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武汉经济总量迈上 2 万亿台阶,这一数据说明了什么?
全国各城市人均gdp排名
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余思毅
能源的战略地位越发凸显。3月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简称《规划》),这是“十四五”时期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蓝图和行动纲领。
近日,全国GDP百强城市出炉。从GDP绝对值排名看,随着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不少以能源产业为支柱或大力发展与能源相关产业的城市,其排名获得较大的跃升。
榆林、鄂尔多斯、包头,典型的“家里有矿”,其中,鄂尔多斯和榆林上升了11个名次,包头上升了10个名次。以石油化工作为支柱产业之一的九江,排名跃升8名。煤炭大省的省会城市太原,排名则跃升6名。
同时,与新能源产业相关的地级市也实现跨越式发展。宁德上升了12个名次,据宁德市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宁德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四大主导产业合计实现增加值增长59.1%,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5个百分点。强攻工业全力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发力新能源的宜春与宿迁,排名分别跃升了6名与4名。
3月23日,经济学家、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原主任李铁对时代财经分析,能源储备资源相对丰富的地级市排名在上升,这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规律。
李铁指出,最近一段时间,国际经济形势和能源供的变化以及国内对于能源需求的超预期增长给这些城市地区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变量。国内的煤炭和能源价格一旦上涨,供需矛盾出现的时候,这些地区的资源优势就会充分地体现出来。
结合今年能源的形势,展望城市的发展,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分析师应习文对时代财经表示,今年以来,因地缘政治冲突等,全球能源价格继续保持高位,预计传统能源城市的GDP依旧能有所延续。
虽然形势喜人,但高处不胜寒,传统能源城市也面临转型的紧迫。应习文指出,传统能源城市转型的急迫性不尽相同,一些资源型城市主要是由于资源枯竭导致转型更为急迫;另一些资源型城市,主要面临的是双碳战略下,我国对传统能源整体依赖度下降带来的转型压力,预计还有5-10年的时间。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榆林人均GDP近15万,“家里有矿”也要转型
据鄂尔多斯煤炭网,2021煤炭价格呈现“先涨再跌后涨再跌”的行情。
2021年1月中旬,煤价一度达到1150元/吨;而后受春节假日影响,煤炭需求阶段性回落,煤炭价格随之下降,5月底,再次上移。进入8月2日后,升至1100元/吨再度调头下跌,跌至8月17日的1030元/吨位置。接下来,煤价直线上涨,至10月17日,煤价2600元/吨,史上最高。
煤炭价格的走高,为“煤城”创造了极大的财富。
鄂尔多斯的“财富”增长非常明显,GDP由2020年的3533.66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4715.7亿元。结合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人均GDP快速增长,由2020年的16.41万元增长至2021年的21.9万元,首次超越石油之城克拉玛依成为全国第一。
鄂尔多斯市是全国最大的煤炭产地,据当地统计局数据,2021年鄂尔多斯规模以上煤炭企业生产原煤67283.1万吨,原煤产量约占全国的1/6。
榆林以GDP5435.18亿元,居陕西省内第一名。榆林人均GDP已经高达14.99万元,接近2.37万美元。回溯历史,2001年,榆林经济总量129亿元,21年之间,增长了约42倍。
受能源储量的影响,榆林采矿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81.4%。众所周知,煤炭行业极具周期性。应习文指出,过于依赖单一资源型产业的城市,其经济受到商品价格周期性波动的影响也较大,资源价格有涨也会有跌,从更长远的角度看还是要力争实现产业的多元化。
转型也被提上议程。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石泰峰在今年两会上就谈到了内蒙古能源产业未来的发展设想——双碳背景下,新能源扮演的角色正在从生力军向主力军转变。
据锡林郭勒盟互联网信息,石泰峰指出,要加快推进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开发利用,着力打造一批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在全国率先建成以新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供给体系、率先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确保到2025年新能源装机规模超过火电装机规模、2030年新能源发电总量超过火电发电总量,实现由化石能源大区向清洁能源大区转变。
在应习文看来,传统能源城市转型通常面临的困难有:一是长期依赖能源产业造成转型思维的惯性;二是一些资源型城市的其他自然禀赋往往是短板,比如气候、地理位置偏远、地形地貌复杂等,成为转型的客观不利因素;三是其他产业领域的发展基础较弱,比如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等。
“内陆传统能源城市仍然要结合自身禀赋实现转型,比如西北地区可借助锂、硅等资源向上游,或借助风光优势向下游靠拢,与东部地区集中在中游制造形成差异化分工。”应习文补充道。
在李铁看来,能源城市转型必须审时度势。
李铁进一步分析,传统能源城市之所以出现经济的严重下滑,一个主要原因是长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开采导致了资源枯竭。“因此,我们不是把这些城市地区叫做传统能源地区,而是叫做资源枯竭城市地区。”
“尽管曾经在一段时间内,榆林等地区的发展曾经出现过严重的波动,经济和财政收入大幅度下滑,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当时处于能源结构调整和供给的短期过剩,而且也受国际减碳排放的要求和石油天然气价格的影响。”李铁称,短期的能源需求下降改变不了这些地方的长期发展趋势,毕竟地下的煤炭和天然气资源将会是巨大的聚宝盆,这些地方相比于其他城市地区更具发展潜力。
在李铁看来,虽然煤炭资源在未来低碳发展的过程中会受到政策的影响,但是由于国际和国内各方面的原因,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耗中所占的比较高的比重,长一段时间内不会下降。
“当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格局发生变化之后,有着丰富资源和能源储备的城市地区,增长速度就会大大加快。”李铁说道。
关于双碳战略下,能源城市如何转型,李铁进一步指出,在碳中和的问题上国际已经达成了共识,但是在具体落实碳中和的政策中,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首先是对于从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这是长期目标,不是短期内就可以达到的。而且有些问题也不是完全取决于我们,而是取决于国际能源供给形势的变化。”
宁德、宿迁的“后发优势”具有可复制性
在GDP百强排单上,宁德市表现亮眼,而细看宁德各区的情况,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集群的蕉城区可圈可点。
福建日报报道,2021年蕉城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98.59亿元,同比增长29.8%,成为宁德市首个千亿县域经济体。蕉城区对宁德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7.5%,拉动全市经济增长9.0个百分点,较上年提升5.3个百分点,中心城区地位凸显。
宁德市蕉城区委书记何必良指出,蕉城区推进高质量发展,得益于新能源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业的持续壮大、强势带动。
据悉,宁德以建设锂电之都为目标,建造国内最具竞争优势的现代汽车城和铜产业基地。创业板“龙头”宁德时代、深耕新能源智能装备赛道思客琦、上汽宁德基地总装车间、中铜东南铜业等企业均落户宁德。
除了宁德,江苏宿迁与江西宜春也都在布局产业多元化的同时,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
据宿迁市政府网站,2021年,全市六大主导产业包括机电装备、绿色食品、高端纺织、光伏新能源、绿色家居、新材料,实现产值2989.15亿元,同比增长34.0%,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0.0%,对全市增速贡献率达到83.9%,拉动增速26.8个百分点。
据悉,宿迁政府鼓励企业着力攻克高显色LED、蓄热式节能工业燃气炉等关键装备技术瓶颈并实现产业化,引导企业突破新一代光伏、大规模储能、汽车动力电池集成控制等产业核心技术,大力发展具有国内乃至世界先进水平的光伏发电组件、智能电网集成设备、风电核电用关键零部件等装备制造,形成产业化能力。
宜春则定位做大做强新能源(锂电)、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拓展医疗器械、节能环保、新材料等若干个引领未来发展的新动能产业。去年,宜春举全市之力把新能源(锂电)产业作为首位产业来抓,引入宁德时代、国轩高科、赣锋锂业、合肥力翔等一批锂电头部企业。
宁德、宿迁等市布局新能源产业链、多元发展,获得了“后发优势”,GDP实现了较大的飞跃,这样的地级市“逆袭”,给其他城市什么启示?
应习文指出,宁德、宿迁作为发展新能源产业链而崛起的城市,具备一些独特优势,比如地理位置靠近东南沿海,具有充沛的劳动力资源,依托长三角、海西经济带强大的区位优势等,这都给其他城市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李铁进一步指出,宁德和宿迁发展新能源产业也是长期以来的结果。毕竟在新能源技术领域的创新将会带动我国新能源产业以及工业制成品产业的技术革命。特别是电池技术的革命,包括电池使用时间,储备的电量,还有充电时间等,影响到的新技术应用是全方位的。
“只要宁德和宿迁的企业继续坚持研发,保持国际领先地位,直接会影响到这些城市地区的发展。更重要的是通过产业集群和互补性的产业聚集,带动全地区经济的增长,这也是大的趋势。”李铁表示,无论从国际还是国内形势看,对能源的需求应该是长期的,甚至是永恒的。只是利用什么样的能源,产生什么样的新技术,还具有可变性。
至于如何复制宁德、宿迁的“后发优势”,李铁称,只要有盈利和市场需求,参与的企业就会更多,地方在争取这方面的投资力度会更强。“要尊重市场的选择,在这种大环境下,地方并不比企业懂得的更多,而政府过度的参与反而会导致投资的失败,这种经验教训也有很多。”
","force_purephv":"0","gnid":"92abbb6a92c0d7b35","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1063","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79e0903c15917470.jpg","width":"1700"}]}],"original":0,"pat":"pdc,mass_leader,art_src_3,fts0,sts0","powerby":"pika","pub_time":1648196040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6e2c115c6499821ae5040719410e3e8e","redirect":0,"rptid":"b420b91989d4ba7f","src":"时代财经","tag":[{"clk":"keconomy_1:gdp","k":"gdp","u":""},{"clk":"keconomy_1:煤炭","k":"煤炭","u":""},{"clk":"keconomy_1:新能源","k":"新能源","u":""}],"title":"能源带飞经济!昔日“鬼城”人均GDP21.9万,全国第一国内人均GDP排行前十的城市?: 2009中国城市GDP排名 1、上海市 13698亿元 增9.7% (沪) 2、北京市 10488亿元 增长9% (京) 3、广州市 8215亿元 增12.3% (广东1) 4、深圳市 7806亿元 增12.1% (广东2) 5、苏州市 6701亿元 增长13% (江苏1) 6、天津市 6354亿元 增16.5% (津) 7、重庆市 5096亿元 增14.3% (渝) 8、杭州市 4781亿元 增11% (浙江1) 9、青岛市 4409亿元 13.5%(山东1) 10、无锡市 4400亿元 13%(江苏2)
中国城市人均GDP 排名 - : 以及当地的购买力 全国各省各城市2007年人均GDP排名(常住人口) 2008年6月12日更新 注: 1、以下均为2007年统计初报数据; 2、人口以常住人口为标准; 3、未提供或未注明常住人口数据的...
中国各省市人均GDP排名 - : 1. 上海 66612. 北京44543. 天津3802 4. 浙江2881 5. 江苏25246. 广东23357. 福建20848. 山东20249. 辽宁197110. 黑龙江168011. 河北156912. 内蒙古137513. 吉林131814. 湖北127015. 新疆117216. 海南116817. 山西110318. 河南109719. 青海104520. 重庆102521. 湖南101322. 江西98623. 宁夏94724. 陕西94125. 安徽93425. 西藏93426. 四川90827. 广西82128. 云南81129. 甘肃72030. 贵州493只有大陆的,其他地方标准不同
中国人均GDP城市排行前十是哪十个城市?: 序号 名称 总GDP(亿元)人口 人均 01 上海市 7359.2 1778 4139002 北京市 5513.2 1538 3584703 天津市 3094.1 1043 2966504 浙江省 10996.8 4898 2245205 江苏省 15013.4 7475 2008506 广东省 18153.6 9185 1849507 山东省 15804.7 9248 1709008 福建省 5009.8 3532 1418409 辽宁省 5841.0 4221 1383810 内蒙古 2979.5 2395 12441
2019年全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前十名的城市是哪几个? - : 你好.据了解,2019年度“中国最佳表现城市”榜单分别根据各个城市的经济表现以及对于增长衡量的重点分析,对中国264个一、二、三线城市进行排名.排名指数包括人均一年(2017—2018)和人均五年(2013—2018)的就业、工资和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三年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2015—2018),2018年度外国直接投资和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率,以及2018年高附加产业就业的区位商.2019年中国最佳表现城市前十排名:1.成都、2.深圳、3.北京、4.兰州市、5.郑州市、6.西安7.贵阳、8.长春、.武汉、10.厦门
全国人均gdp排名 : 2018年,我国经济在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同时,GDP总量也迈上了新台阶,突破了90万亿.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900309亿元.分城市来看,2018年我国一共有...
全国各市的GDP及人均GDP排名 - : 2011年全国各城市GDP排名 排名 城市 生产总值 常住人口万 全国人均GDP排名1、上海:16872.42 沪 1888 增长9.9% 2、北京:13777.94 京 1664 增长10.2% 3、广州:10604.48广东1 1011 增长13.0% 5、深圳:9510.91 广东2 876 增长12.0%...
中国城市人均GDP 排名: 上海本地人口GDP已经要超9000美元了
中国各市人均GDP排名?:2011年中国各城市人均GDP收入排行榜 1.东莞----22882元; 粤 2.深圳----21494元; 粤 3.温州----19805元; 浙 4.珠海----18908元; 粤 5.上海----18645元; 沪 6.台州----18313元; 浙 7.广州----18287元; 粤 8.北京----17653元; 京 9.佛山----...
中国人均GDP最高十大城市?: 北京 香港 台北 上海 广州 天津 沈阳 南京 重庆 武汉
2035对于中国的意义
2035年具有特殊的节点意义,国家发布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勾画了未来五年的规划和未来十五年的蓝图。 《纲要》明确指出2035年我们国家将要建成: ——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 ——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 ——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 ——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中国经济将现修复式增长,今年GDP增速“保底”5%?
“国民经济顶住压力持续发展。”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如此形容2022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当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一系列年度经济数据发布,包括2022年国民生产总值与增速。
结果并未出乎外界预期,初步核算,2022年GDP121万亿元,同比增长3%。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速4.8%,二季度增速0.4%,三季度增速3.9%,四季度增速2.9%。从环比看,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与三季度持平。
疫情三年,GDP增速分别为2.3%、8.4%、3%。2023年经济复苏将发力提速,外界普遍预期,今年经济增速目标不低于5%。
21省份下调增速目标,6省份持平
国家统计局此前公布的2022年前三季度GDP增速为3%,在四季度增速下滑至2.9%的情况下,全年增速保持在3%。
有经济学者向《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解释,通常情况下,下半年GDP占比稍高,特别是四季度GDP占比可达28%。不过,此前,市场对于2022年四季度GDP增速下行已有预期。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不断优化,2023年经济出现修复式增长是大势所趋。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在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结束后便表示,2023年世界经济增速可能会明显下滑,而中国经济可能总体回升,形成一个独立的向上运行的轨迹。
2023年中国经济复苏已属必然,但争议在于回升幅度,这直接关系到2023年目标增速的设置。有乐观者甚至预测,今年GDP增速或达8%以上。
不过,此前地方“两会”陆续召开,在已经对外披露2022年经济增速的省份,各省份2023年GDP增速目标相对稳健。
据《中国新闻周刊》统计,对比各省份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2023年GDP目标增速与2022年目标增速,有21个省份下调。6个省份基本持平。湖南、江西2023年GDP目标增速为6.5%左右、7%左右,而去年则明确设置为6.5%以上、7%以上。
另外有海南、新疆、重庆、黑龙江4个省份上调GDP目标增速。海南以9.5%左右的目标增速位列第一,其他将目标增速设定为6.5%左右及以上的省份多为中西部省份。
占全国经济总量45%的6个经济大省,即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河南、四川,均下调了GDP目标增速,除河南、四川设置在6%,经济总量排名前四的省份均将目标增速设定为5%以上或5%左右。
广东省发改委主任艾学峰解释说,广东省2023年GDP目标增速的设定,主要考虑作为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体现广东担当,同时与省“十四五”规划目标相衔接,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广东省“十四五”规划目标提出,GDP年均增速预计为5%左右,2025年GDP达到14万亿元。
5%也是此前众多经济学者认为2023年目标增速的“底线”。不过,中信证券宏观团队在研报中分析称,总体上各省份在设置GDP目标时相对稳健,考虑到基数效应和宏观政策力度较大,预计2023年各地GDP实际增速普遍高于预期目标。
康义在新闻发布会也提到,“2035年的远景目标是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我们目前只有1.27万美元,要达到这个中期目标,还要增长翻一番多,120万亿还只是我们前进当中的一个小台阶。”
国家“十四五”规划的远景目标提出,2035年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台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意味着,在2021年至2035年的15年里,中国的GDP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不能低于4.73%。
消费贡献明显下降,谁在“挑大梁”?
在1月17日的新闻发布会现场,“消费”是一个被频繁提及的话题,这源于消费对拉动经济增长至关重要的作用。
商务部曾在2022年1月披露,2021年的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5.4%,消费重新成为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
据康义介绍,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货物和服务净出口,2022年拉动经济增长的情况分别是,最终消费支出1个百分点,资本形成1.5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0.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最终消费支出32.8%,资本形成50.1%,货物和服务净出口17.1%。
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下降,背后是继2020年之后,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再现负增长。2022年全年社零总额43.97万亿元,比上年下降0.2%。其中,餐饮收入4.39万亿元,下降6.3%。
2020年疫情爆发后,全国社零总额数据持续波动。2020年,全国社零总额为39.2万亿元,同比下滑3.9%。2021年回升至44.1万亿元,增长12.5%。
不过据康义介绍,2022年12月社零总额边际已经在改善,当月,社零总额下降1.8%,11月的数据则是下降5.9%,降幅收窄4.1个百分点。
相比之下,在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0%的情况下,2022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依然增长5.1%,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9.4%。康义表示,“固定资产投资是2022年稳经济的一个重要抓手。”显然,投资再次在去年的经济增长中扮演重要角色。
康义介绍,2022年12月,新入库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达到3.8万个,比11月增长7.5%,支撑2023年的投资还是有比较好的基础的。但是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2023年“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这意味着,今年稳增长更多依靠内需,并且与以往扩大内需多以投资为主不同,消费的位置更加突出。
各省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纷纷提出针对性措施。比如广东表示,2023年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信心、优化消费环境”,要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等大宗消费,加大餐饮、文旅、养老、育幼等服务消费促进力度。
在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列出的今年重点任务的第一项便是“积极扩大消费投资需求,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明确提出,“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浙江也表示,把激活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进一步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河南则提出,调整妨碍消费的限制性措施,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鼓励新能源汽车等大宗商品消费。
从各地披露的2023年社零总额增速目标来看,一些省份甚至设定为10%以上,如海南、云南、福建、新疆等。
广东省将今年社零总额增速目标定为6%。国民经济报告称,这一目标值主要考虑国家不断优化疫情防控措施,人流、物流有望加快恢复,拉动相关消费较快回升。同时,线上消费、国潮消费等新模式、新业态增长势头良好,广深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等加快建设,将对消费增长形成重要支撑。
记者:陈惟杉
2021年中国城市gdp是多少?
2021年,按GDP总量排名前10的分别是:上海市43214.85亿元、北京市40269.6亿元、深圳市30000+亿元、广州市28231.97亿元、重庆市27894.02亿元、苏州市22718.34亿元、成都市19916.98亿元、杭州市18109亿元、武汉市17716.96亿元、南京市16355.33亿元。
2021年我国城市GDP增长明显:
1、北京、上海、深圳和苏州总量均有突破
2021年上海市和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双双突破4万亿元,成为我国首批突破4万亿元的城市,上海市202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214.85亿元,同比增长8.1%;北京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269.6亿元,同比增长8.5%。
在深圳官方“致广大网民朋友的拜年信”中,提及2021年深圳经济总量站上3万亿元新台阶,这意味着深圳2021年GDP顺利突破3万亿。
苏州市2021年GDP总量也有新突破,全年实现GDP22718.34亿元,实际增速8.7%,顺利地迈上了2万亿元的新台阶,成为大陆第6座GDP总量迈入2万亿元的城市。
2、武汉、广州增速领先
武汉市2021年实现GDP17716.96亿元,实际增速12.2%,名义增速13.5%,实际增速与名义增速在前十强中排名第一。数据显示,武汉市去年工业、投资和消费快速增长,促进了武汉市经济的快速恢复。2021年武汉市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4.2%,是近9年来最快增速。
前十强中,广州经济表现同样比较亮眼,去年实现GDP达到28231.97亿元,实际增速8.1%,名义增速12.8%。不止在经济总量方面,广州社消、外贸等经济指标也获得新突破,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双双突破万亿元大关。
3、成都市离2万亿只有一步之遥
成都市2021年实现GDP19916.98亿元,同比增长8.6%,遗憾未能突破2万亿!去年初,成都曾定下GDP突破2万亿的目标,虽然没有顺利实现,但是成绩同样来之不易,也说明成都稳扎稳打,也没有为了突破而突破,数据比较扎实,如无意外,明年成都市将成为第7座迈入万亿的城市。
2021年gdp增速是什么?
2021年中国GDP增长8.1%,其实这也释放了一个信号,因为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也已经呈现出平稳的状态了,并且也呈现出非常好的发展趋势。大家对于GDP的发展水平还是比较关注的,因为这也代表了国民的经济发展状况。
省份排名
在各省份经济实力比拼中,多个省份2021年经济总量都迈上新台阶。其中,广东GDP首次突破12万亿元,以12.44万亿元的GDP总量位居全国之首,同比增长8 %,较2020年增加了1.36万亿元;江苏GDP紧随其后,以11.64万亿元的GDP总量位居全国第二,迈上11万亿元新台阶,同比增长8.6 %,较2020年增加了1.37万亿元。
同时,山东GDP迈上8万亿元新台阶,以8.31万亿元的GDP总量位居全国第三;浙江GDP站上7万亿元新台阶,以7.35万亿元的GDP总量位居全国第四;河南GDP逼近6万亿元,以5.89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五。
此外,四川、湖北经济总量双双突破5万亿元,上海、安徽、河北、北京GDP总量均首破4万亿元,山西、内蒙古GDP总量首破2万亿元,甘肃首破1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