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不能在损失自己利益的情况下,为公司利益考虑?
重视公司利益而非一己私利,公司利益与自己利益如何平衡?
对上班族来说,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经常与公司利益冲突。这在工作中是常有的情况。如果这种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可能会影响个人的后续发展,一些职员为了不冒犯公司,选择容忍损害个人利益,但实际上是不可取的。那么,公司利益和个人利益矛盾的情况如何处理呢?下面让我们沿着班次具体了解一下。如何处理公司利益和个人利益矛盾?协商程序。
协商是指工人和雇主就纠纷问题直接协商,找到解决纠纷的具体方案。与其他纠纷不同,劳动争议的当事人一方是单位,一方是单位职工,双方已经发生了一定的劳动关系,因此相互理解。双方发生纠纷后,最好先协商,主动达成协议,消除隔阂。实际上,劳动者和单位经常通过协商、协商解决纠纷,效果很好。但是协商程序不是处理劳动争议的必要程序。双方可以协商,也可以不协商,完全是自愿的,谁也不能强求。调解程序是劳动争议当事人就已经发生的劳动争议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的程序。
根据《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内可以设立劳动争议协调委员会,仲裁本单位的劳动争议。协调委员会委员由单位代表、职员代表和工会代表组成。一般具有法律知识、政策水平、实际工作能力,了解本机构具体情况,有利于纠纷解决。除因签订和履行集体劳动合同而引起的争议外,均可由本企业劳动争议协调委员会仲裁。但是,与协商程序一样,调解程序也是当事人自愿选择的,调解协议也没有强制执行力。一方反悔的话,可以向仲裁机关申请仲裁。仲裁程序。
仲裁程序是劳动争议当事人,将争议提交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处理的程序。该程序既具有劳动争议调整的灵活快捷特点,又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手段。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国家赋予权力,依法独立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专门机构。申请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纠纷的选择程序之一,也是提起诉讼的前提程序。也就是说,提起诉讼必须经过仲裁程序,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重视公司利益而非一己私利,公司利益与自己利益怎么平衡?
企业员工站在个人利益角度干工作,为什么不为公司考虑?
现在很多职场人,有了一定经历和阅历之后,一切都开始围绕以自己切身利益为中心来工作,不给钱就不多干活,公司经营状况他也不关心,甚至很多人对升职提拔也都看得比较淡了,完全没有唇亡齿寒意识,为什么会这样呢?
01 员工没有和公司共同进退的意愿,本质上是还是钱没给够马云曾说过,员工的离职原因有两点最真实:钱,没给到位;心,委屈了。其实这两个原因,也恰恰从侧面反应了员工对企业的态度,很多老板总是怕员工挣到钱,每次发钱都感觉在割自己的肉。于是想方设法的给员工增加工作量和工作难度,使劲压榨员工的个人时间,很多老板喜欢在周末或节假日的时候,还给员工安排一些不必要的工作,为的就是心理平衡:要拿这些工资就要多做这些事!
久而久之,员工只会觉得越来越没意思,没有任何归属感,完全就是你给钱我办事的合同关系,既然大家只是普通合同关系,那只要按时给钱就行,公司的好坏根本不关我的事,更没必要对公司忠诚,因为再怎么去担心公司,对老板忠诚,自己也得不到更多,只相当于拿的卖馒头的钱,操的是卖别墅的心。所以,老板要舍得给钱,员工才愿意和公司共同进退,才会关注公司的一切,员工收入高,也说明员工创造了价值,公司整体效益好。高收入,才能换来更高的凝聚力和忠诚度,才能换来更高的效率和战斗力。
02 现在企业组织的作用越来越模糊,员工和企业更多是合作关系现代企业,老板和员工本身就只有在决策上有上下级制约,在人格上绝对没有上下级关系。企业不停的在改制,不停的在做资源整合,老板和员工之间的关系其实已经变得比较模糊了,或者说雇佣关系越来越被弱化,未来企业必定是与各种个体,如个人KOL的合作关系,互取所需,追求共赢。既然是合作关系,那员工自然会站在个人利益角度干工作,不需要与公司坐在一条船上,很多员工现在已经看透了这点,他们只要有清晰的目标,在某些方面做到非常专业得到市场认可就好,根本不用强迫自己去适应某个公司的环境,不用去讨好领导,更不用与公司同甘共苦。
只要不适应这家公司,或者这家公司不行了,走下坡路了,那跳槽走了就是,即使这里的领导不对路,那再见,总能找到效益好,企业文化和行事风格跟你对路的团队。
而且在职业生涯中也能不断的寻找认可自己、理念契合、能力互补的“事业合伙人”,当条件具备时,就可以自己创业。这绝对比起整天担心企业会不会垮掉,整天在某个公司里明争暗斗、苦苦等候,希望升职的机会能轮到自己头上的效果好100倍。
作为员工,更多的是考虑自己的利益还是公司的利益?
似乎很多职场中人都有这样的想法:自己和公司的利益是对立的,和领导是对立的。抱着这种想法,他们的工作充其量也就是为了每月的薪水,而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可言。
细心的我们会发现,上司之所以能成为上司,主要还是因为他能为公司争取到利益。其实,他们走过的是和我们一样的历程,也是从一个员工开始,靠能力和业绩被提拔为领导和上司。他们和我们一样,也是公司的一员,也关心公司的利益,只不过他们充当了一个管理者的角色而已。
正因为公司的利益是我们永恒的话题,不仅我们自己关心,领导更关心。而当我们努力工作,为公司争得利益的时候,也证明了上司领导有方。所以,和领导沟通的时候,千万要记得以公司大局为重,否则你就会把自己推向危险的境地。和上司关系处理不好,于人于己都不利。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与其明争暗斗,弄得两败俱伤,不如努力与他合作愉快。那么,我们在与领导交谈的时候,该怎样表达自己对公司利益的关心呢?
一、兼顾领导的感受
以公司利益为核心,并不意味着说话的时候,可以抛开领导的感受高谈阔论。不能否认,有些员工在某些能力方面,确实比领导强。即使如此,我们也不要表现出不可一世,不把领导放在眼里。而是应该给领导吃颗定心丸,告诉他,大家都是为公司利益而奋斗的,努力成为领导最信任的下属。与此同时,你还要付诸行动,发挥自己的特长,来帮助你的上司。上司在你的言行中逐渐体会到你的能力和尊重,就会把你当成自己必不可少的助手。
二、用自己的实力协助领导
大家在一起工作,不管是上司还是下属都是为公司服务的。所以,我们要本着这个原则去做事情。在工作上,要听从上司的安排,同时发挥自己的特长,并归功于领导。假如你的上司很讨厌每月一次的市场报告,你可以替他做,他会无意间产生依赖于你的感觉,时间长了,就会觉得你是他最好的助手。
三、表现出良好的心态
作为一名下属,应以公司利益为核心,尽量把上司看成是需要你协助完成某个群体任务的伙伴,这样才能摆正自己的心态,与上司和睦相处。总之,作为员工和下属不仅要会做,还要会说。你要学会主动、圆满地把工作完成,并且在与领导交谈的时候时刻以公司为中心。只有这样,上司才会对你信任并且开始赏识!
金玉良言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公司是一个团队,一个人要想有好的发展就必须考虑全局利益。领导之所以能成为领导,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有一种主人翁精神,一切以公司的利益为重。
员工损害公司利益为自己牟利怎么办
损害公司利益的员工的处理方式是:根据员工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的严重程度来具体确定,可以要求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或者是刑事责任。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一、损害公司利益的员工如何处理?
《民法典》规定,员工损害公司利益会不会构成犯罪,要依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是故意损毁公司财物的,有可能构成犯罪,如果是过失造成的,不构成犯罪,但要承担赔偿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七十五条
【故意毁坏财物罪】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七十六条
【破坏生产经营罪】由于泄愤报复或者其他个人目的,毁坏机器设备、残害耕畜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坏生产经营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第十六条
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二、损害公司利益包括哪些
1、法定代表人利用职务便利占用公司资产。有的公司法定代表人同时兼任公司股东的法定代表人。在经营过程中,该法定代表人利用同时控制两家公司的职务便利,将公司对外应收款项解入股东账户名下。为此,公司以该法定代表人占用公司款项、损害公司利益为由提起诉讼。
2、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成立同业竞争公司。部分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注册成立与其任职公司形成同业竞争的新公司,并利用其掌握公司印章等职务便利,将任职公司作为新公司的股东之一予以登记,以便利用任职公司商誉等开展业务。任职公司遂以高管侵害公司权益并违反竞业禁止规定为由提起诉讼。
3、公司固定资产出资不明致其出售所得归属产生争议。部分公司董事擅自将公司出售固定资产所得作为应收款归还公司股东。公司认为固定资产系股东的出资,出售所得款项应属公司所有,公司董事的行为属于挪用公司财产;该公司董事则认为股东并未以固定资产进行出资,只是借给公司使用,因此出售所得属于股东财产。
4、公司股东之间达成保证固定回报协议被诉侵害公司财产。在公司只有两名股东的情况下,一名股东承诺放弃公司经营权,以此换取另一名全权负责公司经营的股东以公司财产每年向其支付固定的收益回报。之后,该公司股权全部转让,新股东认为上述协议属于保证固定回报型保底条款,依法应属无效,故起诉要求原股东返还公司财产。
员工损害公司利益是否构成犯罪,要依据实际情况而定,如果是故意造成的,有可能构成犯罪,如果是过失造成的,不构成犯罪,但要承担赔偿的责任。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的,应该遵守公司的管理制度,并且保护公司的利益,员工要有职业道德,此时也是为了保护公司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