小微信贷服务已经成为整个金融行业的必答题,上市金融科技公司也不例外。
截至3月31日,在美国上市的陆金所控股、360数码分公司、乐心、新翼科技、小赢科技、佳音金科等公司均已披露2021年年度业绩报告。通过财报数据的对比,我们发现,在过去的一年里,这些金融科技公司在小微信贷服务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如陆金所控股不断扩大对小微企业主的新增贷款比例,去年四季度新增贷款80%流向了小微企业。
在小额信贷服务的新时代,这些上市公司也有了新的课题。
2021年,随着国内经济持续稳步复苏,小微企业经营性融资需求旺盛,头部金融科技公司业务进入快车道。
据新经济观察组统计,在贷款便利化数据方面,除乐心四季度战略放缓、佳音金科未披露贷款余额外,其余四家公司在单季度、全年贷款便利化金额、年末贷款余额三个维度均实现同比大幅增长。
其中,就贷款总额而言,陆金所控股拔得头筹。财报显示,陆金所控股持续提升服务小微实体的质量和实力,四季度零售信贷业务新增贷款同比增长14.3%至1516亿元;年末管理贷款余额6610亿元,同比增长21.3%。
30分支机构的数量在贷款额方面紧随其后。四季度便利化贷款金额、年末贷款余额和全年便利化贷款金额分别为969亿元、1420亿元和3571亿元。第四季度贡献贷款390亿元,同比增长81.4%;年末管理贷款余额503亿元,同比增长88.4%;2021年贷款1374亿元,同比增长111.1%。嘉银金科和小赢科技的贷款增速也很亮眼。其中,嘉银金科单季和全年贷款贡献同比增长75.3%和89.7%,小赢科技年末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8.5%。
在具体的小额信贷服务方面,第四季度,上市金融科技公司加大了对小微企业主的支持力度。
其中,无论从流向小微企业主的新增贷款占比,还是流向小微企业主的新增贷款绝对额,陆金所控股的表现都很突出:财报显示,依托线上线下的商业模式,陆金所控股的零售信贷业务积极运用科技手段,加大小微支持力度,优化小微服务有效性。3354去年第四季度,约80%的新增贷款流向了小微企业,比2020年同期增长了5个百分点。根据测算,去年第四季度,陆金所控股新增小额贷款规模约为1212.8亿元。
根据此前的季报,2021年前三季度,陆金所控股对小微企业主的新增贷款占比分别为75.7%、77.6%和80.5%,并在保持较高水平的前提下继续向小微企业主倾斜。
值得一提的是,陆金所控股之所以贷款额度大、余额高,与主要客户群体中小企业主——单笔融资需求高有关。但由于小微企业主数量多、经营不稳定、缺少抵押物、数据分散等问题,风险控制难度较大,大量融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在这个前提下,如果要给他们匹配长期、大规模的融资,对小额贷款服务公司的风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1年初,平安普惠;陆控旗下的惠特尼公司正式启动发动机升级项目。与前一版本相比,升级后的引擎管理效率提高了近5倍,响应速度提高了约6倍,
其次,借款人数直接反映了小额信贷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lufax的控股借款人数量大幅增加。在新的发展格局下,截至2021年底,陆金所控股累计借款人数同比增长16.4%,达到近1680万人。赢科技还致力于提高普惠公司的财务效率。惠特尼通过数字技术能力。目前,小赢科技个体户和小微企业贷款用户超过160万。30数科第四季度为2430万个人用户和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服务,同比增长23.4%。
科技在帮助小额信贷方面的巨大价值早已深入人心。金融科技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大数据、AI等技术手段,辅助金融机构对小微客户进行精细化运营和分层,精准识别小微客户的信用风险和业务风险,实现差异化、智能化授信,提高金融机构与小微客户的匹配度,提升服务触达和用户体验,将金融机构的普惠资金精准地传递给小微客户。
要最大限度地让金融科技参与到小微金融的实践中,必须持续加大数字技术研发投入,构建坚实全面的数字基石,全面赋能小微金融,提升业务可持续性。
财报显示,第四季度lufax Holdings的技术和分析费用增长29.5%,达到5.97亿元,去年同期为4.61亿元,主要原因是公司持续投入技术研发。此外,Q1 2021年为4.47亿元,增长8.2%;Q2 2021年为5.17亿元,增长18.6%;2021年第三季度技术费用为5.24亿元,同比增长8.7%。因此,2021年全年,陆金所技术和分析费用总额为20.84亿元,同比增长16.29%。R & amp乐心和新野科技的d支出也保持在较高水平,其中乐心Q4同比增长72%。
得益于对数字科技的长期投入,金融科技上市公司形成了高效的小额信贷业务模式、完善精准的智能风控体系、稳定的资产质量表现、持续下降的风险指标,从而将小微金融“输血带”延伸至更长更远的距离。在陆金所,基于智能技术,形成了线上线下(O2O)的深度服务模式。
可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定制化金融服务。截至4季度末,陆金所控股资产质量保持平稳。
再次,科技能力与风控效率的提升,也使企业们提供的综合借款成本持续下降,最大程度地让利于小微客群。陆金所控股持续积极降低融资成本,综合利率按2021年平均管理贷款余额口径同比降低3个百分点;为实现更加可持续的风险分担模式,陆金所控股主动提升自担保比例,优化业务模式与收入结构,季度新增贷款中由陆金所控股承担风险的比例达20.8%,2020年同期仅为10.0%。
在全行业努力下,国内小微金融事业已取得长足进步。央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月末,国内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为19.7万亿元,同比增长25.8%;普惠小微授信户数增至4813万户,同比增长45.5%。
但服务小微并不能一蹴而就,想要抓住小微用户需求、提升小微金融的广度和精度,上市金融科技企业们需要做的还很多。除了持续提升智能风控水平,稳步降低贷款成本外,还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
相关问答:
相关问答:哪个平台能借到钱呢?
谢邀请,小玖来抢答这个问题!如有帮助欢迎点赞哦。
现在这个时代互联网非常发达,一次衍生出各种各样的新兴行业,互联网金融借贷就是其中之一,也就是人们今天说的在网上借钱这回事。
人们对于钱的关注度永远是最高的,因为没有一个人敢说自己不缺钱,当然除了马云!而在互联网金融借贷领域做得最好的就是马云和马化腾,他们分别都有自己的网络银行,以此开展众多金融借贷产品,具有先天性的优势,在整个行业中处于龙头位置,非常厉害。
微信和支付宝都是大家熟知的软件,微信和支付宝分别是双马的经典之作,当互联网金融这股风刮来的时候,双马均以最快的速度抓住了这波热潮,借呗、微粒贷、备用周转、花呗、网商贷等诸如此类的应急产品纷纷出世,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福利。
借呗的额度达到30万之巨,芝麻分达到600分的用户即有机会使用,微粒贷的额度也达到20万,微信老用户收到邀请的人可以使用,备用周转的额度也达到30万,微信老用户芝麻分达到540分的可以直接使用,以独特的公众号形式出现在大家面前,不上征信,非常符合人们的使用习惯,花呗的最高额度达到5万,本月花下月还即可,网商贷的额度最高,达到100万之巨,仅针对支付宝商家用户。
能不能在这些产品之中成功的借到钱,主要是看个人资质的,只要你的芝麻分足够高,就有很大几率获得借呗、花呗的开通邀请通知,只要你的微信权重足够高,微粒贷就会欢迎你。
总之在这个互联网大数据完全透明的时代里,能够借钱的平台太多了,但是最后能不能借到钱,就是完全看自己的了,只要你的条件够好,我想不论哪一个平台都会想你敞开大门欢迎你的。
最后问一下大家的借呗、花呗、微粒贷额度都是多少呢?欢迎留言。
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C
金融
编辑评论/注释
文章| 《中国金融》第6期,2022
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小微企业在激发市场运行活力、培育经济发展动能、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支撑国计民生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既是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也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落实“六稳”“六保”要求的重要保障。也是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加快银行业务战略转型的必由之路。
建立机制,加强保障,明确小额信贷发展战略。
集中统一思想,从战略高度规划和推进小微金融业务,不断完善战略规划、考核评价、激励机制、资源配置等顶层制度设计。充分激发小微金融业务发展的动力、活力、能力和潜力,形成“全行一盘棋”的良好发展局面。
确立普惠金融发展战略。2021年,中国银行正式将普惠金融明确作为全行“八大金融”战略之一,举全集团之力加大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投入力度。紧密围绕产品创新、数字转型、综合服务、渠道建设等方面重点发力,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实现推动普惠业务跨越式增长、打造数字化线上化发展引擎、建设全功能综合服务平台等系列战略目标。
强化绩效考核和资源配置。一方面“立好规矩”,完善内部考核激励机制,扩大普惠金融、小微业务的考核权重至超过10%,提高小微企业首贷户、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续贷业务占比的考核要求。另一方面“备足粮草”,持续加大对小微业务的财务、人力、科技等资源投入力度,科学实施不良容忍和尽职免责制度,建立“敢贷、愿贷、能贷”长效机制,点燃基层内生发展“自驱力”。
创建“量化积分评价体系”。注重强基础、练内功、提后劲,把分行小微企业服务能力量化分解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业务推动、风险管控、创新发展五大方面40多个维度,采取“积分制”进行综合评价,比如,建立网点普惠金融服务质效承诺机制可积1分、研发区域特色线上融资产品最高可积3分,引导分行不惟指标、不惟考核,全面增强服务能力,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做好“自选项目”。
优秀的模式和强大的产品,打造统一的小额信贷模式。
自2008年在业内首创“信贷工厂”业务模式以来,中国银行一直深耕小微金融服务领域。近年来,以“综合经营、双轮驱动、三大利器、四种场景”为主线,着力构建金字塔形的立体化、多层次、全方位的小额信贷服务体系。以中国银行“惠心愿”为品牌,建立了涵盖行业、个体工商户、网络融资等八大系列小额信贷产品和服务,覆盖50多个领域。
对公对私一体运营。建立完整统一的小微金融业务模式,由普惠金融事业部统筹管理全行小微企业法人、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等各类小微客群,全面打通对公、对私营销管理、产品流程、数据系统与风控机制,实现产品标准化、作业流程化、生产批量化、队伍专业化、管理集约化和风险分散化,形成“1 12”的发展合力。
线上线下双轮驱动。线上方面,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提升“平台 数据 模型”基础能力,推动展业模式由“专家经验式”向“数据驱动式”转变。目前中国银行已形成“信用贷”“银税贷”“抵押贷”“经营贷”“税易贷”五大线上产品系列,2021年小微企业线上贷款余额较上年新增超过26倍。线下方面,持续升级“信贷工厂”,通过扩大准入范围、提升审批权限、优化流程机制、简化审查资料,提高授信审批效率,提升敏捷反应能力;2021年中国银行“信贷工厂”客户近14万户,授信余额近6000亿元。下沉服务重心、延伸服务触角,分别建设1500家、400家、120家普惠金融、乡村振兴、科技金融特色网点,打造服务小微、三农、“双创”客群的前沿阵地。
四类场景灵活便捷。深度参与“智慧政务”建设,携手政府机构共建“数字共同体”;2021年,作为首家金融机构成功对接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金融服务平台,中国银行利用“政采贷”帮助政府采购上游供应商解决融资难题。积极践行乡村振兴战略,为涉农小微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三农主体提供“致富贷”线上融资产品,有效突破传统农业信贷“客户信息少、服务半径小、获客成本高、缓释不充分”等难点。大力支持稳外贸、稳外资,推出“单一窗口融资”及“外贸贷”等特色线上融资业务,根据企业的贸易结算、出口退税等情况自动核定信用额度,为小微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保驾护航。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聚焦集成电路、数字安防及数字产业集群,创新科技等级、专家评审、财政资助、投融资阶段等量化评价体系,支持数字经济领域优质小微客户成长。未来中国银行将秉承开放共享理念,致力于打造“1”个智能普惠金融平台,打通个人、企业、政府、金融机构“4”类客群普惠服务边界,搭建“N”重普惠金融服务场景,荟
聚多元战略合作方,建设无界开放的普惠金融服务生态。求突破、勇创新,深化关键战略领域支持
紧密围绕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中国银行加大对科技创新、产业链供应链、三农经济、“走出去”“引进来”等领域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促进小微金融与科技金融、产业链金融、县域金融、跨境金融等重点战略融合发展,帮助小微企业成长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构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银政合作体系。深化与工信部的战略合作,大力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做大“多元化合作”,做深“专属化服务”,做实“精细化管理”,帮助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打造“‘专精特新’成长之路”专属模式,为“小巨人”“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各类企业提供集信贷、投资、申请辅导、撮合交易等为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产品;大力推广“中银专精特新普惠行”、首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跨境撮合对接会等主题活动。目前中国银行已为近1.5万家“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授信支持,余额超过1100亿元,得到国务院领导充分肯定。
打造知识产权融资服务“首选银行”。大力推进知识产权金融创新,帮助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促进知识产权资源价值实现,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动能。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合作成立“知识产权融资创新实验室”,构建知识产权“政产学研”全面合作机制,探索建立贯穿价值发现、风险评估、风险处置等环节的知识产权金融新模式。针对传统知识产权融资三大痛点,研发普惠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知惠贷”:根据企业整体价值分级匹配不同的信用额度,应对知识产权“价值识别难”;利用大数据技术,解决专利技术“评估变现难”;加强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管理,缓解“风险控制难”。2021年,中国银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累计贷款金额360亿元,质押登记项目超千个,各项指标居金融机构首位。
创新普惠型产业链供应链服务模式。遵循“向‘1’要客群质量、向‘N’要客群数量”的思路,加大对小微客群高度密集的供应链上下游综合信贷支持,让供应链金融真正惠及更多的市场主体。深入拓展传统“强信用”模式下的政府或核心企业供应链,为供应链长尾端小微企业增信赋能;不断加强“强数据”模式下与电商平台或专业供应链管理平台的互联互通,借助数据链和证据链,将“1 N”拓展至“1 N N”;积极探索“强场景”模式下的生活场景平台合作,深入挖掘小微客群B2B、B2C场景业态。目前,中国银行已推出“华为惠贷”“小米贷”“美团贷”等多款普惠型“链式惠贷”服务模式,通过“单链探索——多链复制”、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形成大企业、小企业、金融企业和服务平台全链条合作共赢的局面。
找准乡村县域振兴发展“中行赛道”。围绕“五大振兴”总体目标,大力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构建中行特色助农发展模式。产业振兴方面,陆续推出“农田贷”“光伏贷”等系列涉农产品,全面加大对农产品稳产保供、农业产业升级优化、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生态振兴方面,积极探索碳排放权抵质押业务,打造“低消耗、低残留、低污染”绿色示范项目,推广“乐家贷”“宜居贷”等“美丽乡村”金融服务模式。文化振兴方面,研发“创业贷”“民宿贷”等特色产品,支持研学教育、田园养生、拓展训练等新型农文旅产业一体化发展。组织振兴方面,打造特色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示范区,畅通三农服务“毛细血管”。人才振兴方面,开设“乡村振兴学堂”和“慧政学堂”,支持乡村人才培养,帮助基层干部提升经济管理与社会治理能力。
深入助力畅通国际国内双循环。早在2014年,中国银行就在业界首创“中小企业跨境撮合服务”,搭建中小企业全球互联互通平台,帮助企业深度融入全球资金链、价值链、产业链。近年来,中国银行一直致力于中小企业国际化、全球化发展,迄今已举办包括中国—中东欧国家中小企业跨境对接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企业供需对接会、历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贸易投资对接活动等在内的89场企业对接活动,为来自全球126个国家和地区的4万家企业提供“融资 融智”金融增值服务,受到各国政商界的广泛赞誉。针对后疫情时代企业需求变化,中国银行创新推出“中银e企赢”全球企业生态系统,构建集银行拓客活客、政府招商引资、企业资源引进于一体的线上综合信息服务体系;目前已实现供需专区、招商引资、金融服务等主要功能上线,吸引近千家小微企业入驻。
促联动、聚合力,深化“一体两翼”综合服务
充分发挥综合化、多元化经营优势,调度集团整体资源投入社会关切和公益事业,扶持弱势群体发展,服务百姓安居乐业,形成以商业银行为主体,村镇金融、消费金融、公益金融、支付金融等为特色的多维度、综合性小微金融服务格局,满足小微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需求。
中银富登继续巩固全国最大村镇银行集团地位,充分发挥扎根县域、支农支小优势,建设以县域为“基点”的法人行机构、乡镇为“支点”的支行机构、商圈/产业链/协会为“触点”的普惠金融服务点的三级普惠服务网络,持续解决农村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目前中银富登已在全国范围内设立法人机构126家,在乡镇设立支行189家,设立普惠金融服务点69个,覆盖16个省市、51家村镇银行。
中银消费深耕消费金融细分领域,打造以“乐享贷”抵押贷款、“好客贷”信用贷款,以及交易分期贷款三大消费金融产品体系,为广大客户提供简单、便捷、专业、灵活的消费金融服务,不断丰富线上、线下及O2O“三位一体”场景应用,助力扩大内需、促进消费。
中益善源全力推进金融帮扶,融合公益理念、市场力量、政府支持、金融服务和区块链技术,研发“公益中国”精准扶贫平台,通过大爱超市、善源集采、善源商场、善源公益、公益档案等多种模式,帮助贫困地区快速打通农特产品销售渠道。
中银通支付积极践行“支付便民、支付惠民”,作为国内唯一的金融标准预付卡特许经营机构,先行先试跨行业、跨地区小额便民支付与一卡通用,帮助开启移动支付新生活。创新数字货币硬钱包,无需联网、无需密码即可实现支付即结算、支付不找零、支付无壁垒、交易更安全,满足百姓便捷、可靠、安全的日常小额高频支付需求。
疏堵点、解难点,切实做好民生支持保障
始终关切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的冷暖,向社会各界积极传递金融抗疫的温暖情怀,千方百计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提升融资便利性和可得性,着力为受疫情影响小微企业纾困解难、减负降压,为打赢重振民生保卫战和经济发展战贡献金融力量。
发挥延期还本付息和信用贷款政策效能。综合运用展期、无还本续贷、还旧借新等多种方式实施延期还本付息,自2020年1月至2021年末,累计为普惠小微客户办理延期偿还本息超过1800亿元,惠及3万余家小微企业客户。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投放,2021年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余额占比超过27%,3年来占比累计提升超过3个百分点。
提升企业融资灵活性和便利度。先后推出“中银接力通宝”无还本续贷产品和“随时惠”随借随还服务方案,减少小微企业转贷环节、降低转贷成本,便利企业因需提取、随时归还、循环使用贷款资金。与商务部联合开展“诚信兴商”活动,利用企业信用配置金融资源;在“中银商信贷”产品项下,服务客户超6万人,核定授信450亿元,授信余额达400亿元。
做好抗疫特殊时期服务保障。2021年春节期间,中国银行在市场上率先推出“惠过年”普惠金融专项营销活动,为响应“就地过年”号召的小微企业和员工提供便捷融资、免费保险保障及其他综合金融服务;期间服务客户超过7500户,核定授信超360亿元,投放授信超205亿元;活动被多地政府纳入属地“政策红包”,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作为成立110周年的献礼之作,中国银行在2022年春节和冬奥盛会期间,进一步推出“千岗万家”普惠金融行动计划,为小微企业提供用工、经营周转以及就业撮合等综合性支持,助力缓解社会“用工难、用工贵”问题,真正做到“促千岗就业,保万家民生”。
金融赋能小微客群发展。创办“普惠金融研修院”产教融合平台,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打造小微金融领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基地”、开放办学的“培养基地”、业务发展的“赋能基地”、前沿理论和先进实践的“交流基地”,陆续推出“普惠金融网络学院”“普惠金融前沿大讲堂”“惠如愿·惠企行”小微企业论坛、“惠如愿·菁英荟”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四大普惠特色培训品牌,对内为员工搭建基础业务和前沿知识的学习平台,对外探索了一条银、企、校合作共建的有效途径,真正实现“赋能员工、赋能集团、赋能客户、赋能社会”。■
互联网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有哪些
互联网金融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依靠互联网提供金融服务,与传统融资方式有本质区别。在传统融资模式下,在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内外部原因使得融资道路困难重重,而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互联网金融使得传统金融业务更加透明,企业参与度更高,合作更协调,操作便捷并有效较低成本。 1.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在网络上公开的交易金额和交易记录信息掌控中小企业的最新经营状况,并对不同评级不同规模的企业给予不同的授信额度和不同的贷款利率。信息公开化不仅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使得商业银行能更加大胆的投入资金到中小企业发展中去。 2.有效降低贷款成本 与传国家对小微企业有哪些金融扶持政策?
普惠小微企业指国家给予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小微企业是指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且同时符合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3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等三个条件的企业。
根据《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实施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的通知》(财税〔2019〕13号)规定,自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对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相当于按5%纳税);对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00万元、但不超过300万元的部分,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相当于按10%纳税)。
现在有很多给小微企业提供的周转经营贷款服务的平台,比如度小满金融,度小满金融将切实把国家支持小微企业渡过难关的号召落到实处,旗下信贷服务品牌有钱花全面支持小微生产经营,大多数小微业主选择有钱花,满足小微经营周转需求。据悉,度小满金融的信贷用户中,有七成是小微企业主。截至目前,度小满金融携手数十家金融合作伙伴,累计为小微企业主发放数千亿元贷款,资金周转就找度小满金融,大品牌更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