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 2023 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 4.7%,当地未来经济走势如何?
知乎:2023 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 284997 亿元,同比增长 4.5%,如何解读这一数
2023年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28499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5%,比2022年四季度环比增长2.2%。
五年年均增长5.2%,十年增加年均增长6.2%,在高基数基础上实现了中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宏观政策具有风向标意义,它关乎千千万万市场主体的发展,更关乎亿万人民群众的生活。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来自上海的代表委员从政府工作报告中看到了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 过去十年经济平均增速6.2%,使得中国纵然历经风雨,仍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
保持政策连续性针对性:
今年的报告明确,要保持政策连续性针对性,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权衡认为,宏观政策的相互配套性、协调性、衔接性,不仅影响着政策实施效果,更影响着企业群众的预期。
比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能简单以稳增长为目标,而要更加关注对微观主体的感受度,从提升各类企业的获得感出发,为市场主体提供稳定可预期的环境。稳住了微观主体,就稳住了投资、稳住了就业、稳住了收入,居民消费也有了保障。
2022年上半年的国民经济走势如何?下半年将会怎么走?
上半年国民经济的走势并不太好,国际冲突以及新冠疫情的影响,上半年的经济表现一般,那么对于下半年的经济发展来说,就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稳就业,稳增长就必须要同步发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尽可能的完成年内的经济增长目标。
1、上半年经济增长同比增长2.5%
在当前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的疫情反复多发的情况之下,国内的经济发展也是遇到了诸多困难。尤其是,对于上海来说,它作为国内的重要经济中心之一,由于疫情反复,导致上海的经济出现了一定时期的停滞,原本正常的经济秩序被打乱,而上海市的消费也没有办法得到及时的释放,相应的工厂也没有办法及时的看功夫,才能不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对于整个经济的影响都会产生非常多的不利冲击,而上海对于整个全国经济的正常运行以及对外交往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枢纽作用,那么在疫情的影响之下这些作用都没有办法充分发挥,所以说就产生了非常多的问题和麻烦。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7%,低于全年3%左右的预期目标。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上涨1%,保持基本稳定。
2、下半年稳增长希望较大
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的韧性是比较大的,虽然说已经对于经济的发展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冲击,但是我们国家的经济规模依然可观,而且在这么严重的一些冲击以及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之下,我们国家还是实现了上半年的经济正增长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同时需求恢复也是有非常大的潜力的,国家推出了一系列的稳就业稳增长的国家政策,就是为了能够尽快的恢复经济,能够尽快的让生产恢复到正常轨道上来,所以说对于下半年的经济发展还是充满信心的。
2023年经济趋势如何
2023全球经济总体展望
2022年受多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普遍承压。2023已来,全球经济何去何从?
市场4普遍认为,2023年全球经济将延续低增长态势。
➢IMF预测,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2.7%,至少1/3的国家将陷入经济衰退
➢世界银行将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3%下调到了1.7%
➢经合组织认为,2023年全 球经济增长将放缓至2.2
➢国际金融论坛(IFF )预测,2023年全 球经济增长将为2.8%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预测,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2.2%
➢高盛、巴克莱、摩根士丹利、花旗银行等国际投行均预测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将放缓至2%以下衰退”将成为2023年全球经济的焦点话题。
全球不同地区走势
1、亚太地---全球经济活动最具活力火车头
2023年亚太地区总体保持相对稳定,经济增长强劲,但也有很多外来干涉因素的挑战。
2、欧洲----面 临多重考验
俄乌危机以来,欧洲先后对俄国施加9轮制裁带来了连锁负面效应一能源价格飙升,物价大幅上涨,社会矛盾加剧。2023年,经济前景继续恶化。新的一年,继续追随美国对俄极限施压,还是加强战略自主,缓和对峙局面,正是考验领导人智慧和能力的时候。
3.、美国---或面临经济衰退
2023年,美国经济衰退阴云笼罩,美国银行预测,可能从第一季度开始衰退,全年经济增速恐为负数。
4、中东---局势趋稳
2023年,中东局势总体缓和,局部震荡的势头可能延续。新的一年,美国,欧洲,俄罗斯,印度等国对中东的关注度都在上升。与我国的关系也必将进一步升级 。
5、非洲---自主求稳促发展
非洲人口增长快,市场潜力大,能源丰富,可望在自主努力下迎来经济复苏。
面对经济不明朗,大厂裁员,物价高涨,我们普通人都该做到未雨绸缪,尽量争取在危机中独善其身。
1、切勿超前消费,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增加储蓄,以此提高自己应对意外(比如失业,生意不景气)的能力。
2、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成为企业的核心人员。
3.、切记盲目跟风,投机取巧,贪图短期超额收益,极有可能是一场骗局。
4、利用业余时间,多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增加自己的竞争力,为来临的机会做好准备。
5.、在下跌的市场中,或许也是机会,依然可以考虑长期持续地分散投资。
6、最后的最后,给自己安排一些运动和放松的时间,身体健康心情愉悦是所有一切的前提。
2022年是不是买房的好时机?你有买房的打算吗?
2022年是不是买房的好时机?
其实对于需要买房的刚需人来说,不管是高价,还会低价,到了需要的时候不管时机你都得买,只不过你买房的时候是不是遇到了好政策,实属运气,其实2022年就是一个买房好时机。
先来回忆一下2021楼市。
一、2021年的楼市动荡
2021年上半年楼市快速增长,到了下半年直接腰斩。
原因是由于疫情后货币环境较宽松,经营贷等各种投机投资资金流向楼市,叠加一线城市“学区房”热,全国一线及核心二线城市的新房和二手房价同步飞涨,尤其是珠三角和长三角更为明显。
2021年大城市的楼房成交量并不理想,特别是二手房这块业务的保费量直接比腰斩还惨,一降再降,从2万套左右,直接降到1万套左右,甚至月成交量低于一万,更别说二三线城市的二手房成交了,个别区更是半年没一个。
当然做最主要的还是银行杠杆率太高,而超八成杠杆全部流入房地产行业,更可怕的是,购房需求的放缓迹象已经开始显现,一旦后期居民购房需求跟不上,资产价格在上涨到难以承受的程度时,那么开发商和银行手中的杠杆就会雪崩式崩塌,必然会发生暴跌,仿佛气泡破灭,经济开始由繁荣转向衰退,人称“泡沫经济”(Foam Economy)。
这也是为什么二手房速冻,新房降温,房企资金无法回笼,房企债务危机立刻到来的原因,现金流枯竭,无法良性循环,某大就是例子。
住建部开始严控炒楼,哄抬价格,约谈炒房客、房企、银行,银行不得不踩急刹车了。
二、2022楼市将是平稳的一年
为什么这样说?
虽然出台了“限涨“政策,但是很多地方也推出“限跌”政策,以确保楼市的稳定,经过了2021的动荡,稳定持续性是必然的。
2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
住建部部长王蒙徽对2022楼市重磅定调,主要为两个方面:
第一,就是保持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政策的精确性和协调性。
第二,就是继续稳妥实施房地产长效机制,保障住房的刚需,同时满足合理的改善性需求,促进房地产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工具和手段,努力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以“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为首要目标,稳是重点,坚决有力处置个别房地产企业因债务违约所引发的房地产项目逾期交付风险。
而且新年开始,也有一些政策,楼市政策、信贷环境无一释放出松动的信号,许多城市已经出现了降首付、降利率。
跌是很难再跌的了,这种平稳不涨,有政策的的时候不就是入手的好时机吗?
2022年首套买房新政策:
贷款买房首付规定: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为首套房90㎡(含)以下的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不得低于20%,90㎡以上的住房公积金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30%。首套房商业贷款首付比例为30%,使用商业贷款买房利率将会上浮。
契税规定:家庭首套房购房面积90平米及以下,契税为1%;购房面积90平米以上,契税为1.5%。
当然刚需的时候,不管是农村自建房房,还是城市里买房,不管是高价还是低价,该建还得建,该买还是得买。
百度百科-房地产泡沫
各省gdp增长率排名
在浙江省金华市新能源汽车小镇零跑汽车有限公司的车间里,新能源汽车有序下线。新华社
4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3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7017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近日来,内地31个省区市陆续公布了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
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各地正在积极克服国内外形势变化带来的多重压力,实现经济平稳开局。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各省经济结构发生了哪些新变化?哪些省份一季度GDP增速跑赢全国?哪些省份有新亮点?
经济总量
江苏和山东位列前三。
广东经济总量破2万亿。
从经济总量来看,广东、江苏、山东占据前三的格局仍在延续。
一季度GDP,广东排名第一,一季度GDP超过2.84万亿元,增速3.3%;另一个2万亿的省份——江苏紧随其后,为2.78万亿,增速为4.6%。这两个省的消费受到疫情的严重影响。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今年广东受疫情影响更大,广东与苏联的GDP差距缩小,从去年同期的1300多亿元缩小到600多亿元。
广东和江苏也是全国仅有的一季度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的省份。
排名第三的山东为1.99万亿元,距离2万亿元大关仅一步之遥,相差约73亿元,其一季度GDP增速为5.2%,是前三名中唯一超过全国增速的。
4月18日,山东省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分析研究一季度经济形势。3月以来,山东省多地出现局部疫情,防控形势骤然严峻。“做好疫情防控是一项政治任务。稳定经济运行的基本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抓疫情防控和抓经济运行是相互支持、相辅相成的,必须做好、做足。”会议强调,继续实施“十大产业”、“十大扩大需求”、“十大创新”行动计划,二季度攻坚,打赢上半年攻坚战。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23个省份增速跑赢全国。
吉林是唯一负增长的省份。
一季度,中国各地GDP数据陆续出炉,23个省份增速“跑赢”全国。总体而言,当地经济稳定,但疫情的影响不容忽视。
今年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8%。地方层面,新疆一季度GDP同比增长7%,全国领先;江西增长6.9%,排名第二;湖北和福建均增长6.7%,排名第三。其他增速超过6%的省份还有贵州(6.6%)、山西(6.5%)、西藏(6.4%)、湖南(6%)和海南(6%)。
榜单的另一端,吉林一季度GDP同比下降7.9%,成为唯一负增长的省份。天津经济运行保持增长,但同比增速仅为0.1%。其次是辽宁,GDP同比增长2.7%。两大经济中心上海和广东的GDP增速分别降至3.1%和3.3%。这些省份大多明显受到当前疫情反弹的影响。
分析
A
一些省份的经济受到突发疫情的影响。
从GDP等核心数据看,大部分省份一季度开局总体平稳,但压力正在显现。
【上海】之前有过企稳,然后下滑,企稳,放缓。
由于3月份疫情突发,上海经济运行前稳后降,一季度有所放缓。上海是第一个城市
京津冀三地,天津一季度GDP 3538.52亿元;增速仅为0.1%,在公布的31个省份中倒数第二。今年年初,天津成为中国第一个直面奥米克隆变异人的城市。一季度固定投资(不含农户)和消费为负,分别下降4.5%和3.9%。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工业生产降幅收窄。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0.6%,比1-2月负增长回落0.9个百分点。
【吉林】中国唯一负增长的省份
3月疫情严重的吉林省成为全国唯一负增长的省份。4月28日,吉林省统计局公布,一季度吉林地区生产总值2576.2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下降7.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5.4亿元,同比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841.37亿元,同比下降11.6%;第三产业增加值1559.46亿元,同比下降7.5%。
B
在国际形势下,商品价格猛涨。
今年一季度,除了疫情,国际形势下,能源、食品等大宗商品价格飙升也影响了经济运行。
【山西】产煤大省首次达到2万亿元。
作为产煤大省,山西2021年GDP首次达到2万亿元,位居全国前20。今年一季度GDP超过5500亿元。
此外,内蒙古一季度GDP增速为5.8%,是2018年以来一季度增速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全区GDP也突破5000亿元。4月22日,自治区党委常委会议强调,加强重大项目建设跟踪调度和后续服务,全力推动各类新项目尽快开工,续建项目尽快建成投产,促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
能化、绿色化改造,持续释放投资潜力。要加紧抢占新能源发展制高点,以新能源全产业链发展牵引整个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黑龙江] 近9年首次超平均增幅
东北的能源和粮食大省黑龙江也迎来好消息,一季度GDP增速5.4%,这也是黑龙江自2013年第三季度以来,近9年共计34个季度来首次超过全国平均增幅。黑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芦玉春在4月25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一季度黑龙江经济持续恢复性增长,总体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好于预期的态势,主要特点是“晋位明显”、“结构优化”。
芦玉春介绍,“晋位明显”的主要标志,除了一季度GDP增速外,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1%,居全国第14位,比上年同期前进16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2%,居全国第12位,前进8位。
措施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打开政策“工具箱”
[内蒙古] 基础设施投资超前布局
早在年初,许多省份就为今年设定了高于GDP增速的投资增长目标。一季度,各地力拼投资“开门红”,超过20个省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达到两位数。其中,内蒙古投资同比增长59.6%,全国领先。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表示,基础设施投资超前布局,对全区经济发展起到引领作用。
[海南] 出台减免税收、房租等“礼包”
加大纾困扶持力度稳住市场主体,亦是眼下各地应对下行压力,积累经济增长动能的重要举措。
以服务业为经济增长主动力的海南出台措施,进一步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提出减免税收、减免房屋租金、加大信贷融资支持力度等政策“礼包”。针对中小微企业现金流紧张、流动性弱等问题,民营经济大省浙江积极落实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在退税进度上优先安排小微企业,直接为市场主体提供现金流。
亮点
江西等中部地区增速亮眼 投资、消费、出口协同拉动
一季度GDP增速全国第二、中部第一的是江西,为6.9%,并有多项细分数据跑赢全国,发展强劲。
以需求为例,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协同拉动。春节期间“两不停”、省市县三级重大项目协同联动开工有力推动了投资规模扩大、进度加快,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6%,居全国第5位,高于全国6.3个百分点。江西各地陆续出台政策促消费稳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9%,居全国第1位,高于全国5.6个百分点;进出口总值增长29%,高于全国18.3个百分点,较上年扩大16个百分点。
4月22日江西省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暨“强攻二季度、确保双过半”动员视频会上,江西省委书记易炼红提出了“八个强攻”的要求,强攻惠企纾困、项目建设、促进消费等。
在促销费方面,据“江西发布”消息,4月28日江西商务厅发出20亿“红包”,开展汽车、家电促销费活动以及推动成品油促销等。
新疆一季度增速全国第一 挖掘机指数反映基建火热
与天津增速低迷相反,去年GDP总量超越天津的新疆,今年一季度GDP为3975.3亿元,增速为7%,高居全国第一。这个数字也是新疆2021年的GDP增速。
4月25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3年第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电视电话会议强调,要全力以赴把“开门红”变成“全年红”。要突出抓好工业稳增长,积极推动工业强基增效;要突出抓好重大项目建设,掀起新一轮“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工作热潮。
有一项指标反映新疆项目建设的热潮。4月19日央视财经发布的挖掘机指数中,一季度宁夏、新疆、青海等西部地区成绩亮眼。抢抓国家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的“窗口期”,在“东数西算”的带动下,新旧基建叠加,基建投资增速明显加快。其中,新疆压路机平均作业量同比增长27.8%,拖泵同比增长5%,分列全国第二、第三。今年一季度交通基础设施完成投资40.93亿元,同比增长53.1%。据悉,挖掘机是基础设施建设的“标配”,是反映基础设施建设、观察固定资产投资等经济变化的风向标。
部分省份GDP增速
从同比增速看,有30个省份实现了正增长,吉林受疫情影响较为明显,同比下降了7.9%。有23个省份增速高于全国增速,北京一季度GDP为9413.4亿元,同比增长4.8%,与全国增速持平。
其中,新疆、江西、福建、湖北、贵州、山西、西藏、湖南、海南等省份增速亮眼,均高于或等于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