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控股拟定增募资不超过 12.1 亿元,该公司目前经营现状如何?
定增募资是利好还是利空
定增就是想特定对象(一般不超过10名)增发股票,对股票的影响不一定,要看定向增发募集的资金投资于什么项目;
1.如果投资项目前景十分看好,那对股票一般是利好的,但如果投资项目不为市场看好,就会变成利空,因为本身定向增发价格会略低于市场价,因此定增后原有股东的利益被摊薄,如定增项目不能获得更好的收益率,对于原有股东是没有什么好处的。
拓展资料:
1。定向增发包括两种情形:一种是大投资人(例如外资)欲成为上市公司战略股东、甚至成为控股股东的。以前没有定向增发,它们要入股通常只能向大股东购买股权(如摩根士丹利及国际金融公司联合收购海螺水泥14.33%股权),新股东掏出来的钱进的是大股东的口袋,对做强上市公司直接作用不大。另一种是通过定向增发融资后去并购他人,迅速扩大规模。
2.定增对冲是指用股指期货的组合头寸实时追踪、封闭股票端的风险敞口,以达到保值、甚至增值的目的。
3.作为股权再融资的重要方式之一,定向增发广受外界关注的一大特点是增发价格相对于增发时的市场价格往往有着较高的折价。2008年以来现金方式进行的定向增发平均折价率是20.65%,但根据我们的计算,解禁后20.65%的折价率只取得了11.1%的平均收益,重要原因是2008年至今上证综指从5000多点下跌到了3000点下方,系统性风险侵蚀了参与定向增发的大部分获利空间。
4、利好:国家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降低银行存贷利率,上市公司经营状况良好,分红,回购,重组等因素都会使股市利好,消息面刺激,投资者赚钱效应高。
5、利空:国家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加息,外围股市重创,上市后公司经营恶化,财务出现重大危机等因素都会使股价利空下跌,利空带来恐慌盘抛售,股价下跌投资者赚钱效应大大减少。
东航拟募资引入飞机含4架C919以后坐自己国家产的飞机出游了
说到这个旅游其实还是有很多讲究的,你像以前我们出去旅游那只能坐汽车了或者船了,后来有了火车方便很多了,现在有了飞机就更加方便了,而且飞机的数量也多了起来了,出行更加方便了,但是一般的飞机都是国外的,话说最近东航拟募资引入很多新飞机了,其中含4架C919,这C919可以中国产的哦,以后可以后坐自己国家产的飞机出游了。
5月10日晚间,中国东航(600115.SH)发布公告称,拟定增募资不超过150亿元,用于引进38架飞机及补充流动资金,新引进飞机预计于2022年-2024年交付。
公告显示,计划引进的38架飞机,包括4架C919飞机、24架ARJ21-700飞机、6架A350-900飞机及4架B787-9飞机,本次募集资金引进的飞机已取得民航局批复的规划文件。
按照空客公司、波音公司网站上最新公布的目录单价及中国商飞提供的目录单价计算,上述38架飞机的投资总额共计43.82亿美元,约折合人民币
289.24亿元,东航拟以本次募资支付105亿元,其余289.24亿元以自有资金进行投资。
东航表示,38架飞机的引进和实际投入运营能够提高公司载运能力,扩容主要航线运输量,增加航线收入。
同时,新引进的飞机将部分替代老旧飞机,有助于优化机队结构,同时有效降低油耗和维护成本,从而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公告提到,本次拟引入的飞机将纳入公司现有机队统一调配和管理,基于机队近三年运营数据,经模拟测算,在引进38架飞机后,每个完整年度将为公司合计增加营业收入约39.66
亿元。
分不同机型看,C919是我国自行研制的中短程单通道喷气式民用飞机,而东航是国产大飞机C919全球首家启动用户,已与中国商飞签署首批C919
大型客机购机合同。目前,C919仍处于适航取证阶段,按照计划,C919将于2022年完成交付。
此次公告中首次披露了商飞C919的目录单价,一架C919飞机报价为0.9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6.53亿元。
在计划引进的38架飞机中,支线飞机ARJ21-700占据最大比重,共计24架,而东航所拥有的ARJ21飞机,悉数由旗下全资公司一二三航空进行运营。
东航2021年年报显示,
一二三航当年实现营收2.06亿元,净亏损2.5亿元,承运旅客16.29万人次,截至2021年末,一二三航共运营ARJ21机型飞机合计7架。
根据规划,东航2022年-2024年间引进24架ARJ21-700飞机,意味着一二三航空ARJ机队规模将增长约三倍。
对此,东航在公告中表示,引进支线飞机符合国家战略,有助于实现ARJ21飞机批量生产、批量交付,同时,也可以完善公司航线网络,扩充机队规模,满足广大旅客大众化航空出行的需求。
东航此次募集资金还将安排45亿元补充流动资金,优化财务结构,降低资产负债率。
航空运输业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航空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水平普遍较高,截至2019-2021年末及2022年3月末,东航资产负债率(合并口径)分别为75.12%、79.85%80.84%及83.56%,呈持续上升趋势。
东航表示,通过本次非公开发行融资,可改善公司资本结构,降低资产负债率,补充公司日常经营所需的营运资金,提升公司财务稳健性。
华夏保险公司经营现状如何?
华夏保险公司经营现状是总资产超过5300亿元人民币,人员队伍超过50万人,在全国网点有3600余家。根据查询华夏保险公司的官方最新消息,当前的公司经营现状是总资产超过5300亿元人民币,人员队伍超过50万人,在全国网点有3600余家。位居中国保险全国排名第十。
购买保险的注意事项:
1、不轻易购买保险,投保人在购买前,务必仔细了解保险公司的情况,风险负担能力如何。
2、购买保险要根据个人的情况,妥善地选择适合的保险。
3、投保人在购买保险时要读懂条款,与保险公司协商一致。
4、以死亡为给付条件的保险需要被保险人同意,保险合同必须要投保人亲笔签名。
5、索要保单,核对—切内容信息。
6、填写保单时需要如实告知所有已知信息。
7、投保人还需要注意合同的生效。
60亿定增获批,但北汽蓝谷这场“翻身仗”不好打
背靠大树好乘凉,北汽蓝谷又“搞定”了60个小目标。
5月19日,北汽蓝谷(SH:600733)发布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发行情况报告书,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实际发行数量为1,286,193,039股,实际募集资金总额为60.45亿元,扣除不含税的发行费用后,公司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60.3亿元。
本次发行价格为4.70元/股,发行对象最终确定为12家,其中北汽蓝谷的控股股东北汽集团控制的关联方北京汽车、渤海汽车分别获配612,528,276股和51,287,595股,获配金额分别为287,888.29万元和24,105.17万元,限售期36个月;其余股份由另外10名发行对象认购,限售期均为6个月。
公告显示,北汽蓝谷本次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面向场景化产品的滑板平台开发项目、整车产品升级开发项目、研发与核心能力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对于业绩持续下滑的北汽蓝谷来说,此时能够获批这样一笔定增,显然是利好,所以公告发布后,北汽蓝谷股价大涨,5月22日,北汽蓝谷股价上涨5.38%,收于5.48元/股。不过,对于北汽蓝谷长期的发展前景,外界并不看好,即便有了这一次“弹药补充”,北汽蓝谷想打赢一场翻身仗也很难。
国资大手笔“输血”
从此次定增规模来看,在新能源车赛道不景气的当下,60亿着实不是个小数目,不过北汽蓝谷此次定增的含金量并不算高。
一方面,60多亿的定增中,有一半来自控股股东北汽集团控制的关联方,仅北京汽车一家就认购了28.79亿元。
另一方面,12家参与定增的企业中,有一大半都有北京国资背景,还有几家就是单纯财务投资的机构,唯一值得一看的是“宁波梅山保税港区问鼎投资有限公司”,其背后的大股东是宁德时代,算是产业资本,但其认购金额仅2亿元,且限售期同样为6个月,到底是产业资本看好北汽蓝谷发展,要与其进一步捆绑发展,还是作为合作伙伴“友情支持”,现在很难做出判断。
同时,4.70元/股的定增价格实在不算高,从报价情况来看,除了一家公司给出了5.03元/股的报价之外,其与公司基本给出的均是4.70元/股的报价,感觉并没有什么明显的抢购“热情”。
此次定增完成后,北汽集团依然是公司第一大股东,定增前,北汽集团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共计持有上市公司39%的股份,定增后,这一比例上升至41.91%,北汽集团仍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
所以无论从什么角度看,此次定增都像是母公司对北汽蓝谷的一次“人工输血”。公告称,本次募集资金到位后,公司总资产和净资产将同时增加,资产负债率将有所下降。本次发行使得公司整体资金实力和偿债能力得到提升,资本结构得到优化,为公司后续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造血能力持续下降
从北汽蓝谷近两年的经营情况来看,其造血能力不仅差,而且还呈现持续下降的态势。北汽蓝谷2022年财报显示,2022年公司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营业收入为58.48亿元,同比增长17.32%;净利润亏损54.65亿元,亏损扩大;扣非净利润亏损58.38亿元,同样扩大;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5.22亿元,同比下滑29.36%。
2022年其每股净资产仅1.32元,资产负债率79.89%,已经逼近80%,而且从2019年-2022年,北汽蓝谷的资产负债率一直处于70%以上。现金方面,上市公司2023年一季报显示,期末上市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25.72亿元,比2022年末减少了8368.55万元。
数据显示,2018年-2022年,北汽蓝谷上市以来累计亏损约170亿元,其中2020年至2022年,公司蝉联A股上市车企“亏损王”。今年一季度其单季亏损依然处于高位,达8.92亿元。
连年亏损,且亏损不断扩大,让北汽蓝谷不得不依靠连续定增维持经营,2019年,北汽蓝谷借壳上市时,以7.70元/股的价格,募集配套资金20亿元;2021年,公司以6.93元/股的价格,募集资金55亿元;2022年,北汽蓝谷发公告拟增发12.86亿股,募集资金80亿元,最终获批60亿元。
这三次定增,北汽蓝谷总募资规模已经达到135亿元,但也无法弥补公司上市以来累计170亿元的亏损。而且北汽蓝谷前两次募资后的进度并不好,4月29日,北汽蓝谷发布公告称,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5G 智能网联系统提升项目”、“换电业务系统开发项目”的预计完成 时间由原定的 2022 年 12 月前延期至 2023 年 12 月前。
影响北汽蓝谷造血能力的因素显而易见——销量不振,2022年,北汽蓝谷销量仅5万台,绝大部分还是用于运营市场的EU系列,极狐销量惨淡。这导致北汽蓝谷产能严重过剩,2022年,北汽蓝谷三大基地设计产能52万辆,报告期内产能26万辆,产能利用率仅有50%左右,但从销量看,其产能利用率不足10%,这导致了极高的折旧成本。
这场翻身仗怎么打?
作为当年风光一时的新能源整车上市第一股,北汽蓝谷现在的发展状况是颇为令人唏嘘的,而探究北汽蓝谷发展陷入困境的原因,有业内人士表示,北汽蓝谷其实不缺技术也不是没有制造能力,但体制机制不够灵活,产品定义能力缺失,而如果不能从体制机制上改革,很难打破困局。
干不好就换人,是企业经营的常见套路,北汽蓝谷也不例外。2022年11月,北汽蓝谷高层大换血,北汽新能源副总经理、ARCFOX极狐汽车总裁王秋凤因个人原因已经辞职,张国富、高建军、高健任公司副经理。三人与董事长刘宇、总经理代康伟、常务副总经理樊京涛一起组成了北汽蓝谷新的领导班子。
然而,体制机制不变,换人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目前,北汽蓝谷高层换血已有近半年时间,但外界并没有看到北汽蓝谷体制机制、组织架构、考核方式有太明显的变化,所以投资者对新领导团队难言信心。
换人的同时,北汽蓝谷也放弃单押极狐的方案,开始培育新品牌——考拉,虽然考拉目前是列在极狐之下,但其明显与极狐产品不同的画风,能够充分说明这是北汽蓝谷一次新的尝试,未来如果发展得好,成为一个独立品牌是顺理成章的。
至于极狐,北汽蓝谷自然也得再“抢救”下。5月19日,极狐阿尔法全新Hi版升级更名为极狐阿尔法S先行版,售价32.98万元,在与此前阿尔法Hi高阶版(售价42.99万元)配置相当的情况下,新车售价下调了10万元,对于如此巨大的差价,几乎官方宣布,对Hi版已购用户实际购车价格与新版车型价格的差额,直接全额返还。
这引发了一波舆论热议,可以说是极狐今年的一个流量高点了,但对于这一方案能为极狐带来的销量增长,大部分业内人士都并不乐观。此外,根据之前华为公布的消息,华为与极狐的合作将从Hi模式升级至智选车模式,这也是极狐自救的方案之一。
根据北汽蓝谷业绩说明会的内容,近两年,北汽蓝谷计划推出6-7款新车,包括将在7月初上市的阿尔法T森林版和阿尔法S森林版、将于三季度末上市的考拉,以及面向新生代家庭的SUV车型,2024年还将推出两款新车,代号为N50和N51;其中考拉、N50和N51都定位15万级市场。
新车规划不算少,但投放节奏缓慢,整个上半年北汽蓝谷似乎只有刚刚上市极狐阿尔法S先行版一款新车,其他两款极狐改款车型要7月才能上市,而去年就已经开始预热的考拉居然要拖到三季度末才能上市,这意味着北汽蓝谷今年能靠新车拉动销量的时间实在非常有限。
北汽蓝谷的改革按部就班,但市场还能给它留下多少时间呢?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壹条,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恒大抛售166亿资产引发热议,公司目前的境况如何?
2021年8月31日,中国恒大发布半年报,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226.9亿元,同比下降16.5%;净利润104.99亿元,同比下降28.87%。其中,房地产开发业务亏损41亿元。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恒大利润下降与打折卖房有关,恒大自去年2月开始推行“网上卖房”及持续多次推出阶段性特大优惠措施,借此大力促销刺激收回现金流。
借助大规模降价促销,恒大得以快速回笼资金,数据显示,恒大有息负债较去年3月底下降约3000亿元,净负债率已降至100%以下,实现一条红线变绿。此外,为缓解流动性压力,截至8月27日,恒大处置了包括恒腾网络、盛京银行、恒大冰泉、深圳高新投和5个地产项目等股权,合计出售总代价166亿元。
“以价换量”卖房降负债
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恒大录得销额3567.9亿元,同比增长2.3%;合约销售面积4301.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4%;回款3211.9亿元,同比增长2.9%。
业绩方面,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226.9亿元,同比下降16.5%;净利润104.99亿元,同比下降28.87%。其中,其中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和恒大童世界集团的房地产业务净亏损41亿元,新能源汽车业务净亏损49亿元。
若按截至7月底的最新数据计算,今年恒大前7月累计销售额达4005.6亿元,销售面积4844.9万平方米,销售增幅可观,但成交均价录得近年新低。
业内人士认为,恒大的地产业务陷入亏损,主要跟打折卖房回款有关
据了解,去年2月份疫情爆发,恒大便在全国范围内启动75折大优惠,随后为了大力回笼资金降负债,又多次推出针对特定产品的阶段性特大优惠措施,借此大力促销刺激现金流,导致地产主业亏损41亿元。
市场人士表示,恒大的业绩报告凸显了当下房企的普遍现状,近年房地产业整体下行,“房住不炒”下房价提升空间有限,加上“三道红线”重压,房企为求去化降负债,不得不以价换量,势必对利润产生一定影响。
尽管盈利水平下降,但“活下去”显然更重要。借助大规模降价促销,恒大得以快速回笼现金,大幅缓解债务压力。根据半年报,恒大自去年3月全面实施“高增长、控规模、降负债”新战略。截至今年6月底,恒大有息负债较去年3月底下降约3000亿元,净负债率已降至100%以下,实现一条红线变绿。
截至6月末,恒大有息负债5717.75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负债为2400.49亿元,该集团存款余额1616.27亿元,其中,受限制现金748.55亿元。值得注意的是,恒大截至6月30日,共有土储项目778个,总规划建筑面积达到2.14亿平方米,此外还拥有146个旧改项目,其中在寸金寸土的大湾区就占有131个(深圳62个)。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港交所披露文件,8月26日,股东香港大亨刘銮雄、陈凯韵夫妇以2830万港元出售631万股中国恒大股票。
卖百亿资产改善流动性
实际上,今年上半年尤其是6月以来,恒大陆续爆发负面舆情,加速了该公司出售资产的步伐。今年6月7日,恒大主动发布声明称,公司生产经营一切正常,个别项目公司存在极少量商票未及时兑付的情况,集团高度重视并安排兑付;7月,恒大爆发出与广发银行宜兴支行的纠纷,后续双方和解;8月17日,恒大曝出旗下恒大地产集团“换帅”消息。
8月19日,央行和银保监会约谈恒大集团。央行、银保监会指出,恒大集团作为房地产行业的头部企业,必须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战略部署,努力保持经营稳定,积极化解债务风险,维护房地产市场和金融稳定;依法依规做好重大事项真实信息披露,不传播并及时澄清不实信息。
8月20日凌晨,恒大回应称,将全面落实约谈要求,切实履行企业主体责任等,并以最大决心、最大力度保持公司经营稳定,化解债务风险,维护房地产市场和金融稳定。
实际上,外界的担心都直指恒大的流动性问题。在半年报中,针对外界对其流动性的关注,恒大在公告中披露了近期一系列的改善措施,以保证项目开发的正常运作,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初步统计上半年处置资产至少卖了165.6亿元。
具体措施包括:总金额32.5亿元出售恒腾网络11%股份,回收现金约11.8亿港元;出售盛京银行1.9%股份,总金额10亿元;出售深圳市高新投7.08%股权,总金额约10.4亿元;出售恒大冰泉49%股权,总金额约20亿元;出售5个地产项目股权及非核心资产,总代价约92.7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恒大在半年报中透露,集团房地产开发业务中,造成延迟支付供货商和工程款情况,导致部分相关项目停工。目前在政府的协调支持下,集团正在积极与供货商及建筑承包商洽谈争取该等项目复工。
为了解决供应商和承包商付款问题,恒大向供应商即承包商出售了物业单位以抵扣部分欠款,总金额为251.7亿元。
恒大在半年报中表示,恒大将采取包括调整项目开发时间表、严控成本、大力促销、出售股权和资产(不限于物业、酒店及其他物业)以及引入投资者增加集团及附属公司股本,争取进一步改善流动性,舒缓资金压力和削减债务。
下一步出售物业与汽车股权
可以预见的是,恒大出售旗下资产的步伐仍将继续。恒大在半年报中表示,将继续接触潜在的投资者,商讨出售恒大汽车和恒大物业的部分股份。除了中国恒大,旗下恒大物业和恒大汽车也均披露了上半年业绩,其中,恒大物业业绩可圈可点。
数据显示,恒大物业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8.73亿元,同比大增68.3%;毛利润29.39亿,同比大增68.7%;净利润19.34亿,同比大增68.6%,各项核心指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据了解,恒大物业业绩大幅增长背后,得益于规模的高速扩张。截至上半年,恒大物业合约面积达8.1亿㎡,同比增长58%;在管面积达4.5亿㎡,同比增长77%;业务范围扩展至全国317个城市,覆盖320万户业主。
增值服务爆发式增长是恒大物业另一大亮点:上半年恒大物业社区增值服务收入11.39亿,同比大增83%,其中家居美装收入更是大增873%。此外,恒大物业与腾讯、商汤科技等巨头联手打造智慧云平台,探索平台输出服务模式,持续提升盈利能力。
恒大汽车方面,则由于技术收购和持续的研发投入,导致上半年亏损幅度扩大
数据显示,恒大汽车上半年营收69.2亿元,同比增长53.5%;亏损48.22亿元,较2020年同期亏损扩大96.25%。恒大解释,陷入亏损主要因为健康业务毛利减少,另外,正处于拓展系能源汽车业务的投入阶段,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市场推广费用及研发投入增加。
据透露,截至目前,恒大收购核心技术及研发费用已达271亿元,在去年末249 亿元的庞大基础上再度加码。据了解,目前恒驰1、恒驰3、恒驰5、恒驰6、恒驰7五款车正进行夏季测试并已接近收官,恒驰处于量产冲刺阶段,这意味着,坚持自主设计与正向研发的恒大汽车,能否俘获用户与市场,答案将很快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