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神称目前处于生猪周期底部,生猪产能在逐步去化过程中,这对企业发展有何影响?
猪价不断下跌,猪企逆势扩张,猪市正经历前所未有的重要变革
原创出品,禁止抄袭,违者必究。
市场每一次的动荡其实都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变化,而当这种变化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引发变革。
当前的猪市就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
那么,这个“革”从哪儿来呢?
变革1:猪价磨底,考验的不仅是成本管理,更是现金流
以往我们在经历猪周期底部时,都会强调“降本增效”四个字,目的就是缩减成本,提高效率以期能平稳度过周期的底部。
但是在当前这个周期下,各大猪企并没有一味的降本增效,而是开启了逆势扩张的脚步。
从3月份各大猪企公布的数据来看,几大上市猪企销售量纷纷增长,即便是全面亏损,也丝毫阻挡不了占领市场的决心。
另一方面,除了销售增长,各大企业也都纷纷大建猪场来扩张产能。
这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支撑就是现金流,现金流将成为能否维持经营的关键。
无疑,上市猪企无论是资金实力还是融资渠道都占有明显优势,头部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优势,不断地给企业“输血”,而中小养殖户则在猪价下跌、饲料上涨的双重压力下越发经营困难。
所以,当前猪市的竞争已从“成本战”渐渐转为“现金流战”。
变革2:从猪市“拐点”何时到来,转变为谁能撑到“拐点”的到来?
去年大家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猪市的“拐点”何时来?
并且一度争论不休,有的说最快在6月份就能迎来“拐点”,有的则认为在年底,还有的认为可能到明年才能迎来“拐点”。
但是随着大企业扩张,小养殖户的生存空间被挤压得越来越小。
大企业考虑的是如何布局,以期在“拐点”到来时能够快速增产,快速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然而小企业及中小散户们要考虑的恐怕不再是“拐点”何时来,而是自己如何支撑下去,还能不能等到“拐点”的到来。
换句话说,在生猪市场这块蛋糕里,留给小企业及散户的蛋糕已经越来越少了。
变革3:产能高企,猪价下跌,最终淘汰的是谁?
当前猪价不断下探,养殖户全面亏损,这是不争的事实。
而导致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正是生猪产能恢复超预期所带来的猛涨效应。
市场都在收藏猪价什么时候能够反转,而大家也都知道,猪价要反转,产能必须得到去化。
但是这个去化究竟是谁的去化,会淘汰谁,可能也是我们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或者说将是改变未来生猪产能格局的重要问题。
通常来说,在猪价处于低谷时,常规做法是适度淘汰产能,提高养殖管理,降本增效,以度过猪周期。
但是显然,各大猪企并不是这个路术,而是逆势增产扩张,以期快速占有市场份额。
所以,从猪市发展趋势来看,这是消费端(低迷)对产能端(高位)的洗牌;而从生猪养殖结构来看,则是大企业对中小散户的洗牌。
大家都在跃跃欲试,期待着能在“拐点”到来时快速翻身,然而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即人人都在预判别人的预判,反而使整个市场的判断趋同。
在这种情况下,反而会对猪市形成进一步的拖累,使整个猪市产能的去化进一步变慢,使猪周期的时间进一步变长。
而随着养殖结构的改变,生猪市场也将发生深刻改变。
欢迎收藏“新农观”,一起了解新时代下三农的新发展。
唐人神回应董事长“猪价跌破10元”言论,猪肉还能降吗?
关注时事热点的人都知道,就在前段时间,唐人神董事长陶一山曾向媒体表示: “国内生猪产能将达20亿头”、“猪价将跌破10元/公斤”,当陶一山的言论传到网上之后,立刻引发了热议。不过,就在这之后不久,唐人神董事会秘书孙双胜就公开表示,陶一山的言论并不代表唐人神对养猪行业的完整看法。陶一山是在八月份的一次采访中说出的这些“雷人”的话,他表示:“中国各大养猪企业已发布的在建或将建的养猪项目规模将达20亿头,而中国猪肉消费量仅6.5亿头,未来生猪行业会出现产能过剩。早已有圈内养猪大户预测,到2022年,国内肉价将跌到10元。我更悲观,届时肉价跌到4元-5元都是完全可能的。”
不过,到了九月份,就在陶一山有关高产能、低猪价的言论被传到网上之后,随即就引发热议。当时就有有业内人士表示,陶一山的这些言论完全不符合产业发展实际,简直就是胡说八道。在二级市场方面,唐人神股票在5个交易日内持续下跌,收盘价由11.02元/股跌至9.25元/股。事实上,就在2020年湖南辖区上市公司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日活动中,唐人神董事会秘书孙双胜称,“在建和将建生猪产能达到20亿头猪,猪价跌破10元每公斤”等言论并不代表唐人神对养猪行业的完整看法。
值得一提的是,孙双胜同时表示,唐人神将继续坚持生猪全产业链经营。其中,饲料产业负责提供最低成本的饲料;肉品产业负责提升生猪附加值,平缓生猪价格波动对利润的不利影响;资本发展板块负责为三大产业提供资源支持,通过内增外延式发展壮大公司养猪、饲料、肉品产业。此外,唐人神还会通过加强防疫、精准饲养、楼房养猪、提升种猪品质等多种措施降低生猪养殖成本,应对猪价下跌风险。
那么,从现在的市场情况来看,猪肉的价格会降吗?
答案是会降,但是不会像陶一山说的那么夸张。猪肉价格之所以会上涨,主要是因为全国的生猪供应紧张,这直接导致猪肉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也是理所当然的。现在,疫情已经得到了很大的缓解,而且养猪户在非洲猪瘟的防控中取得成效,生猪供应也会逐渐回升,有专家表示,在2020年下半年,猪肉的价格有望下探至30元/公斤,高价地区还是可以达到40元/公斤,而市场上零售猪肉的价格将会下探至40元/公斤,但是高价地区还是有可能达到50元/公斤。
总而言之,猪肉的价格应该会降。
竞争加剧!唐人神、温氏、傲农正式宣布!会再导致“5元”行情?
2020年,猪价创下前所未有的高点,毛猪价格接近20元/斤。
高利润刺激下,各行各业跨界搞养猪,这样的结果是2021下半年猪市行情崩塌,养猪业亏损惨重。
在遭遇资金困境及猪周期低谷双重打击之下,各大猪企出栏量依旧剧增。
2022年1-8月,牧原出栏量达到了4076.2万头,已经超出2021年全年。
温氏出栏已超千万头,快于去年同期进度。
傲农1-8月累计出栏325.7万头,同样超过了其2021年全年。
照此进度下去,大猪企今年出栏量或创新高,而且其往后的出栏目标也可以用惊人来形容。
猪企出栏目标的“飞跃”
供港大户东瑞股份2021年出栏了36.76万头生猪,其中20.6万头供给高价格的香港市场,净利润2.12亿元,成绩亮眼。
2023年,东瑞股份预计出栏将达120万头,直接翻了近3倍。
唐人神在接受调研时表示,公司长期发展目标是年出栏生猪1000万头。
而2021年唐人神的生猪出栏为154.23万头,目标出栏直接翻了近7倍。
傲农生物规划2023年出栏800万头,2024年1000万头。
温氏股份接受调研时表示:公司今年的出栏目标为1800万头左右,明年考虑在今年出栏量的基础上再增加800-1000万头。
神农集团2018-2021年,生猪出栏量分别为22.2万头、39.8万头、41.1万头和65万头。
2022年,其出栏目标100万头,2023年出栏150万头。
大北农集团董事长邵根伙曾作出宏观规划:希望用十年打造5万个农场主,实现年出栏2亿头商品猪。
猪企扩张的原因:政策引导与抢占市场
为何不论盈亏,规模猪企总是在扩张呢?
从微观方面来看,猪企不断扩张是为了提升市场占有率,而这几年经历非瘟之后,它们扩张速度明显提升。
2018年新一轮猪周期以来,非瘟、环保、资金、行情波动等种种压力使得散户不断被市场淘汰。
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年出栏50头以下的小散户市场占比已经降到了18.1%,50-500头的养殖户占比降到了24.8%。
而2021年下半年及2022上半年的低谷期,使得散户的市场占比已经不足40%。
对于大型猪企来说,资金扶持、抗风险能力强等优势使抢占市场变得更容易。
虽然2021年下半年头部猪企的扩产脚步放慢了,但扩张计划并没有停止。
当然,养猪企业制定扩产计划,并不完全看重于一时的盈亏,更多的是长线布局。
从宏观方面来看,近些年的政策也一直在引导并推进养猪业走向规模化。
早在2010年3月,农业农村部就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意见》,其中提到了畜禽养殖业存在生产方式落后,低水平规模饲养带来的环境污染日趋加重等问题。
并且表示: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是加快生产方式转变,建设现代畜牧业的重要内容。
此后,养殖业规模化发展提速。
2017年,我国养猪业规模化率为46.9%。
2018年非瘟,大量散户被淘汰。
2019年,官方印发的《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中就明确提出了行业发展目标:到2022年生猪养殖规模化率达到58%左右,到2025年达到65%以上。
而2021年,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率首次达到60%,已经超额完成2022年规模化目标。
至于为何引导规模化养殖,简单的原因就两个:一是便于调控产能,防止出现产能紧缺或过剩的局面,提高行业抗风险能力;二是促进产业标准化生产,提质增效,推动生猪产业健康发展。
说白了,就是散户的产能分散,不好调控,抗风险能力不够强,而规模养殖能弱化这些弊端。
《“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中也明确表示,要因地制宜发展规模化养殖,引导养殖场户改造提升基础设施条件,扩大养殖规模,提升标准化养殖水平。
并且要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加强产能调控,缓解“猪周期”波动,增强稳产保供能力。
这表明,未来的很长时间里,政策依然会倾向规模化养殖。
产能大增,行情或再度崩塌?
规模化养殖带来的结果必然是产能大增,那我国每年猪肉消耗量约为5500万吨,产能扩大到一定规模之后,“5元”行情会不会再现呢?
不大可能!
从近期猪价维持在11元高位,官方不断“投放储备肉+约谈猪企”可以看出,未来的猪价难大涨也难大跌。
一方面,在长期的摸索和发展中,目前国内生猪市场已经建立起了生猪产能调控机制,提出了能繁母猪存栏量的调控方案和“短期调肥猪、中期调仔猪、长期调母猪”的调控方法,只要超出或低于正常产能区间,官方都会出手。
另一方面,国家发改委提出了对生猪产业建立起“托底”“限高”“价格上下限”等多种形式的价格区间调控机制,这可以有效应对猪价大起大落。
整体来说,规模化养殖是养猪业发展的大趋势,未来这个行业会更标准化、智能化,但是在政策调控之下,“一夜暴富”或者“血本无归”的现象,也不太可能会发生了。
也许,这对所有养猪人来说都是好事,大家觉得呢?
关于猪肉的价格,陶一山时如何预言的?
陶一山,何许人也?竟然在生猪价格如此之好的鼎盛时期,对生猪价格做出了这么大胆的预测?陶一山是上市公司唐人神董事长,主要经营的是养猪行业以及其配套的产业。唐人神在2020年上半年净收入达到了4.32亿,收入同比增加859%,可见今年生猪养殖各大养殖企业的收入非常的可观。
陶一山近期发表了两个观点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引起了养猪界的一阵轰鸣:
一是中国各大猪企已发布的在建或将建的养猪项目规模将达20亿头,未来生猪行业会出现产能过剩。二是陶一山更悲观的看待猪市,到2022年国内肉价将跌到4~5元/斤,都是完全可能的。
为什么陶一山会这么悲观的看待2022年的生猪市场行情呢?是否感觉的规模化企业在不断的扩大导致了养猪企业盲目扩增?
农业农村部对这种说法也站出来予以辟谣。关于一些企业开始加大对生猪行业的投资,建设规模化的养殖场,他们都是经过市场调研,并非是以前的农民散养户盲目跟踪投资。如果说真到了出现了产能过剩的现象,各大企业会减少养殖规模,或者是转移成品猪成为其他的食品,毕竟各大企业有这种转移成品猪肉的能力。
再说现在生猪养殖成本在8元左右每斤,一旦低于8元就会直接淘汰一些产能。比如中小养殖场或者农村散养户会快速的减少规模,甚至退出生猪养殖行业。所以生猪价格或者猪肉价格都不会降到5元一斤的可能性。
毕竟现在是市场化的运作市场,调节的力度非常的大,而且也非常的敏感。更何况生猪养殖是有一定的周期的,并非像家庭内快速的养殖成为成品出栏,尽快的满足市场的需求。
根据环保部门公布的数据,我国截止7月底共投资11.4万亿来建设规模化的生猪养殖场,产能增加1.57亿头。而且现在各大规模化的养殖场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来扩大生猪产能生产,所以不可能会出现像陶一山所说的,我国的生猪产能增加到20亿头的可能性。
我国每年市场上共有6.54亿头生猪,就能够满足我国消费者的猪肉消费需求,但是今年上半年我国出栏2.5亿头,现在存栏量为3.4亿头,不可能到年底全部出来,所以今年出栏量也就在5亿头左右,不能够满足国内的猪肉消费需求。
目前我国的母猪存栏量为3,600万头,按照每头母猪一年平均繁育10头猪仔来计算,这样我国一年就有3.6亿头生猪产能,按照一年两次繁育的机会,那么能够满足我国国内的生猪需求。
所以从明年来开始,我国的生猪需求将会慢慢的满足市场的需求,到2022年我国的生猪市场的行情会有所下滑价格小幅度的下跌。但是对于规模化养殖场会谨慎投资,甚至会快速的缩小生猪养殖的规模来控制市场的风险性。
总之,陶一山的说法只是在警告中小养殖户和农村散养户,不要盲目的扩大生猪养殖规模,未来的确生猪产能会出现过剩的现象,不可能永远处在目前生猪养殖的高利润时代。当然从另一个层面也可以反映出陶一山的夸张说法,是为了减少中小养殖户和散养户,扩大生猪养殖规模,便于规模化养殖企业能够持续的获得高利润的养殖的机会。
猪价下跌3成,部分猪场亏损,集团却看好明年市场,加大资本运作
据机构检测,在最近2个月的时间内,猪价从最高14.21元/斤回落到最低9.32元/斤,跌幅超过3成。
猪价下跌4.89元/斤,按照标猪出栏体重250斤左右,养殖户出栏一头猪收益要减少1222元。
集团场纷纷表示看好明年市场,近期加大资本运作,牧原公告称拟发行不超过2.5亿股全球存托凭证,并申请在瑞士证券交易所挂牌上。
唐人神公告称,公司定增募资11.4亿元已完成。
猪价下跌超3成,部分猪场亏损
机构数据统计显示,截止到目前为止,年度最高价出现在10月20日前后,当时猪价一度达到了14.21元/斤,此后,连续6周回落,最低时降至9.32元。
12月15日,全国生猪均价10.16元,虽然相比最低时有所回升,但是相比于最高水平的价格,猪价降幅依然在3成左右徘徊。
从目前的饲料价格来看,自繁自养猪场成本应该在8-8.5元左右,10元左右的价格出栏一头猪尚且还能有300-500元的利润。
但是外购仔猪和二次育肥的养殖户就比较难了,仔猪600元/头的时候入场,成本差不多可以控制在9-9.5元,目前的价格稍有盈利,但是已经到了亏损的边缘。
而二次育肥的猪场已经开始亏损,亏损最严重的场,出栏一头猪要损失上千元。
散户心里苦
这波猪价的回落,整体来看对集团化猪场的影响不大,毕竟集团化猪场一直都是按照正常的出栏节奏在出,甚至猪价回落的时候还在加速出栏。
只有一些散养户非理性压栏,猪价越涨越惜售不卖,原本在9、10月份就应该出栏的猪被压栏至11、12月份,这不仅增加了当时进猪成本,还压低了最近这算时间的猪价。
因为这波猪价的回落,除了同下游市场猪肉需求提振乏力,整体消费低迷有关,还同养殖端的竞争性出栏有关,为了锁定利润,集团化猪场加速出栏,为了保本或者降低损失,大肥和二次育肥养殖户竞争性出栏,使得市场生猪供应踩踏凸显。
原本想趁着年底猪肉消费增加,猪价上涨的时候赚一笔,结果不仅没有赚到,还亏到了,散养户心里的苦也就只有他们自己能体会了。
集团看好明年市场,加大市场运作
虽然近期猪价持续回落,但集团化猪场依然看好明年的生猪市场。
温氏股份在12月7日接受调研时表示,考虑到母猪产能释放到肉猪上需要10个月的时间,2023年增加的产能需要到2024年才能释放。
因此,预计2023年的猪价总体较好。
唐人神董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有表示,近期猪价的下跌主要还是因为养殖端恐慌性抛售导致市场供过于求导致的,结合猪周期的一般规律和一些数据分析,他们对明年猪价持有乐观态度。
东瑞股份表示,随着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好转,猪肉消费将会逐渐恢复,起对生猪市场的拉动也会逐渐体现出来,带动猪价上升。
从供应端来看,下半年能繁母猪产能持续处于4100万头保有量的数据之上,生猪供应总体上没有问题,但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各企业复产复工,餐饮消费回暖,菜市场、超市客流量增加,都将会增加市场猪肉消费需求。
叠加近期猪价的回落,影响了养殖端补栏的积极性,预计明年猪价大概率会处于较好水平。
因为看好明年的市场价格,近期集团化猪企资本运作频繁。
12月10日,新五丰公告称,公司对天心种业等标的公司的重组事项获得中国证监会有条件通过,借助天心种业,新五丰能提高公司的育种能力,扩大商品猪的饲养能力,实现饲料生产、种猪繁衍、生猪养殖、屠宰加工和终端销售的全产业链发展。
12月10日,唐人神公告称,公司定增募资11.4亿元已完成,此次募集资金净额将会全部投资到生猪养殖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上。
牧原在12月13日发布公告称,拟发行不超过2.5亿股全球存托凭证,并申请在瑞士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自12月份以来,国内37家A股上市猪企中的7家已经发布了相关资本运作公告。
最近几年集团化猪场借助非瘟和猪周期的机会快速发展,其生猪养殖量在国内总养殖量的占比越来越高,虽然今年养殖量的增速相比之前有所放缓。
但更多的上市猪企将精力放在了资本运作以及全产业链发展上,尤其是向下扩展屠宰业务。
借助资本运作,扩大产业链都是在增加自己的市场竞争力,降低风险,再加上国家各种资金补助的扶持,散养户的路只会越走越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