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金融it岗/科技岗又闲钱有多?
为啥金融、IT 行业的人普遍收入很高,合理吗?
这个问题我想深入说明下。
我认为至少有 5 个重要的点可以回答题主的问题:
1. 金融业擅用杠杆,导致金融企业利润(扣除人力成本前)高;
2. IT 业很多服务边际成本几乎为 0,导致 IT 企业利润(扣除人力成本前)高;
3. 金融、IT 业的核心生产资料是人,导致高端 人才 薪水分配占比高。
4. 全球化、技术进步导致实业与金融、IT 业的收入差距进一步被拉大。
5. 金融、IT 业具有配置资源的属性,获得“超额”回报是合理的。
第一,擅用杠杆的意思就是金融机构懂得利用别人的资本帮自己赚钱,而且与大多数实业相比,金融业特别擅长。
金融危机之前很多金融机构都维持了特别高的杠杆,也就是说用同样的资本,金融机构可以撬动更大体量的交易,自然就有更高的回报率。即使是金融危机后去了杠杆,也有 12 倍左右的规模,这是实体企业无法企及的。虽然国内的情况还有所区别,但金融机构的本质就决定了他们更容易利用信用和客户资源去提高自己的收益。实体企业通过展期,期限错配等手段让资本持续滚动的能力非常弱,所以他们需要用资产、现金流、或至少是对未来发展的预期去为自己的信用背书,而这些资源往往都是很有限的,所以能撬动的资本也就很有限。这样的杠杆亲近性就决定了在同样的体量下,金融机构可以利用比实体企业更多的资源,产生更多的收益。
第二,IT 业的边际成本远比一般实体要低,一些情况下几乎为 0。工厂多生产一颗螺丝钉,房地产企业多盖一栋房,这些都是需要付出实在的物料和人力的。就算规模生产和高科技设备效率再高,也免不了实际的投入。可 IT 不一样:在一定的规模上,一个 app 服务 500 万人和服务 600 万人可能成本没差别,但收益却变高了(不考虑所有行业都的推广成本)。call center 和洗脚城之类的传统服务业,单个人员能服务的客户始终是有限的,技术能带来的效益提升不大。但 IT 业的技术发展则可以让单个程序师为千千万万的用户服务,这样生产效率就能得到极大的提高,从而提升企业利润。在固定技术水平下,IT 企业已具备很大的成本优势,而随着技术的进步,他们增长的动力只会把实体企业拉得越来越远。
第三,和一些传统实业相比,金融、IT 企业的高端人才能直接创造出巨大的价值,因此利益分配的占比也更大。题主的举例里面,那些实体企业的雇员虽付出了很多努力,但直接创造的价值有限,需要和别的生产要素分享收入。
以题主提到的工程师为例:一个精通技术的工程师,固然为成为专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在实际的工作中,他往往只能起到重要作用,而不是主要作用。比如建造一个水电厂,首先就不是一个工程师能搞定的,而是需要数个工程师团队,涉及不同领域。其次,光有技术指导也远远不够,还需要购买设备,施工建造等步骤。一座水电厂的完工,涉及了许多复杂的环节,每个环节都不能说不重要。所以对每个环节中的高端人才来说,能力再强也无法分到大部分蛋糕。
而对金融业来说,比如做一单 IPO:一两个厉害的拉皮条人员拿下单子,再来一个业务小组搞定需要的文书工作,接着配合下销售团队把股票卖出去,扣除第三方机构的费用后千万级别的收入就到手了。这其中涉及的人员总数往往只有数十人甚至十数人,还没有什么机械设备的投入;在这种前提下,高端人才的收入自然可以很高的。
IT 也是同样的概念:一两个人或者一个小团队开发出一个软件 / 网站 / 硬件的原型,通过吸引市场注意力得到最初的收入和投资人注资,接着就能完善产品然后大规模推广,最终实现指数级的增长(在产品成功的前提下)。在整个价值创造的链条中,技术和创意是最重要的,制造产品 / 部署服务的工序往往被外包。苹果产品赚了那么多钱,又有多少落在了富士康工人的口袋里?在许多 IT 业的财富传奇中,虽然也利用了类似传统实业的大规模生产 / 部署服务的手段,但核心的产品 / 服务还是来自于高端人才的技术和创意,这是无法替代的,所以必然能分配到核心的利益。
第四,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增加了企业的雇佣选择,从而削弱了许多实体经济中员工的议价能力,拉低了工资;与金融、IT 业的高薪相比显得不和谐。很久以前,美国一个普通的工人可以有很体面的收入。美国有公会等为中低层人民争取福利的机制,加上社会基本也较为富裕,有能力支付相对昂贵的人工费,所以即使在实体经济中当一颗螺丝钉也会有不错的收入。
但全球化,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后,很多可以在国外做或给机器做,成本还更低的工作就被外包出去了。这类的工作往往会在美国消失,人们不得不去从事门槛更高的职业,也就是说劳动力的议价能力降低了。罢工在过去可以涨工资,现在则可能直接被中国、东南亚的工人甚至机器人取代。中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加上过往对职工权益的保护也不强,所以还不太能体会到这点,但未来会越来越明显(比如总体收入增速放缓)。
相反地,因为金融、IT 业的高收入人群本就难以被全球化和技术进步威胁;而全球化和技术进步又为金融和 IT 业带来了更大的市场,更高的效率,所以总的来说,这两个行业高端人才的工资水平是在增长的(其实不光是这两个行业,在大趋势下,传统行业也在经历着两极分化)。
纽约不同行业的历史平均工资,红色是其他所有民营行业,紫色是证券行业。历史趋势显示实体经济雇员的收入增长缓慢,而证券业则很快,最后差异越来越大。当然,也不是每个在纽约证券业工作的人都能赚到 35 万美金的年薪,也有很多非高薪的 analyst 存在;这么高的平均薪水说明证券业本身也存在着极大的两极分化。
最后,金融、IT 业具有配置资源的属性,因此可以获得比自身付出更多的价值,这在市场经济的逻辑下是合理的(不谈社会稳定 / 公平的问题)。传统经济学认为价值是实际存在的,固有的,而马克思更认为价值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在这种朴素,带有“天道酬勤”价值取向的观念下,我们倾向于认为一个人能赚多少钱取决于他有多努力,或者他有多少天赋。但在实际的市场经济中,价值是由公平交易创造的。也就是说只要公平合法,能赚多少钱取决于能为购买者创造多少价值,他觉得值不值,而不是自己有多努力。
以金融为例,很多人觉得投行人收入高是因为他们人员素质高,工作时间长。但本质上是因为他们从事的是关系驱动型工作,而不是技术驱动型。投行做的技术工作,会计事务所也能干,但收入低得多,这点国内外都一样。你能做建模 / 咨询 / 尽调,我也能做,所以光靠技能是实现不了高收入的,因为往往会走上同质化竞争的道路,最后变成价格战(稀缺的高精尖技术除外)。
投行的人加班辛苦,会计师就不辛苦么?凭什么同职级的投行人收入是事务所的好几倍,甚至十几倍?因为投行能为企业找到最合适,估值最高的投资者;或者反过来为购买方找到最合适的投资标的,别的类别的机构做不到,这才是溢价的点。对投行而言,可能有的交易撮合很简单,只是打了几个电话。但对企业来说,这解决了他们最重要的融资问题,当然愿意支付很高的报酬,就算服务本身没有消耗多少工作时间和精力。
IT 也是同样的道理。对阿里巴巴来说,把一家企业放到他的 B2B,B2C 平台上,做一些广告,优化一下搜索排名结果,消耗不了多少劳动时间或是资源,甚至几个人花几天就能搞定(这里谈的是新增客户的边际成本,而不是平台搭建的固定成本)。但对企业来说,却能对接到最需要的客户、合作伙伴资源,创造出实在的业绩增长。因此就算阿里巴巴的服务没有付出多少努力或是智力,却完成了一次伟大的资源配置,为客户创造了客观的价值,高收入是正常的。
金融科技人才成春招香饽饽,为何能备受欢迎?
大多数认为之所以金融科技人才备受欢迎有以下几点原因:
1、市场需求量大;
2、薪资待遇丰厚;
3、缺乏相关专业人才。
相信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找到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对于那些应届毕业生来说,面临踏出校园,步入社会的选择,对于他们每个人来说,都希望能够在社会中找到一份与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对口的一份工作,这样工作起来才会得心应手,更加的流畅轻松。不过,根据2120年的招聘活动中,我们不难发现,金融科技相关人才无疑成为了香饽饽,被各大银行抢夺,而且各自都开出了较好较高的薪资待遇条件,来供应聘者选择,当然,应聘者都会选择薪资待遇较好的银行去工作。所以,不难看出,各大银行对金融科技的相关人才的欠缺。对于那些相关专业的人才来说,无疑是赶上了一个好机会,不仅薪资待遇较好,而且工作环境相对也是比较好的。
一、全国各地的需求量银行是多年来人们日常生活中所离不开的机构,不仅为人民的财产保驾护航,而且也会推出各式各样的理财供大家选择,为大家带来利润,在大家多余的一部分钱也可以存入银行,为自己带来利息的利润。现在我们也会发现银行柜台办理业务的工作人员也是越来越少了,我们去银行办理业务,往往要排半天的队,所以综合来看,各大银行还是需要大量的金融科技的专业人才的。
二、理想的工作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总会认为自己的能力与工作的薪资待遇不成正比,总觉得自己的工作单位给予的薪资待遇不够丰厚。但对于金融科技相关专业人才来说,招聘单位的薪资待遇都是比较丰厚的,所以越来越多的应届毕业生选择去银行工作,不仅薪资待遇丰厚,而且工作环境也比较好,相对工作也比较稳定,轻松。
三、人才的缺乏对于银行而言,不管服务大厅的前台服务窗口,还是后期的金融科技的创新,都严重缺乏相关专业人才,不是某个城市或区域的缺乏,而且全国各地的缺乏,所以,才会出现各大银行开出真金白银,各种优厚的条件,争夺相关人才的现象。
所以,不管怎么说,对于各大银行来说严重缺乏相关专业人才,对于毕业生来说无疑也是一个较好的工作。
银行的金融科技岗位的前景如何?哪些银行这方面走在前面?
总体来看,行业未来是有前景的,但是在监管方面还没有特别成熟。互联网本身更新较快,行业变化较快,自身有较好的学习能力,必要的时候有换岗和跳行业的决心,是对自己的挑战。
这方面做的好的银行有五大行和招商交通等银行。
拓展资料:
金融科技专业就业前景:
在金融机构、金融科技企业、第三方金融服务机构、金融监管部门及相关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从事金融科技产品开发、运营和管理等相关工作。与传统金融相比,金融科技凭借在许多方面有着更大的优势,在处理风险和获客上的效率都大大提升,成为风投界的新兴宠儿。
银行商业科技岗:
一、商行科技岗的工作内容
商业银行的金融科技岗,也称为计算机岗。主要负责整个银行的信息系统建设与管理,包括制定和实施信息科技发展规划、信息系统生产运行管理、各类科技基础建设工程和信息安全管理等。简单来说,就是对银行内部系统定期维护检修,确保银行系统安全稳定。例如,科技岗需要支持银行的各种系统、程序开发、项目开发、功能模块,包括部分银行已经实现的无人银行的经营,自助ATM的存取功能等。
二、商行科技岗的待遇
在各大银行数字转型的过程中,科技岗称得上是一个风口岗位。据某行总行软件中心数据,银行提供的薪资是高于均值的,部分核心IT岗位甚至比互联网名企的相关岗薪资高。其实,部分同学进入银行科技岗并不是追求薪资,而是追求“生活和身体上的可持续发展”,把银行与其他的互联网企业相比,银行的业务量、工作压力、工作时长都要比其他的互联网企业小的多。同时在银行工作时,技能也可以得到锻炼,在金融科技上深入钻研。
三、商行科技岗的发展前景
一般情况下,银行的员工都需要从柜员做起(因行而异)。商业银行的发展路径有三条:管理路线、市场路线、技术路线。
管理路线,要求员工的业务能力较高且熟悉各项业务的操作和流程。先把柜员的业务做熟做专,然后晋升为业务经理,再做到会计主管。
市场路线,主要负责营销,在此方向做精。要求员工要有人际营销,存款量,发卡量,营销能力,往部门主任,发展到部主管,乃至领导层发展。
技术路线,银行业对信息科技的依赖最大。信息技术的运用已经越来越成为金融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和金融创新的动力。主要是在技术方面做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