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皇家银行消息预计澳洲联储将在 6 月和 7 月加息 25 个基点,目前澳大利亚经济现状如何?
2022年美联储加息时间表?
2022年美联储加息时间表历次明细:
2022年,美联储将六次加息,分别在3月、5月、6月、7月、9月和12月。之前三次加息幅度分别为0.25%、0.5%、0.75%,目前利率区间为1.5%-1.75%。美联储给出的预期是,到今年年底,利率将达到3.4%。那么大概率之后,三次加息幅度分别为0.75%、0.5%、0.5%。力度比较大,预计今年年底利率会达到3.5%。
2022年,美国通胀一路走高。6月份CPI高达9.1%。尽管7月份CPI降至8.5%,但仍处于40年高点。受日益加剧的通货膨胀影响,美联储一路加息,而且幅度一直在加大。它在3月加息25个基点,5月加息50个基点,6月和7月分别加息75个基点。
加息后的影响
1、美联储加息,银行存款会增加,市场上用于消费的金额就减少,从而间接导致我国出口贸易额减少。
2、美联储加息后美元升值,货币市场上其他国家的货币就会贬值,人民币也不例外,会导致我国资金外流。
3、加息使美元升值,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便会下跌,比如说国外天然气价格便会走低,我国的天然气价格也会下降。
2022年美联储加息时间表
2022年美联储加息时间表:
2022年,美联储将六次加息,分别在3月、5月、6月、7月、9月和12月。之前三次加息幅度分别为0.25%、0.5%、0.75%,目前利率区间为1.5%-1.75%。美联储给出的预期是,到今年年底,利率将达到3.4%。那么大概率之后,三次加息幅度分别为0.75%、0.5%、0.5%。力度比较大,预计今年年底利率会达到3.5%。
2022年,美国通胀一路走高。6月份CPI高达9.1%。尽管7月份CPI降至8.5%,但仍处于40年高点。受日益加剧的通货膨胀影响,美联储一路加息,而且幅度一直在加大。它在3月加息25个基点,5月加息50个基点,6月和7月分别加息75个基点。
美联储加息的影响:
因为不断加息,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担忧正在升温,市场预期美国通胀已经见顶。此外,鲍威尔在7月议息会议后表示,下一次会议大幅加息可能是合适的,随着利率的上升而放缓加息步伐也可能是合适的。换句话说,美联储下一次会议的加息幅度可能会降低,这取决于数据。但是有一段时间,现在情况变了。
自美联储7月加息75个基点以来,联邦基金利率已上调至2.25%-2.5%。事实上,自2022年以来,美联储已经四次加息,将基准利率总共上调了225个基点。加息幅度巨大,但抑制通胀的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美联储加息和收缩只会抑制部分需求导致的通胀问题,而对成本推动和供给约束导致的通胀作用有限。
同时,美国有三个流动性蓄水池,分别存在于美国商业银行体系、美国资产市场(尤其是美国股票市场)、全球市场(包括商品市场和资产市场)。美联储的反通胀政策无法发挥直接作用,效果进一步减弱。
美国加息美元指数下跌
上周,美元指数录得本月以来的首次单周下跌。一方面,投资者担心美国经济衰退的风险上升。此外,近期部分大宗商品价格汇率削弱了通胀预期,美联储继续加息的紧迫性大幅降低。
6月美联储加息75个基点后,美元涨幅继续收窄,一度导致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跌至两周低点,因为市场已经充分消化了加息的前景。美国联邦基金期货价格显示,美联储在7月货币政策会议上加息75个基点的概率为73%。但就9月份而言,市场已经充分消化了近50个基点的加息预期。
尽管美元已从20年前的高位下跌,但今年迄今,美元的表现仍远好于其他主要货币。本月累计涨幅近3%,今年累计涨幅超过8%。尽管美联储大幅提高利率的必要性已经减弱,但总体利率增幅仍超过大多数国家。昨晚,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美国经济最大的风险是持续的高通胀,而不是加息会减缓经济增长。
随着对衰退的担忧加剧,市场正在对主要经济体的加息目标进行重新定价。最明显的是英格兰银行。在它连续第五次将关键利率上调25个基点后,许多经济学家预计它将在升至1.5%后暂停加息,但目前的利率已达到1.25%。
而且,一旦全球主要经济体面临减速甚至濒临衰退的风险,借贷成本的上升将伤害高风险资产的吸引力,避险资金将再次进入美元。正如我们过去看到的,随着金融环境的收紧,美元的上涨优势依然明显。
根据渣打银行的研究数据,自去年7月以来,彭博元指数大幅上涨,而彭博金融状况指数也收紧了2.5个百分点。如果金融状况指数再变化1.2个百分点,将达到199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这意味着美元将进一步升值5%。
美国的资本流动数据显示,近期投资者在减持风险资产的同时继续持有美元,这使得外国投资者的美元现金头寸接近历史新高,表明美元仍然在对冲全球滞胀风险方面发挥着主要作用,有助于缓冲美国经济放缓带来的下行压力。
相关问答:美元加息是什么意思
1、美元加息是美联储提高利息的行为,加息的目的包括减少货币供应、压抑消费、压抑通货膨胀、鼓励存款、减缓市场投机等等。美元是全球货币,在全球的贸易和投资领域,绝大部分都是用美元来计价的。2、加息的影响:(1)存款利率浮动,将影响银行业存款业务品种的开发、设定和调整。存款业务是银行的核心业务,对银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绝大部分是存款,包括储蓄存款和企业存款。在许可存款利率下浮后,银行将根据资金组织的成本、客户资金的额度、资金贡献率等指标,进一步细分客户群体,实施有差别的存款利率。存款金额较高、稳定性较强的客户将有可能获得较高的存款利率回报。(2)在贷款利率上浮空间完全放开后,有利于银行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管理、运用资金,实行贷款利率水平与风险挂钩,在承担高风险的同时,可以获得相对较高的收益回报,实现风险与收益平衡。有利于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增加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信心,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加快发展。(3)将考验银行资金管理和营运的能力。今后的银行业竞争将是“高存款利率与低贷款利率”的竞争,存贷款利差空间将进一步缩小。资金实力较弱、资金运作能力较差和服务水平低的银行将会被淘汰出局。(4)就居民储蓄来说,转存要细算,因为我们很可能面临一个新的加息周期,现在就把所有的积蓄换成中长期存款,并不明智。相关问答:美联储再次加息75个基点!美元再创历史新高,会带来哪些恶果?
在全球金融一体化的今天,美国这一剂猛药下的真不是时候,只考虑到解决自己的问题却没有照顾到他国,相应的恶果也将逐步显现。
6月,美联储宣布年内第三次加息,幅度75个基点,这是什么概念?这么说吧,这是自1994年的28年来,最大加息幅度,利率水平已经达到前年3月份疫情爆发之时。
受海外疫情影响,全球经济表现低迷,美联储为何在此时反向操作,选择大幅加息?
其实完全是出于无奈,疫情之初,为了促进流动性、提振经济和消费,美联储采取了大水漫灌的宽松货币政策,甚至不惜向民众“发钱”。
大水漫灌对经济、消费有很大的提振作用,但同时弊端也是很明显的。首当其冲的就是高位通胀:
市场上的钱多了,商品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因为限产限工而减少了,物价自然要飞涨。
比如今年5月份美国通胀已达到8.6%。与通胀同时存在的还有消费信心指数的下降,这么高的物价谁愿意消费?于是消费者信心指数从58.4掉到了50.2。
高通胀是目前美联储最为担心的问题,于是大幅加息便开始了,欲缩减市场资金,将通胀控制在2%。
但是,加息是有两面性的,既有利也有弊,抑制通胀的同时,市场资金会随之减少,投资、股市、借贷的信心都会受挫,于是引发的后果就是股市下跌、借贷成本增加、商品成本上涨。
当然,此次加息后,美股反而涨了,这与加息对股市的影响似乎是背道而驰,但这是短期内的表现;股市之所以出现上涨行情,与市场预期直接相关,市场预料到会大幅加息,短期内出现修复性反弹也就说得通了。但长期来说,势必不利于股市。
综上,加息一方面有利于抑制通胀,一方面又不利于美国经济复苏,甚至引发经济衰退。但现在美联储已经顾不上那么多了,正所谓两者取其轻,只能通过加息来达到抑制通胀的目的了。至于经济?抑制完通胀再说吧。
美联储大幅加息,对其他国家影响几何?会不会出现“恶果”?
美联储加息影响的不仅是美国,还包括全球各国,毕竟美国是第一大经济体、毕竟美元是货币霸主、毕竟当今全球经济金融已经一体化,传导效应之大自然不必多说。
那会给各国带来何种影响呢?首当其冲的就是资金回流到美国市场。既然是加息,美元汇率会提高、美元指数会提高,全球资金流向美国市场“躺赢”是必然。
资金回流给各国带来的弊端就是资金不足,市场上的资金少了,股市就得不到提振、借贷成本就会增加,企业经营成本也会随之上涨,投资信心就会受挫,资金被抽离后引发的负面效应不言而喻。
另外,美元走强后,各类货币对美元汇率会下降,也就是“贬值”,这对各国“稳定外汇储备”的挑战是极大的。
有人可能会说,那为了应对美元加息,我们也加息不行吗?
确实可以,事实上继美联储加息后,澳大利亚、欧盟央行、英国等国也随之加息,以此应对可能出现的资金抽离。
但跟随加息也会显现出弊端,就是我们上文所说的消费得不到提振、借贷收缩、生产成本上涨,尤其是对于欧美这类对消费依赖程度很大的经济体,一旦消费受挫,整个经济都会因此受到影响,同时也不利于经济复苏。
综上种种分析,美联储在此时选择加息,只照顾到了国内较高通胀的问题,实际上对全球经济复苏是十分不利的。
不过我们也不用过于悲观,美联储的目的是将通胀打压到2%以下,一旦实现这个目标,后期降息是必然。
此外,为了应对美联储大幅加息给我们造成的冲击,我们也应当“适时而动”,尽量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比如为了应对货币收缩,适当加大发行政府债券、企业债券就能很好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债券融资来加大基础建设,缓和市场资金不足,“无资金可用”的问题。
当下的挑战是很大的,尤其是传出此次加息75个基点还不是终点,为了抑制通胀,不排除未来继续加息50-75个基点的可能性,这就很考验他国决策者的能力了。
美元的地位决定当下加息只会损害他国利益,这是我们都不愿看到的,但实际上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如果想从根上解决,最重要的是改变美元一家独大的局面,逐渐降低全球经济、贸易中美元的占比,最好能形成美元、人民币、欧元、日元多元化的局面,但是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任重道远。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码字不易,给点个赞、点个关注吧。
2022年6月各国移民政策最新消息
目前,世界各国对入境的政策调整得非常快。毕竟疫情一直在变,很多国家直接解除了入境限制。那么目前其他国家的移民政策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和边肖一起来看看吧!
1、美国
所有年龄在2岁或以上的航空乘客在乘坐国际航班进入美国时,需要出示出发前1天内生成的阴性核酸检测报告,或新冠肺炎在过去3个月内康复的文件。
入境前:除美国公民、永久居民及其他移民签证持有者外,其他所有乘飞机入境美国的旅客,登机前必须出示新冠肺炎疫苗接种证明;如果是2剂疫苗,只打了1剂,不属于完全接种范畴。
抵达后:已充分接种疫苗的旅客需要在抵达后3-5天进行自测;如果出现症状,请隔离并接受测试。同时,遵循所有州、部落、地方和地区的建议或要求。
虽然没有完全接种疫苗,但在特殊情况下被允许飞往美国的朋友需要:
1.抵达后3-5天做新冠肺炎测试,除非你有90天内新冠肺炎恢复的证明;
2.检测结果为阴性,还需要待在家里或者酒店房间里,自我隔离7天。除非你在90天内持有新冠肺炎恢复证明书;
3.如果检测结果呈阳性或出现新冠肺炎症状,则需要隔离;
4.如果您计划在美国停留60天或以上,您必须在抵达美国后的60天内,或在医学上适当的时候,全面接种新冠肺炎疫苗,除非您具有医疗免疫力或未达到接种年龄。
2、英国
目前英国已经完全取消了入境限制。对入境人员的核酸报告和疫苗接种没有限制,入境后无需自我隔离。
具体政策变化如下:
1.无论是否接种过新冠肺炎疫苗,所有乘客都不需要填写乘客定位器表格;
2.无论是否接种新冠肺炎疫苗,所有旅客都不需要进行出发前的新冠肺炎检测和入境后的检测;
3.乘客进入英国后不再需要自我隔离。
3、加拿大
从4月25日开始,加拿大将对完全接种疫苗的旅行者及其子女放宽入境限制。新规定如下:
1.对于已全面接种疫苗的旅客,无需提供入境隔离方案;
2.5-11岁未接种或部分接种的儿童,在完全接种的家长或监护人陪同下,不需要再次进行新冠肺炎试验;
3.5岁以下儿童入境无需提供阴性证明。
此外,2022年4月25日或之后抵达并已全面接种疫苗的旅客可以自由流动,不受任何限制。
除上述人员外,其他未接种疫苗或未完全接种疫苗的入境旅客仍需隔离14天,在入境时和入境第8天进行核酸检测。
注:所有乘客仍需在抵达加拿大后72小时内,和/或在登上飞往加拿大的飞机或游轮前使用ArriveCAN提供信息。
包括:联系方式和出行信息,以及接种信息和接种证(如适用。已完全接种疫苗但未向ArriveCAN提交信息的旅行者将无法获得上述豁免。
所有乘客在使用飞机或火车等联邦监管的交通工具时,无论其疫苗接种状况如何,都必须在整个旅程中继续佩戴口罩。
4、爱尔兰
自3月6日起,国际旅客在爱尔兰旅行时无需填写新冠肺炎旅客定位表。
当你到达爱尔兰时,你不需要出示新冠肺炎疫苗接种证明、康复证明或PCR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到达后不需要做核酸检测,也没有隔离要求。
然而,根据爱尔兰健康与安全管理局的指示,具有新冠肺炎试验症状的乘客应被隔离并接受抗原测试或核酸测试。
友情提醒:虽然爱尔兰现在已经解除了所有的入境限制,但是您可能还是需要持疫苗接种证明、康复证明或者阴性检测结果当哟
5、葡萄牙
4月28日起,葡萄牙进一步放宽入境限制。所有乘客都可以进入葡萄牙,无论他们的原籍或旅行目的如何。
进入葡萄牙所需的文件,必须提供下列文件之一:
1.欧盟数字证书中的有效疫苗接种证明(包括完整的疫苗接种记录;
2、或欧盟数字证书中有效的阴性检测结果或康复证明;
3、或第三国出具的有效预防接种证明(包括完整的预防接种记录或加强接种记录/康复证明;
4.核酸检测(RT-聚合酶链式反应测试、NAAT检测阴性结果;登机前72小时内;
5.或者登机前24小时内实验室快速抗原检测结果为阴性。
证书的有效性:
1.接种证:14-270天内完成接种,加强针,等待进一步通知;
2.康复证明:阳性检测结果出现后11-180天内;
3.出发前检测结果: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24小时内抗原检测快速。
6、马其他
年4月15日,居住在红色国家名单中的国家和转机也是红色国家名单的朋友(包括中国。入境马耳他时持有疫苗接种记录、新冠肺炎康复证明、核酸检测报告中的任意一项,入境马耳他时无需隔离。
7、希腊
希腊民航局宣布,从5月2日起,所有旅行者将被允许无限制入境,无论其原籍国和疫苗接种状况如何,也无需出示任何新冠肺炎证书。
从5月份开始,希腊逐步解除绝大多数防疫限制,包括所有不检查预防接种证和康复证明的封闭和开放区域;取消餐馆、商店、体育场馆等场所接待人数上限;当未接种疫苗的员工返回工作岗位时,快速检测将从目前的每周两次减少到一次,等等。
8、土耳其
所有6岁以上的乘客必须在出发前72小时内填写“乘客入境表”进入土耳其。6岁以下儿童可免。
12岁以上的旅客入境前必须持有显示新冠肺炎检测结果阴性(在聚合酶链式反应测试72小时内可以是阴性,在48小时内可以是快速抗原检测阴性的证件。
已完全接种疫苗并康复的患者,如能提供以下任何一份文件,可免于隔离:
接种证明显示最后一剂疫苗至少在到达前14天完成,或显示过去6个月内康复的医学证明。
到达后,将根据样本对乘客进行PCR检测。如果结果呈阳性,根据新冠肺炎卫生部的指导方针,他们将被隔离10天。
从高风险国家进入土耳其的规则:
过去14天内去过指定高风险国家的旅客,必须在抵达前72小时内提交PCR阴性检测。如果没有接种疫苗,必须自费在指定酒店隔离最长10天(12岁以下儿童可免。
:当地时间5月26日
9、日本
,日本宣布从6月10日起再次允许外国游客入境。6月1日零时起,中国大陆、台湾地区、香港入境日本,将不再需要“入境时核酸检测”和“居家隔离”。
除了现在开放的5个机场,国际航班也可以在长野和新千岁机场起降。这是日本时隔两年恢复外国游客入境。
日本政府根据正入率将外国划分为“红黄蓝”国家和地区。
蓝色组:风险最低的国家和地区。不管有没有打第三针,入境都可以逃避检验检疫。
黄组:即风险较低的国家和地区。
已接种第三剂疫苗,入境后不需隔离;原则上,未接种第三剂疫苗者,入境次日起,需在其预定住处隔离7天。但如果入境后第三天自费PCR结果为阴性,可以立即解除隔离。
红色组:高风险国家和地区。
如果已经接种了第三剂疫苗,原则上需要在入境后的次日起,在预定的居住地隔离7天。豪夫
截至目前,美国、英国、中国、韩国等98个国家和地区属于“蓝色”范畴,相当于移民的80%左右。
日本政府将根据疫情情况随时调整目标国家和地区。中国特区因属于日本政府规定的“黄色疫区”,暂时被排除在此次开放之外。
10、泰国
日前,泰国外交部发言人兼新闻处处长塔尼透露,自6月1日起,泰国将再次调整入境措施,即所有境外旅客入境后不要求被隔离。
从国外入境的泰国人不需要在“泰国通行证”系统上登记,也不需要提前接受新冠肺炎病毒检测。
在进入泰国之前,外国人必须在“泰国通行证”系统登记。根据规定在新冠肺炎接种疫苗的人必须提供疫苗接种证明和金额不低于10,000美元的健康保险证明。未接种疫苗或未按规定完成疫苗接种的,必须在出发前72小时内提供新冠肺炎检测阴性证明。
此外,泰国将于6月1日全面开放陆路边境口岸。
11、塞浦路斯
塞浦路斯政府宣布,从6月1日起,前往塞浦路斯的游客将不再需要出示有效的新冠肺炎疫苗接种证明或感染痊愈证明,也不再需要出示新冠肺炎检测阴性证明。同时,塞浦路斯所有室内场合(医院、养老院等场所除外不再要求人们佩戴口罩。
12、德国
2022年6月1日至8月底,德国暂停新冠肺炎现行3G防疫政策(Geimpft-新冠肺炎疫苗全程接种证;genesen-新冠肺炎感染后康复的证明;getestet-新冠肺炎检测阴性证明,乘客和其他返德移民无需提供疫苗接种证明、康复证明或阴性检测结果。
严格的防疫政策仍然适用于来自病毒变异区的人群。他们在德国必须被隔离14天(这一类包括已经接种疫苗或康复的人。但是,目前还没有一个国家被定为病毒变异地区。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地及长途公共交通和医疗保健场所,乘坐德国出发的航班仍需佩戴口罩。
12、新西兰
新西兰将于7月4日起恢复处理海外工作签证申请。7月31日起,边境全面开放,所有持有效签证的人都可以入境。
(a所有持有效签证的乘客(2剂疫苗和未接种疫苗:
1.出发前应进行新冠肺炎试验,并提供阴性试验结果;
2.填写新西兰旅客申报单,获得新西兰旅客通行证;
3.旅客在到达时会收到快速抗原检测试剂,需要分别在到达的第0/1天和第5/6天进行大鼠自检,并报告检测结果。(如果没有完成接种,需要7天集中隔离
目前新西兰认可的中国疫苗有:科兴、国药、安徽志飞疫苗;16岁及以上的非新西兰公民需要接种全面的新冠肺炎疫苗才能前往新西兰,并且需要出示疫苗接种证明;持有效新西兰签证的免签或非免签国家和地区的游客,在新冠肺炎完成疫苗接种的前提下,可免于检疫入境。(中国大陆不在免签国家和地区名单中,但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在名单中。
:
13、澳大利亚
1.4月18日起,所有赴澳旅客不再需要在登机前提供核酸阴性报告;
2.已免疫的澳大利亚公民或永久居民可以免签直接离开澳大利亚,但澳大利亚政府仍建议这类人谨慎出入境;
3.联邦政府不再要求乘客入境后立即接受新冠肺炎检查,但大多数州和地区仍然要求这样做。建议旅客在入境前了解目的地正在实施的检疫要求。
美联储加息a股会怎样
美联储提高利率。
9月21日,美联储再次加息7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至3.00%-3.25%。这是美联储今年第五次加息,也是连续第三次加息75个基点,创下美联储40多年来最快加息纪录。
公募普遍认为本次会议结果符合市场预期,消息公布后市场一度上涨。但鲍威尔随后关于经济软着陆的不确定性声明引发市场悲观情绪,发布会后市场大幅下跌。就美股而言,在经济下行、政策艰难的背景下,仍然不具备深度的安全缓冲,短期波动在所难免。
就a股而言,美联储加息短期内可能对增长风格产生负面影响,但经济触底的积极因素正在逐步发挥作用,市场中期前景相对乐观。
加息预测相对充分
衰退预期引发市场担忧
在6月、7月和9月连续三次议息会议上,美联储加息75BP,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推高至3-3.25%。美联储9月份再次加息75个基点,符合市场预期。
但值得注意的是,美联储主席Powell在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抗通胀仍需继续加息,削弱了软着陆的可能性,引发市场对全球流动性持续收缩的担忧,美股暴跌。
国泰基金介绍,北京时间今日凌晨,美联储召开9月FOMC会议,一致投票决定将基准利率上调75bp至3.00-3.25%,符合市场预期。美联储的点阵显示,22年末利率中枢达到4.4%。会议结果公布后,美股涨幅一度转涨。从紧缩预期来看,市场定价相对充足。
与此同时,国泰基金表示,美联储主席鲍尔在记者会上的态度偏鹰,削弱了美国经济软着陆的可能性,引发市场悲观情绪。发布会后,市场急转直下,反映衰退预期的倒挂2年/10年期利差达到200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具体来说,道琼斯指数、纳斯达克指数和标准普尔指数。P 500收盘分别下跌1.7%、1.8%、1.7%,VIX恐慌指数剧烈波动,收于27.99,为7月以来最高;美元指数升至111上方;10年期国债利率下行3bp至3.52%,但2年期/10年期国债利差扩大至52.3bp,3月期/10年期国债利差小幅收窄至23.3bp;COMEX黄金期货上涨0.2%,至1679.1美元。
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表示,本次会议前,美股连续下跌,美债收益率和美元指数双双上涨,表明市场已基本充分消化75BP的加息预期。会议期间,各类资产价格大幅波动,美债利率一度飙升至10年来的3.6%以上。会后“一定时间会放缓加息步伐”的表态被解读为鸽派信号,收益率再次降至3.5%左右。美股会议期间一度大涨,但声明中其他增量信息有限。鲍威尔在记者会上发表讲话后,美国三大股指再次掉头向下。
摩根士丹利基金也指出,8月美国CPI同比增长8.25%,高于预期,而核心CPI同比和环比均有所上升。结合前期美联储主席Powell在全球央行会议上发表的鹰派言论,市场上没有人预计在9月美联储会议前加息不到50个基点。美国东部时间9月21日,美联储货币政策委员会会议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75个基点。到目前为止,美联储今年已经将利率提高了300个基点。
虽然这次会议加息3码没有超过t
与此前市场预期不同的是,市场此前认为美国通胀可能在6月份确立拐点,然后下行。美联储将在今年完成加息,明年甚至开始被纳入降息预期。但本次会议透露的信息暂时打消了降息预期。并且会议还将美国今年的增长预期从1.7%下调至0.2%,同时将2023年的增长预期从1.7%下调至1.2%。对于美股来说,流动性收缩预期加强,叠加增长预期下调,最终呈现下跌态势。
美联储议息会议加息75bp且态度相对偏向,引发市场对全球流动性持续收缩的担忧。标准普尔。标普500指数下跌1.7%,纳斯达克下跌1.79%。
德邦基金也表示,加息本身并没有超出市场预期。美国通胀数据公布后,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加息75BP。
但此次会议超出预期之处在于,美联储位图显示,美联储将在2023年底前加息至4.25%-4.5%,终点利率为4.75%,比此前预期的加息终点高出25BP。这也意味着美联储年内将至少加息125BP,而从位图中可以看出,2023年美联储可能不会像市场预期的那样降息。所以议息会议后,美股回调,美元指数创新高。
博时基金评论称,会后美联储主席的言论表明美联储不会很快结束加息;致力于降低通货膨胀,并承诺将其保持在2%。美联储释放的信号略显鹰派。
中融基金总结,参考8月下旬杰克逊霍尔会议以来CME利率期货市场走势,美联储加息符合市场预期。与上次会议相比,美联储缩桌的位置没有什么变化。不过,美联储成员属于鹰派,他们大多认为2023年政策利率至少应达到4.25-4.50%。
,这表明年内或仍需加息75BP与50BP。美联储官员对2023年政策利率预测中值为4.6%,高于会议前CME市场预期50BP左右。
美股短期波动或加大
科技板块具备中长期投资价值
谈及此次美联储加息对美股的影响,多家基金公司认为最新经济预测暗含经济衰退的风险,短期美股承压。
中融基金称,鲍威尔的讲话也延续了杰克逊霍尔会议后的政策立场,但市场可能还是会朝着下行的方向进行定价。当前预计美国经济不排除2023年上半年进入下行的可能,判断在明年年初市场或将延续宽松。
上投摩根基金认为,8月通胀数据主要由工资和租房成本上升所带动,而这二者都具有很强的粘性,预计至少在未来的一年内都将对整体通胀数据造成持续的影响。而本次会议前瞻指引显示委员会预期今年年底的核心PCE落在4.5%左右,相较美联储的目标仍有一大段距离,美联储维持紧缩政策以抑制通胀仍是年内的主基调。
另外,利率点阵图显示委员们预期年底的基准利率中位数为4.25%左右,代表在未来11,12月两次会议或仍有至少5码的升息空间;委员们预期2023年底基准利率的中位数为4.5%左右,代表明年上半年或仍将持续升息,但升息幅度将较今年缓和。
汇丰晋信基金宏观及策略师沈超指出,目前美国通胀数据回落速度不及预期,核心CPI仍在上行,通胀仍具韧性。同时美国居民部门受益于政府部门补贴,拥有比过去更健康的资产负债表,美国居民消费将有更高的韧性。在通胀和消费均双韧性背景下,美联储有鹰派加息的紧迫性和底气,预计后续仍将维持紧缩的货币政策。
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表示,增长预测方面,2023年GDP增速预测由前次预测的1.7%大幅下调至0.2%, “软着陆”目标基本放弃,坚定了通过牺牲需求弥合供需缺口压降通胀的决心;通胀预测方面,2023年PCE预测由前次预测的5.2%进一步上调至5.4%,反映当前通胀回落速度慢于Q2美联储的预期。从9月美联储议息会议声明来看,对未来通胀上行风险的评估和7月保持一致,主要源于俄乌危机;失业率方面,美联储对年末的就业市场仍然保持乐观,认为失业率将在年底小幅反弹至3.8%(前期预测为3.7%)。
德邦基金认为,在资产配置角度上看,美联储加息继续保持鹰派,这将对美股市盈率持续造成压制,短期美股可能都会有较大的下行压力。
对于美股而言,近期回调提供了中长期较好的布局机会,当前纳斯达克100指数估值处于近五年的低位,配置性价比突显,具备中长期投资价值。
此外,美股市场以机构投资人的长期资金为主,如果未来指数继续下行,在未跌破前期低点前,估值就有很大的概率创下近5年的新低,投资者可采取分批低吸的策略来布局。
国泰基金分析,6月中旬以来大盘指数标普500的 22-23年盈利增速预测从10.6%和10%分别下修至8.0%和8.4%,尽管市场对盈利下行有所定价,但仅为轻度衰退的预期情形;若出现基准预期之外的更加激进的加息预期,或供给冲击再现,则可能引发盈利端更大的深度调整。估值端来看,标普500市盈率(18.6x)尽管近期已有所回落,但仍仅略低于过去十年均值。在经济下行、政策难松的大背景下,仍不具备深厚的安全垫,故短期波动再所难免。
此外,通胀预期现见顶迹象,长期美债利率或趋于筑顶。昨日美十年期国债利率下降主要受通胀预期下降3bp所致,以TIPS衡量的实际利率基本维持不变,体现出鹰派加息路径已被市场较充分地计入预期,而长期通胀预期也出现先于短期通胀预期扭转的迹象。我们认为虽然短期内通胀黏性仍然较强,但见顶回落的方向维持不变,叠加四季度的高基数效应,预计年底前CPI同比增速回落至6-7%区间仍是基准预测。在此基准情形下,作为全球资产定价之锚的十年期美债利率若能企稳甚至边际回落,包括美股在内的各类资产或有望获得喘息之机。
在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看来,美联储大幅加息,一是会抑制需求,推动失业率上升,增加经济硬着陆的风险,而美国内需下降也将导致相应出口国的贸易条件恶化;二是全球资金回流美元,引起其他国家币种贬值;三是美债利率上升、美元升值,增加新兴经济体的外债偿付压力。
“预期差乃一切波动之源”。李湛说道,8月失业率回升,使得市场对上周的CPI数据抱有极大期待;而CPI降幅不及预期,美联储加息预期落地,美股三大股指全面下跌,美债回调。本周海外股债波动可能再次加剧。但我们预计,目前是美联储最鹰的阶段,在兼顾资产表现的前提下,中期选举前后美联储表态或转向温和。
A股成长风格承压
中期前景相对乐观
谈及此次加息及美联储美联储加息短期可能会对成长风格产生负面影响,但托底经济的积极因素正在逐步发挥作用,对市场中期前景保持相对乐观。
汇丰晋信基金宏观及策略师沈超分析称,美联储加息对A股影响主要有三方面,第一是鹰派加息导致美股下跌,全球风险资产偏好回落,A股也有可能受到情绪面冲击。第二是加息导致美元进一步走强,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有可能导致资本流出压力。第三美联储加息将导致全球需求回落加快,我国外需面临回落的压力,可能会影响部分行业的业绩表现。
沈超进一步强调,“但是中国作为大国以内需为主,货币政策有以我为主的能力和空间,美联储加息对A股基本面影响有限。目前市场由于风险偏好回落已经回到历史相对低位,在当前估值低位区域,我们认为不宜再悲观。”
海富通基金解读,此次会议进一步加重了市场对于紧缩的预期以及对于经济增长压力的担忧。但是在整体流动性收紧、美元短期走强的背景下,新兴市场汇率和资金流出压力并非必然。虽然我国货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受美国加息、国内通胀中枢抬升的制约,社融同比略有下行,但聚焦于国内基本面,货币政策托底经济明显,流动性整体仍合理充裕。随着国内稳增长政策进一步发力,中国继续保持流动性宽松并先于海外经济体复苏仍是大概率事件,A股相比美股更有韧性。在经济弱复苏背景下,A股仍将以结构性机会为主。
目前,A股市场估值已处于相对偏低的水平,近期成交持续缩量,目前的市场情绪已接近今年四月下旬的低迷水平。当下,或是做中期布局的较好时间窗口,配置上可适度均衡。交易型投资者可从自身需求出发逢低布局;价值型投资者可以定投的方式长期投资,平摊投资成本、降低整体风险。
永赢基金认为,对A股而言,外部流动性收缩、美股走势等相关事件对A股影响更多呈现为短期事件性影响,国内资产的定价主逻辑还是看内部基本面预期与货币环境。近期汇率出现一定波动,更多还是希望在美元指数走强的背景下释放汇率弹性,更好地发挥汇率在国际收支中的“稳定器”作用。国内货币政策预期仍然“以我为主”,此外政策性金融工具也在逐步落地发力,呵护国内经济增长的态度没有变化。
A股方面,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表示,近期市场受国内经济内生动力弱、海外加息和衰退风险、中美摩擦等因素,出现明显风险偏好回落和指数走弱,但从中长期来看,市场估值已经偏低,成交持续缩量表明市场情绪也已经接近历史区间的极致水平。
虽然货币政策受美国加息、国内通胀中枢抬升的制约,社融同比略有下行,但今年货币政策仍聚焦于国内基本面,流动性整体维持相对宽松态势,货币政策托底经济下行明显。托底经济的积极因素正在逐步发挥作用,对市场中期前景保持相对乐观。
信达澳亚基金认为,市场整体大的拐点可能在中期选举后。中期不确定性的消迩更多的还需要看美国对通胀的政治压力下降后才能给出较为靠谱的判断,长期资金要在国内外预期均稳定时才有配置的机会。同时宏观研究员认为汇率/地产/外需的压力在接下来一段时期仍然存在,但也仍然可以找到一些结构性亮点(如欧洲加大对华制造业投资,高端产业升级)。
上投摩根基金则建议,在欧美经济成长减缓、投资情绪低迷的情况下,亚洲经济和市场未来或相对有更好的机会,包括目前在周期和货币政策上均与欧美错位的中国,以及通胀和政策相对温和,陆续摆脱疫情重新开放的部份亚洲经济体。最后,多元分散仍是有效控制波动的方式之一,投资人宜扩展自己的投资视野,避免集中在单一资产、单一区域或单一产业。
针对美联储加息对国内的影响,李湛预计,一是增加人民币贬值压力。二是中美国债利差倒挂,资金外流压力增大。今年前7个月,债券通境外持有量共计下降4924亿元;截至上周五9月16日,外资持有A股占流通A股市值的比重从年初的4.04%降至3.75%。三是海外“预期差”给国内资本市场情绪面造成冲击,风险偏好下降。
目前加息75BP的预期已基本消化,如果本周超预期加息100BP,短期可能会对A股有冲击。但整体来看,A股大概率延续9月以来股略强、债略弱的格局至月底,价值大概率仍优于成长、旧能源性价比亦仍好于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