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的根源是供给推动还是需求拉动?
我国经济增长以什么为动力源泉?
根据收入法,GDP=C+I+G+NX,所以消费、投资、净出口是拉动经济的三辆马车。
我国目前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主要是投资和净出口。
消费:内需是指内部需求,即就是本国居民的消费需求,它是经济的主要动力
中国目前的现状之一是收入分配不均。由于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普遍低于穷人的边际消费倾向,收入分配不均会导致消费偏低。所以消费目前来说不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消费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
投资:投资是指财政支出,即政府通过一系列的财政预算包括发行国债,对教育,科技,国防,卫生等事业的支出,是辅助性的扩大内需
由于近十年来房地产行业十分火热,房产泡沫巨大,但政府并不打算戳破泡沫而是推行供给侧改革鼓励实体经济发展使经济软着陆。投资可以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
净出口:出口是指外部需求,即是通过本国企业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扩大自己的产品销路。
我国作为“世界的工厂”,净出口曾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动力。但由于最近物价以及劳动力价格的上涨,人民币升值,会使我国净出口得到打击。所以就目前来说净出口虽是我国经济增长动力的源泉,但其发展空间不大。
经济增长的动力是什么?
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分别为:投资,消费,出口。 经济增长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产品和服务量的增加,经济学上用来量度经济增长的是指标是GDP(GNP)或其人均值。 1、投资: “投资”指财政支出,即政府通过一系列的财政预算,主要包括发行国债,对教育,科技,国防,卫生等事业的支出,用于辅助性的扩大内需。主要变现为:投资拉动GDP增长(百分点)=投资拉动率×GDP增长率。 这里的“投资拉动率”,又称投资对GDP增长的拉动率,通常指在经济增长率中投资需求拉动所占的份额,也称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 2、消费: “消费”是指内部需求,即本国居民的消费需求,国家的内部需求是经济的主要动力。主对于经济增长来讲,需求和供给的作用是什么?
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根本上要靠供给侧推动。
供给与需求对立统一,相互依存,互为条件,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新的供给可以创造新的需求。但说到底,是生产决定消费,生产什么才可能消费什么。
消费需求作为最终需求,对经济增长起着直接和最终的决定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约束已经由短缺经济时代的供给约束转变为需求约束,决定生产规模和规模的主要因素转变为市场需求规模。从社会再生产来看,需求不过是中间需求,只有消费才是社会再生产的终点和新的起点。消费需求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需求和总需求。特别是从中长期来看,没有消费需求支撑的将成为无效,而无效是无法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这一点已为我国多年的实践所证明。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通过调整现有供给结构、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积极促进实物消费提档升级,推进服务消费提质扩容,从深层次上解决供给同需求错位问题。要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推动产业链再造和价值链提升,满足有效需求和潜在需求,实现供需匹配和动态均衡,进而改善市场预期,提振实体经济发展信心。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新机遇,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布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优化现有生产要素配置和组合,提高生产要素利用水平,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不断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近日,党组织、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分类提出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五个要素领域的改革方向和具体举措,提出完善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和市场运行机制。要深刻认识到,我国经济结构性矛盾的根源是要素配置扭曲,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制约全局深层次矛盾的重要突破口,对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具有重要意义。必须结合各地各领域实际坚决贯彻落实《意见》,营造良好改革环境,推动改革稳步实施,不失时机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坚决破除各类要素流动壁垒。
推动经济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我觉得推动经济增长的因素有特别多,下面来简单的阐述一下我的观点。
我举得人类社会的发展的根本诱因就是人的欲望。简单说来,在原始社会,人们自给自足,一小波人希望可以过的更好,便开始占有生产资料,建立阶级,建立国家。当然,这样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促进了社会的生产力发展。
下面说一下我们常谈的刺激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
第一个来讲投资,对比中美两国在金融危机后发出的刺激方案都为大量资金投资国内的各种经济领域。假如说国家对经济危机置之不理,那么最后的结果可能是大量的失业人口和日益复杂的社会矛盾,到最后就可能出现政局的不稳定,执政党下台,在野党上台。当然,虽然美国是一个民主社会,但是一个党派上台的好处还是大大的多,执政党为了获得更稳定的执政地位->大量投资计划->稳固国家经济->经济进一步发展,甚至可能超过原先的竞技状态。由此可见,执政党进行投资刺激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稳固自己执政地位,获得政治资本和其他的XX。故而这一驾马车可以说是欲望促使。
第二个来讲消费,消费来讲就很简单了,消费的来源是需求,而需求背后站的则肯定是欲望,当然这后面站着的可能还有基本的温饱,但是这种温饱其实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每顿一个窝头和每顿一个馒头同样是温饱,而人们肯定更倾向于馒头的温饱。由此而来的“向往馒头的欲望”则带来了第二
驾 马车的增长。
第三个来讲出口,本身依靠出口的经济增长就很不靠谱,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出现导致这种一家独断的出口模式濒临考验,所以来说,一点点国际环境的变化则可能带来出口这一数据的大幅变动。就中国这样的低附加值出口来讲,出口肯定是由于中国进口的产品价格优于本土的产品,故而倾向与选择中国进口的产品,而节省出来一定的费用来满足自己其他的欲望。就德日的高附加值出口产品甚至无替代产品的高附加值产品,则应征了前文消费的观点,即欲望主导了这样的增长。
所以,根据上面的总结,人的欲望是经济增长根本性的因素。比如交通工具的发展,就是人们为了节省时间的欲望,才变得越来越快速。
经济增长拉动的主要是什么三大需求
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外部需求被称为“三大需求”。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最终需求和目的,拉动生产力的发展投资需求是增加社会总供给的重要途径,投资规模要和经济发展状况相协调,投资不足可能减缓经济发展,投资增长过快则可能引发经济过热,外部需求对经济作用和消费需求类似。
拓展资料:
三大需求也称之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按照经济增长“三驾马车”理论,人们结构化地将消费、投资和出口视为需求侧总量之下划分出认识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
从动力的源头追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本原层面的“元动力”,当然是人的需求,有需求才会继之有生产活动来用以提供满足需求的产出,从而产生供给。
基于这种“元动力”的认识,才有把需求总量三分的“三动力”即“三驾马车”的认识。
凯恩斯主义的分析得出,由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构成的有效需求总是不足的,所以认为政府应当通过宏观调控手段刺激总需求,同时还不得不具体处理消费、投资和出口间的关系,从而实现宏观经济增长的目标。
这一认识框架的内在逻辑,实已指向了对应三方面需求的结构性响应因素——供给的方面,必须纳入研究,但在传统经济学中这一框架隐含的(非内洽的)“完全竞争”假设下。
在绝大多数经济学家那里,这种应继续努力探究的供给侧分析人士,却被简化为“市场决定供给结构并达于出清”而无需再做分析的处理。“三驾马车”不能构成经济增长根本动力的原因,在于其并不能仅在需求侧继续实现其“动力”特征与功能。
消费、投资和出口三大认识上所称的“动力”,其实已是“需求”这一“元动力”层面不得不再做出其结构分析而派生出的结构化认识框架。
一旦脱离了元动力层面而变为合理的部分,便已失去了元动力属性和定位,所以严格地做学理的推演,这三个力自然不可能归为“根本动力”,只是“动力”的不同传递区域在人们认识上的一种归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