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国人口从数量增长全面转向质量增长」这件事?
人口数量和人口质量对经济的影响
人口数量只能扩大经济总量,对人均数值提高不作用;人口质量才是决定经济的重要因素;人口质量提高,社会生产率就提高,人均消费也会提高,从而使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数量对经济本身影响不大,多的是影响资源的供给。
影响人口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大类。(1)自然因素。指人类个体的遗传因子和其他先天性素质等自然因素,它对人口质量结构影响很大。(2)社会因素。指政治经济因素、思想文化因素、宗教和道德因素等社会因素,它对人口质量结构施加决定性的影响。此外,人口数量及其变化也影响着人口质量结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口数量多,增长速度快,会妨碍人口质量的提高,从而影响人口质量结构向好的方面发展。
拓展资料:人口不均衡的增长格局
1、根据联合国数据,世界人口已经达到70亿。与之相伴,世界人口的增长却极其不均衡,发达国家人口要么已经停止增长,要么增长缓慢,而很多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仍然很快。每年新增的7800万口很大一部分分布在最贫穷的一些国家。如今,发达国家的生育率大大低于更替水平。2005年~2010年,发达国家的总和生育率已经下降到1.6,其中低于1.3的国家有14个。在平均生育年龄为30岁的稳定人口中,1.3的总和生育率意味着人口规模每年下降1.5%,人口规模45年就会减半。
2、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则截然不同。在150个发展中国家中,2005年~2010年,仍然高于每个妇女5个孩子生育水平的国家有27个,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妇女平均每人生育4.4个孩子,其中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国家每个妇女平均生育5.3个孩子。如今,非洲大陆人口已经达到10亿,且以每年2400万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50年将超过20亿。
3、根据联合国最新的人口预测,到本世纪末世界人口会增加30亿左右,其中97%的新增人口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其结果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将从82%上升到87%,发达国家的比重相应地从18%下降到13%。世界人口的不均衡增长正在给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影响。
如何理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突出表现在经济发展质量出现积极变化、发展效率开始改善和发展动力正在转换等趋势性变化。 (一)发展质量出现积极变化 从投入端看,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科技成果等关键要素质量加快提高。人力资本质量加速提高。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由2000年的7.4年提高到2015年的10.2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已超过13.3年。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数量快速扩大。2016年,普通本专科毕业生、研究生毕业人数分别是本世纪初的7.4倍和9.6倍;近十年留学回国人数增加十余倍,预计2017年将达到60万人,比2012年翻一番。 科技成果质量有所提高。根据OECD的统计,2中国人口现状及当前出现的问题有哪些?
中国人口现状目前呈现了四个特征,分别是总量上人口增速放缓、老龄化、 低生育率程度增加以及生育率和育龄人口下降。 第一,在人口总量方面,我国人口总量较高但是增速下降较为明显,2017 年我国总人口达到 13.90 亿,人口增速仅为 0.53%,同时中国劳动力拐点出现,2015 年达到劳动力峰值后,中国劳动力已经出现下降。 第二,中国人口呈现了老龄化和低生育率的趋势,随着医疗条件改善,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不断提升,2015 年平均预期寿命已达到 76.3 岁,老年人占比已经达到了 11.4%,老年抚养比15.9%,未来可能老龄化程度可能会继续提高,同时低生育率趋势明显,统计局口径每名育龄妇女生育数如何理解中国现阶段调整人口政策
1.现阶段我国的人口政策是计划生育。
2.中国现阶段调整人口政策的具体做法是少生、优生、晚婚、晚育。制定这一基本国策的原因和目的是为了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源、环境相适应。我国的人口政策主要包括计划生育政策,婚姻政策和人口迁移政策等部分。政府根据全国人民和整个民族的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着眼于人口发展与自然资源开发相协调、人口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兼顾人民意愿和民族习俗等客观条件,制订符合中国国情的人口政策。中国人口政策概括说来就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公布中国过去十年增长7206万人口,总数达到了14.11亿人,继续保持了低速增长,但增速呈逐年下降趋势。中国人口在未来某一年转为负增长的可能性严重存在。不过相信这一次人口普查结果将触发国家人口政策的更多调整,中国从抑制生育转为鼓励生育的重大政策转型过程很可能会从起步向全速迈进过渡,肯定会在未来一些年里看到保障性和激励性的人口新政策出台。
拓展资料
关于人口政策
中国的人口政策是指中国政府调节和指导本国人口发展所采取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主要包括全面开放二孩政策、单独二孩政策、双独二孩政策、独生子女政策,婚姻政策和人口迁移政策等部分。 政府根据全国人民和整体民族的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着眼于人口发展与自然资源开发相协调、人口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兼顾人民意愿和民族习俗等客观条件,制订符合中国国情的人口政策。中国人口政策概括说来就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中国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人口总数大,对经济发展来说,利的是提供了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使工业成本降低,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消费,但人口素质不高,高科技产业人才难觅,使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发展缓慢。资源是有限的,人口的不断增长,对资源造成了巨大压力,人们的节约和保护意识薄弱,对资源的需求量大,工业,农业,生活对资源的浪费和污染,使中国的资源面临巨大压力。
造成粮食短缺的一个原因是世界上可耕地面积有限,而且分布不均,其中最肥沃而又便于耕种的土地均已开垦,剩下的若开垦则需要大量投资。实际上各个国家人均占有耕地的数量是极不平均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几乎没有扩大耕地的可能。有些地区甚至还需要退耕还林、还牧。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城市、交通占地的不断增加,使耕地面积不断缩小。虽然人们还可以通过改革耕作技术和增加农业投资等措施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使粮食获得较高的收获,但目前粮食增产是有限度的。最根本的措施是控制人口的增长。
矿产资源:我国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而庞大的人口数量对矿产资源需求,已使我国在允许的人均矿产消费很低的情况下,成为一个资源消费大国。每年矿石采掘量达50亿吨,年人均5吨。总量超过了美国的采掘量。不仅造成资源的紧张,而又诱发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很多矿产品和加工产品又被用来满足新增人口的需要。
由于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发生在实行计划生育、独生子女等背景下,因此又具有特殊的复杂性。穆光宗说,中国的老龄化伴随着独子高龄化、高龄病残化、老年空巢化、空巢孤独化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