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房不认贷」的这波「利好」可以持续多长时间?
武汉认房不认贷政策最新消息2023
最新消息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住房城乡建设部 中国人民银行
金融监管总局关于优化个人住房贷款中住房套数认定标准的通知》(建房〔2023〕52号)要求,优化个人住房贷款中住房套数认定标准,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本通知自2023年9月1日起施行,原有政策与本通知不一致的,以本通知为准。
武汉市建立和完善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长效机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3年8月31日
通知全文
政策好处为置换家庭带来利好
福州市民陈女士怀孕已经6个月了,她想换大房子,算了一笔账:
之前看中的一套220万的住房按照现在政策,首付40%,要88万元,如果能“认房不用认贷”,首付30%,首付可少付22万元。
帮助曾在外地贷款购买过住房现因工作地迁移等原因在当地无房的新市民降低购房门槛
落户广州的“90后”市民郝先生说,自己一家三口在南京有房,去年已还清房贷。但按照“认房认贷”情形,如果在广州首次买房,即便卖了南京的房子,再买房也要7成首付,如果“认房不用认贷”落地,不用卖掉南京的房子也能享受首套3成的首付资格,利率也许也能按首套进行。
首套房贷款利率可以降低
以天津为例,100万贷款25年在“认房不用认贷”情形下产生的利息比“认房认贷”情形下节省16.8万元。
换房可退个税
”对于大部分城市来说,换房可以节省3万至5万元税费,而北京等城市部分房源能节省更多税费,交易房屋情况不同,个税征收情况也不同。
认房不认贷什么意思2023 有什么好处
政策解读“认房”或“认贷”本质是对二套住房的评定标准,与首付比例和房贷利率直接相关。 “认房”是指银行在发放房贷时,参考购房家庭在本市名下实际拥有住房套数; “认贷”是指银行会根据拟购房人家庭在全国范围内是否有住房贷款记录(包括公积金贷款和商业贷款)来确定贷款比例。 即家庭名下本市无房,且全国范围内无贷款记录的购房人,可算为首套购房人。本次调整后,家庭名下本市无房的前提下,不再关注全国范围内是否有贷款记录,均可算为首套购房,享受首套利率及首付比例。 有什么好处 “认房不认贷”主要利好新市民及改善型群体。 其中,新市民方面,较为普遍的一个情况是其在京无房,但曾在外地有过购房信贷记录。此类人群在旧认房不认贷是好事还是坏事
认房不认贷是好事。
“认房不认贷”指的是无论购房者是否有贷款的记录,只要购房者证明自己名下没有房产,就可以按照第一套房贷款的标准办理。
如果购房者名下已经有一套房了,则不管是不是贷款,贷款有没有还清,都会按照第二套房的标准来进行审批。这种政策对于改善型的购房者有好处。即使购房人过去有过两次贷款购房记录,只要把手中的住房出手,就可以按照首套房的标准买房贷款了,这样也会增加房产的流通性。
如果能实施“认房不认贷”的政策,对于希望改善住房的家庭来说,卖掉名下房产就可以按照首套房的标准购房,增加市场房产的流通;同时可以减小资金支出的压力,购买更优质的产品。
“认房不用认贷”政策对于一线城市影响最大
以北京为例,目前北京的购房政策为“认房又认贷”,即如名下有一套住宅或全国内的贷款记录(还清与否无关),再次贷款购买住宅即为二套。上海的政策也非常严格,一线城市目前只有深圳一直在部分执行“认房不认贷”。
上海当前还是“认房又认贷”政策,导致很多购房者在换房过程中,首付比例高达70%、房贷利率高达5.25%。但若取消了该政策,改为“认房不用认贷”,则首付比例可以调整为35%、房贷利率可以降至4.55%。北京市场也是类似,若按过去政策,其首付比例高达80%、房贷利率高达5.25%。但若是取消了该政策,改为“认房不用认贷”,则首付比例可以调整为35%、房贷利率可以降至4.75%。
“认房不认贷”
认房不认贷
天津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5月非公开发布了《天津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关于调整住房公积金贷款审核标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自5月25日起调整公积金贷款政策,其中最大的变化在于:公积金首次贷款结清后,名下无天津房产的家庭,按照首套住房公积金贷款标准发放。
使用过两次住房公积金贷款的,不予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
天津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确认了该政策的真实性,且已于5月开始执行,但官方文件尚未公开发布。
一、调整套数核定标准
《通知》明确,将“职工家庭房屋套数认定”调整为,以天津市住房交易主管部门及不动产登记管理部门确定并记载于住房交易合同文本上的购房套数为准,购房套数根据购房合同或协议附件中记载职工家庭住房套数所在页各项数值累计计算。
其中,职工家庭住房数为0的,发放首套住房贷款;职工家庭住房数为1的,发放二套住房贷款;职工家庭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的,不予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
职工家庭已使用过2次住房公积金贷款的,不予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
职工离婚的,离婚前天津市住房公积金贷款记录仍计算为天津市住房公积金贷款次数。
该政策自2023年5月开始执行,贷款受理日期为贷款银行向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提交职工贷款申请之日。
二、释放楼市购买力
天津房地产交易从业人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业内已经开始流传这条通知,这种调整意味着灵活执行“认房不认贷”,有利于住房改善需求的释放。对于已经有过一次公积金贷款记录,但愿意卖掉首套住房并结清公积金贷款的家庭来说,购买第二套房屋还可以享受首套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待遇。
早在去年,天津就针对商贷出台了“认房不认贷”政策,本次公积金贷款也开始执行“认房不认贷”,至此,天津将正式开启全面认房不认贷的时代。
诸葛数据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天津楼市在3月达到成交小高峰后,4月明显回调,4月商品住宅成交8738套,环比下降34%,二手住宅成交15203套,环比下降22%。
诸葛数据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陈某认为,天津此时出台公积金新政,主要目的还是刺激需求,提升市场活跃度。对于意向买房者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有利于促进部分购房需求的释放。
公积金政策作为楼市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近两年来被广泛应用。根据诸葛数据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自去年以来截止至当前,包括郑州、杭州、南京、苏州、无锡、天津、佛山、珠海、东莞等在内的20多个城市优化了“认房又认贷”政策,其中不乏省会城市和重点二线城市。
陈某表示,预计后续优化“认房又认贷”将会成为楼市政策调整的重要方向。
中指研究院天津公司分析师指出,根据天津现在的政策,首套房公积金贷款最高可贷80万元,多孩家庭最高可贷96万元。该政策强调认定首套资格的前提之一是“名下无天津房产”,对于有置换需求的人群来说,必须“卖一买一”才可享受公积金新政。但1-3月前期积压需求已基本释放完毕。
中指监测数据显示,5月天津二手房市场挂牌量持续走高,二手房市场已进入“买方市场”,卖房周期延长、房屋总价下降这些都将影响置换人群预期。置换需求的释放面临较大阻力,新政对置换人群的作用或有限。
天津公积金贷款“认房不认贷”
天津出台公积金新政,对公积金贷款实行“认房不认贷”政策,即公积金首次贷款结清后,名下无天津房产,二次使用天津公积金,可按照首套政策计算。
全面开启“认房不认贷”
天津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网站发布关于修订《天津市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业务操作细则》的通知,并开始执行。
《细则》明确,套数核定以签订购房合同或买卖协议时,天津市住房交易及不动产登记管理部门确定的购房套数为准。
对在天津市购买首套住房和第二套住房的职工家庭,按照天津市相关规定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
对在天津市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或已使用过2次住房公积金贷款的职工家庭,不予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
职工离婚的,离婚前天津市住房公积金贷款记录仍计算为天津市住房公积金贷款次数。
异地缴存住房公积金申请天津市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其在缴存地的住房公积金贷款记录与天津市住房公积金贷款记录合并计算。
此前,天津针对商贷出台了“认房不认贷”政策,本次公积金贷款也开始执行“认房不认贷”。天津正式开启了全面“认房不认贷”时代。
预计影响有限
中指研究院天津公司分析认为,此次公积金新政最主要的变化是,取消“有过贷款记录结清仍为2套”的规定。如果住房公积金首次贷款结清,且名下无天津房产,第二次使用公积金,可按照首套房政策执行(首付3成),但使用过两次公积金贷款后不可再用。
此次新政实行后,公积金对于首套房的认定标准基本与商贷一致。该政策强调认定首套资格的前提之一为“名下无天津房产”,对于有置换需求的人群来说,必须“卖一买一”才可享受公积金新政。
天津二手房市场挂牌量持续走高,二手房市场已进入“买方市场”,卖房周期延长、房屋总价下降,这些都将影响置换人群预期。置换需求的释放面临较大阻力,新政对置换人群的作用有限。此次公积金新政对于局部市场影响较大。
当前,首套房贷利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公积金使用条件放松、贷款额度大幅提高,宽松的政策环境利好刚需购房者。
已有先例
在此之前,杭州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调整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的通知》明确,职工家庭名下无住房,无住房贷款记录或有商业性住房贷款记录且相应贷款已结清。
为改善居住条件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普通自住住房的,执行首套房政策,贷款首付款比例不低于30%。
职工家庭名下拥有1套住房,或无住房但有住房公积金贷款记录且相应贷款已结清,再次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普通自住住房的,执行二套房政策,贷款首付款比例不低于40%。
调整实施范围为购买所处上城区、拱墅区、西湖区、滨江区、萧山区、余杭区、临平区、钱塘区、富阳区、临安区的普通自住住房。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随着前期积压需求的释放完成,房地产市场活跃度下降,近期多个城市优化调整政策,包括部分热点一二线城市。
从政策类型上看,除了优化限购等政策外,多地优化政策主要集中于公积金政策、支持多孩家庭购房、优化户籍政策、发放购房补贴等方面。
此类政策力度虽相对有限,但多项政策的效果累计叠加,仍可对购房者置业预期和市场成交的恢复产生一定积极影响。
例如,优化公积金政策是各城市支持住房消费的重要手段之一。
住房公积金提取存在一定局限性,而多城市公积金支持“商转公”、提取公积金支付首付、灵活就业公积金试点等政策陆续出台,拓展了公积金的使用范围,盘活住房公积金,有利于减轻购房者置业压力,提振购房者置业情绪。
同时,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有利于降低购房者置业成本,上海针对多孩家庭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或一定程度提振市场情绪和预期。
部分地区将落户门槛降至专科学历或取消落户门槛,并加大对各类人才、人口的吸纳力度。将住房政策与人口、人才政策相结合,有利于促进人口、人才流入,一定程度对购房需求释放也会起到促进作用。
业内人士表示,各地楼市政策或继续优化,如重点一二线城市库存较高的郊区,或按照一区一策原则,优化限购条件和认房认贷政策;
结合生育政策,对多孩家庭的限购套数、首付比例、房贷利率、公积金贷款额度等给予支持;降低房屋交易税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