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扩大消费促进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出台 ,扩容餐饮、医美、家政等服务消费,这对当地发展有哪些助力?

2023-10-14 16:53:07 来源 : 网络 作者 : 魔法林财经网

2022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 4.8%,对于我们普通百姓有哪些影响?

4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在会议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介绍了2022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7017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比2021年四季度环比增长1.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954亿元,同比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106187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153037亿元,增长4.0%。

从这个数据看,国家经济一季度看样情况非常好,在疫情肆虐全球的情况下,呈现上升趋势,实属不易。

此次发布会上涉及的领域很多,主要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网上零售、固定资产投资、国际贸易、居民消费、城镇就业以及居民收入等问题。

付凌晖还说,一季度,国际环境更加复杂,更加严峻,而且还有疫情的考验,国家发展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我的理解是咱们现在追求的目标就是一个字“稳”!咱们普通老百姓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其实是仁者见仁的,我说下自己的看法。

纵观全球,可以说在当前疫情还不稳定的情况下,只有我国实现了经济正增长,值得点赞!其实如果大家看看疫情之前的同比增长趋势,4.8%不算高,由此也能看出,疫情之下,经济增长的压力真的很大。再延伸到全球来看,我们的防疫表现非常优秀,即便这样,我们也的增长也只能如此,可以看出,全球经济的衰落了。

不过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一点都不会沮丧,我相信国家提出的任何目标都是能实现的。GDP的三驾马车是消费、投资、出口,对老百姓产生最大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消费了。

其实国家一直都在推动消费,推动不是逼着老百姓花钱,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想象接下来的几个季度,必定会有降低生活成本,提高居民收入,还有大量的惠民政策出台,我们老百姓的日子会越过越好的。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讲,GDP的确在增长,但也在提醒我们要明白时代是变化的,以前高速增长的时代可能一去不复返了,我们要怎么调整呢?

首先就是投资,让安全资产的比例上升。很多人觉得投资就是赚钱,不能说认识是错误的,只能说是片面的。比如说2021年基金大热,很多投资人头脑一热冲了进去。可是结果呢?用哀鸿遍野即可形容。

虽然我们确定投资市场的走向,但是未来这个市场的机会还是存在的,只不过难度更大。而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讲,能守住本金就是最大的胜利。毕竟投资有风险是一句至理名言。

其次就是消费。经济增速变缓不是提醒我们该焦虑了,而是让我们要更理性。该吃吃,该喝喝,不用担心什么。只是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比如高端奢侈品,冲动消费,能省就省一点吧。不过你也别太极端,没说不让你花钱,而是要理性一点,想象目的是什么。

最后我认为是最要的,那就是健康,这个问题其实都讲腻了,大家都有这样一种想法,只要现在身体健康,肯定考虑不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等哪天意识到这个问题了,或许已经晚了。所以屏幕前的你记得少熬夜、多锻炼,这是基本要求,定期做下体检,对我们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2022年一季度已经过去了,时代的洪流总是向前发展的,我们要顺势而为,做好当下该做的,你认为呢?

怎么去看待大健康产业?

大健康产业是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众所周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意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党和国家的不断奋斗的目标是实现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而人民健康是这一目标的重要标志,大健康产业有着政策的依托,亦人心所向,必然是未来的朝阳产业。

我对于大健康产业的了解,源于家人的一场大病,都说男人四十是不惑之年、强壮之年,而我的父亲却是在那一年倒下的,当时的我刚高考完,听到这个消息,感觉自己的天塌了。来到病房,看到两个月前还和我比赛跑步的父亲已经偏瘫,躺在床上动弹不得。当时的我不能理解许诺高考结束后就带我去旅行的父亲,怎么就倒下了;不能理解四十年来连感冒都屈指可数的父亲,怎么就得了脑血管病。母亲和我说:“他前四十年把一辈子所有的重活、累活都干完了,老天不想让他后半生再受苦。”我当天晚上哭的像个泪人,觉得健康比一切都重要。

经过父亲的病,我感悟到在健康方面,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身体的病是由于多种因素而造成,现代人的健康的追求不仅包括躯体健康,同时注重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多方面。

大健康产业正是关乎健康、呵护健康、促进健康相关的一系列健康生产经营的总称,聚焦医、食、住、行、养等健康管理领域,围绕健康医疗服务、健康膳食营养、健康生活设施、健康行动方式、健康养生养老等方面。包括医疗产品、保健用品、营养食品、医疗器械、保健器具、休闲健身、健康管理、健康咨询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大健康产业主要包含以下六个方面。

一、医疗产业。以医疗服务,药品、器械以及其他耗材产销、应用为主体的。互联网时代带来了更多的现代病,慢性病也变得低龄化,人们开始加大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在线医疗得到重视,很多平台提供在线医疗服务,在线问诊、专家直播、提供罕见病专业知识科普等功能,满足罕见病用户的多种需求服务。

二、健康管理产业。健康管理在我国的潜力是比较大的,市场缺乏严重,健康管理行业的未来发展有很大的空间。其中,体检中心、中医养生、育儿中心,生殖健康和康复中心已成为最具投资潜力的领域。主要是人们对健康管理的理解不断深化,将出现一个巨大的市场。

三、康复医疗。主要是针对残疾人所设定的,虽然目前对该行业的需求很大,但尚未形成系统、完整、充分的康复医疗供给体系,当时父亲的康复治疗排了很长时间队才做到,而且只有大城市的康复治疗设备水平高,其建设水平有待提高。

四、健康护理专业。美容、放松设施。有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顾问、体育休闲、中介服务、保障促进和养生文化机构。

五、保健品产业。以保健食品、功能性饮品、健康用品产销为主体,慢性病是可防可控的,人们开始注意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养生,大部分获得审批中药保健食品的功效以增强免疫力、辅助降“三高”、缓解疲劳、保护胃黏膜、缓解视疲劳、改善睡眠、改善记忆、减肥、通便、保肝、祛黄褐斑、清咽的作用,也标志着此市场的广阔。

六、养老产业。目前我们人口老龄化严重,这也给市场比较大的空缺,老年人对健康的需求和关注也变大,其中包括养老地产、养老服务、养老金融保险、养老日用品、养老娱乐以及养老教育六大领域。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国家致力于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从古至今,人们在追求健康长寿的路上从没停下脚步,那么,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必然是大势所趋。

请问“谈谈对数字技术与经济的理解和认识”是指分别谈两者及相互关系,还是谈数字经济?


近年来,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2021年,对数字经济来说,最大的主题是变化。互联网行业一夜暴富的“造富”神话少了,数字经济的“溢出效应”多了,数字和平台经济从业者的创新活力强了。


大数据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数据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2014年,大数据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大数据逐渐成为各级政府关注的热点。2015年9月,国务院发布《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大数据正式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国家部委相继发布大数据相关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对大数据的发展作出了重要部署。同时,为推动我国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信部发布了《“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这也是我国大数据产业的第二个五年规划。

2021年3月,“十四五”规划正式发布,“大数据”一次在规划稿中出现了十四次,而“数据”一次则出现了六十余次。相对于五年前“十三五”规划中专门用一章“实时国家大数据战略”集中描述大数据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对于大数据发展的着墨已经融入到各篇章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大数据已经不仅是一个新兴的技术产业,而是正在成为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新理念、新资源和新动力。

2021年11月底,工信部印发《“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在响应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基础上,围绕“价值引领、基础先行、系统推进、融合创新、安全发展、开放合作”六大基本原则,针对“十四五”期间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制定了5个发展目标,6大主要任务,6项具体行动以及6个方面的保障措施,同时指出在当前我国买入数字经济的关键时期,大数据产业将步入“集成创新、快速发展、深度应用、结构优化”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多省市出台相关『数据条例』


2021年以来,各地方政府结合各自的地区实际发展情况,纷纷颁布相关数据条例(包括大数据条例、数据条例、数字经济条例,统称为“数据条例”),不断推动数据的发展应用。据统计,目前上海、深圳、福建、山东、广东、安徽、浙江、吉林、山西、海南、天津以及贵州共12个省市已经正式颁布相关数据条例。

从条例适用领域看,福建、山东、安徽、吉林、山西、海南、天津、贵州出台的均为大数据条例,主要面向公共数据领域。公共数据主要指各级行政机关和公共服务企业在履行职责和提供服务过程中积累的大量数据,有的城市将公共数据命名为政务数据,但数据类型相似。

深圳和上海出台的为数据条例,除涉及公共数据外,还涵盖了个人数据的相关规定,适用领域更广。其中《上海市数据条例》对公共数据和个人数据的流转、开放、共享以及相关单位和政府部门的权利与义务作了具体规定;而《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内容则涵盖了个人数据、公共数据、数据要素市场、数据安全等方面,是国内数据领域首部基础性、综合性立法。

浙江、广东出台的为数字经济条例,其中,《浙江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首次将数字经济领域的相关基础性概念上升为法律概念,聚焦数字基础设施、数据资源两大支撑和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三大重点;而《广东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聚焦“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两大核心,突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做好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技术创新。


大数据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法律制度是数据要素市场化建设的重要保障。2021年我国数据立法取得突飞猛进的进展,备受关注的《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先后出台,与《网络安全法》共同形成了数据合规领域的“三驾马车”,标志着数据合规的法律构架已初步搭建完成。在此基础上,重点行业、新兴技术的法律和司法解释在今年密集出台,地方性立法成果丰硕,为国家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为产业、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清晰的合规指引,也为人民提供了更全面的权益保障。

其中,《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出台直面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为数据要素市场化发展、数据安全保障和个人权益保护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数据安全法》

《数据安全法》于2021年6月10日,由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全文共七章五十五条,围绕保障数据安全和促进数据开发利用两大核心,从数据安全与发展、数据安全制度、数据安全保护义务、政务数据安全与开放的角度进行了详细的规制。


《个人信息保护法》

《个人信息保护法》于2021年8月20日,由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这标志着个人的信息权益有了更系统的法治保障,个人信息处理活动有了更明确的法律指引,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和治理自此迈入崭新阶段。《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了个人信息“处理”这一法律概念,将其作为个人信息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删除等活动的统称。实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关键,就在于按照其规定的个人信息处理基本原则,规范个人信息处理活动。


交易所掀起新一轮数据“掘金潮”


随着“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提出,全国各地继续将设立数据交易机构作为促进数据要素流通的主要抓手,再次掀起建设热潮。

2021年3月31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会同北京市金融局、北京市商务局、北京市委网信办等部门,组织北京金控集团牵头发起成立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数所”),这是国内首家基于“数据可用不可见,用途可控可计量”新型交易范式的数据交易所。

2021年11月25日,上海数据交易所揭牌成立仪式在沪举行并达成了部分首单交易。上海数据交易所的设立,重点是聚焦确权难、定价难、互信难、入场难、监管难等关键共性难题,形成系列创新安排。一是全国首发数商体系,全新构建“数商”新业态,涵盖数据交易主体、数据合规咨询、质量评估、资产评估、交付等多领域,培育和规范新主体,构筑更加繁荣的流通交易生态。二是全国首发数据交易配套制度,率先针对数据交易全过程提供一系列制度规范,涵盖从数据交易所、数据交易主体到数据交易生态体系的各类办法、规范、指引及标准,确立了“不合规不挂牌,无场景不交易”的基本原则,让数据流通交易有规可循、有章可依。三是全国首发全数字化数据交易系统,上线新一代智能数据交易系统,保障数据交易全时挂牌、全域交易、全程可溯。四是全国首发数据产品登记凭证,首次通过数据产品登记凭证与数据交易凭证的发放,实现一数一码,可登记、可统计、可普查。五是全国首发数据产品说明书,以数据产品说明书的形式使数据可阅读,将抽象数据变为具象产品。


2021年12月1日,据公开信息显示,深圳数据交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数交”)已经完成工商登记,注册资本1亿元。从股东构成看,新成立的公司股东为深圳交易集团、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发展集团和深圳市福田新一代产业投资服务有限公司。三家公司目前分别为深圳国资委和深圳市福田区财政局的全资企业。这意味着,深数交即为国有全资公司。深数交目前已经完成了数据交易平台原型系统的开发和《深圳数据交易有限公司交易规则》等10项规则标准的制定,并且在数据隐私保护、跨境数据交易等领域先行先试,开展积极探索。深数交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深圳数据交易平台将遵循分类分层的交易机制,对于高保密数据,将采用隐私计算技术,保障数据安全,实现数据的“可用不可见”。

2021年12月17日,西部数据交易中心授牌仪式在重庆举行。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批复《重庆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试验区工作方案》中明确支持重庆探索建设西部数据交易中心。重庆市委、市政府将加快建设西部数据交易中心写入《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西部数据交易中心获得国家支持。据官方发布消息,目前西部地区数据交易市场规模约100亿元。到2030年,西部地区数据交易市场规模预计将达3000亿元,西部地区数据要素市场的发展将迎来巨大机遇。


数字经济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加快发展,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活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2020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经济比重达7.8%。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全面提速,工业互联网平台接入设备总量已超过7000万台(套),重点领域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53.7%和73.7%。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重要一年,也是数字经济的战略意义被提升到新高度、数字经济步入高质量和健康发展新阶段的重要一年。


中央多次对数字经济发展做出部署

今年以来,中央多次对数字经济发展做出部署,数字经济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在此推动下,数字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领跑地位持续彰显:数字产业化发展势头强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产业数字化应用加速落地,赋能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数字治理力度空前,数字生态日趋完善。

2021年“十四五”规划纲要将“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单独成篇,并首次提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这一新经济指标,明确要求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要由2020年的7.8%提升至10%。

10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进行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1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下称《规划》),对中国“十四五”时期信息化发展作出部署安排。《规划》提出,着力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部署了培育先进安全的数字产业体系、构建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体系、拓展互利共赢的数字领域国际合作体系等3项任务,以数字经济引领现代产业建设,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各地发布数字经济“十四五规划”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各地把数字经济作为“十四五”时期谋发展的重要发力点。今年以来,北京、上海、浙江、山东、四川、湖南等多地完善顶层设计,制定和出台了“十四五”时期有关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目标、行动和措施等,营造良好的数字生态,进一步释放数字经济发展红利。


北京

“十四五”期间,北京将紧抓数字经济发展的机遇窗口期,以“数字智能技术—数字智能经济—数字智能社会—数字智能城市”为主线逐渐建设成为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北京将以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新引擎,到2025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基本形成;到2035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创新力、竞争力、辐射力全球领先,形成国际人才高地,切实支撑我国建设科技强国。

浙江

浙江是数字经济先发地,具有良好的数字经济发展基础。《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稳居全国前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0%左右,高水平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加快建成“三区三中心”,成为展示“重要窗口”的重大标志性成果。

山东

《山东省“十四五”数字强省建设规划》对“十四五”时期山东数字强省建设的目标任务、重大项目、重大工程、推进措施等作了整体设计。明确到2025年,山东数字强省建设实现重大突破,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取得显著成效,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建设成效大幅提升,整体工作始终处在全国“第一方阵”。


与此同时,不少地方设定了新一轮数字经济的发展目标。

作为数字经济规模多年居全国第一的广东提出,到2025年,将实现数字产业集群营业收入超过10.7万亿元,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园区和企业;超过5万家规上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带动100万家企业上云用云,新业态新模式日益繁荣。

湖南明确,到2025年,数字经济规模进入全国前10强,突破2.5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保持15.8%以上;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到45%,其中数字产业化总量突破7500亿元,产业数字化总量突破1.75万亿元。

四川力争到2022年,数字经济对GDP贡献率大幅提升,数字经济规模超过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40%。

海南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产业营业收入达到4000亿元。


从各地出台的有关数字经济规划中可以看出,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众多省份的共同行动。各地纷纷提出了抢先发展的目标,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推动数字经济全面发展的图景,力争在数字经济发展新赛道上成为“领跑者”。


申请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中方正式提出申请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11月1日,中国商务部代表中方向《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保存方新西兰正式提出申请加入DEPA。商务部表示,申请加入DEPA,符合中国进一步深化国内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方向,有助于中国在新发展格局下与各成员加强数字经济领域合作、促进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下一步,中方将按照DEPA有关程序,和各成员开展后续工作。

据悉,《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igital Economy Partnership Agreement,DEPA)由新加坡、智利、新西兰三国于2020年6月12日线上签署。DEPA包括16个模块:初步规定和一般定义、商业和贸易便利化、数字产品及相关问题的处理、数据问题、广泛的信任环境、商业和消费者信任、数字身份、新兴趋势和技术、创新与数字经济、中小企业合作、数字包容、联合委员会和联络点、透明度、争端解决、例外和最后条款。


数字经济时代,平台经济反垄断趋严

反垄断,既是规范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必要举措,也是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国内对互联网大型科技公司的反垄断执法不断加强。2021年开始,市场监管部门对于互联网平台进行的一系列执法,“二选一”、算法共谋、大数据杀熟等词汇频现报端,反垄断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据统计,截至2021年12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共发布反垄断处罚案例120余起,其中90余起与平台企业相关。


2021年2月8日,市场监管总局对唯品会存在的“二选一”行为作出了300万元的行政处罚。4月10日,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阿里巴巴集团实施“二选一”行为作出行政处罚,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其2019年销售额4%计182.28亿元罚款,创下迄今为止中国反垄断罚金的最高纪录。美团也因同样原因被立案调查,此后被处以34亿余元罚款。11月20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连开43张反垄断“罚单”,目标针对互联网领域“未依法申报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的行为。阿里、腾讯、京东、百度、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巨头均未能幸免,涉案企业按顶格标准,分别被处以50万元罚款。


同时,反垄断监管机构进一步升级。11月18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挂牌国家反垄断局,设置反垄断执法一司、反垄断执法二司和竞争政策协调司三个司局。从三个新司局的机构的职责来看,数字经济领域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执法、数字经济领域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被单独列出。数字经济仍是监管执法的重点领域。


处于治理端口的《反垄断法》,也在修订进行时。针对互联网领域,规定不得滥用数据和算法、技术、资本优势以及平台规则等排除、限制竞争。11月1日实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贯穿信息自决主线,赋予个人丰富的信息权利,极大约束与规范平台企业信息处理行为,有助于消弭平台与个人之间差距悬殊的地位;增加的“大数据杀熟”条款,进一步丰富了对歧视性定价问题的规制路径。


针对平台企业监管的配套规则也在加紧落地。《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为我国在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工作提供了初步框架;《互联网平台分类分级指南(征求意见稿)》与《互联网平台落实主体责任指南(征求意见稿)》,两个文件确立了平台分类分级的监管思路,中国“数字守门人”制度呼之欲出;《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再给超级平台加上“紧箍咒”,平台规则、隐私政策制定等或需行政同意。


市场监管总局、网信办、工信部等部门多管齐下,相关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使得监管的“毛细血管”更为畅通,平台经济的强监管、科学监管时代到来。


▎本文来源于数据观综合、唐冠宏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

2022这一年,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有力促进稳经济大盘

2022年以来,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国经济再次展现如大海般的包容与韧性。2022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3%,在上半年同比增长2.5%的基础上,持续巩固回升态势。

一年来,税收政策持续发力,根据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企业等的支持力度。截至11月10日,全国税务系统合计办理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3.7万亿元,为中国经济大船乘风破浪向前提供助力。

“留”得青山 把“稳”航向
今年初,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迅速出台。在前几年减税降费基础上,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创新举措,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时”与“势”的深刻洞察,以及让亿万市场主体过上“好日子”的魄力与决心。
翻开2022年新的组合式税费政策指引,不难发现,这些政策之中,既有阶段性措施,又有制度性安排;既有减免政策,又有缓缴、退税措施;既有普遍适用的减负政策,又有特定领域专项帮扶措施;既有延续性安排,又有新增部署;既有中央统一实施的政策,又有地方依法自主实施的措施
3.7万亿元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背后,是一系列退、减、缓税费政策的落地生根见效,支持企业“留”得青山,支撑中国经济大船“稳”住底盘、把“稳”航向。

——“退”出一片新天地
今年4月1日,大规模留抵退税开始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中,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是“重头戏”。数据显示,截至11月10日,留抵退税合计已达23097亿元,成为帮助市场主体爬坡过坎的重要力量。
好政策,需要快落实。为了让市场主体尽早享受政策红利,原定全年存量留抵退税任务提前到第二季度集中完成,并于7月新扩围7个行业退税,退税速度进一步提高。
好政策,还需要稳落实。在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过程中,税务部门坚持“快退税款、狠打骗退、严查内错、欢迎外督、持续宣传”五措并举,坚持与财政、人行、公安等部门倾力合作,确保分厘资金稳稳落袋。
退到账上的资金,企业都用来做了什么?
税务部门组织开展的企业抽样调查显示,企业留抵退税资金主要用于扩大生产、技术研发、支付薪酬等方面。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樊勇表示,增值税留抵退税有力缓解企业资金流压力,让受到疫情冲击的市场主体缓过劲、转起来了。



——“减”轻前行负担
退税,让企业资金从“纸上”落到“账上”,激发新的活力。减税,则为企业爬坡过坎时卸下包袱,加快跑的速度。
今年以来,中小微企业设备器具所得税税前扣除、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小微企业“六税两费”减免、小微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等政策陆续出台,让不少企业的缴税金额明显减少。
风雨之中,每个市场主体都在中国经济这艘大船的庇护下前行。
针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税收不断传递着政策温度。今年以来,包括航空和铁路运输企业分支机构暂停预缴增值税、公共交通运输服务收入免征增值税、快递收派服务收入免征增值税等政策,及时为困难行业“雪中送炭”。
这一年,减税阳光还照在了与百姓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上。
个人换购住房符合条件可享受个人所得税退税优惠、对养老托育服务业实施“六税两费”减免、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可享受相应的个人所得税优惠、设立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
在实现“老有所养、幼有所育、住有所居”的美丽生活图景中,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税收用自身的“减法”为人们的幸福做着“加法”。

——“缓口气”再“加把劲”
今年以来,缓缴税费政策相继出台。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延缓缴纳部分税费,阶段性缓缴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阶段性缓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并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缓缴的所得税等“五税两费”在缓缴期届满后继续延长4个月。
“退”“减”“缓”,让机器动起来,让车间响起来,也让中国经济平稳运转起来——“稳”字当头,是税收发挥职能作用的准则。
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随着系列税费支持政策迅速落地,第二季度全国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1%,扭转了前期下滑局面,第三季度以来同比增长3.4%,呈现回稳向好势头。

“新”能动力 加速前“进”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创新是第一动力。只有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才能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确保中国经济大船行稳致远。
上半年,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至100%,下半年,企业创新收获的税收红包则更多。
9月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在今年第四季度实施三项支持企业创新的阶段性减税政策,激励企业增加投入提升创新能力。随后,财政部、税务总局、科技部等部门对上述优惠事项进行明确。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表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有助于激励企业在科技研发方面增加投入,这不但有助于企业自身的经营情况改善实现产业升级,从中长期发展而言,也是综合国力提升、经济产生增量的关键。
税收数据显示,截至11月10日,高技术行业和高新技术企业退税4056亿元,销售收入同比增长7.2%。
在国内疫情反弹、工业生产循环受到冲击的背景下,高技术产业仍有较为亮眼的表现。前11个月,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9.9%,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

“扩”大内需 驶入新水域
在部署明年经济工作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首要一点便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消费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力,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扩大内需向来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事实上,促进扩大内需,税收一直在发力。在“买买买”的背后,就有更多来自税收的推动。
买汽车,有了新的税收优惠。
买部分乘用车,可以减征车购税。今年实施的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车辆购置税政策,精准将受益范围锁定在小排量、经济型、占比大的乘用车。
买新能源汽车,则能享受车购税免征政策。今年9月,这项始于2014年的优惠政策第三次延续。专家表示,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购税政策又一次延期,稳定了社会预期、提振了市场信心,对推进我国交通能源战略转型、促进我国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10月底,全球最大的免税商城海口国际免税城开业。随之,海南启动离岛免税促消费活动。
海南离岛免税政策始于2014年,去年海南离岛免税店年销售额突破600亿元。目前,全国已有24个省份实施了离境退税政策,其中北京离境退税商店已超过800家。几年来,离境退税政策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即买即退”等便利措施逐步落实,有效促进了免税业发展。
一年来,税务与商务等部门陆续出台多项政策,支持相关消费产业发展。在促进餐饮业恢复发展方面,税务部门落实各项助企纾困政策;在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方面,税务部门全面落实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切实减轻家电流通企业资金压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
在新时期,扩大内需有着高质量发展、供给侧改革等背景下的新使命。这当中,税收又当如何发力?
《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中,不乏税收的身影:促进免税业健康有序发展,优化促进外贸发展的财税政策,健全直接税体系,完善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等内容,为税收促进扩大内需指明方向。
扩大内需,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完善收入分配格局是基础。近两年来,个人所得税制度不断完善,为完善收入分配格局、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奠定基础。
今天的中国,拥有全球最完备的产业体系、最大的消费市场,以及2.2亿人的人才资源总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的战略判断,国家税务总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明年经济发展的目标是科学的、积极的、稳妥的,税务部门将抓紧研究明年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税费政策,延期优化、完善改革、精准发力,把好钢用在刀刃上。相信在包括税收在内的多项政策作用下,中国经济定能勇开“顶风船”,无惧“回头浪”。(记者 何乐)

4.如何理解中央提出的“六保”政策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1、“六保”既拉动消费,又促进投资。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基层运转,有利于把被疫情抑制的消费释放出来,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培育壮大起来,稳定扩大居民消费,合理增加公共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2、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有利于拉动投资需求,培育更多新增长点,发挥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关键性作用。

3、落实“六保”任务,才能有效扩大国内需求,更好释放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巨大潜力,为经济恢复和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扩展资料

1、保居民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把保居民就业放在“六保”首位,体现了就业的优先地位。当前,我国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稳就业压力持续增大。保居民就业,就要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减负稳岗扩就业多措并举,增强企业稳定和创造就业岗位能力。

2、保基本民生。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保基本民生,需要强化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将参保不足1年的农民工等失业人员都纳入常住地保障。扩大低保保障范围,对城乡困难家庭应保尽保,将符合条件的城镇失业和返乡人员及时纳入低保。

3、保市场主体。各类市场主体是居民就业的载体。保住市场主体,才能更好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重点是保中小微企业。帮扶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关键在于落实已经出台的阶段性减税降费、

减免企业社保费以及延期还本付息和降低利息负担等政策,并将阶段性政策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让更多受疫情冲击、面临短期困难但能恢复运营的企业存续下来,进而提高生存和发展能力。

4、保粮食能源安全。粮食与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保粮食安全,需要做到粮食生产稳字当头,压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坚持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依靠科技提高粮食单产,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供给。

5、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事关我国产业和经济安全。当前,全球供应链体系加快调整,一些国家推进供应链分散化,提高“本土化生产”比例,全球供应链收缩,区域化、近岸化特征更趋明显。

6、保基层运转。基层有效运转是保障公共服务和基本民生的前提。疫情给一些地方的财政收入带来阶段性冲击。保基层运转,需要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对新增财政赤字和抗疫特别国债资金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兜住基层“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底线。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落实“六保”任务 稳住经济基本盘


相关文章

  • 2023年3月的当下,可以说世界经济危
    2023年3月的当下,可以说世界经济危

    世界经济危机来临了吗?可以说已经来了,因为全球股市市值的蒸发,导致投资人手上的资金大幅缩水,而且消费能力逐步退减。 对中国的影响倒不是很大,因为中国有严格的资本管制,所以对

    2023-10-14
  • 欧洲央行管委马赫鲁夫称核心通胀的
    欧洲央行管委马赫鲁夫称核心通胀的

    今年的经济形势如何?根据目前的经济趋势和政策走向,预计2023年的经济形势将保持较为稳定的发展态势。以下是具体的分析:
    首先,全球经济复苏仍在持续,虽然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例如

    2023-10-14
  • 欧元区遭遇最温和的经济衰退,受能源
    欧元区遭遇最温和的经济衰退,受能源

    欧洲经济陷入高通胀与能源危机泥潭,这对当地人生活造成了哪些影响?现在很多欧洲国家的居民日常生活都很难得以保障,有些人甚至开始解衣缩食,来度过现在的通货膨胀和能源危机。欧

    2023-10-14
  • 华东地区金融一本,现已大四,毕业考虑
    华东地区金融一本,现已大四,毕业考虑

    金融专业大学毕业后,是选择出去工作还是继续深造?从目前来看,基金公司对生源的要求较高,基本集中在北大、清华、上海交大、上海财大和复旦等知名院校,如果个人能力突出,有超强的学

    2023-10-14
  • 菲律宾央行表示 9 月的通胀趋势仍
    菲律宾央行表示 9 月的通胀趋势仍

    请简述当前经济背景下,欧洲国家金融问题对世界经济影响自己当前地区冲突对世界经济恢复的影响?2011年下半年的世界依然面临美欧债务危机持续、国际地区局势不稳定、大宗商品价

    2023-10-14
  • 保险利益原则在共享经济下有什么困
    保险利益原则在共享经济下有什么困

    共享经济有哪些利弊呢?利:对于生产者来说,降低了市场交易成本,对传统的经济模式带来不小的冲击,减少了中间商的作用;对于消费者来说,由原来的“买”变为了现在的“租”, 大大减少交

    2023-10-13
  • 中邮消费金融循环贷申请难吗?用的人
    中邮消费金融循环贷申请难吗?用的人

    中邮消费金融循环贷好申请吗?邮你贷好通过吗?
    邮你贷是正规贷款吗,邮你贷好通过吗。中邮的邮你贷采用的是分期还款的方式,贷款周期在3--48个月之间,而邮你贷的利率经过年化后为7.

    2023-10-13
  • SHEIN 将在巴西投资 1.5 亿美元,从
    SHEIN 将在巴西投资 1.5 亿美元,从

    商业银行加大了信贷力度,支持先进制造业,如何从商业角度解读此举?商业银行加大重视力度,更多地投入到先进制造业制作,基于贷款更低的利息,更加宽松审批制度等方法,更大的支持先进制

    2023-10-13
  • 英国 8 月 CPI 环比 0.3%,预期 0.7%
    英国 8 月 CPI 环比 0.3%,预期 0.7%

    英国8月零售销售环比下降1.6%,前值0.3%!背后的缘由是什么?英国8月零售销售环比下降1.6%,前值0.3%!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英国居民决定节省开支,这样可以缓解生活成本压力飙升的问题

    2023-10-13
  • 印度股市创历史新高,中国专家担忧「
    印度股市创历史新高,中国专家担忧「

    中印军长级会谈达成共识,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后续会如何发展?第一,此次会谈持续时间较长。从早上九点半一直谈到晚上十点多,虽然中间有安排时间休息、用餐、协商,但总体而言长达

    2023-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