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2024-06-02 08:23:35 来源 : 网络 作者 : 魔法林财经网

招商宏观:2022年货币政策宽而不溢、精准滴灌

2022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央行全面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与专业性,坚定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1)坚持“稳字当头、以我为主”的总体原则,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2)完善“双支柱”调控体系,加强宏观审慎制度建设,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3)健全金融供给体系,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科技金融、数字金融等特色金融,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提高中国金融的全球竞争力。
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总量上,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强信贷增长稳定性。价格上,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和传导效应,进一步推动金融机构降低实际贷款利率,降低市场主体的融资成本。结构上,发挥货币政策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继续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突出金融支持重点领域。
操作上,适时降准降息,通过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以政策利率带动市场利率下行。降息方面,央行全年两次下调OMO与MLF中标利率,累计降幅达0.2个百分点;三次下调5年期LPR报价利率,累计降幅达0.35个百分点,政策利率的下调有效引导企业贷款利率降至4.05%的历史低位。降准方面,央行于四月全面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降低金融机构成本,进而传导至社会综合融资成本。
面对美元飙升带来的人民币贬值,货币政策两度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累计3个百分点;适时上调远期售汇业务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将其从0上调至20%。“稳汇率”政策的适时使用,有效弱化了人民币单边贬值的市场预期,维护了人民币强势货币的国际地位。
完善“双支柱”调控体系,加强宏观审慎制度建设,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自从党的十九大明确作出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的重要部署以来,央行加快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提高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能力。今年,宏观审慎顶层框架初现成效,房地产金融与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政策工具逐渐完善。19家商业银行被评定为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其资产规模占我国银行业总资产的60%以上;平均不良率1.33%,低于上年同期水平,拨备覆盖率为240%,同比提高15.6个百分点。
大力发展特色金融支持工具,健全金融供给体系。新发展格局需要进一步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健全金融供给体系。自2021年起,央行加快绿色金融、普惠金融与科技金融等特色金融工具的创新与应用。截止2022年上半年末,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额度超7万亿人民币,余额为5.4万亿人民币。下半年,央行推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用来支持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开展。截至三季度末,该工具总投放6743亿元,推动社融与中长期信贷的企稳向好。
正文
一、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近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并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和反复扰动,稳健货币政策坚持“稳字当头、以我为主”,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没有大起大落、大放大收,保持货币金融条件的合理稳定,在全球高通胀背景下保持了物价形势稳定,支持了宏观经济大盘企稳复苏。
保持流动性合理宽裕,支持信贷增速触底回升
央行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不断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管好货币信贷总闸门。今年以来,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截至三季度末,央行净投放资金2680亿元。其中,逆回购净投放2680亿元;MLF净投放为0;全面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释放流动性约5000亿元。此外,央行依法上缴1.1万亿元的结存利润,通过财政渠道足额投放,在支持小微企业留抵退税落地的同时,也起到流动性补充的作用。在此影响下,DR007从年初的2.02%到下调至1.48%。四月份以来,DR007与7天期逆回购利率出现罕见“倒挂”,并持续至今,表明银行体系流动性明显充裕。
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的合理充裕有利于保持信贷增速的稳定性。今年二季度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及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增多,信贷需求转弱,贷款增长一度有所放缓。对此,央行两次召开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支持金融机构在审慎经营前提下,按市场化原则加大贷款投放;加快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出台和落地,并已取得实效。三季度,信贷走弱的不利局面明显好转。最新数据显示,9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5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6274亿元;同比增速10.6%,增速在连续下降三个月后出现回升。新增人民币贷款2.47万亿元,同比多增约1.25万亿;同比增速11.2%,触底企稳迹象明显。

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持续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今年以来,央行适应潜在经济增速变化,主动调降政策利率水平。与此同时,持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推动实际贷款利率稳中有降,为实体经济发展营造适宜的利率条件。
深入推进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坚决打破贷款利率隐性下限,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今年以来,央行两次下调OMO与MLF两项政策利率,累计降幅达0.2个百分点。在“市场利率+央行引导→LPR→贷款利率”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作用下,LPR与贷款利率随之下调。其中,5年期LPR报价利率累计降幅达0.35个百分点;企业贷款利率降至为4.05%(8月),较上年末下降0.5个百分点,处于有统计以来最低水平。
LPR的下调有助于刺激信贷需求,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今年以来,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呈大幅下降趋势。从房地产融资的角度看,在目前居民收入减少、债务负担加大的背景下,LPR调降有助于给存量按揭贷款释放红利,提升居民消费预期,稳定房地产市场。另一方面,LPR调降也有助于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延缓居民降杠杆节奏,并在房贷利息节约下提升消费预期,助力消费回升。新一期LPR的下调,将对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提振市场主体信心、促进信贷有效需求回升发挥积极作用。
存款方面,作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硬骨头”,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序推进,促进银行负债成本稳定。自2021年6月,央行优化存款利率上限形成方式(即:由存款基准利率浮动倍数形成改为加点确定)以来,存款利率上限的杠杆效应逐渐缓解,定期存款利率期限结构明显优化。2022年4月,存款利率市场化机制推动成员银行参考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以1年期LPR为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2022年9月中旬,国有商业银行主动下调了存款利率,带动其他银行跟随调整,其中很多银行还自2015年10月以来首次调整了存款挂牌利率。存款利率的下行,有利于稳定银行负债成本,对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大国强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自“811”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由市场决定,保持弹性,较好地促进了内外部均衡。今年,美元指数在联储大幅加息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直线攀升,一度冲击110大关,创下近20年来的历史峰值。在此情形下,非美货币全线贬值,英镑、欧元等国际货币露出疲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虽然也有所贬值,但贬值幅度仅为同期美元升值幅度的一半,并表现出双向波动特征。
为防止单边贬值预期的产生,在人民币贬值加速的4月与8月,央行在坚持外汇交易的风险中性和实需原则的基础上,适时适度运用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等工具,有效管理预期。具体来看,央行年内两次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累计3个百分点,释放外汇流动性约300亿美元,释放出清晰的“稳汇率”信用。9月,央行宣布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上调至20%,并召开全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电视会议,稳定汇市。
上述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9月末,衡量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强弱的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报101.03,与2021年基本持平;人民币年化波动率保持在3%-4%,持续发挥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的自动稳定器作用。从目前国际货币体系来看,年内人民币对欧元、英镑、日元明显升值,是目前世界上少数强势货币之一。人民币表现出的强势特征,为国内货币政策争取到宝贵的自主空间。

二、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对金融风险要“科学防范,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强调“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建设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主要目的,就是前瞻性提升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能力。
2021年末,央行推出《宏观审慎政策指引(试行)》,标志我国宏观审慎政策体系初步建立;今年2月,央行与银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保障性租赁住房有关贷款不纳入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的通知》,对住房金融宏观审慎政策进行优化,加大对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的支持力度,推动国内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住房保障体系。9月,科学评估认定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从规模、关联度、可替代性和复杂性四个维度筛选出6家商业银行,9家股份制商业银行,4家城市商业银行共19家银行入选名单,其资产规模合计占到我国银行业总资产的60%以上。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附加监管取得积极的成效。截至6月末,19家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杠杆率和资本充足率均满足监管要求,平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7%,同比提高0.14个百分点,高于银行业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银行资本管理更为主动。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风险管理更为审慎,普遍加强了信息报送及披露、风险管理、公司治理等要求,制定了系统重要性银行内部管理规定,其平均不良率1.33%,低于上年同期水平,拨备覆盖率为240%,同比提高15.6个百分点。
中国人民银行不断健全金融风险监测、评估、预警体系。加强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和评估,全面评估我国金融体系稳健性状况。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处置风险,金融风险总体收敛。稳妥处置高风险集团风险,防范化解中小银行风险,有序压降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金融风险。2022 年一季度央行 金融机构评级工作也已完成。加强银行风险监测预警,对 4000 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压力测试,针对预警银行苗头性问题及时纠偏,实现风险早发现、早处置。
加快推进金融稳定立法建设,建立维护金融稳定的长效机制。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稳定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并于 2022 年 4 月 6 日公开征求意见。《金融稳定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共六章四十八条,分为总则、金融风险防范、 金融风险化解、金融风险处置、法律责任、附则,重点内容包括:一是健全金融稳定工作机制。二是压实各方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和处置责任。三是明确权责利匹配、公平有序的处置资金安排。四是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五是建立市场化法治化的风险处置机制。六是对违法违规行为强化责任追究。

三、大力发展特色金融支持工具,健全金融供给体系
新发展格局需要进一步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健全金融供给体系。疫情以来,央行围绕支持普惠金融、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逐步构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机制设计上,注重引入激励相容机制,将央行激励资金与金融机构的定向信贷支持直接、定量地挂钩,发挥“四两拨千斤”撬动作用;实践操作上,创新采用金融机构先向企业发放符合要求的贷款,再向央行申领资金的“先贷后借”模式,进一步增强了政策直达性、精准性。2022年6月末,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余额约5.4万亿元。
从执行效果来看,结构性政策工具发挥了促进信贷投放的关键作用。以碳减排支持工具为例,截至上半年末,两类碳减排工具已累计投放2184亿元,直接带动银行发放相关贷款约3484亿元,与之相关的绿色信贷更是录得飞速增长。今年上半年,绿色贷款增速高达40.4%(上年末为33%),占比提升1个百分点至9.5%。其中,投向碳减排效应项目的贷款累计达12.9万亿元,占绿色贷款的66%。
普惠金融领域的信贷投放效果也同样明显。为了疫情冲击下的普惠小微企业度过难关,央行在运用传统的支小、支农再贷款等政策工具的基础上,还创设了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与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两项新工具。上半年,上述工具投放货币约2000亿,带动普惠金融贷款新增3.4万亿,同比增长20.8%。截至六月末,银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约30万亿元,占比提升0.7个百分点至14.5%。
上半年末,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余额5.4万亿元,占到基础货币总量的六分之一;大部分工具都具有阶段性特征,完成目标后可及时退出,实现有进有退。

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开始发挥“稳信用”接力作用,促进企业中长期贷款迅速增长。尽管结构性工具“宽信用”成效显著,但进一步发力将会面临额度约束。据央行披露,结构性政策工具总额度为7.2万亿,现已使用75%。在不增加额度的情况下,结构性政策工具的“余力”可能逐渐减弱。为此,国务院创新推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用于补充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在内的重大项目资本金、但不超过全部资本金的50%,或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
从实际使用情况来看,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已经成为政府撬动基建信贷投放的“新杠杆”。截至10月中旬,该工具已投放资金6743亿元,涉及2590余个项目,表现出以下特征:一是基金投放速度快。6000亿额度在两个多月时间内全部完成,二是投向地域集中,其中甘肃、云南、广西等中西部地区得到的支持最大;三是投放领域主要集中在交通、水利、能源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在此带动下,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47万亿元,同比多增约1.25万亿,其中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约6500亿元。

风险提示:
海外货币政策及国内需求。

金融行业如何做好数字化转型?

本人也是个刚入行的金融小白,刚看到一篇文章,觉得很好,来和大家分享下:


数字化转型:大势所趋下的机遇与挑战

01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

“数字化转型”并不是什么新鲜的概念。早在20世纪80年代个人电脑诞生之后,依托于个人电脑和单机软件的大规模应用,第一波数字化转型显露了雏形,这是数字化转型的第一阶段。

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第二次信息化浪潮孕育了第二波数字化转型。

当前,随着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第三次数字化转型浪潮应运而生,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被运用到金融领域的方方面面。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超过20%的银行已在新兴技术领域布局,开展谋划大规模数字化转型,85%的银行将推进数字化作为重点工作。为参与下一阶段的业务竞争,绝大多数银行都在积极筹备数字化转型。

那么,数字化转型要如何推进,这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只靠加大科技投入,仅仅是将传统业务搬到线上,这种做法显然已经过时了。

在未来,银行需要通过技术手段实现金融的穿透性服务,使金融功能服务于大众生活的各个领域。

02银行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挑战

①认知不足,定位失误

不可否认,许多银行对数字化银行已经具备了具体而清晰的认知,能够结合行内业务规划、信息化基础等现状,全方面搭建与自身条件相符的数字化转型道路。

但除此之外,仍有大部分银行对数字化转型的认识,还只有一个模糊的轮廓,只知道大致概念,尚未真正理解。

此类银行出于对数字化转型的认识不足,通常过分追求数字化转型的短期效益,缺乏对长期数字化能力的规划。

②系统老化,支撑不力

当前,既有的银行系统老化而孤立,与全面数字化转型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银行系统的支撑是实现全面数字化转型的前提,而当今的银行业系统却呈现不容乐观的分化现象。

首先是各国有大行,以及领先股份制银行,此类银行的IT建设起步早,IT人才储备充足,基本上已构筑起符合自身需求的IT系统架构。此类银行以对当前现有系统的梳理、建设与优化为导向,并开始探索人工智能平台、云平台、数据中台等先进理念。

而另一方面,因为资金、能力等方面的不足,中小银行的系统建设则基本以零散的业务需求为方向。

因此,体系化的技术架构难以形成,整体先进性不足,再加上技术平台的成本压力,与全面数字化转型的要求差距很大。


03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建议

①客户中心,服务导向

无论怎样转型,客户都首先是第一位的,数字化转型,必须依然以客户为中心。

数字化转型的在于利用数字化的技术,重构服务模式,以更便捷、更人性化的方式服务客户。

各大领先银行在手机银行中增设生活服务功能,并将银行服务开放给各类互联网应用,在重构银行的客户服务模式的同时,重塑客户关系了。

②战略布局,落地思路

银行决策者需要对数字化转型具有深刻认识,要重视数据投入和长远布局,不能将眼光囿于业务发展和短期效益。

因此,因此银行管理者要放眼未来,以战略眼光看待数字化转型,掌握未来核心竞争力。同时,银行管理者也需要以落地的思路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实现,构建保障机制,确保转型规划的稳步实施。

04结语

当前,银行业内部竞争激烈,外部金融企业也纷纷入场。面对如此白热化的局面,银行业未来培育新动能,必须尽快谋划并推进数字化转型。同时,银行也应该坚守其作为核心金融中介的身份,确保金融供给与实体经济需求之间相匹配。

“十四五”时期,金融行业如何做好数字化转型

近年来,数字化转型正席卷各行各业。作为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之中的金融机构,亦在迅速跟进数字化趋势,积极探索业务创新、运营优化、改善客户体验的新金融商业模式。 什么是金融数字化转型? 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新兴的数字科技, 将与企业相关的人、物、组织、主体对象连接在数字环境中,,并通过数据要素和智能生产力,使得金融机构能够以更快速、更精准的响应市场需求,更优质的服务体系获得客户信任,更低的成本效率取得竞争优势。 总体而言,金融数字化转型并不等同于把传统金融业务“线上化”和“数字化”,而应该寻找数字科技如何推动商业模式、运营模式、产品和服务模式的变革。 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银行碳减排经验

4月1日,红旗连锁(002697。SZ)发布2021年度财报,披露了其参股新网银行的部分数据。数据显示,新网银行实现营收26.41亿元,同比增长12.08%;净利润9.18亿元,同比增长29.97%。截至2021年末,总资产571.1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0.82%。营业收入稳步增长,利润增长稳健,资产负债规模大幅增长。贷款拨备率为3.64%,拨备覆盖率为345.14%,持续高于监管标准,也优于同业。

新网银行成立于2016年,是中国第七家民营银行,也是四川省首家民营银行。依托互联网数字化运营模式,以打造“新一代数字银行”为愿景,经过5年的发展,新网银行实现了业务的全方位数字化、在线化、智能化处理,成为数字科技助力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发展和实施“双碳”战略的实践范例。

探索基于普惠的差异化发展道路;惠特尼

纵观行业发展,民营银行从成立之初就一直携带着数字化基因。发挥好科技作用,实行差异化竞争,走特色化发展之路,显然已经成为民营银行的发展方向。

作为数字化银行,新网自成立以来,通过C端业务锻造数字化风控能力,持续向B端布局小微企业数字化普惠业务。从今年的财报答案来看,成效显著。

新网银行以“人人有云贷”为愿景,基于“移动互联网,普惠补偿”的定位和“数字普惠,开放连接”的特色经营,依托领先的金融科技能力、稳健的大数据风控技术和高效的数字开放平台运营模式,服务小微群体,支持实体经济,践行普惠金融。并充分发挥自身开放连接的优势,不断扩大普惠金融的服务半径,致力于以数字技术推动“全民授信”时代的到来。

经过五年的探索,新网银行走出了一条“数字技术驱动业务发展”的差异化道路。特别是在普惠金融领域,新网银行正在利用金融科技解决“运营成本高”和“风险识别难”两大难题,可以为城市新市民、创新创业者、小微企业主等提供金融服务。比如全天候申请,实时放款还款。

据悉,目前,新网银行继续完善业务和产品功能,加快小微企业数字普惠业务布局,大力发展定向经营贷款业务。目前已形成涵盖零售消费、小微运营、供应链金融等不同场景、不同客户群体、不同类型的业务产品体系。

2021年,新网行小微贷款增速明显,高出各项贷款138个百分点。同时,新网银行还积极运用央行小额再贷款、贷款延期还款政策、信用贷款支持计划等直实体货币政策工具,帮助国家政策落地基层。

建立技术,夯实普惠绿色金融的基础。

作为新一代数字化原生银行,新网银行自成立以来一直秉承“科技银行”的理念。以数字技术为有效工具,以科技实力为银行底层业务支撑,将技术使用于获客、产品、风控等领域,在金融创新服务中充分发挥科技赋能的后发优势。巩固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绿色金融科技生态建设。

对银行业务全流程进行数字化再造,以科技驱动业务发展,不断进行大数据风控系统的高频迭代。同时,在日常管理中,技术专利的申请是

据悉,新网银行一方面通过自身的服务端口为广大用户提供金融服务;另一方面,通过其平台金融模式连接中国移动、中国银联等大型平台机构,通过更多场景端口服务更多用户。

目前,新网银行将科技作为资产和资金的“路由器”,构建基于“高维建模、高频迭代”的数字化风险管理体系,通过做出相关决策来识别欺诈风险,全面实现“全在线展现、全实时风险管理、全客户群开放”,服务了大量此前难以从银行获得充足信贷服务的“长尾客户”,真正实现了“人人有云信贷”。

推动创新,增加绿色信贷。

绿色金融的监管标准越来越完善。2021年6月,央行发布《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号通知,正式将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业务纳入考核评价范围。评价结果将纳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机构评级等政策和审慎管理工具,进一步提升金融支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在绿色金融发展的实践中,从产品创新到服务转型,从信贷投放到投资导向,新网银行走了不同的绿色路径。

新的网络银行通过在线信贷模式,减少了机构运作和客户申请贷款过程中的碳排放。不仅如此,新网银行还将绿色环保、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等环境因素作为全行线下B端业务审批的重要评价指标,构建覆盖贷前风险准入、贷中信贷决策、贷后风险监控全过程的绿色信贷政策评估体系,避免绿色不达标企业融资,助推绿色经济。

在产品创新方面,新网银行依托先进的技术和监管许可,开发了“好人贷”、“好商贷”、“好企E贷”等一批数字化金融产品,全部实现在线、零接触、无纸化。

依托监管颁发的网络信贷业务牌照,新网银行开发了全国首批银行C端云信贷产品——“好人贷”,可“全客户、全在线、全实时”办理。“好人贷”产品在线化、自动化、标准化。

,解决了“小额、高频、短融”碎片化信贷服务的经济可行性和技术可行性问题。

“好企e贷”是新网银行以中小微企业为目标客群打造的经营性贷款产品,为符合条件的借款人发放用于生产经营周转的贷款。该产品通过移动端触达客户,基于客户税票数据和风险模型进行交叉验证和风险管理,全线上自动处理贷款申请、授信审批、合同签订、贷款支付、贷后管理等业务活动。

锋芒初露 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目标

从2020年中国首度向世界做出“碳达峰、碳中和”承诺,到2021年将“双碳”战略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中国绿色发展的决心进一步彰显。在数字转型的方向指引下,新网银行走出了一条虽异于主流金融机构又与其互补共赢的发展道路。

新网银行把绿色金融作为银行发展和绩效评价的关键指标之一,作为绿色金融的践行者,新网银行通过全线上信贷模式,减少机构运营和客户申贷过程中的碳排放。凭借着在绿色金融方面的深入探索和身体力行,新网银行荣获2021“绿碳先锋”初试锋芒奖项,被评为年度最具探索力银行。

2021年,在人民银行成都分行、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营管部的共同指导下,新网银行公开发布《首次环境信息披露报告》。内容显示,截至2021年6月末,该行各项线上业务助力客户出行和自身运营的碳减排效果明显,经第三方专业机构测算,已累计实现碳减排量93.38万吨。

碳减排近百万吨成果的背后,技术作为后盾的支撑效果凸显。新网银行数字型专业技术人员占比近70%,截至2023年3月,在数字信贷、反欺诈、大数据使用等方面累计提交专利成果申报400余件,专利申请量位居全球银行业前列。

目前,新网银行已经构建起全业务流程的数字化运营闭环,99.6%的贷款已实现系统自动化审批。此外,在抵押物价值自动评估、离线决策、实时计算、档案管理等领域,新网银行研发的多项专利技术不仅实现了降本增效,也实现了节能减排。

当下,新网银行已在探索基于新技术建设个人及企业碳账户,精准记录个人及企业的碳排放情况,并将碳排放情况纳入贷款风险评估体系,制定差异化的积分激励与金融扶持措施。

五年征途,探寻不止!新网银行在持续推进绿色金融的数字化转型道路上,充分发挥自身的科技优势、渠道优势与产品优势,为加速普惠金融业务发展、推动绿色产业低碳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而步履不停。

相关问答:新网银行好人贷怎么样

新网好人贷靠谱正规的。新网银行是由新希望集团、小米、红旗连锁等股东发起设立的,经过中国银监会批准成立的全国第三家互联网银行。新网银行的性质和腾讯微众银行、阿里网商银行一样,正规、可靠,不过,新网银行没有现金业务、票据业务,它的业务主要是网贷存管,为互联网金融机构提供服务。如果你在申请网贷产品时,借款方是新网银行,那么可以放心。一般来说,借款人去网贷平台申请借款,都希望自己找到的平台,资质齐全、利率较低、手续正规、放款速度快。现在网上借钱越来越容易了,很多纯信用贷款无需抵押担保,凭信用就能借钱,不过各平台的风控机制不同,门槛也不相同,并且贷款额度也会影响通过率。对急需资金周转的人来说,能够快速放款、申请简单的小额贷款是比较适合的。而市面上那么多小贷APP,为大家盘点了一些比较好小额贷款平台,想借钱的人快点收藏了!1、有钱花有钱花是原百度金融(现为度小满金融)旗下的个人小微信用贷产品,借款人年龄在18-55周岁之间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在校大学生不能在有钱花上申请借款。方便快捷的小额贷款平台,能提供500~20万的贷款额度(点击在线测额),用实名制手机号注册账号,提供本人身份证+银行卡即可。白户百度账号比较活跃也是容易下款的,不过额度可能不会很高。2、360借条360金融大家应该比较熟悉了,过不少好口碑的产品,360借条是360金融旗下一款正规、安全的信贷产品,可以为满足授信条件的客户,授信额度500到20万之间(点击在线测额)的小额资金贷款平台。只要填写完个人信息后上传身份证+银行卡完成认证,出了额度就可以借款了,借款速度和借款人的资信条件有一定的关系,像360大数据比较好,还款能力稳定,信用良好的,几分钟可以快速放款。个人小额贷款怎么贷款利息低?1、选择合适的贷款机构:优先选择银行贷款,银行小额贷款利息比起其它金融机构,以及一些民间贷款机构的利息会比较低,然后再是持牌金融机构,最后再是民间贷款机构。具体怎么选择,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2、选择合适的贷款类型:常见的贷款类型有信用贷款、抵押贷款、质押贷款、担保贷款等,其中信用贷款虽然不需要抵押担保,但是凭信用借钱风险高,利息也会相对高些。后面三种类型的贷款有抵押物或者担保,风险比较小,利息也会稍微低。3、选择合适的还款方式:贷款机构通常会根据贷款人资信条件给出多种还款方式,比如等额本金、等额本息、先息后本,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贷款利息,相对来说等额本金的利息会比较低。4、成为优质借款人:其实就是提高个人资信条件,成为贷款机构眼中的香馍馍。大致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保持良好的信用,一方面要具备稳定的还款能力,还可以通过买房、买车让自己名下有资产,如此贷款比较容易,利息也会低。

相关文章

  • 浙商证券 3 月 18 日发布研报称,给

    千亿医药巨头定增出炉买家阵容超豪华高毅获配20亿刚拿下新冠口服药独家商业化权利备受关注的复星医药定增结果出炉!
    7月26日晚间,千亿市值的复星医药披露了增发结果公告,最终发

    2024-06-02
  • 日联科技拟 1.08 亿元对募投项目追
    日联科技拟 1.08 亿元对募投项目追

    近期的投资热点是哪些方向和行业?当前的投资热点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向和行业:
    1. 5G技术:随着全球范围内5G网络的建设逐渐完善,5G相关产业迎来新的机遇。5G通信设备、芯片、通讯

    2024-06-01
  • 徐工机械拟向子公司徐工精密增资 2
    徐工机械拟向子公司徐工精密增资 2

    徐工机械企业分析?周五徐工机械股价?徐工机械 诊断?贵为强国的我国也是基建大国,所以在世界上一直有"基建狂魔"这个称号。由于基建工程的高速发展,也让工程机械行业开始走上蓬勃

    2024-06-01
  • 美媒认为美国政府 10 月 1 日关门
    美媒认为美国政府 10 月 1 日关门

    美国政府关门,怎么解救?如何产生的?对经济有何影响?政府关门其实主要是一些非核心部门,主要是国家公园、国家博物馆、自由女神像等景点,旅游业受到一定冲击,对经济肯定是有影响的。

    2024-06-01
  • 李嘉诚家族内地加快卖楼,从商业的角
    李嘉诚家族内地加快卖楼,从商业的角

    李嘉诚时隔近10年又在内地楼市出手,释放了什么信号?因为李嘉诚集团旗下和记黄埔悄悄地亮相,广州一场土地拍卖引起了销售市场普遍关心。据红星资本局5月7日信息,在5月5日广州第一

    2024-05-31
  • 华五新传新生想去金融业?
    华五新传新生想去金融业?

    很多人想去金融行业工作,金融业银行业就业现状如何?很多人想去金融行业工作,金融业银行业就业现状如何?1.在所有行业中,金融业是绝对的龙头,尤其是在校园里。然而,这些金融专业的学

    2024-05-31
  • 普通投资人有啥途径能参加一些金融
    普通投资人有啥途径能参加一些金融

    普通人可以从什么渠道获得专业靠谱的理财规划或者建议?对于普通人来说,获得专业靠谱的理财规划或建议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财务状况,另一方面也能

    2024-05-31
  • 中国的经济未来会怎么样?
    中国的经济未来会怎么样?

    如何看待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前景是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在我看来,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仍然快速,同时呈现出稳定和可持续的趋势,但面临的挑

    2024-05-31
  • 华安证券给予华润三九买入评级,从商
    华安证券给予华润三九买入评级,从商

    华润银行拟增资逾170亿,从商业角度如何解读此举?华润银行大额增资的也反映了一些内部问题,从这次的增资情况就可以知道,这次华润银行大额增资,但是原股东却并没有参与,说明华润银

    2024-05-31
  • 瑞士政府预计 2024 年的 CPI 为 1.
    瑞士政府预计 2024 年的 CPI 为 1.

    2023cpi指数2023年的cpi指数是多少2023年的CPI指数是多少?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分析,从CPI指数的定义、计算方法、2023年的预测和影响等方面进行讨论,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解

    2024-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