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芯片需求滑坡,车用芯片赛道依旧火热,芯片企业应如何进行发展?
“芯片危机”源源不断,“十四五”期间,我国是如何布局芯片产业?
详细信息一是加大企业减税力度。对于集成电路企业自获利年度开始减免企业所得税,这些政策对企业发展给予了很大的推动力。
二是在基础方面进一步加强提升。芯片涉及到基础问题比较多,有材料、工艺、设备,涉及比较长的产业链。只有把基础打扎实了,芯片产业才能不断创新和发展。
芯片产业发展全靠应用引导,所以在汽车、工业、医疗、教育,特别是疫情以来线上经济、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芯片产业发展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市场。芯片产业发展还依赖于人才,所以在人才储备、人才培养上,政府、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芯片产业是一个全球性产业链,要加大合作。
总体来看,芯片产业发展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加强合作,共同打造芯片产业链,使它更加健康可持续发展,不仅为中国的信息化社会发展提供支撑,也为全球信息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中国政府在国家层面上将给予大力扶持,共同营造一个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和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
从过去的一年看,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对我们产业链、供应链是一次实战的压力测试。我们可以说经受住了这样的考验,也充分彰显了我们完备的产业体系优势、强大的动员组织和产业转换能力。从我们的防疫物资来看,如初期的防护服、口罩、消毒液、呼吸机,医疗用的各种药品和辅助器材,以及后来的快速复工复产,都彰显了这一点。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在这个过程中,也暴露出来我们在产业链、供应链上还存在一些短板,还存在一些弱项,所以已经开始对41个大类的工业和下面的细类进行认真的全面的梳理和分析,绘制重点产业链的图谱,找出空白点,也找出弱项短板。总体来说,就是强链、补链,进一步增强我们产业链的韧性。
所谓“强链”,就是进一步锻造长板,让长板变得越来越长,增强发展主动权。比如着力培育发展新型产业链,如5G、新能源汽车、高端医疗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等,着力提升传统产业链,保持产业链的完整。优化区域的产业链布局,中国经济发展的区域特点非常突出,所以我根据区域发展特点和布局,进一步发挥集群优势,增强产业链的根植性和竞争力。
所谓“补链”,就是补齐短板和弱项,确保关键时候不“掉链子”。主要是两方面工作:一个是产业技术再造工程。就是针对弱项短板比较集中的领域,通过应用牵引、整体带动、揭榜挂帅等新机制组织攻关。二是加快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在“十三五”期间已经布局了17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并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
下一步,要围绕产业创新,进一步加快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发挥地方企业积极性,按照市场化、国际化的原则,使得我们制造业的创新体系更加完备、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产品短缺与价格暴跌共存,全球芯片行业该怎么走呢?
鼓励多家芯片企业提高技术能力,多个国家的芯片公司保持着正常的合作和交流,才能够有效减少芯片行业的难题。
现阶段,芯片市场出现了两大极端。第一大极端指的是部分企业很难获得芯片,产能不过关。第二大极端指的是全球智能设备的销售量有所下降。多加手机制造厂商对芯片的需求量有所下降。从而导致芯片价格暴跌,以某一枚芯片为例,价格暴跌之前,芯片售价超过3000。芯片价格暴跌后,芯片售价下跌到600元。
方法一:自销自足,提高芯片技术
在此之前,多个国家出现疫情后,运输成本疯涨。同时,芯片价格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20%。长期依赖于其他公司的智能芯片,只会使企业减少在芯片方面的投入。一旦减少投入,芯片研发成本不过关。与之截然相反的是本土企业的相互合作,在保证芯片产能的同时,不断的实现自产自销。
方法二:加大与国际优质芯片企业的双重合作
一般情况下,多家智能公司的合作十分密切,例如富士康和苹果公司。对于芯片企业而言,拥有技术是成功的一半基础,另外一半基础是生产智能芯片的光刻机。部分国家在智能光刻机领域的发展有限,完全可以与光刻机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从很大程度上保证公司获得稳定且高端的光刻机,从而获得良好的芯片良品率。
其实,全球芯片行业绝对不会只掌握在少数国家手中,毕竟,芯片产业逐步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以美国和韩国为例,两个国家中的部分半导体企业在芯片领域的优势较为明显。但是他们也需要获得光刻机,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部分芯片价格“雪崩”,市场情况供大于求,业内人士该如何破局?
面对芯片价格的“雪崩”,业内人士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破局。首先是要加强不同企业间的相互合作,稳固现有的市场份额。其次是扩大销售范围,努力把芯片出口给国外企业。最后是进一步向中高端芯片技术发起冲击,确保早日掌握尖端技术。
随着人们对于产品智能化的需求不断提高,芯片成为了这场改革浪潮当中最核心的一环。这场芯片降价潮影响的范围非常广泛,即便是最先进制程的高端芯片也出现了大幅降价的情况。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芯片厂商的大规模扩产外,疫情之下消费者减少了不必要的开支也是重要的一环。
一、需要企业间互利共赢
在这个全球化发展的时代,一家企业想要单枪匹马地闯关并不现实。市场总是充满不可控性,为了尽可能地规避风险,就需要各个企业强强联合。通过优势互补,最大限度地缩减成本,保证质量和产量。这样一来即便某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也能够及时补救。
二、争取国外的市场份额
许多国家对于芯片都存在需求,而我国在低端芯片领域技术已经成熟,完全满足对外供货的条件。如果能够成功抢占被其他芯片厂商垄断的市场份额,那对于我国的芯片走向世界将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三、继续投资布局新技术
想要打破国外的技术封锁,需要国内企业团结一致,共同致力于技术研发项目。这个过程虽然代价昂贵,但只要能取得成功,将会从根本上改变世界芯片产业格局。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够拥有定价权,继而具备抵御一系列风险的能力。
你认为在中国的芯片产业从低端走向高端的过程中,哪一个环节突破难度最大呢?
中国芯片产业如何破局
中国芯片产业破局的方法如下:
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优势,整合优质资源、突破核心技术、打造本土产业链,牢牢把握住科技发展的自主创新能力。
因此,在物联网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前提下,芯片企业一定要拓展业务,主动畅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渠道,拓展产业链维度,力求扩张市场规模。
芯片缺货涨价潮持续,如何打破这种困境?
IT之家1月20日消息今日,据央视财经报道,进入 2021 年,芯片行业的缺货潮似乎还没有缓解的迹象。
据一位企业负责人表示,在缺货潮中,不少终端企业甚至按以往几倍的采购量恐慌性下单,而在终端企业抢芯片的同时,芯片制造企业也忙着从他们的上游抢购用于制造芯片的原材料晶圆。
目前晶圆厂的产能主要分为 6 英寸、8 英寸和 12 英寸,一般情况下 8 英寸和 12 英寸的应用量最大。然而在疫情期间,来自消费电子、工业市场和汽车需求猛增,这些大多需要用到 8 英寸晶圆。需求激增导致了市场上的 8 英寸晶圆产能持续紧张。
IT之家了解到,1 月 19 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在访谈时表示,全球汽车芯片 30% 的市场在中国,汽车芯片不会成为下一个手机芯片。中汽协 1 月 13 日公布的《2020 年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近期出现的芯片供应紧张问题也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对全球汽车生产造成一定影响,进而影响我国汽车产业运行的稳定性。
业内人士称,由于人们居家办公,市场对智能手机和电脑所使用芯片的需求增加,半导体芯片公司于是纷纷将生产重心转向了消费电子产品领域。当汽车制造商陆续开始恢复生产后,半导体芯片却无法保障充足的供应。中泰证券指出,下游如5G、物联网的发展推动8英寸晶圆需求爆发。而8英寸投资不足和生产设备短缺抑制了产能的上涨,多年来未大规模投资,总规模无明显扩张,需求和供给的矛盾带来新一轮涨价潮,预计新增产能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供需矛盾,但需求成长率将大于产能增速,8寸片紧缺将至少持续至2021下半年甚至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