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开放美元-人民币自由兑换,汇率会瞬间到1:20以上”这种说法有没有经济学基础?
如果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汇率变成了1:1,会有哪些影响?
首先,人民币兑美元如果是1:1,那么会削弱国内商品出口的竞争力,会对国内出口造成不利影响。简单地说,过去购买一件中国商品只需花1美元,现在要花6.43美元才行,中国的制造业会受到严重打击。而我们中国又是贸易出口大国,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的外贸出口总额高达32.16万亿,贸易顺差就达到了3.7万亿。如果我国出口受到影响,国内经济增长也将会受拖累。
再者,如果人民币兑美元升值是1:1,那我国的外储就会严重缩水,我们目前有3万亿左右的外汇储备,其中70%以上的外储又主要以美元和美债为主,按照当前的汇率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相当于近20万亿人民币,如果美元兑换人民币变成1:1,那么这样的损失是不可接受的。
最后,如果人民币兑美元升值是1:1,那就会大量的外资流入中国,把美元兑成人民币,而我国央行又要被动投放大量基础货币,国内就有可能发生恶性通货膨胀,别看人民币对外升值,其实人民币在国内的购买力是贬值的。此外,由于人民币升值,使国外进口商品的价格越来越便宜,这会对国内生产企业造成较大的压力,届时是商品卖不出去,库存积压严重,资金无法回笼,会有大量制造企业倒闭。
人民币升值要在合理区间才是最好
现在很多人一看到人民币升值,就称之为利好,其实人民币升值是一把双刃剑,人民币过度升值对中国出口不利,对中国经济不利,而且对国内稳定物价也不利,更对于我国持有大量美元和美国国债不利。
最好的办法,并不是人民币单边升值,而是在一个大的箱体内运行,有涨有跌,每年人民币汇率追求小幅上涨,稳中有进。而对于出口企业来说,是需要人民币汇率稳定,最忌大起大落,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出口贸易。
怎样看待人民币自由兑换问题
人民币自由兑换,是指在外汇市场上,能自由地用本国货币购买某中外国货币,或用某中外国货购买本国货币。显然,此时国际幼稚账户中所记载的各种国际间交易行为产生的本避雨外币间的兑换需求都可以在外汇市场上不受限制的得到满足。但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国家对上述自由兑换行为进行了一定的限制,从而形成了不同含义的自由兑换。按产生或不兑换需要的国际间经济交易的性质分,货币自由兑换可以分为经常账户下的自由兑换和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实现人民币的经常账户可兑换使我国经过较场世纪的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形成银行结、售汇制度,在吃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了中国现行的外汇市场体系,1996年银行结、售会制度进一步改革,并含了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但人民币要成为国际货币,成为国际交易的主要货币,人民币必须实行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实现资本的自由流动。
实行货币自由兑换对一国经济的影响的利弊一直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从理论上讲货币自由化对一国的经济会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同时也会产生一些问题。
赞成货币自由化的主要观点有:
1)资本流动是为了获得高收益,资本具有逐利的本性,实行货币自由兑换使资本自由流动,和商品的自由贸易一样可以增加各国的国民的福利,虽存在一定成本,但其潜在收益大与其成本。
2)从一国看货币自由兑换,资本自由流动有利于各国的融资,从国际经济看,有利于为贸易和投资提供资金增加收入,支持多边贸易和货币体系,继而增加福利。
3)主要工业化国家都实现了资本流动的自由化,由此看来实现资本流动自由化使经济发展的一个阶段,是不可回避的。
反对货币自由化的主要观点有:
1)资本的有效分配以来与信息的公开化和对城,对信息的正确判断,事实上这些条件得不到满足。
2)在实践中,资本流动并没有体现合理的、有效的资本配置作用。
3)允许资本自由流动很可能使资本流向低税或无税市场,而不是实现资本的最佳配置。4)在发生金融危机之际货币贬值的概率很高。
人民币汇率与自由兑换问题
盯住浮动 1994年以来,尽管中国实行固定钉住汇率制度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面对新的国内外经济环境,继续维持固定钉住汇率安排,其成本将是很高的。本文在反思1994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及其运行机制的基础上,以货币模型为分析框架,对人民币汇率制度对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从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角度提出实行新的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必要性。 关键词: 汇率制度 货币政策 影响分析 自1994年1月1日我国人民币汇率并轨后,我国建立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然而长期以来,人民币汇率“管理”有余而“浮动”不足,形成事实上的钉住美元。在当时环境下,这种汇率制度的合理性是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利弊
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好处:
1、有利于提高货币的国际地位:可自由兑换的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地位较高,作用较大,它在一国的国际收支、外汇储备、市场干预以及其他国际事务等方面,发挥着更大或关键的作用。
2、更好的引进外资:外资大规模进入中国,要求更加开放、公平的市场经济,也要求一个自由宽松、平等竞争的金融环境。
3、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利用国际资本发展经济:一国货币能否自由兑换,尽管不是利用外资的先决条件,却是一个长期性的影响因素,特别是外国投资者的利息、利润能否汇出,是外国投资者必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4、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有利于增强国民对人民币币值稳定的信心:实现人民币可自由兑换,进一步放松外汇管制,意味着中国政府对开放型经济的驾驭能力不断增强,并可就此树立政府坚定不移地实施开放政策的良好形象。
5、有利于维护贸易往来和资本交易的公平性,减少储备风险与成本:如果一国货币是可自由兑换货币,该国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就可以用本币支付,由此减少了动用外汇储备来平衡的压力;同时,也可以不需储备太多的外汇而造成投资机会和投资收益的损失。
人民币自由兑换的不利之处:
1、汇率浮动:资本账户开放后,外国资本要自由进出,政府在利率政策与汇率政策方面的自由度一定会受到影响。
2、开放资本账户后的风险:国内资本可以自由流出,外国资本也可自由流入,由此将带来许多金融风险。国内很多的人民币资产将会转移投资国外的一些高收益项目。外资的大量进入也会造成某些领域的泡沫。
3、债务风险:在目前发达国家利率都非常低的情况下,一些外资会借机大量借债,到中国市场投资,这实际上是把短期债务转换成了长期债务。
4、挤兑风险:现在,世界各国货币基本上是政府的信用行为,如果不出现很高的通货膨胀,没有人会将银行的储蓄取出来使用。但是当资本自由流动时,挤兑情况就有可能出现。
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需具备哪些条件?
一、兑换条件
1、健康的宏观经济状况;
2、健全的微观经济主体;
3、合理的经济结构和国际收支的可维持性;
4、恰当的汇率制度与汇率水平。
二、兑换的好处
1、有利于提高货币的国际地位
可自由兑换的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地位较高,作用也较大,它在一国的国际收支、外汇储备、市场干预及其他国际事务等方面,发挥着更大或关键的作用。
2、有利于形成多边国际结算,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3、有利于利用国际资本发展经济
一国货币能否自由兑换,尽管不是利用外资的先决条件,但却是一个长期性的影响因素,特别是外国投资者的利息、利润能否汇出,是外国投资者必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4、有利于维护贸易往来和资本交易的公平性
5、有利于获取比较优势,减少储备风险与成本
如果一国货币是可自由兑换货币,该国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就可以用本币支付,由此减少了动用外汇储备来平衡的压力;同时,也可以不需储备太多的外汇而造成投资机会与投资收益的损失,即减少储备风险和成本。
6、有利于满足于国际金融、贸易组织的要求,改善国际间的各种经济关系
扩展资料
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实力还不能完全满足货币自由兑换的要求, 资本项目的开放还受到许多条件的制约。主要是:
1、人民币汇率、利率形成机制不够完善。
在目前的结售汇制度下, 人民币汇率水平并不是完全反映外汇市场供求的均衡汇率。国家对市场行为主体持有、使用外汇还存在着诸多限制, 决定人民币汇率的银行间外汇头寸市场被几家大银行所垄断, 汇率缺乏真实性。
2、通货膨胀的压力依然存在。
几年来, 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已使中国的通货膨胀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但不断增加的财政赤字使通货膨胀的隐患依旧存在。在币值稳定的基础上开放资本项目, 必然导致外资的大量流入和外汇储备的增加, 从而加大外汇占款的基础货币的投放量, 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可能性。
3、国内金融市场不够完善。
资本项目开放将使国内外金融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 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会很快传递到国内, 而健康的金融市场体系能较好地应对各种冲击, 具有自我减震作用。
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还不够成熟, 金融机构类型单一, 垄断性强; 金融产品种类稀少, 交易量小, 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金融机构还尚未建立起适应国际竞争的机制; 短期货币市场与外汇市场的发育还很幼稚, 中央银行无法通过它们进行有效的调控。
4、微观经济主体缺乏活力。
企业是微观经济活动的主体, 由于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体制所致,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国有企业普遍低效, 目前处于转制过程中的国有企业亏损面相当大, 由于企业缺乏自主权、
经营管理不善等种种原因, 企业尚不具备灵活的机制来适应资本流动、资本价格变动和汇率变动带来的影响, 国际竞争能力十分薄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自由兑换货币
百度百科——人民币自由兑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