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及肥料的出口限制对于经济市场的影响是什么?
欧盟禁运俄罗斯化肥,未来我们的粮食供应会否受到影响
因特殊原因,每日商品原内容无法发布,对此问题我们会尽快解决,另外今天临时给大家送上一些其他内容。
最新消息显示,目前欧盟正式对俄罗斯化肥实施了禁运,同时,国际谷物理事会也将这个全球最大的小麦出口国排除在成员之外。
尽管当前各方表示,一旦俄罗斯退出全球粮食贸易市场,那么国际粮食供应将面临供应缺口问题,特别是低收入地区和国家,可能会无法购买的足够的粮食。
但从上述国际粮食市场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俄罗斯大宗农产品相关的商品出口正面临严峻考验。
目前,因无法获得有效供应,黎巴嫩、斯里兰卡等国家均面临着严重的食品供应问题。
此外,作为全球最大的小麦进口国埃及,目前小麦库存仅剩2.6个月,尽管自3月中旬以来该国的小麦招标一直出现流标,但在最新一期的招标采购中依旧将俄罗斯小麦排除在外,限制仅采购欧洲小麦。
数据显示,在一季度,俄罗斯是埃及小麦进口的主要来源国。
我们目前尚难评估这次招标采购是否会继续流标,但从最近一期孟加拉国5万吨的小麦采购招标获得的最低报价是406美元/吨,作为对比,俄罗斯小麦因为出口受限,目前报价为370美元左右。
此前,粮农组织已经就粮食供应短缺问题提出警告,认为如果粮食商品短缺持续下去,全球营养不良人口数量可能会增加800万至1300万,增长最明显的是亚太地区,其次是撒哈拉以南非洲、近东和北非。
世界银行也指出,食品价格上涨可能会对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造成持久的损害,导致数百万人陷入贫困。
而南非农业商会首席经济学家万迪勒·西洛博则表示,2020年非洲国家从俄罗斯进口了价值40亿美元的农产品,其中约90%是小麦。
当然,除了俄罗斯小麦外,有机构预计,受俄乌冲突影响,乌克兰也至少有20%左右的冬播作物面临无法收获的问题,这里面有相当一部分是冬播小麦。
除此之外,国际市场更为收藏的还是化肥——这是当前模式下全球粮食产量的重要保障。
俄罗斯是化肥出口大国,2021年,其氮、磷、钾3种肥料的出口贸易值均位居世界前三,占比均在15-20%。
出口贸易主要面向巴西、美国和印度等国,这些国家都是全球最核心的粮食出口国或消费国。
上周,数十艘满载化肥的俄罗斯船只正驶往巴西,这被很多市场人士认为可能是巴西能够买到的最后一批俄罗斯化肥。
而在美国,已经有数据显示,今年美国农民可能更倾向于种植化肥消耗量较少的大豆、豌豆等作物,而减少玉米和小麦的种植面积。
这对未来全球的粮食供应都是一种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
近期有越来越多的农产品生产国决定限制出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是因为粮家攀升所致的。
近期有越来越多的农产品生产国决定限制出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最近,世界粮食计划署警告说,2022年将是一个灾难性的饥饿年,38个国家的4400万人徘徊在饥荒的边缘。这一国际事件导致出口国粮食出口量减少,最终导致粮食价格持续上涨。当前的粮食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我们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作为国际贸易组织的成员,我们处在一个和平的国家,有稳定的粮食安全。我们也应该看到这场危机背后的真相。我们应该牢牢守住粮食安全的底线。即使在动荡的国际形势下,我们也能做好国家安全和人民生活,做好粮食安全工作。
全球粮食短缺
早在2018年,美国农业部就表示,约有11%的美国家庭处于“粮食不安全”状态,即使是在农业高度机械化的美国,尤其是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前,全球粮食短缺的首要原因是世界各地频繁的自然灾害。从非洲大陆的干旱到中美洲的飓风海啸,人类快速发展的背后是地球生态的严重破坏和随之而来的自然惩罚。由于气候问题,包括美国、阿根廷和巴西在内的许多国家的农作物产量大幅下降。可以说,在前疫情时代,全球饥饿人口的增加是一个线性增长的过程。绝大多数饥饿人口生活在不发达国家和地区,他们薄弱的农业基础经不起任何打击。
全球粮食短缺和价格上涨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并迅速蔓延全球后,全球粮食短缺和价格上涨一方面是因为各国的战略需要,另一方面是在新冠肺炎的影响下,全球粮食产量一再下降。肆虐的病毒一度让各国经济陷入瘫痪,使得全球经济进入负增长时代。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出口制约因素 由于遭遇国外技术壁垒阻碍等多种原因,我国农产品出口增长幅度远低于农产品进口增长幅度,从而影响了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均衡发展。 我国农产品进口大幅增加的同时,农产品出口增幅相对较小,两者增幅相差高达39个百分点。我国农产品出口不能持续快速增长,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是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农民的经济利益,实施某些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包括运用技术壁垒、反倾销、知识产权等多种措施手段。二是我国农产品质量全面提高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三是在我国农产品出口中,相当一部分是低价值产品(如蔬菜等)和低附加值产品,而中国化肥出口最新政策
中国化肥出口最新政策为实行零关税制。我国对氯化钾、硫酸钾、复合肥等多项化肥商品不再征收出口关税。全面取消出口关税有利于通过增加出口以消化国内产能过剩压力。
一、零关税是指进出口商品在经过一国关境时,是由政府设置的海关不向进出口国征收关税。
二、中国零关税现状及发展
随着世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发展,关税减让,尤其是零关税协议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利用五年的时间已基本实现了其"入世"承诺;非但如此,中国还与某些贸易伙伴签订了零关税协议,进一步降低了其平均关税水平。中国的零关税机制仍处于发展初期,产生了一定的贸易创造效应,但中国仍需更合理、更策略和更有效地发展零关税机制,从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中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中国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一直致力于逐步降低平均关税水平,实现自己的人世承诺。目前中国的平均关税水平虽仍高于发达国家 3.8%的平均关税率,但与某些发展中国家相比已处于较低的水平;不仅如此,中国与某些贸易伙伴签署的零关税协议又进一步降低了中国的平均关税水平,帮助中国在双边或多边贸易自由化进程中获取更多的优势与利益。
三、中国零关税机制的发展建议
(一)确立零关税机制的动态发展观世贸组织框架下,零关税机制不仅包括货物贸易"零关税",也涵盖服务贸易领域"零关税"。世贸组织成立后不断就自然人流动、海运服务、基础电信、金融服务等问题进行谈判,并相继达成了《基础电信协议》和《金融服务协议》,参加方均承诺不同程度的市场开放,这事实上就是服务贸易领域的零关税协议。中国在与香港、澳门签署的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中不仅包括货物贸易零关税,而且也涵盖了有关服务领域的开放。即使在货物贸易领域,零关税机制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涉及零关税的产品以及参与零关税协议的国家都在逐步增加,而美国提出的"非农产品零关税" 方案是涉及产品和国家最多的零关税协议。虽然这个协议一经提出就遭到了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反对,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削减关税更是大势所趋。零关税和国际贸易自由化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的结果之一。例如,1996年当美国提出信息技术产品零关税的概念时,其他国家都感到不可思议,但是到了1997年,就有40多个国家相继加入了《信息技术产品协议。
(二)选择性地发展双边或多边零关税协议应该说中国目前并不具备参与大规模、大范围零关税协议的能力与实力。如前所述,只有在零关税协议各成员国之间的经济结构和产品结构接近或相似时,零关税协议的实施才会为协议参与国的经济发展带来较大的贸易创造效应。从而为零关税协议实施国的消费者带来正的消费效应。目前中国的经济结构和出口产品结构与发达国家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中国的出口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如纺织品、服装、鞋帽等;而发达国家最有竞争力的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如汽车、高端机器、机械产品等。世界范围内贸易自由化的实践也表明,全球零关税进程都是先行业、再区域、最后全球范围推广的。因此,中国必须通过有选择地发展双边或多边零关税协议来为今后零关税机制的进一步拓展奠定基础和积累经验。
(三)尽力规避零关税机制的负效应对于处于国际分工体系下层和国际供应链下端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越低加入零关税协议后所要承受的损失就越大。尤其是当一国的国际竞争力太弱,还需要适度的贸易保护政策加以扶植的时候,过急地加入零关税协议非但不能享受到零关税协议所带来的正效应,反而会使本国的幼稚产业或弱势产业被国外成熟的产业所扼杀,同时,国内的一些重要经济部门也会逐渐被外资企业所控制,最终不仅丧失了国际贸易发展进程中应获取的经济利益,而且还会威胁到本国的经济安全。虽然中国在某些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一定的出口优势,如纺织品、服装、鞋帽等,零关税计划也可能会给这些行业带来贸易创造效应,从而扩大这些传统优势行业的出口和发展,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仍有一些行业,如汽车、机械制造、食品等行业并不具备应对零关税机制的能力。此外,我们也应看到发达国家对中国优势产业的出口产品更多地依靠非关税措施加以限制,如美国就经常对中国的纺织品施行反倾销措施,因此对这些产品的零关税计划也并非一定给中国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
(四)合理运用非关税措施作为零关税机制的补充美国之所以敢提出"非农产品零关税"方案,一是美国目前的平均关税水平不到5%,到2010年关税税率降低为零,减让幅度不足5%;二是发达国家的关税水平已经很低,而运用非关税措施来限制进口保护本国国内产业的做法则使用得更为广泛,且在做法上更为巧妙、手段上更为隐蔽。例如,OECD根据一些发展中国家政府向WTO非农产品市场准入谈判小组提交的最新的、直接的通报资料显示,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贸易中,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最主要的贸易障碍,几乎占通报总数的一半(44.4%)。事实上,世贸组织规则并没禁止所有非关税措施的使用,今天的国际贸易已经进入一个在拓展贸易自由化的同时又拥有诸多例外条款和规则,以及如何处理和设置贸易保护,尤其是如何运用非关税措施进行贸易保护的时代。逐步降低关税水平和取消非关税壁垒不仅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而且是大势所趋。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放弃合理地使用非关税措施。相反,在中国零关税机制逐步发展的时候,我们更应学会合理运用非关税措施,将保护国内市场的主要手段从关税措施转向世贸组织许可并在国际社会范围内广泛实践的非关税措施,如反倾销措施、原产地规则、海关估价及装船前检验等,并将采取数量限制、政府行政管理等传统非关税措施转向非直接限制进口数量、但在实际上又能起到保护作用的措施转变。必须充分利用世贸组织规则及允许采用的保障措施,通过建设与完善标准体系、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等方式来建立中国长期的、积极的非关税措施战略规划。
(五)策略利用零关税机制参与国际贸易谈判零关税机制是贸易自由化进程的结果之一,也是推动区域经济自由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与途径。目前,几乎所有的自由贸易区谈判都不可能避免关税减让与优惠的议题,其中多数谈判都涉及零关税问题,可见,零关税协议已成为贸易谈判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从双边贸易便利化到区域自由贸易区、从区域经济组织发展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来看,全球零关税改革也必定会成为世界多边贸易体制进一步发展中谈判的焦点。
法律依据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 2019 年进出口暂定税率调整方案的通知》第二条规定出口关税税率自2019年1月1日起继续对铬铁等108项出口商品征收出口关税或实行出口暂定税率,税率维持不变,取消94项出口暂定税率。
规定价格下限对市场的影响?
当政府受消费者抱怨的推动,对市场实行价格上限时,可能有两种结果。
第一种:当价格上限高于供求平衡的价格时,价格上限是非限制性的,市场力量自然而然地使经济向均衡变动,价格上限对价格或销售量没有影响。
第二种:当价格上限低于供求平衡的价格时,价格上限对市场有一种限制性约束,就产生了物品的短缺,而且卖者必须在大量潜在买者中配给稀缺物品。
拓展资料:
谈限制价格的利与弊
支持价格也称最低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规定的价格下限,防止价格过低,以示对该商品生产的支持。长期以来发达国家对农产品实行这种价格,使他们的农业非常发达,以美国为例。
2002年5月13日上午,布什总统在白宫正式批准了当月上旬美国国会参众两院的新的农业政策。根据新法案,美国政府将在今后6年内为农业和畜牧业提供517亿美元的补贴,每年的补贴幅度在64亿美元。
我国现在对农业实行的“保护价敞开收购”实际也是一种支持价格。
支持价格的作用,以农业为例,从长期看支持了农业的发展,调动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使农产品的供给大于需求,对过剩的农产品政府只有大量收购,使政府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
靠保护成长起来的事物是缺乏生命力的,加入WTO后我们还有几年的减缓期,如果仍用这种支持价格,就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农业的落后状况。
另外,政府解决收购过剩的农产品方法之一就是扩大出口。这就引起国家与国家之间为争夺世界农产品市场而进行贸易战。
限制价格也称最高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规定最高上限,防止价格过高,控制通货膨胀。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很多生活必须品都实现限制价格,小到材米油盐大到住房都有补贴。
限制价格有利于社会平等,但从长期看,价格低不利于抑制需求,也不利于刺激供给,使本来就短缺的商品更加短缺。
为了弥补供给不足部分,政府往往会采取配给制。例如我国住房长期以来实行配给制和低房租,这种政策固然使低收入者可以有房住,但确使房屋更加短缺,几十年住房问题解决不了。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随着我们逐步的放开公产房的房租和住房分配政策的不断改变,商品房的价格由市场调节,调动了开发商建房的积极性,解决了多少年来住房需求的短缺局面。
限制价格是一项不符合经济规律的失败的制度安排,经济学家不主张利用限制价格,因此,最终要被设计者放弃也就是必不可免的。
事实证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消大量的限制价格政策,无论是商品市场还是要素市场由过去的卖方市场到今天的买方市场,商品由过去的短缺到今天的过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