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个月 7 家基金销售机构被警示,监管重拳出击四大违规乱象,这对该行业起到了哪些警示作用?
证监会怎么整治分红避税乱象?
证监会将重拳整治分红避税乱象:"内鬼"泄密 ,仓位违规。
每到年底阶段,机构借基金分红避税的问题都是高发时期,今日,多家基金公司接到了“严防滥用政策红利,加强基金分红合规管理”的机构监管情况通报。
这一通报列举了近期核查出来的多类机构利用基金分红避税的“乱象”,包括主动泄密给机构客户、大资金快进快出,导致基金投资比例不符合基金合同约定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监管部门开出了四张罚单,对4家基金公司进行处罚,最重的罚单为6个月整改,整改期间暂停受理及审核公募基金产品注册申请(俗称:停发新基金6个月)。
分红避税曾出现“仓位违规”现象
该《通报》显示,近期根据日常监管掌握的问题线索,证券基金机构监管部组织相关证监局对4家基金管理公司进行了专项检查。
经查,4家公司分红信息管控不当,致部分机构客户在分红公告日前大额申购、权益登记日后大额赎回,快进快出,利用基金分红不当避税,同时也对基金投资行为造成了扰动。
通俗一点来说,也就是机构投资者巨资“短平快”申赎分红基金,已经影响到基金正常投资行为。
依照相关法规,监管部门严肃问责机构及人员。对公司的处罚是:4家公司责令整改、整改期间(3-6个月)暂停受理及审核公募基金产品注册申请的行政监管措施。
这就是说,4家基金公司被暂停3个月或6个月的新基金发行注册,对基金公司的运营将产生较大的影响。
对于相关个人的责任,监管部门对公司直接责任人员、分管高管、总经理采取监管谈话的行政监管措施。
该《通报》指出了两大问题:一是公司内部控制缺失,信息管理等制度未能有效执行。
经查,相关公司分红信息管控薄弱,个别从业人员甚至协助机构客户利用分红开展避税,在日常工作中主动寻找具有避税需求的机构客户并主动告知避税方法,在基金分红方案确定后提前泄露分红信息。
这就是说,有基金公司利用尚未披露的公告信息,向有关机构“兜售”分红避税方案,而这样的分红避税方案一旦被机构的大资金快进快出,会对基金投资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基金君也在网上找到了一些所谓的“避税”方案。
《通报》中提到的另外一个问题是未审慎办理基金申赎业务,影响基金正常投资运作。
经查,相关公司在实施基金分红过程中,未从保护存量持有人利益角度审慎办理基金大额申赎业务,大额资金的短期进出影响了基金正常运作,甚至导致基金投资比例不符合基金合同约定。
这一条更为核心,谈及了对投资的影响,大额资金短期进出不仅影响基金正常运作,还导致“仓位违规”。
尽管不知道具体违规的基金具体仓位限制是多少,基金君也从专家那里得到一些范例,可以解释为何会出现“仓位违规”。
例如:某只混合基金的股票仓位限制是60%到95%,分红前原本仓位是80%,基金规模为5亿,4亿是股票,如果基金分红比例是资产的10%,在分红前某一天密集进来5亿资金来用分红避税,那么10亿资产分红10%之后还有9亿,4亿股票占9亿资产的比例自然下降到了44.4%,这就需要基金经理一天大举加仓至少1.4亿,才能达到60%的最低仓位,没有加仓1.4亿,就会出现监管层所说的那种“仓位违规”现象。
“主动寻找具有避税需求的机构客户、主动告知避税方法、提前泄露分红信息,这三点是比较严重的,违反了《基金管理公司投资管理人员管理指导意见》第二十一条‘基金公司应当制定信息管理及保密制度,加强风险隔离’、《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内部控制指导意见》第三十条‘公司掌握内幕信息的人员在信息公开披露前不得泄露其内容’等规定。”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基金分红避税事件曾多次发生
在实际操作中,如此“胆大”的基金公司也并非冰山一角,基金分红避税曾出现过多次类似事件。
此前就有一位公募基金经理曾在自己的朋友圈提前公布基金分红的信息,以大比例分红吸引大资金购买,轰动一时。
曾在一些基金微信群里看到过拉机构投资分红基金的信息:“群内各位大佬,我司有只绩优基金12月底分红,分红比例20%,有避税需求的请找我勾兑。”
据了解,为了冲规模以及跟机构等大资金合作,赚取赎回费、管理费,基金公司在营销时推荐“分红概念”的产品在业内并不少见,而往往到了月末、季末或者年底等时段,这样的大比例分红情况会更多一些。
“各大基金销售群中往往会发布很多这样的信息,稍微隐蔽一些的备注‘有意私聊’,胆子大的直接就把产品名称写上去了。”有基金业内人士表示,“估计是某些公司做的比较过,有书面文字之类的资料被泄露出去了,所以被处罚了。”
除了主动寻找具有避税需求的机构客户,主动告知避税方法、提前泄露分红信息等行为在业内也并不少见。甚至有公司写出一套避税方案,微博长图、Word文字版等一应俱全,这种“服务”十分到位。
类似上述这种借基金分红拉机构避税的问题,在此次监管部门出发后,预计会收敛很多。
四大监管要求规范基金分红避税
针对上述基金分红信息管控不当等行为,《通报》中强调了进一步加强基金分红管控等事宜的监管要求,明令了以下几点:
一、建立健全基金分红信息管控机制。建立分红信息保密及知情人登记制度,严禁公司及相关从业人员泄露因职务便利获取的未公开分红信息、利用该信息从事或明示、暗示他人从事相关交易活动。
二、严格规范基金分红行为。严格控制分红公告日至权益登记日之间的时间间隔,除法律法规、相关规则或基金合同另有规定外,原则上不超过2个作日。
三、审慎办理基金分红敏感期间大额资金的申购赎回。在基金分红决议通过日起至权益登记日期间,原则上暂停办理机构投资者的大额资金申购。
加强对基金大比例分红(包括但不限于基金分红金额超过基金资产净值的5%)行为的监测与分析,在大比例分红发布公告日后20个工作日内,向公司所在地证监局提交大比例分红事项说明,包括但不限于分红原因、分红公告日前后15 个工作日内机构投资者申购赎回情况、基金投资指标合规情况等说明,并在公司监察稽核年度报告中作汇总分析说明。
四、持续落实依法全面从严监管。对泄露基金分红决策信息、损害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的行为,将依法依规查处。
对于违规行为就是要严加监管!
微淼商学院理财是真的吗?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在现实生活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尤其是当我们想要投资理财的时候,总会看到这样的广告,那就是微秒商学院理财非常的优秀,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去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但是小编想要说的是微淼商学院是不靠谱的,而且理财本来就只能够靠自己。
根据网络上相关的资料显示,实际上这家商学院一直以来吸引的投资者都是非常多的,而且也总是吸引着普通的人加入到这样的血液里面去进行相关的投资理财,可是还是有些人觉得这样的投资方式是有着很大问题的,尤其是像这样用9块9的理财课来去笼络大部分的人,因为其实很多的理财的资料在网络上都是有的,只不过是因为我们没有去学习的动力,所以就会往往导致我们会被他人欺骗。
除此之外,有相关的人员也进入到这一家商学院里面进行相关的培训训练,可是在进入之后发现所谓的销售群只是打着鸡汤口号的一帮骗子,而那些所谓受过专业训练的理财培训时,也仅仅是经过七天速成培训就成为了老师,是不是具备专业的技能,这是让人难以去想象的,当然作为过分的是,这家商学院会通过9块9的理财课程,帮助很多小白学员通向致富的康庄大道,但是我们很多朋友所不知道的是,这往往就是这家学院所赚钱的方式,所以我们可以明显的知道,实际上所谓的商学院是存在着很大问题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明显的知道,这一家商学院还是非常不靠谱的,而且会通过各种洗脑的手段,去让学员投资相映的产品,为自己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如果我们想要学习理财,那么网络上的书籍以及世界上很多名著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去学习,没有必要去这样浪费。
中基协连发10份纪律处分决定书!多家机构被撤销管理人登记、高管受到公开谴责
11月3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基协)一口气发布了10份纪律处分决定书(含送达公告),包括上海韬韫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韬韫投资)、上海达仁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达仁资产)在内的5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和5名高管受到了监管的纪律处分。记者梳理发现,其中,上海韬韫投资被中基协取消会员资格并撤销管理人登记,其实控人、法定代表人韩戎被取消基金从业资格,合规风控负责人张小翠被监管公开谴责。上海达仁资产被中基协公开谴责,私募基金产品备案也被暂停受理六个月,三名高管受到公开谴责。此外还有3家机构也被监管进行了纪律处分。
上海韬韫投资因多项违规事实被撤销管理人登记,高管被取消从业资格
在这10份纪律处分决定书其中,上海韬韫投资就因为存在多项违规事实,机构本身和两名高管都受到了监管的纪律处分。
备案信息显示,上海韬韫投资成立于2008年8月、备案于2015年3月,注册资本2000万元,全职员工4人。
根据中基协发布的纪律处分输书,经查,上海韬韫投资存在以下违规事实:首先,违规向投资者承诺收益。
根据相关民事判决书,2016年3月,上海韬韫投资与某自然人投资者就“韬韫锦标一号定增投资基金”签订合同,投资金额100万元,同时约定业绩报酬计提基准为8%;2018年3月,上海韬韫投资实控人兼法定代表人韩戎与该投资者签订补充协议,约定由韩戎按照年化8%的收益率计算该基金自成立至清算期间的收益,并支付给该投资者。韩戎作为上海韬 韫实际控制人兼法定代表人,其以个人名义向投资者承诺收益的行为,可认定为上海韬韫存在向投资者承诺收益的情形。
其次,上海韬韫投资不配合监管的自律核查。中基协通过电话、邮件等多种方式联系上海韬韫投资及其高管,但始终未得到有效回应。
因此,中基协决定取消上海韬韫投资会员资格,并撤销其管理人登记。取消其实控人、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总经理韩戎的基金从业资格,并对合规风控负责人张小翠进行公开谴责。
承诺保本保收益,上海达仁资产被公开谴责并暂停受理私募基金产品备案六个月
另一家机构和高管都受到监管纪律处分的是上海达仁资产。
根据中基协备案信息,上海达仁资产成立于2014年10月、备案于2015年1月,注册资本1亿元,目前在中基协备案的在管基金数量为19只。官网信息显示,其母公司为达仁投资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3月,是国内第一家新三板挂牌的阳光私募资管公司,注册资本11亿元。
纪律处分决定书显示,经查,上海达仁存在承诺保本保收益的违规事实。
具体而言,上海达仁资产向其投资顾问类产品“创金合信基金-招商银行-睿致前程13号资产管理计划”(以下简称睿致前程13号)的劣后级投资者“添增成长3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添增成长3号)的基金份额持有人承诺差额补足,属于向私募基金投资者承诺投资本金不受损失以及最低收益的行为。相关差额补足协议上加盖上海达仁资产及其时任法定代表人刘翔的签章,相关签章由上海达仁资产时任董事长罗显志授权签署,应当认定为上海达仁资产的公司行为。
据此,中基协决定对上海达仁资产进行公开谴责,并暂停受理其私募基金产品备案六个月,同时对三明高管也做出了纪律处分。对于时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的罗显志,法定代表人、总经理刘翔,以及合规风控负责人刘洪波都进行了公开谴责。
多家私募基金因不配合监管自律核查、未如实报送信息等,被处以纪律处分
除此之外,还有三家私募基金管理人也受到了中基协的纪律处分。
其中,北京至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因存在公司人员和场地不符合登记要求、不配合协会自律核查、未及时向协会报送重大信息等多项违规事实,被中基协取消会员资格并撤销其管理人登记。
福建省未然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因不配合安徽证监局现场调查工作、未如实填报产品备案信息、未履行重大事项报告义务和公司合规风控负责人缺失等违法违规事实,被取消会员资格的同时受到了公开谴责。
另外,上海禹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也因存在未及时备案私募基金产品、基金运作不规范、未如实向协会报送信息等多项违规事实,中基协对该机构进行了书面警示,要求其限期改正,并暂停受理其私募基金产品备案三个月。
这是继今年9月中基协集中公布了对私募机构的一批纪律处分决定后,又一次重拳出击、扫清行业乱象的举动,也显示出监管持续出清私募领域风险、提升行业专业化与规范化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