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期间重点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 57.9 %,这一增长幅度透露了哪些信息?
国庆假期北京多项节日消费同比增长,增长原因是什么?
受促进消费各项活动及消费者消费意愿释放等因素影响,多项目节日消费才能实现同比增长。
国庆假期北京多项节日消费同比增长
据相关数据显示,在国庆假期期间,北京52个重点商圈客流量已恢复至去年同期的95.1%,市商务局重点监测的百货、超市、餐饮及电商等百家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5.4%,达到了78.4亿元。这一数据证明当地经济恢复及发展已经处于正常轨道,数据的公布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有网友认为这一数据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也有网友认为现阶段还应该将疫情防控放在首要位置。
多项节日消费同比增长的原因
一、各项促进消费活动的开展
在此次假期期间,各大电商线上平台向消费者发放消费券,涵盖手机,平板、自行车等多品类智能产品。在餐饮消费方面,西城区和通州区积极推动美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消费者的消费意愿。
二、相关政策的推动
受国家有关政策影响,各品牌汽车4S店客流量出现明显增多状况,监测数据显示汽车企业销售额出现较大幅度增长,证实了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对于相关行业促消费的作用。
三、消费者消费意愿的释放
受疫情因素影响,消费者日常生活当中的消费渠道受到一定限制,生活也受到了一定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在此次假期当中,消费者不仅有较长时间可用于出游消费,还能够享受到北京的高质量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消费者消费意愿的释放。
事实上现阶段受经济因素及疫情因素影响,消费者的消费意愿还是受到一定程度影响的。未来随着经济状况的好转及疫情的进一步控制,消费者的消费意愿会被进一步释放,相关行业也会迎来好的发展局面。
"假日经济”现象透视
假日经济是伴随着我国第一个“黄金周”而出现的。 1999年 9月,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双休日的试行后,决定增加广大劳动者的休闲时间,将春节、“五一”、“十一” 三个中国人民生活中最重要节日的休息时间延长为 7天,于是“黄金周”的概念应运而生,在旅游管理部门的心中,这是一个难得的赚钱机会;在广大老百姓心中,这是一个难得的旅游休闲的假期。所以在前几个“五一”黄金周到来之际,没有做好任何物质准备的旅游管理部门和没有做好任何心理准备的广大消费者“一拥而上”,造成了公园、景点、名胜古迹“人满为患”,名山、秀水、风景名胜“怨声载道”,交通、住宿、旅行社“异常爆满假日经济对市场营销有哪些影响
假日经济对市场营销的影响 随着假日经济休闲意识的强化,美食在旅游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无论是景点游还是购物游,人们最不能亏待的就是自已的“嘴巴”和“肚子',因此,餐饮业在假日经济中是永不退色的一道风景线。由于现阶段的假日旅游消费往往表现为集中的冲击性的消费,所以在产生积极拉动作用的同时,必然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1、在短短几载的“大假日经济'中,整个市场营销市场极度火爆。 2、在假日经济给中国市场营销行业带来兴旺繁荣的同时,不容忽视的是,由于目前餐饮业整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企业传统经营模式占主流,特别是在品质卫生、环境保护、原料采购、就餐方式和科学营养等方面存在着突出的问题。长假日确实刺激了消费黄金周的节日由来
黄金周制度出现的动因之一,是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为了刺激消费,拉动国内经济,促进国内旅游而做出的举措。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认为,消费作为衡量社会经济平衡发展的重要标志,既与社会群体收入水平息息相关,也与民众消费观念更新、消费时间充裕与否密不可分。通过给予充足的休息时间,刺激中国老百姓经济思维从简单的“积累型”向“积累——消费型”转变,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中国人闲暇时间的增多,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内容。与此同时,百姓的休闲消费能力也在不断提高,用于餐饮、购物、旅游、健身、娱乐等的消费与以前相比大幅度增加。这标志着人们从满足现实的基本生活需要转向对精神生活的向往,从传统的生产——消费模式逐渐转向消费——生产模式,人们开始从有限发展自己阶段进入到全面发展自己的新阶段。 ■主题词:刺激消费井喷压力假日经济暴利
黄金周从1999年“十一”正式开始。当时国务院专门出台了文件,其主旨还在于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由于国庆大庆以及天气等原因,1999年“十一”期间的旅游并不火爆。
春天是出游的好时光,2000年“五一”黄金周,人们利用长假,纷纷出游。大部分传统旅游景区人如潮涌。当时媒体纷纷用“井喷”来形容这种突如其来的旅游大潮。当年我省
泰山景区创下一天接待5万人以上的最高纪录,这个纪录至今没有打破。在车站和景区,人们排队等车等索道,一等就是几个小时。票难买,房难订,车难行……这种情景,很多人至今历历在目。
摩肩接踵的旅游人群,让所有的旅游热点地区的景区、宾馆、交通、餐饮等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以致出现了暴利宰客的行为,住宿、餐饮的价格成倍上涨。
从那时起,人们惊奇地发现,原来黄金周蕴藏着这么多的“黄金”,媒体用“钵满盆满”来形容商家的收获,用“假日经济”形容黄金周的新动力。从那时起,旅游包机、旅游专列等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手持护照出境游的人也开始多起来。也就是从那时起,真正的大众旅游热潮开始了。 ■主题词:温冷线分流旅游预报假日办景区容量黑马
初期黄金周客流的集中爆发,让人看到旅游业潜力的同时,也大面积暴露了旅游业存在的现实问题和供需瓶颈,盲目的出游人群在传统人文景区的大量聚集,给景区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人挤人的游览过程,给很多人带来的不是快乐,而是受罪般的感受。这,就是旅游吗?
政府出手了。一方面,开始大力推介一些非主流的温冷线路,另一方面开始成立假日办,推出旅游预报系统,将各地的热点景区纳入监测范围,通过媒体发布动态的旅游信息,宏观上调控客流的走向,引导游客避开旅游高峰和旅游热点。同时,开始公布一些景区的最佳容量,在这个容量之下,人们的游览是舒适的,景区的压力也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一些新兴的旅游目的地,特别是容量较大的山岳型的旅游景区迅速崛起,成为市场的“黑马”。例如蒙阴蒙山的走红就是一例,在众多森林公园中,率先打出“天然氧吧”的品牌,黄金周的游客接待量甚至超过泰山。这种“黑马”案例,在黄金周的发展过程中屡见不鲜,每年都有发生。比如后来的江北水城聊城、沂水地下奇观旅游区、青岛海底世界等,都借黄金周的天时地利人和,迅速“蹿红”。黄金周,也因此成为景区的“试金石”。
随着黄金周的发展以及社会各界对于假日旅游的关注,游客的信息渠道也在增加,在旅游消费上也逐渐理智。这有力地缓解了黄金周旅游的供求矛盾。
■主题词:取消带薪休假争议
政府的
宏观调控,客观上起到了引导客流和市场的作用。但是伴随黄金周的争议或者说质疑却一直没有断过。对于这种7天长假举国出游的消费方式和制度安排,究竟是利大还是弊大?对此,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是黄金周制度要保留,一是取消黄金周,用带薪休假取代。部分社会舆论还相继给出了“分散假期”、“分区制宜”等建议。
但人们面临的现实是,尽管“带薪休假”在法律上早已做了原则规定,但在实际的操作中,真正能够落实的单位却不多。对于大多数的人群来说,“有薪”又“有假”的休闲方式还只是理论上的构想。
而全国假日办日前也充分肯定了黄金周的合理性,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带薪休假”覆盖面小且实施不充分、周末双休日短暂无法长途旅行等众多因素制约下,以覆盖全体公民为基本特征的公众假期,既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又符合中国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为举家出游创造了条件。
来自旅游部门的统计数字也提供了佐证,如2000年“十一”我省接待游客509.2万人次,到2004年“十一”则达到1077.8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从20.78亿元,增长到56.07亿元。自实行黄金周以来,全国累计出游人数达到10.7亿人次,每年的三个黄金周同比均呈快速增长态势;2000年“十一”至2005年“五一”的十几个黄金周中,全国累计实现旅游收入4292亿元。
对于广大游客而言,黄金周已经成为一个期待性的节日。而带薪休假和黄金周也完全可是互补的关系,而不是对立。 ■主题词:休闲均衡理性自驾车生活方式尊重市场
黄金周进入第7个年头,关于黄金周“七年之痒”的议论传播开来。支持这种观点的事实是,旅行社的黄金周接待开始遭遇滑铁卢,大不如前。
这只是一个小的侧面。据了解,虽然省城的旅行社黄金周期间的游客接待量呈下滑趋势,但这并不足以说明黄金周失去了魅力,而这恰恰是市场更为理性、均衡的表现。
据悉,在1999年前后,我省的旅游景区只有500家左右,而目前据省旅游局掌握的数据,卖门票的收费景点数量在800家以上,随着生态、人文、健身、休闲、游乐等各种旅游产品的丰富,使得全省旅游景区的市场容量大大增加了。以济南为例,在短短几年内,除了市区的三大名胜,济南近郊地区已经有大大小小的景区40余家,种类不一,形成了内容丰富的环城游憩带,如果再加上不收费的景区,市场容量就更是今非昔比了。
此外,人们出游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从观光到休闲的发展趋势已经开始显现,越来越多的游客不再满足于匆匆忙忙、走马观花式的观光之旅,而是更加注重休闲的质量,更愿意一家人或者几个朋友在景区多住几天。而自驾车群体的壮大,使得这部分游客的选择更加灵活,不必像随团游客那样受制于交通条件,而我省交通条件又非常便利,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市场的容量。
山东省旅游局假日办有关人士认为,黄金周的发展历程,使得旅游真正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尽管它伴随争议,但已经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黄金周从无序到均衡理性的发展过程中,市场自身的调节作用不可忽视。只要尊重市场规律,以游客为本,黄金周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据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介绍,2015年“十一”黄金周,全国消费市场繁荣稳定,销售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传统消费提质升级,新兴消费蓬勃发展,大众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旅游休闲、文体娱乐等成为节日消费亮点,消费正加快从注重量的满足到追求质的提升、从物质商品消费向更多服务消费转变。
商品销售亮点纷呈。应季服装鞋帽、金银珠宝、家用电器、信息产品、新能源汽车等商品热销,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明显。新款秋冬服饰陆续上市、销售较快增长;国庆“结婚季”引领家电销售热潮,智能、节能型产品更受欢迎;新的汽车消费政策效应开始显现,新能源汽车、小排量汽车尤受青睐,北京亚运村汽车市场销售额同比增长两成以上,部分新能源汽车销售一空。
大众餐饮持续红火。美食团购、网上订餐、半成品订制等新型餐饮消费模式颇受欢迎,一些传统餐饮企业携手外卖平台,推出送餐服务,让市民足不出户享受美食。江苏、内蒙古、湖北、河南、新疆等地重点餐饮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7.6%、15.7%、14.5%、14.3%、14.1%。
文化休闲广受青睐。旅游、观影、看展、读书、运动等过节方式越来越受到民众青睐。健康休闲活动深受大众喜爱。各地影院人气爆棚,许多博物馆、科技馆、展览馆专门为黄金周设立了专题展、特展等,受到广大参观者的欢迎。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
(1949年12月23日政务院发布 根据1999年9月18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第一次修订 根据2007年12月14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第二次修订)
第一条 为统一全国年节及纪念日的假期,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
(一)新年,放假1天(1月1日);
(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初二);
(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
(四)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
(五)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
(六)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
(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第三条 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
(一)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
(二)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
(三)儿童节(6月1日),不满14周岁的少年儿童放假1天;
(四)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
第四条 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
第五条 二七纪念日、五卅纪念日、七七抗战纪念日、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九一八纪念日、教师节、护士节、记者节、植树节等其他节日、纪念日,均不放假。
第六条 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则不补假。
第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2007年11月9日, 国家发改委公布了新的国家法定节假日的调整方案。调整的主要内容包括:
1.国家法定节假日总天数增加1天,即由目前的10天增加到11天。
2.对国家法定节假日时间安排进行调整:元旦放假1天不变;春节放假3天不变,但放假起始时间由农历年正月初一调整为除夕;“五一”国际劳动节由3天调整为1天,减少2天;“十一”国庆节放假3天不变;清明、端午、中秋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各放假1天(农历节日如遇闰月,以第一个月为休假日)。
3.允许周末上移下错,与法定节假日形成连休。 主持人:取消“五一”只是黄金周改革的第一步是吗?
蔡继明:我个人是这样认为,我们提出的方案是建议“十一”黄金周也取消。
主持人:在您看来,以前已有的“五一”、“十一”、春节三个黄金周,是不是前两个都是可以取消的?
蔡继明:是的,只有春节保留的意义比较大,因为它是一个民俗的节日,几千年遗留下来的。春节需要做的事情也很多,文化内涵民族传统也很多,它很有意义。你像五一、十一,老百姓除了旅游、买东西,没有别的事可做,反而把节日本身的政治含义给淡化了。
主持人:这一次首先取消“五一”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国庆节的缘故所以暂时还保留“十一”吗?
蔡继明:这个我不知道发改委是出于什么原因,按说这两个节日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
主持人:课题组提的方案中点明了吗?
蔡继明:我们提的方案是取消两个(“五一”和“十一”),同时取消,并没有说先取消哪个后取消哪个。要说“十一”也不是太合理,尤其是对于大中小学学生来说,暑假刚刚结束,有的学校甚至九月中旬才开学,刚上了两个礼拜的课,马上就又放假,学生的心就会浮躁起来,这对于学业是很不利的。
恢复传统节日有助于恢复传统文化
主持人:课题组的成员是不是都是经济学的背景?有无其他学科背景?
蔡继明:大部分是经济学博士、教授,我们最近也吸收了一位历史学教授,他是搞民俗研究,传统节日研究的,他是清华大学历史系的刘晓峰教授。
主持人:黄金周存废一直以来都有争议,课题组的成员主要是持废除观点较多的吗?
蔡继明:那当然,我们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可以说都是不谋而合。并不是说我是导师,我是课题的负责人,我就把我的意见强加给其他人,大家一讨论好像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个共识。这个受我们周围环境的影响,我们听到的呼声跟我们提出的方案也是基本上一致的。
当然,不排除有少数人对取消黄金周有保留意见,甚至有一些学者,他们认为把传统节日变成法定假日就能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这有一点期望过高,或者不切合实际,他们认为还得靠基础教育。其实我们也并没有说,恢复了传统节日,传统文化整个地也就恢复起来了,我们只是它“有助于”,而且作用非常大。
个人经历:黄金周是个“遭罪周”
(观点PK:王衍用:黄金周的负作用已经被降到最低了)
主持人:您平时一般怎么度过“黄金周”?
蔡继明:我个人来说,不光是黄金周,任何一个节假日,如果不是出公差,那都是在家里作研究。
我第一个黄金周的时候出行了,那时候去的是泰山,当时就感觉到了黄金周是个“遭罪周”,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有出去。
有人就提醒我说,你是教授,你自己有寒暑假,好像“站着说话不腰疼”,他们可能是不了解情况,也不是所有教授都这样。
实际上,“十一”黄金周是 完全可以取消的,将十一放假改为1天,并增加元宵节、重阳节放假。请大家注意,中秋节、重阳节不是固定某一天,而是与十一交叉的。完全可以连休,中秋节或重阳节1天,十一1天,加2个周六周日,共6天。下面是2015-2030年国庆、中秋、重阳节放假情况列表:
2015年:中秋节9月27日,9月27日-10月2日放假;
2016年:重阳节10月9日,10月1日-10月3日放假;
2017年:中秋节10月4日,10月1日-10月6日放假;
2018年:中秋节9月24日,10月1日-10月3日放假;
2019年:重阳节10月7日,10月1日-10月7日放假;
2020年:中秋节10月1日,10月1日-10月6日放假;
2021年:中秋节9月21日,10月1日-10月3日放假;
2022年:重阳节10月4日,10月1日-10月6日放假;
2023年:中秋节9月29日,9月29日-10月4日放假;
2024年:中秋节9月17日,10月1日-10月3日放假;
2025年:中秋节10月6日,10月1日-10月6日放假;
2026年:中秋节9月25日,9月25日-10月1日放假;
2027年:重阳节10月8日,10月1日-10月3日放假;
2028年:中秋节10月3日,10月1日-10月6日放假;
2029年:中秋节9月22日,10月1日-10月3日放假;
2030年:重阳节10月5日,10月1日-10月6日放假。
可以看出,这19年大部分年份都可以放6天假,2019、2026年可以放7天假,只有2013、2016、2018、2021、2024、2027、2029年由于中秋节、重阳节与国庆节相距较远,放3天假。(2018、2027年也可以放8天假)
你如何看待“线上年夜饭”走红这一现象?
一家人坐到一起吃个团团圆圆的年夜饭,这个习俗在中国已经有很长一段的历史了。可以说,在中国没有哪一顿饭的重要性是可以和年夜饭相媲美的。虽然时代在不断的变迁,年夜饭也经常以不同的面貌出现,但这个承载了中国人几千年乡愁的大餐习俗似乎再也不会退去,时至今日,年夜饭在现代人的生活中也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
当然,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年夜饭的方式也在不断的变化,近几年来,更多的人越来越喜欢外出吃年夜饭了,似乎已经有逐渐形成一种潮流的趋势了。
2010年元旦时期为例,北京商务委员会曾经对北京30多家餐饮企业1月1日到3日元旦期间的销售额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在短短的三天时间里,北京人在这些餐饮企业的门店里差不多消费了4000多万元。
这些餐饮企业元旦期间的营业额和平日里的营业额相比,增长幅度达到了15%,而且这个幅度每年都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看得出来,外出吃年夜饭越来越受大众的欢迎。
而且大家可以轻易的发现,在最近几年每到元旦之前,很多大城市地区的餐馆都会接连不断的上演“年夜饭订满”的新闻。纵观全世界,真的还没有哪个国家敢说比中国人更喜欢外出吃年夜饭了。
年夜饭从家中变到外出这个趋势,证明了消费者的生活水平正在从温饱逐渐转向小康状态,这真的是可喜可贺的事情。
但毫无疑问,今年的年夜饭大多数人是不会选择外出聚餐了,原因想必大家也非常清楚。不过,疫情的影响,反而让餐饮业的营业方式产生了一次新的创新。
2021年,大家明显看得出来春节期间的线下消费者有大幅度的减少,但这并不证明各地的餐饮企业在春节期间的营业额就会下滑。因为此时各大餐饮企业因时制宜推出了线上年夜饭的消费方式。
所谓的“线上年夜饭”,就是消费者通过线上下单线下配送的方式,将餐饮企业制作的半成品食物购买到家中自行加工食用。“年夜饭”再次以新的面貌和中国人结为一体了。
“线上年夜饭”可以说有诸多的好处,既避免了人生嘈杂的环境会影响自己和家人团圆的心情,而且“线上年夜饭”的方式更容易让很轻易品尝到不同的美食。
“线上年夜饭”的走红,无疑是餐饮企业零售化发展的一大趋势,这将为餐饮企业的营业额提供一个便利的增长方式。想必,会有不少消费者希望“年夜饭”的餐桌上更多的新元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