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 8330 万亩,当地采取了什么措施发展农业?
为了实现河套平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当地应采取什么措施
为了实现河套平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当地应采取以下措施: 1. 改进灌溉技术,减少大水漫灌造成的土壤盐碱化和水资源浪费。 2. 种树种草营造农田防护林,减少土地荒漠化和沙尘暴的影响。 3. 兴修水利,加强排灌,防止旱涝灾害对农业的的影响。 4. 加大科技投入,培育良种,推广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提高土地的单位产量。 5. 采取合理的耕作方式,如轮作、间作等,保护土地资源,避免耕作过度造成的土地荒漠化。 6. 鼓励农民使用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减少化肥和化学农药对土地的污染和破坏。 7.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防止工业生产、生活垃圾等对农村环境的污染。 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保护和改善当地环境,促进农业的北大荒水稻田变身高标准农田,种粮农民收获惊喜,当地采取了哪些增产措施?
首先是需要采用现场生产测量的措施。采用S形抽样法,随机选择10个测点,调查每亩穗数和粒数,并分别计算其平均值。先按年千粒重计算理论亩产量,再按缩水系数0.85计算实际亩产量。在土壤调理剂示范区和常规区挖土壤剖面坑,观察和比较小麦根系的根宽和表层土壤的变化。
其次是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全面推进资源环境节约集约利用,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推动农业由增产型向提质型转变,提高农业质量、效益、整体素质和全要素生产率。
再者是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在春耕忙季,李家铺镇锐意变革、求真务实,切实增强高标准农田工程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进31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迅速掀起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潮,再次按下农业经济发展的“快进键”。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增强土壤综合肥力。
要知道的是高标准农田是建设农田和保持土壤肥力的措施。以满足农田耕作、灌溉和排水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国农业一直存在高投入高消耗、资源透支和过度开采的问题。要以土地短缺、水资源短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进一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从主要追求产量增长和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可持续集约发展转变。实践证明,不断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以促进农业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高标准农田如何建设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11-2020)》
第四章建设标准
一、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一)综合标准
高标准农田建设应达到“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总体目标。通过建设,解除制约农业生产的关键障碍因素,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增强,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达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目标;农田基础设施达到较高水平,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因地制宜推行节水灌溉和其他节本增效技术,农田林网适宜,区域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农业科技贡献率明显提高,主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建设区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标,取得较高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同时,坚持节约土地、合理使用的原则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后农田基础设施占地率符合有关规范标准。
(二)主要措施标准——水利措施
1.灌溉工程
(1)灌溉系统完善,灌溉用水有保证,灌溉水质符合标准,灌溉制度合理,灌水方法先进。
(2)湿润半湿润地区灌溉保证率:旱作区不低于75%,水稻区不低于85%;干旱半干旱地区灌溉保证率:旱作区不低于50%,水稻区不低于75%;其他地区一般不低于70%。
(3)灌溉水利用系数:大型灌区不应低于0.50;中型灌区不应低于0.60;小型灌区不应低于0.70;井灌区不应低于0.80;喷灌区、微喷灌区不应低于0.85;滴灌区不应低于0.90。
(4)新建、除险加固和更新改造的小型水库、塘坝及引水渠首等工程,符合国家和水利行业的技术规范规定的设计标准和技术要求;井灌工程做到地下水资源合理利用、采补平衡;机井和泵站的水工建筑物、机电设备、输变电设施配套齐全,综合装置效率达到有关规范标准。
(5)输水、配水渠系(管道),桥、涵、闸等建筑物和田间灌溉设施配套齐全,性能与技术指标达到规范标准。
(6)推广各种适用节水和旱作农业技术。有条件地区,应积极采取膜下滴灌、喷灌等先进高效节水技术;灌溉条件较差的旱作农业区,应采取农艺、工程等旱作农业节水措施提高天然降水的利用率。
会化服务组织1.6万个。
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哪些进展?
建设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耕地产出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
2013年10月,国务院批复了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编制的《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提出了到2020年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的总体目标,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十三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出,到2020年确保建成8亿亩、力争建成10亿亩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
“十二五”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努力增加投入,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16年底,各地累计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约4.8亿亩。其中,国家发展改革委通过实施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661亿元,支持800个产粮大县建成高产稳产粮田8960万亩,形成了一批田成方、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粮食生产基地,粮食主产区亩均产能提高10%~20%,为实现粮食连年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和农业机械化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河南省发布数据,夏粮总产量全国第一,河南的农业水平有多高?
相信对于上面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有同样的疑问。河南省是我国的粮食生产大省,其夏粮总产量在我国排名第一,粮食总产量为762.61亿斤,可以说是收成十分的可观。之所以河南的农业水平如此之高,我觉得主要由于以下这几个原因。
第一,河南的耕地面积比较大。就耕地面积而言,河南的耕地面积已经达到了河南总面积的64.5%,差不多占据了河南省三分之二的总面积。虽然河南的总面积不算太大,但是河南可用于耕地的面积还是挺大的,因为可利用的耕地面积较大,所以粮食的总产量也是比较可观的。
第二,河南的地形主要是平原,适合发展大规模机械化农业生产。随着科技的发展,机械化的农业生产逐渐代替了人工劳作。机械化的农业生产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耕作的效率,而且也能够提高粮食的总产量。虽然大规模机械化的农业生产确实是可以带来很多的好处,但是并不是每个区域的耕地都适合发展大规模机械化农业生产。相对于一些丘陵地区来说,河南的地形主要是平原,较为平坦,所以发展大规模机械化农业生产较为合适。河南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也是河南能够成为粮食大省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河南是农耕文明的起源地,具有丰富的耕作经验。除了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适用大规模机械化农业生产的辅佐外,河南省的农民自古以来就以耕作为生,具有丰富的耕作经验。他们知道应该要如何去耕作,才能够收获到更高产量的粮食。
相信通过上面的介绍之后,大家都应该知道河南省能够成为粮食大省的原因了吧。其他省份也可以借鉴一下河南省的先进经验,学习他们耕作的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