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利率是不是一般都小于通胀率?那把钱存在银行里实际价值不就一直在下降吗?该怎样让钱的实际价值增加?
通货膨胀率与存款利率的关系
通货膨胀率与存款利率的关系是:一般情况下,通货膨胀率较高时,存款利率会相应的提高,起到一个降低通货膨胀率的作用。
通货膨胀率:也称为物价变化率,是货币超发部分与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之比,用以反映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程度。
存款利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的数额同存款金额的比率,也称为存款利息率。
著名的经济学家费雪是第一个揭示了通货膨胀率预期与利率之间关系的一个发现,它指出当通货膨胀率预期上升时,利率也将上升,这也被称为费雪效应。
费雪效应表达公式: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把公式的左右两边交换一下,公式就变成: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名义利率的上升幅度和通货膨胀率完全相等,这个结论就称为费雪效应或者费雪假设。
费雪效应表明:物价水平上升时,利率一般有增高的倾向;物价水平下降时,利率一般有下降的倾向,所以当通货膨胀率较高时,存款利率会相应的提高。
把钱存进银行而得到的利息能抵得过通货膨胀吗?
把钱存进银行行得到的利息,基本上抵御不了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定义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的情况下,由于发行的货币大于市场的实际需求,货币出现供过于求,从而货币出现贬值,物价飞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有多大在经济学里,通货膨胀分为温和的通货膨胀、急剧的通货膨胀和恶性的通货膨胀。一般认为,温和的通货膨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促进商品流通,提高大家的工作热情。因为在温和的通货膨胀下,大家会发现手里的财富慢慢增长,消费能力提高,物质慢慢得到满足,因此工作热情高涨,社会经济向良性发展。
但是急剧和恶性的通货膨胀会打击人民的工作热情,因为此时手里的货币贬值非常快,物价上涨导致支出增加,人民的生活压力上升,收入不够支出。
温和的通货膨胀一般认为是3%以下的通货膨胀,5%以上为急剧的通货膨胀,10%以上为恶性的通货膨胀。
银行的利息不能抵御通货膨胀在我们国家,银行的活期利息只有百分之零点几,一年定期存款1.75%,两年2.25%,3年3.75%,相比于通货膨胀,利息在它的面前表现得很弱。总体来说,银行的利息只能抵御部分通货膨胀,完全抗衡通货膨胀基本是不行的。在过去的时间里,我们国家平常年份的通货膨胀都在3—5%之间,出现经济波动的时候,通货膨胀往往在5%以上。而我们大部分的存款,都不会存放3年以上,就算有,牺牲的时间成本过大,很多人都不会这么做。
这就是为什么在发生通货膨胀的时候,黄金、房子等稀缺物品成为抵御通货膨胀的首选,因为其他的资产在通货膨胀面前显得还是十分无力。
如果名义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时,储蓄是否划算?
名义利率=真实利率+通货膨胀率 如果名义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那么真实利率就是负值,即储蓄得到的收益是负的,因此不划算 说明: 上面"名义利率=真实利率+通货膨胀率"事实上是个近似公式 如果考虑到所得利息也会受通货膨胀影响而贬值,严格地恒等式应为:(1+真实利率)×(1+通货膨胀率)=1+名义利率,将其化简,得到: 真实利率+通货膨胀率+真实利率×通货膨胀率=名义利率 通常情况下,"真实利率×通货膨胀率"这个量相对于公式中的其他量而言小了两个数量级,因此可以将其省略掉,由此得到:"真实利率+通货膨胀率=名义利率"的公式把钱存进银行所得到的利息,能抵得过通货膨胀吗?
通货膨胀是人类历史中一种非常常见的经济现象。不过,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而言,通货膨胀意味着我们手里持有的钱变得更不值钱了。因此,不少人都在努力通过各种手段对抗通货膨胀,进行财产的保值增值,把钱存进银行里收取利息也是其中的一类手段。
实际上,把钱存进银行获得的利息,可能并不能完全跑赢通货膨胀的磨损。近年来,我们发现国内通胀率,一般和银行一年期理财收益率持平。不过,国内通胀率的数据,并不能完全代表通货膨胀的水平。毕竟,在前期国内经济高速增长阶段,房价的增长速度要远高于GDP的增速,这也使得银行存款或理财的收益,完全跟不上房价的增长。因此,不少人会在这个阶段里感觉到,他们把钱存银行的收益根本赶不上通货膨胀的速度。
不过,未来一个阶段里,我们可能会面临一种通胀率低于往常的环境。这种环境的形成,和经济发展整体速度下降有着较大的关系。首先,国内管理层已经明确提出“国内大循化”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方针,在这种方针下,人们获得的保障水平有望逐步提高。另外,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通胀的水平有可能出现阶段性下滑,而人们从银行获得的定期存款利率或理财收益率,可能出现阶段性跑平通胀的状况。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更要善于打理自身的财产。普通人的经济生活重心,需要放在通过劳动创造收入上。而在我们获得一定的劳动积累基础后,我们还必须学会通过大类资产配置的方式,提高我们的资产收益率,使其能够显著跑赢国内通胀率。银行存款、银行理财、家庭保险、证券基金都是我们用于跑赢通胀、提高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