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1 月上海两大主要汽车出口码头累计汽车出口近 11 万辆,这一数据说明了什么?
特斯拉上海工厂明年或产55万辆 计划出口11万辆
财经网汽车讯特斯拉上海工厂2021年预计年产55万辆。
近日,有消息称,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在2021年计划产能约为55万辆,其中Model3占30万辆,ModelY占25万辆;55万辆中将有10万辆Model3和1万辆ModelY用于出口。消息人士还表示,特斯拉已向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发出订货需求。
财经网汽车就上述消息联系到特斯拉汽车有关人士,对方暂未立即回应置评请求。
今年年初,耗时一年建成的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一期)正式投产,当时其产能预计为每周3000辆,年产15万辆。9月底,特斯拉CEO马斯克在2020年股东大会上表示,期待上海工厂实现100万辆的年产量目标。
公开资料显示,特斯拉在上海共有3个建设项目,分别为特斯拉超级工厂厂房项目、超级工厂(一期)第一阶段项目、第一阶段-零部件生产工艺提升项目。(一期)第一阶段项目分期建设,分为A、B两阶段。10月下旬,环评报告信息显示,A阶段已完成建设,而B阶段处于在建状态。
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曾表示,上海工厂二期项目预计于今年年底建成。作为ModelY的主要生产基地,国产版有望在2021年第一季度正式交付。
10月22日,特斯拉发布的三季度财报显示,上海超级工厂Model3年产能已经增加至25万辆,并表示将考虑出口中国制造的特斯拉至海外市场。
10月26日,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启动Model3整车出口业务,宣布将首批7000辆Model3标准续航升级版运往欧洲市场,包括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士等国家。
第三季度财报还显示,得益于降价策略和成本的降低,特斯拉在该季度净利润同比暴增131%;交付量突破139300辆。兴业证券报告显示,国产版Model3单车成本为17.6万元,比美版Model3低24%。中国版Model3无疑可以为特斯拉在欧洲市场争取更多利润空间。
今年1月份,特斯拉曾表示,2020年可以“轻松交付50多万辆汽车”。10月,一封内部电子邮件显示,马斯克向员工表示今年仍有望生产50万辆汽车。数据显示,特斯拉在2020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的交付量分别为88400辆和90560辆。这意味着第四季度特斯拉需要至少交付181650辆才能完成目标。
天风证券报告认为,特斯拉2020年第三季度交付量同比提升43.9%,预计2020年销量会在ModelY和上海超级工厂的推动下继续上升,其2020年全球销量约为50-60万辆,2021年约为90万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中国出口机械设备最多的上市公司
从机电产品出口的结构上看,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4.13万亿元,增长14.6%,出口金额占出口总额的57.2%。其中,汽车出口增长32.5%、船舶出口增长25.1%、手机出口增长13.5%。 市场换技术促使我国汽车行业迅速发展 一带一路利好自主品牌 作为我国机电行业出口的主力军,乘用车和商用车成为主要出口的车型。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1~6月,汽车企业出口39.6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26.2%。分车型看,乘用车出口27.3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36.5%;商用车出口12.3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8.1%。 对于我国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华金证券研报认为,“市场换技术”战略促美国现在的造汽车技术能领先中国多少
特别是传统汽车,很多人都会想到欧洲,因为那里是汽车工业的发源地;但眼下,提起新能源汽车,相信很多人想到的会是中国。如今,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卖到了全世界各地,包括汽车的发源地欧洲。 数据显示,目前在欧洲,每10台新能源汽车中,就有1台来自中国。去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给出了一张漂亮的出口成绩单:2022年前11个月,我国汽车出口278万辆,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同比增长1倍。最潮中国范儿,今天我们关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 中国智能制造“新名片” 上海外高桥海通码头,一批国产新能源汽车正在依次装船。 上海外高桥港区海关查验九科科长 陈佳:新能源国产汽车,这些车辆信息都是上海2023年起插电式混动不再送绿牌,这释放了何种信号?
上海2023年起插电式混动不再送绿牌,这释放了何种信号?
2月10日“上海发布”公布信息显示,上海市政府最新公布《上海市鼓励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实施办法》。
根据办法,自2023年1月1日起,消费者购买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的,上海市不再发放新能源专用牌照额度(下称“绿牌额度”)。
办法还明确了新能源专用牌照额度申请个人的要求。
和此前相比,新出台的办法在要求个人用户名下没有使用过上海市绿牌额度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外,还要求插电混动车辆需的购买者必须满足在上海市有充电设施的要求,并且名下没有上海市非营业性客车额度证明,没有用非营业性客车额度登记的车辆(不含摩托车)。
新的办法自 2021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有效期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2021 年 1 月 1 日至 2021 年 2 月 28 日,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申请专用牌照额度的,继续按照上一轮新能源汽车的购买程序和条件办理。
2020年10月24日,上海公安局交警队宣布,调整外牌限行措施。上海市外牌限 行政策收紧,使得免费发放的新能源本地牌照愈加受到追捧,受此影响,上海新能源汽车销售呈现爆发性增长。
插电式混动以及增程式汽车,当前虽然也算是新能源汽车,但是不少车主在购买后,都把它当燃油车来用,购买插电式混动的目的,更看重这个“绿牌”。
上海是国内汽车限购较为严格的几个城市之一,但是对于新能源汽车,上 海市则是大力支持。在燃油车蓝牌平均竞拍价格高达8、9万元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的专属绿牌免费送,就连大部分时间都烧油的插电式混动车型,也可以免费申领新能源牌照。而上海市政府此次出台新能源申领牌照的政策之后,将 从根本上卡断购买“插电式混动汽车”,钻牌照空子的行为。
新政对上海市民的影响
消息发出,有网友评论认为,该办法对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的限制更加严格了。
由于新政从2023年1月开始实施,有网友称,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在上海还能卖两年,说明上海的政策水平还是不错的,给了一定的过渡期,但主机厂以后可能不会规划插混的产品了。
新政策实际影响的个人消费者应该不会特别多,毕竟已经拥有沪牌燃油车的消费者不太会选择再购买一台插电混动或者增程式的产品,增购纯电动车的情况还是比较多的。但是这条政策改动,表明了上海市政府的立场,将逐步划清新能源产品的界限,不再容纳过渡技术产品。
目前上海存量的插电混动产品大都是网约车和一部分个人用户,运营车辆不受该政策管辖,但是当插混与增程式产品不再拥有政策支持时,消费者购买此类产品的倾向会断崖式的下降,厂家也将失去制造开发迭代强混产品的动力,未来可能会间接导致上海整个网约车市场的洗牌,充电资源将会开始紧张,充电桩产业可能会迎来发展。
购买二手新能源申请绿牌与购买新车申请绿牌的规则完全相同,所以个人用户未来二手插电混动产品的残值将变的非常的低,个人用户存量插混或增程式产品面临置换时会出现残值归零、牌照报废的情况。
事实上,2020年10月27日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简称“路线图2.0”)明确提出,至2035年,我国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各占一半,汽车产业实现电动化转型。
这也意味着,长期来看,我国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各占50%,至2035年,传统能源动力乘用车将转为混合动力,从而实现汽车产业的全面电动化转型。
2月9日,中汽协数据显示,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连续7个月刷新纪录。
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19.4万辆和17.9万辆,同比增幅分别高达285.8%和238.5%。
中汽协方面指出,与2020年1月相比,国内纯电动汽车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6.6万辆和15.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66.6%和287.8%;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万辆和2.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2.4%和104.7%;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9辆和63辆,同比分别下降80.0%和63.2%。
在政策支持以及供给驱动下,我国新能源车产业链逐渐成熟,多元化新能源车产品不断满足市场需求,新能源车有望继续保持超预期的高速增长。
2019年汽车和汽车零部件行业深度分析
汽车零部件在通常情况下是指除汽车机架以外的所有零件和部件,其中,零件指不能拆分的单个组件;部件指实现某个动作(或:功能)的零件组合。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居民消费水平的逐步提高,新车配套对汽车零部件的需求增长。
同时,随着中国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提升,在汽车维修和汽车改装等后市场中对零部件的需求也逐步扩大,对零部件的各项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在近年来取得了良好发展成就。
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现状
——产业简介:覆盖范围广,产品种类多
汽车零部件在通常情况下是指除汽车机架以外的所有零件和部件,其中,零件指不能拆分的单个组件;部件指实现某个动作(或:功能)的零件组合。部件可以是一个零件,也可以是多个零件的组合体。在这个组合体中,有一个零件是主要的,它实现既定的动作(或:功能),其他的零件只起到连接、紧固、导向等辅助作用。
汽车一般由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气设备四个基本部分组成,因此汽车零部件各类细分产品均由这四个基本部分衍生而来。按零部件的性质分类,可分为发动机系统、动力系统、传动系统、悬挂系统、制动系统、电气系统及其他(一般用品、装载工具等)等。
——产业链全景图
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上下游产业主要是指其相关的供应和需求产业。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提供原材料的市场,包括钢铁、有色金属、电子元器件、塑料、橡胶、木材、玻璃、陶瓷、皮革等。
其中,原材料需求量较大的有钢铁、有色金属、电子元器件、塑料、橡胶、玻璃。下游包括汽车整车制造厂商、汽车4S店、汽车修理厂、汽车零部件配件商和汽车改装厂等。
上游对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影响主要在成本方面,原材料(包括钢材、铝材、塑料、橡胶等)的价格的变动直接关系到汽车零部件产品的制造成本。下游对汽车零部件的影响主要在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方面。
随着科技的发展,汽车产品的更新换代日益加快,这就要求汽车零部件行业加快技术创新,提供市场需求的产品;否则就会面临着供给需求脱节困境,造成结构失衡和产品积压。
——政策推动:政策规划频频落地,助推行业健康成长
由于每辆汽车需要的汽车零部件达到1万个左右,而这些零部件又涉及到不同的行业和领域,在技术标准、生产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国家关于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相关的政策主要分布于汽车产业的相关国家政策当中。
从整体来看,国家正在促进我国汽车行业调整升级,鼓励研发制造高质量、高技术水平的自主品牌汽车,对新能源汽车保持着较大的扶持力度。一系列汽车产业政策的发布,无疑对零部件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为促进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积极健康发展,近年来我国相关部门颁布了行业相关政策发展规划。
——市场规模现状:主营业务收入不断扩大
中国新车生产为我国新车零部件配套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空间,同时不断增长的汽车保有量下,汽车维修与改装对零部件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促使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不断壮大。
2019年,在汽车整体市场滑坡、新能源汽车补贴下降、排放标准逐渐升高等因素影响下,零部件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但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仍呈现稳定增长趋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13750家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统计,全年累计主营业务收入3.6万亿元,同比增长0.35%。初步估算,2020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在3.74万亿元左右。
注:1)同比增速数据由于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变动,每年统计口径有所不同,同比数据均为当年规模以上企业生产数据进行同比。
2)2020数据为初步测算数据,仅供参考。
——进出口现状:进出口金额呈现下行
2014年以来,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稳步发展之下,我国汽车零配件的进出口得到良好发展。2017-2019年,中国汽车零配件进出口金额均呈波动下降趋势,2019年汽车零部件进出口分别为353.1亿美元、665.59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12.8%、4.4%。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市场下,零部件企业普遍面临着较大的压力。2020年1-11月,汽车零配件进口金额294亿美元,同比增长0.1%;汽车零配件出口金额507.1亿美元,同比下降7.6%。
从四大类汽车零部件产品进出口结构来看,汽车零部件、附件及车身在进出口市场占比均为第一,占比分别为81.42%和61.78%;汽车、摩托车轮胎出口金额占比达20.23%,进口金额占比仅为1.83%;发动机在汽车零部件产品进出口市场中占比均在10%以下。
注:内圈为进口产品结构,外圈为出口产品结构。
——市场研发现状:多方机构合作成为趋势
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依然存在技术瓶颈,尤其是在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和节能汽车核心零部件技术方面。
为了解决技术瓶颈,零部件企业在加强自身产品研发投入的同时,也在积极寻求与相关单位的合作。如下图所示,有的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合作研发汽车零部件,如上汽大众和日本瑞萨共同成立汽车电子联合实验室;有的整车企业与IT企业合作开发汽车零部件,如江淮汽车与华为合作开展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企业信息化、智慧园区、智能工厂等领域的研究;
有的零部件企业与IT企业合作,如伟世通与腾讯合作开发自动驾驶技术以及数字化AI座舱解决方案;同时研究机构也积极参与合作,共同研究推动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可以看出,未来“多方合作,共同研发”模式将成为推动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竞争及投资兼并现状
——区域竞争格局:零部件产业集群效应凸显
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是伴随整车厂起步发展的,基本都是围绕整车生产基地,呈现集群式发展。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已形成东北、京津冀、中部、西南、珠三角及长三角六大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在六大产业集群中,汽车零部件产业产值占全产业的80%左右。围绕整车企业,汽车零部件企业以“扩规模、调结构、提升附加值”为抓手,提高了产业链纵向延伸和横向合作的效率,产业链协同效应初步显现,结构竞争优势大幅提升,集群规模和集群效应更加凸显。
——企业竞争格局:中国企业竞争力提升
在2020年国际百强榜单中,排在前五位的企业是德国博世、德国大陆、日本电装、加拿大麦格纳和德国采埃孚,有11家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入选,分别是潍柴集团、华域汽车、海纳川、均胜电子、宁德时代、中航汽车、广汽零部件、玉柴集团、中策橡胶、中信戴卡、法士特集团。
其中,潍柴集团零部件业务收入总额以2164.67亿位居国际百强榜单第8位,位居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百强榜首位。
总体来看,中国企业的规模化能力在增强,入围2020年全球百强榜的中国企业由2019年的8家增加到了11家,排名均有所提升。
——投资兼并现状:汽车零部件企业投资并购加快
——投融资市场繁荣。近年来,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已经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2014-2020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投融资市场呈现波动增长态势,市场于2015年达到峰值,投资数量和投资金额分别为88件和80.05亿元。2020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投资规模为53.64亿元,汽车零部件还有很大投资空间。
未来零部件企业投资将更加活跃,通过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实现零部件产业升级进而推动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升级,实现汽车零部件从低端制造向科技含量高的领域发展。
——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投资并购加快。
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完成了21宗投资并购类的案例,其中传统汽车相关产品的投资并购案例有7宗,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产品投资并购案例有14起。
从传统汽车零部件领域的投资并购案例来看,主要涉及核心零部件系统相关产品、轮胎、车身附件等方面。从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领域投资并购来看,主要涉及动力电池、无人驾驶、智能平台等方面。
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分析
——发展趋势:汽车售后市场成为主要增长点
受到“重整车、轻零件”的政策倾向影响,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长期面临技术空心化危局。大量中小规模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产品线单一、技术含量低、抵御外部风险能力弱。近年来,原材料和人工成本的攀升使得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利润率波动下滑。
《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出,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零部件供应商,形成从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产业体系。到2020年,形成若干家超过1000亿规模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到2025年,形成若干家进入全球前十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
未来在政策支持下,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将逐步提高技术水平与创新能力,掌握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在自主品牌整车企业的发展带动下,国内零部件企业将逐步扩大市场份额,外资或合资品牌占比将有所下降;
同时我国目标在2025年形成若干家进去全球前十的汽车零部件集团,行业内的兼并将会增多,资源向头部企业集中;随着汽车产销量触及天花板,汽车零部件在新车配套领域发展有限,巨大的售后市场将成为汽车零部件行业增长点之一。
——发展前景:行业向好趋势不变
受益于国内外整车行业发展和消费市场扩大,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尽管在疫情影响下汽车消费市场转冷,但长期向好势头不变,汽车零部件行业仍面临较大的发展机遇。来自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为零部件行业的发展夯实了基础。随着技术创新,我国国内零部件配套体系逐步与世界接轨,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仍将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前瞻预测,至2026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将突破5.5万亿元。
更多数据来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深度市场调研与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