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正在革渠道的命,快消企业该怎么办?
“全渠道布局”成热词,新零售如何借力?
快销品经销商面临的困境与如何自我提升发展
一个比较成功的快消品经销商,往往都是淡季上新品+维护市场。旺季的时候新品和市场维护比较吃力。这也是自我提升的最好的方法。
淡季抓好新品铺市和市场的维护,这就需要有一只战斗力强的销售团队。他们对于终端卖场,和二批代理商,都能够独挡一面。外加一只良好的仓储管理团队。仓储管理把握着快消品经销商的命脉。库存积压处理,临期品快速调拨处理,过期品的报废处理等等,这都是对企业有着重要的影响。
淡季主抓市场新品,这就要求我们对于供应商选择的时候一定要谨慎。供应商的选择,某种程度上对于扭转经销商的命运也显得尤为重要。供应商选择一定要找信誉度高的。对于一些核销条码费用效率低的要慎重选择。我们这里建议,选择供应商时,要考虑条码核销和活动支持这一块。
无论是供应商还是经销商选择品牌,都是奔着做好这个品牌而来的。任何一家供应商不肯能100%产品在一个地区都是畅销的。针对部分畅销产品,把它做好,做大,双方都要对于促销或者特殊陈列予以支持。双方共赢,才能做好。
实体行业被电商冲击这么大,下一步该怎么办?
电商冲击实体行业会是一个趋势,因为实体店铺作为一个零售的模式已经存在了几千年,不可能一直存在下去。电商是在互联网的技术和理念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所出现的一个新的事物,对于实体店铺来说肯定是一个冲击。
不过即便如此,现在电商对于实体店铺的冲击还没有那么强烈,因为电商出于各种方面的限制还无法做到实体店铺拥有的服务体验,现在很多人还在周末逛街就是最好的证明。
对于实体店铺来说,需要做到与时俱进去融入这个潮流当中,而不是抱怨谁动了我的奶酪。
首先是让自己的店铺处于实体店铺的头部当中,当背后有猛兽追赶的时候,你不一定需要跑赢猛兽,但是跑赢同伴就足够了,即使在实体店铺当中空间被挤占,出现经营困难的也是靠后排名的店铺。
其次是更加突出自己实体店铺的优势,比如说更良好的服务体验,更好的试用等等,这些是电商现在无法比拟的,需要更加的突出来和电商抗衡。
最后是要在大趋势当中保持一个先进性,融入电商的经营模式当中,两条腿走路,线上和线下共同经营。
下一步做实体店的趁早及时止损,只要有电商再卖商品,实体店只有“死路一条”如果几个月没利润或者连续亏损房租也交不起的时候更麻烦,继续坚持下去只会拆东墙补西墙越陷越深……
电商对实体的冲击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我不说电商商品便宜的问题,人贪图便宜都是人性,最重要的是电商时代会带偏新一代的年轻人,现在电商已经遍布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阿里巴巴被罚182.28亿是因为实施“二选一”最重要的是大数据杀熟,窃取个人隐私权,这个隐私权到底归国家所有还是阿里所有?如果这些信息泄露出去后果不堪设想……
现在抖音、快手直播带货又对网购开始冲击,十几个人可以卖出上百亿的货,实体店还有网购如果倒闭就会有一批人失业,一个投资者血本无归,产生的恶性循环就是被起诉、成为失信人、甚至导致离婚等一系列后果……
如果网购跟直播带货是建立在公平价格竞争,产品质量保证的情况下,既让商家提升服务,降低利润,老百姓得到实惠我们双手赞成,如果是用套路、用假冒伪劣来诋毁实体,让消费者产生一种实体店就是坑人的心理也会导致 社会 仇富,不和谐的后果!
电商时代的出现已经让人变得越来越懒散,让年轻人不想通过努力奋斗来赚钱,而是都想当主播来实现暴富,看看现在的直播间PK,互骂、辛巴售卖假燕窝等事件层出不穷,也有上千万粉丝的主播直接骂消费者不买自己的产品就骂你不配做他的粉丝,称自己就是风向标,自己哭粉丝也要跟着哭,最恶心的是那些粉丝傻不拉几的在下面刷礼物,安慰主播,帮主播骂人,这是不骂不买吗?
顾客是上帝最后变成了为了能买到那些便宜的商品变得那么卑微,真的太可笑了,到底是谁助长了他们的嚣张气焰?这个 社会 怎么了?骂人也能当网红?骂人月收入能上百万,那些刷礼物的粉丝你把这些钱孝敬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家人难道它不香吗?
现在上百万大学生,七万硕士生去送外卖,而且通过网络视频传播竟然变成了让人瞧不起的职业,以后十年寒窗苦读还有何用?现在真的迷茫了,从小是不是要培养孩子学唱歌跳舞骂人最好才是跟随时代潮流?
马云打着“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变成了他一个人的生意,“取消一部分中间商,一部分线下房东”马云变成了最大的中间商和线上房东,民间高利贷换上一件漂亮的衣服成了借呗、花呗,用30亿利用杠杆放出了3000个亿,这是大势所趋?这是 社会 进步?民间高利贷都合法合规了?有多少投资者、借款人被坑的家破人亡,自杀者无数的悲剧……
现在全国7.8亿人负债人均20万,去年2020万个商户倒闭,一半的商场关门,失业人群增多、负债人群增多、离婚率增多,这都是恶性循环的结果……继续下去我可以确定的说不堪一击!
中国只有发展制造业、高 科技 才是最正确的,因为只有原材料才是根本,我相信电商的红利已经到头了,不作不死,我认为阿里、美团这样的企业算不上高 科技 企业,只能算商业模式创新罢了,继续下去只会祸国殃民,贻害无穷……
以上属于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朋友们好!
当然是主动触电了。现在,实体行业被电商冲击确实是比较大的,这时候不应该抵抗,而是应该顺势而为,主动触电,这样的话,就能够让自己过得更好了。
1 现在的形势从现在的发展形势来看,电商发展确实是对实体经济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对于实体企业来说,抵抗是没有用的,个体是对抗不了大趋势的。
在这样的大趋势之下,只有主动融入电商经济,主动触电,才有可能让自己过的更好。
电商在对实体经济造成冲击的同时,也为实体经济提供了又一个赢利点,如果实体经济抓住了这个赢利点,那么实体经济就可能过的更好。
因此,从现在的形势来看,实体经济主动触电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2 主动触电实体经济主动触电,可以说不仅能够避免被电商冲击,反而能够利用电商为自己的发展提供更强的动力。
现在的世界,变化非常快,电商只不过也是一个销售的通道罢了。作为实体经济,只要能够善于利用电商,那么自己的发展速度就会更快,自己还可能更加的赚钱。
比如优衣库主动触电,现在线下线上一同开卖,可以说比原来的触及人群还多,影响力更大,而且销售额也更大,这样就做到了让电商来促进自己发展的作用。
3 提供更加体验化的服务实体经济也可以通过提供更加体验化的服务来吸引客户。电商经济有一个弱点,就是不能即刻提供给消费者满意的服务,这点实体经济是可以实现的。
比如你现在想吃冰淇淋,那么你到实体店就买了,就可以立刻享受,吃着很香,很美。但是如果你在电商上面购买一个冰淇淋,可能一段时间后才能够到货,这样就很影响心情。
因此,今后实体经济可以提供更加体验化的服务来吸引客户,这样的服务实际上电商是很难做到的。
4 结论现在电商发展很快,渗透也很快,现在抵抗是没有多大作用的。作为实体企业,只能是主动适应,主动触电,利用电商来为自己服务,这样就能够线上线下结合,从而能够让电商促进自己的更好的发展。
电商不死实体不出,两个本来就是两极分化,水火不容,有电商没实体,有实体没电商,两者共存实体必死无疑,@中国的互联网发展较其他很多国家晚了好多年,但是互联网电商可以说做到了全球第一了,中国作为全球人口大国电商如此发展究竟是好是坏?任何一个商业模式的到来都会冲击原有的商业模式,也是直接冲击了我国原有的商业模式和体系,电商虽然让很多商品价格变得低廉了,但是也让很多中间商失去了赚钱的机会了,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很多人和家庭都需要有收入来源,而中间商是很多人的选择,虽然终端产品价格高了,但是大家都有钱赚也都有消费能力,安居乐业是国之根本, 我国近几十年一直都是处于发展快车道中,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多数人都在懵懵懂懂中跟着狂奔,在应接不暇的变化中,很多人根本搞不清楚很多新兴的事物,让很多人变得很焦躁和茫然,互联网电商就是新生事物,很多人根本搞不清楚怎么回事的时候,市场资源已经被分割和分配了,而被冲击的原有商业模式却留下一地鸡毛,个人觉得电商如此迅猛发展是弊大于利的,不是好的东西就是一定适合所有人,阿里巴巴革了经销商的命,拼多多革了工厂的命,美团革了餐饮业的命,而且这些平台都有一个共性就是都是跨界,阿里巴巴拼多多不生产一双鞋子,美团不炒一个菜。说白了这些平台都是资本家的镰刀。
首先,不必过于担心和过度放大电商对实体行业的冲击,电商的确在较大程度上挤压了部分实体行业的市场和份额,但是电商不可能完全取代实体行业,甚至还要在一定程度上依托实体行业。
实体店应当在当前互联网经济、互联网贸易的大格局下,思考自身,同时拥抱电商的优势和便利性,进行改革和创新,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扩大经营优势。
第一,进一步提升和优化客户的购物体验,为客户营造更为温馨、舒适的购物体验环境,并打造深度体验等特殊营销模式。
第二,借住实体店渠道进一步维系客户关系,提升客户粘性,建立与客户亲近及稳定的沟通渠道,发展稳定的客户群体。
第三,进一步提升和完善售后质量保障及售后服务体系,加强实体店售后服务的便利化建设,降低客户对售后保障体系的疑虑。
第四,在保障服务质量及上述三方面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运营成本,包括降低仓储、人力等成本,缩小电商在运营成本方面对实体店。
第五,整合电商与实体店搭配销售的优势,结合电商的优势特点,积极加强与电商的合作,提升实体店的运营效率。
评论员张张:
创新、线上线下相结合。
不可否认,电商的发展,对实体经济的有一定的影响,但是想要实体经营活下去,还需要在创新中求发展,在法中中求稳定,在稳定中求利益,在经济大环境萎靡的情况下,实体经济首要考虑的是如何活下去并且 健康 的活下去的问题。
实体经济之所以倒闭存在的大量问题事:可复制性比较强,没有核心竞争力,没有创新型。
之前看到了一个案例,分享一下:有个老板开鞋店,主要以运动鞋为主,并开了3家分店,各店聘用一店长,近期发现出现了销售额亏损状态,他就分析调查原因,果断关掉两家,自专门经营一家店,刚开始搞满减促销活动,无效,紧接着,免费搞 社会 活动,先在学校举办短跑、长跑等各种 体育 比赛,捐赠运动鞋,再接着再她店的所属街道进行各种活动,奖品为运动鞋,再后来与所属街道所有的店以代金券合作,并在自己的各种网络渠道进行宣传,利润倍增,也成为了学校合作运动鞋供应商。
所以企业要发展,创新是首要,满足消费者需求,线上线下相结合、顺应趋势变化才会走得更长、更远。
中国传统实体店之所以被电商冲击,是因为其本身供应链结构性落后,也就是寄生了过多的中间商,导致物价畸高流通不畅。在电商的冲击下,传统实体店不得不放下架子、降低利润,以求的在市场中保有一席之地。换句话说,电商冲击促进了中国商品流通模式的优化升级,使传统实体店不得不向新零售实体店转型,是一种凤凰涅槃式浴火重生!
实体应该结合电商,拉动实体经济,谁拒绝了改变,谁所面临被淘汰,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使命。
请把话说清楚,电商打击的是实体店,不是实体行业。电商交易的产品同样来自实体工厂,看清了是实体工厂,不是虚拟工厂。
这个问题需要辩证的看,在中国,马云的阿里巴巴干掉了大润发等一系列传统的零售商超,恰恰印证了那句话,“最后干掉沃尔玛的,可能不是家乐福,而是电商。”最终干掉你的敌人并不跟你在同一个竞争维度。
这就是前几年比较流行的“降维打击”的观念。
但是,实体行业真的被电商打击的体无完肤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
我就举一个例子,在日本,电商根本干不过实体店,日本老百姓往往会选择自己家楼下的便利店购物,而不是选择在网上购买东西。那么原因是什么呢?
大阪的EXPOCITY,日本最高的摩天轮、拥有日本最大imax屏幕的4d电影院、日本首个体验型英语教育设施English Village以及小羊肖恩主题 娱乐 天地等。
同时植入了最新 科技 和最新理念,将“ 娱乐 ”、“教育”、“购物”完美融合,让场子成为大阪北新 娱乐 的核心,全面融入居民生活。
Grand Front则整合了无数 社会 功能新业态,高 科技 实验室、大学研究所、品牌博物馆、创客空间、 汽车 主题馆、 科技 体验馆、展廊空间、沙龙空间等。
Grand Front融入各种 社会 功能,吸引更广区域的消费客群,增加消费粘性,如今已成为了大阪一大热门 旅游 地。
商业服务全部都是细节,“同一品牌同一款衣服在专卖店和百货店里面,本身是没有区别的,可是在商场的话,我能享受到更多附加服务。听起来好像没什么了不起,不过这些细节真是让人暖心。”
具有坡度可以自动补货的货架、商业街间考虑太阳日照与阴雨天气设计的连廊,都在默默中传达着对顾客的尊重与体贴。
以人为本的精神在日本随处可见。在专卖店买好东西,收银员在小票上盖好章便用吸油纸按在上面,吸走油墨,防止染色到其他物品。
将包装好的商品递给客人之后,收银员还要走出柜台送一小段,然后接到下一个排队客人手中的物品,并引到柜台,继续收款、盖章、吸油、送别的流程。
在餐厅就餐,营业区里的服务员一直在忙,却也能看到餐巾纸只剩半盒并及时塞满,保持整整齐齐,倘若看到酱油瓶、椅子偏离了原来的位置,也会及时复原。
比如在下雨天,日本商场会从顾客需求的角度出发,分别准备擦拭雨具与身体的毛巾,贴心又可再利用。
甚至在顾客表达喜欢这个品牌时,店员会推荐区域内同品牌店铺,并会拿地址与图册给顾客参考。
日本实体业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专注。一家寿司店可以经营150年,甚至250年,这在日本很常见。
日本的职人以传承和精益求精为傲,在他们心目中没有做大生意和小生意的区分,他们能在持续不断的专注中获得满足感,所以心平气和。开店,不是多多益善,而是要好到让自己满意。
匠心是日本实体业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源泉。格林木购物中心是一个最贴切的案例。格林木购物中心远在东京神奈川县武藏小杉地区,开业13天,客流量突破100万,而这个购物中心仅有3.7万平方米,却拥有日本最大的屋顶花园。
作为拥有7-11、伊藤洋华堂等公司的董事长铃木先生,反复强调“最重要的是把格林木购物中心建成大家乐意来玩的地方,在玩的过程中顺便买一些东西回家”。
在日本,曾有个机构做过相应的调查,享受逛的乐趣,是日本消费者的首要理由,而第二位的理由才是“比实体店便宜”。
日本实体业最靠谱的一点还是品牌众多,绝无次品、假货。日本商家对商品质量把关很严,如果你在大商场买到残次品,不但会得到大额补偿,经理还得亲自上门道歉。在日本百货店买东西最大的优势还是放心。
譬如热门日本的男前豆腐,在几十年豆腐店手工传承的基础上,打造了特有的视觉体系,推出了男前豆腐、做成像桨一样的“吹风的豆腐店”、“吵架至上汤豆腐小子”、男-TOMOTSU、绿大豆制豆腐等,还有豆乳的摇滚乐、厚炸豆腐队长、豆腐丸队长。
男前豆腐扬名日本后,售价比最早高出四倍。更是推出了更多漫画主题的手工豆腐,各种跨界衍生品,俨然成就日本手工豆腐帝国的节奏。
日本设计界一直追求精密的内容定位,一开始就要尊重商业定位再出具体设计。就像我们做博物馆、 科技 馆一样,先做展示设计,再做建筑设计。日本人招商不是做房东的心态,而是共同经营。
东京的六本木商业区花了十五年才开业,而中国的有些著名商场从设计到开业就花了半年时间,开业前一天还有2000多人通宵赶工。
日本松屋百货是原研哉设计的,其张强调事物的原始状态,坚持商业地产体验话的场景化设计。一反商业设计中以品牌为主的场所设计,强调百货与品牌一起传达高品质的生活气息。消费者当然爱。
买好东西之后,如果不想拎着大包小裹回家,可以委托商场打包送货上门。这一服务并不局限于家电等大件商品,任何服饰、鞋子、皮包、日用品等都可以直接送到客人家中或酒店房间。
日本的包裹服务商可以借助便利店实现包裹的邮寄,在线零售商也可以利用便利店实现就近配送。正是因为日本的电商配送体系是建立在实体便利店的基础之上,这意味着日本电商体系与实体店之间是共存共荣的关系,而不是绝对的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
近年来,日本的很多实体店合作都推出了电子商务平台和实体店同步销售的服务。消费者从电子商务平台上购买的商品可在该百货店的实体店取货,实体店内断货的商品也可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选购。
可见,日本百货商场面对新形势下的顾客消费需求,不是拒绝新的购物模式,而是与时俱进,积极打造网购平台和开展电子商务业务,以应对冲击。
以大阪为例,大阪的商业形态有商业街、车站商业生态图、便利店布局。通常商业街集中在市中心繁华地带,同时各商业街通过各车站生态圈相关联,在各车站之间的地带以便利店、shopmall、supermart布局,从而构建地上地下,从区域以点带面的网状商业生态图,经常一个商圈的场子会联合推出营销活动。
每家实体店店面摆放的商品琳琅满目,同时日本的商品包装一般都偏小,一个货架从上到下可以隔七八层,所以即是是一般的实体店也能置放绝对数量较大的商品品种,以供顾客挑选。而且线下实体店每家都有不同的特色,作为顾客可供选择的余地较多。
《论真理》里中有一句哲学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人存在时万物存在,人不存在时万物不存在。”
未来,商业争夺的是出生于80、90年代的消费群,这群人生下来就不缺物质、不缺产品,他们需要的是一种“关怀”,这种关怀更需要面对面的交流与触觉才能体现。
未来那些只是卖东西的实体店将越来越没有竞争力,而那些能为用户提供独有体验的实体店将脱颖而出。
这就是“消费升级”的本质:零售业已从一个交易的时代,进入到一个关系的时代,商家可以在实体店上大动手脚,从而营造出一种无与伦比的消费场景,但是电商是通过电脑和智能手机进行交易,所以很难向消费者提供独特体验,它们必须寻求突破!
这就是“需求升级”的本质:消费者需要从对产品的满意感转型为精神层面的满足感。以前是人随物动,现在是物随人心。届时商家的文化、创新、体验及情怀,都将英雄有用武之地!
大家都在说新零售,可我们开便利店的怎么做新零售呢?
最近,很多朋友问我什么是新零售,作为一个互联网行业、O2O行业的资深从业者,我竟也一时回答不上来。最近,在研究了多方面的资料(相关书籍、统计报告、智库文献)后,以及结合自己对行业的理解,在此系统阐述一下我对新零售的理解,如果有理解错误的地方,欢迎业内大家指正。
零售的含义
零售:向最终消费者个人或社会集团出售生活消费品及相关服务,以供其最终消费之用的全部活动。
这里面有几个核心的点:
零售不仅出售商品,同时也包括相关的服务;
零售活动不一定在商店中进行,也可以有其他方式,如邮购、自动售货机、网络销售等;
零售的消费者不一定是个人,也可能是社会集团;
零售要作为最终消费之用才行,比如一个车轮,顾客买了装在自己车上,那是零售;车商买了装配汽车用于销售,就不是零售。
麦德龙、沃尔玛等销售实物商品的大卖场属于零售行业
美容院、SPA、足浴等销售服务的服务业也属于零售行业
京东等面向最终消费者的电子商务平台也属于零售行业
零售的前世今生
我们要看到未来新零售的发展方向,首先我们必须弄明白零售行业的发展历史,搞清楚是什么在推动着这个行业的发展。
美国零售业发展史
夫妻店阶段(19世纪80年代以前):那个时候美国人口只有5600万,也就是现在的1/6,并且2/3的人口生活在乡下。这个阶段,所谓的“零售”基本上都是传统的街边小店的形式,很多就是小的夫妻店。
邮购阶段(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19世纪80年代,美国一个重大的技术加社会变革诞生了,就是美国的铁路有了巨大的发展。19世纪后期,美国在全国范围内铺设的铁路线,让本来处于边远地区的农民们进入了现代消费体系。以西尔斯(Sears)为代表的邮购巨头诞生了。邮购的特点和优势:(1)过往的夫妻小店无法覆盖农村用户,而兴起的邮政和铁路系统,可以触达这些客户。(2)夫妻小店对上游供应商的影响力非常小。而邮购公司由于可以相对统一地采购,所以就可以把价格降低,这也是农村用户非常在意的。(3)农民的消费习惯相对保守,经常买的就是最必需的一些生活用品,所以邮购企业不需要准备太多种类的货物,因而库存可以控制得比较好。在这几个利好的情况下,美国的邮购行业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发展非常迅速。有一组数据可以证明:1900年西尔斯的营业额仅有110万美元左右,十年后就增长到了6000万美元,又过了十年,也就是1920年左右的时候,西尔斯的年营业额已经有2.5亿美元左右。
连锁店和超市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50年代):连锁店出现于20世界初。1920年到1935年,美国新铺设的公路里程翻了三倍。公路运输的运能大、速度快,成本也低,可以让连锁店拥有自己的车队,往返于各个仓库。这就摆脱中间商对货源的控制,连锁店直接和制造商对接,提高了供应链效率,降低了成本。在连锁店之后出现的新零售业态,就是我们现在熟知的超市。这背后的关键技术发明主要有三个——汽车、冰箱和电视。汽车让人们摆脱了距离的束缚,可以去更远的地方购物,所以当时很多超市都开到了郊区,因为郊区的租金更便宜。冰箱出现于德国,却被美国人发扬光大,冰箱的出现可以让食物储藏更久,人们可以一次性购买更多商品,购物频次降低。电视这种超级媒介的出现,让打造一个全国性品牌成为可能,而全国品牌正好适合大型超市销售。
大型购物中心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初):二战后的二十多年里,是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经济的繁荣和社会风潮的变化(种族隔离的解除、人口郊区化、大众整体收入的提高引起的消费心理的变化),加上技术的推动(汽车数量的进一步增加、信用卡的发明),让以沃尔玛为代表的提供评价、折扣商品的大型购物中心应运而生。20世界70年代后,美国经济进入“滞胀”期,人们的收入减少,消费能力降低,大型购物中心迎来了历史机遇期。
电子商务和移动购物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被发明。技术的创新再一次推动了零售行业的发展。以亚马逊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开始重新塑造零售业。1995年,时年30岁的贝佐斯在曼哈顿的一栋大楼里创立了亚马逊网站。得益于互联网行业整个产业的飞速发展和与贝佐斯天才的经营策略,亚马逊成为美国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2010年后,随着智能手机的发明,人们又进入了移动购物时代。
我国零售业发展史
供销社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物资的匮乏,中央采取计划生产统一配给的“计划经济”政策,所以那时候的零售行业尚不发达,遍布于祖国大地的供销社是当时零售行业的最真实写照。
百货商店主导零售市场(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初至1989年底,市场形态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物资逐渐充盈,在这个历史阶段下,传统百货商店占零售市场绝对主导地位。
超级市场和各种新型零售机构蓬勃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至20世纪90年代末):1990—1992年底,超级市场开始涌现,动摇了百货商店的市场基础。1993年—1995年底,各种新型零售组织崭露头角,出现百花齐放局面。百佳超市、上海华联超市、武汉中百超市成为这个时代的代表。
跨国零售机构进入中国,电子商务诞生并蓬勃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1996—1999年,跨国零售商(如沃尔玛、家乐福)进入,加速了零售业现代化进程。沃尔玛于1996年进入中国,在深圳开设了第一家沃尔玛购物广场和山姆会员商店。截至2016年12月31日,沃尔玛已经在全国189个城市开设了439家商场、8家干仓配送中心和11家鲜食配送中心。1999年,马云创办了阿里巴巴网站。2003年,淘宝网诞生。
移动购物阶段(2010年至今):2010年以后,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世界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购物开始蓬勃发展。
从中美两国零售行业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出:
第一,消费者的需求是不变的,“多快好省”是消费者永恒不变的需求,只是在不同历史时期或不同环境下它的排列会发生变化而已。
第二,新技术是永远在迭代的。谁能够把新技术、新工具的潜力发掘出来,谁就能拿到时代的红利。所谓的商业模式,不是什么巧妙构思的结果,而是对新工具的敏锐洞察。
第三,社会风潮是永远在变化的,政治环境、生育政策、经济发展都会产生新的消费群体和消费文化,从而改变社会风潮,塑造新的消费环境,改变零售行业业态。
“5新”循环驱动
我们把零售行业的历史发展轨迹用一张图来更形象地做一下说明:
新环境 -> 新消费者 -> 新问题 -> 新需求 -> 新工具 -> 新环境
中美两国零售行业的发展正是紧密按照这个环的变化而螺旋上升的。如20世纪60年代,美国种族隔离政策的解除、黑人与白人平权运动的发展产生的“白人人口郊区化”,这就是当时产生的“新环境”。社会产生了大量居住于郊区的、生活富足、从事律师、医生等职业的中产阶层“新消费者”,购物不便、希望一次性购买更多商品就是“新问题”,而提供便捷购物、一站式购物的大型购物中心就是他们的“新需求”,“新需求”带来的行业发展又同时促进了信用卡等“新工具”的出现,新工具的涌现又产生了“新环境”,如互联网的出现造就了“新的商业环境”。
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以及线上流量红利的式微并逐渐枯竭、线下产品及服务极大富足的“新环境”下,产生了对体验要求高、个性化要求高的90后甚至95后消费群体,他们成为当代的“新消费者”。在这群消费者面前,零售行业产生的“新问题”是:
如何摒弃千人一面?
如何提升用户体验?
如何缩短物理距离,让商品更快被顾客获得?
如何优化管理,做到智能化、自动化,降低运营成本?
如何优化供应链?做到动态、智能地管理商品和服务,降低库存和运输成本?
如何管理好客户?更精准地透视出客户购买喜好、更有针对性的制订营销策略、更有效地扩客与留存?
如何让你的零售转型升级
纯电商时代已经过去,未来十年、二十年没有电子商务这一说,只有新零售这一说,也就是说线上线下和物流必须结合在一起,才能诞生真正的新零售。——马云
马云在2016年10月份的云栖大会上抛出了新零售的论点。之后又火速为他的TaoCafe淘宝会员店和盒马鲜生支付宝会员店站台。
在马云爸爸的带领下,各大巨头纷纷投资新零售企业,如苏宁投资的“苏宁小店”,家乐福的“easy家乐福”,各种类型的“新零售”纷纷出现,如无人超市“猩便利”,智能房屋超市“缤果盒子”,还有缩短便利店与顾客距离的“果小美”、“7只考拉”等,都在如火如荼地发展。
作为传统零售行业从业者的你,是否感到恐慌呢?
难道自己将要被淘汰?难道这次浪潮只是巨头的机会?如何在被别人干掉之前干掉别人呢?
做好新零售,基本条件是:线上线下互联,做好全渠道。
我们从新回到“5新”驱动环上来看这些个问题,回到上一节我们抛出的问题,我们会发现,所有的问题只不过是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所产生的老问题而已。但在当前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等“新工具”的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做好新零售,基本条件是:线上线下互联,做好全渠道。
只有做到线上线下互联、做好全渠道销售,才能利用到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工具”。
市场上有很多可帮助零售企业做到线上线下互联的全渠道销售工具,如小橙云店(https://www.xiaochengyun.cn)。
另外,要跟上新零售浪潮的步伐,我想,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从营销入手:以90后甚至95后为代表的新消费者对眼球经济更敏感,他们是互联网的原住民,和网络天然共生,他们更追求个性化,更容易被优质内容、情怀场景吸引。营销上,需要我们做到千人千面、内容化、社交化、从“被动搜索”到“主动吸引”。小橙云店(https://www.xiaochengyun.cn)的专题页营销、海报营销、社交营销能充分满足您的营销需求。
从体验入手:在挑剔的消费者面前,我们提供的商品或服务必须更加满足客户的审美需要、情感需求,要高颜值、自带归属感。
从距离入手:从物理距离入手,提高商品的易得度。调查显示,顾客对便利店(在此我们以便利店举例)的可接受的最佳距离是300米以内。超市、便利店行业可以通过降低物理距离来优化体验。传统便利店、超市企业可学习“果小美”、“7只考拉”等新零售企业,将智能货架放在周边写字楼的企业里,通过缩短物理距离,提高销售额和用户体验。
从管理入手:通过技术手段做好会员管理、销售预测、补货预警、自动变价等,降低经营成本。
从供应链入手:从供应链入手,通过大数据分析得到的结果优化供应链,提高商品交付效率、提升用户体验、降低物流成本。
当然,能把这几点都做好,定能让您的零售在此零售业大变革中立于不败之地。但也或许,您只需要做好其中一两点,就能让您的企业望尘莫及。
若此文能对您和您的企业有所帮助,本人深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