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壹账通 2023 年一季度亏损净额减少 65.7% 至人民币 1.09 亿元,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平安毁约应届生
大规模违约?
让马明哲毫无准备的是,一场新的风暴正向他袭来。
有网友表示,拿到平安offer后已经离职,却突然被告知平安入职时间推迟,等待进一步通知。
公开资料显示,2023年高校毕业生预计达到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无论是规模还是增量都创历史新高,因此被称为史上高校毕业生就业最难的一年。而且,六月是大学毕业生离校的最后一个月。如果这个传言是真的,那就意味着这些毁约的大学生将彻底失去离校前落实新工作的最后机会。
而且大学应届毕业生签订的三方就业协议是教育部统一印制并编号的,是一件极其严肃的事情。如果雇主违约,通常不仅要支付赔偿金,还会受到社会的严厉谴责。因为违约对大学毕业生的打击很大,说得更严重一点,用人单位破坏了大学生原本清晰的人生规划。
所以,当中国平安这个巨头,现在沦落为“应届毕业生大规模违约”的谣言,网友们感到愤怒和震惊也就不足为奇了。只是好几天过去了,我们还是没有看到平安官方对上述违约传闻的回应。
寿险改革任重道远。
自2020年以来,中国平安开始陷入业绩增长的困境,外界一直将马明哲和中国平安集团的处境描述为“最黑暗的时刻”。但从某个角度来看,2020年以来的两年时间里,马明哲和他领导下的中国平安集团还远未走出黑暗,甚至不仅原有的黑房子没能走出去,新的黑房子还从天而降。
从2020年开始,作为平安集团业绩增长基石的寿险业务开始崩盘。传统的人群战术失效,平安百万以上员工的保险代理人团队绩效低下、效率低下,不仅无法带动寿险业务的持续增长,还严重侵蚀了平安的利润。过去业绩增长的引擎现在已经变得不堪重负。
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14 -2019年,中国平安佣金支出占保费收入的17.03%,远超中国人寿(11.56%)、太保寿险(14.87%)和新华人寿(11.64%)。
2019年,中国平安将寿险代理人从130多万人缩减至120万人以下,2020年再缩减至102万人,2021年一季度继续下降至99万人以下。但现实情况是,根据2021年的财报,虽然平安的保险代理人数量大幅减少,但相比其他四家上市保险公司,平安的净利润仍然有最大的降幅。同行业环境下,中国太保净利润增长9.2%。
2019年,马明哲亲自成立寿险业务改革领导小组,目标是打造高质量、高容量、高收入的“三高”代理人,提质增效。
而且提高代理人的素质是一条很长的路。2020年,中国平安保险代理人质量不如过去,人均新业务价值、代理人人均收入等多项指标继续下滑。
2021年财报显示,中国平安寿险和健康险规模保费继续负增长,约5672亿元,同比下降5.36%。
2017年至2021年,中国平安寿险和健康险用于计算新业务价值(NBV)的首年保费规模持续下降,2021年已降至1362.9亿元。在此期间,平安新业务价值指数下降23.6%,为最近5年来最低。
2023年第一季度最新财报显示,中国平安寿险和健康险继续承压。用于计算新业务价值的首年保费同比下降15.4%,新业务价值同比下降33.7%。
去年8月,平安人寿时代曝光的平安公司内部业绩造假事件
让马明哲松了一口气的是,最新财报显示,中国平安的代理人改革初见成效,代理人数量从最高峰的130多万下降到现在的70万。2021年,中国平安代理人人均首年保费同比增长超22%,人均产能得到有效提升。
从房企为平安“打工”到平安为房企“打雷”
让马明哲吃惊的是,新的雷区接踵而至。房地产行业的密集雷霆和资本市场的大幅下跌,让平安在房地产和科技方面的投资遭受了血腥的市值“屠杀”,甚至巨额亏损。保险、地产、科技,这原本是马明哲寄予厚望的三轮驱动,却成了新的“三座大山”,让年近70的他倍感压力和痛苦。
房地产,这大概是马明哲除了寿险业务之外最大的心痛。虽然马明哲和平安高管一直不愿意被外界称为中国最大的“隐形地主”,但事实让他们很难辩驳。
中国房地产20强企业几乎都与中国平安有合作,中国平安是碧桂园、融创、招商蛇口、旭辉集团等知名房地产公司的重要股东。还持有金地、保利、华润、绿城、九龙仓、协信等多家地产公司的股份,其中至少有13家知名地产公司重仓持有。
2021年6月,凯德集团打包出售旗下6个莱佛士项目。尽管有华夏幸福的教训,但依然无法阻止平安再次成为这笔高达330亿元交易的“接盘侠”。
然而,让马明哲万万没想到的是,如果说以前是“房企为平安打工”,现在是平安给了房企“风头”。
在幸福中国风波之后,中国平安最终以一次性计提432亿元投资损失“认栽”。但是和平的大麻烦还在继续。2023年上半年,一场意想不到的疫情袭来,不仅融创被迫宣布债务违约,中国平安刚刚收购的6个来福士项目也被“钱景”。
除了房企”
扛雷 ” 风险巨大之外, 作为上述持股数量众多的上市房企重要股东,过去一年多来,因股价大幅下跌带来的房企普遍的巨额市值损失更令马明哲痛心疾首。
科技版图遭遇血腥市值“屠杀”
除了房地产赛道之外,马明哲力推的科技赛道也同样因为资本市场的大幅下跌遭遇了一场罕见的市值 “屠杀” 。
尽管科技业务对平安而言利润贡献尚小,但中国平安最新的战略定位已经从保险 综合金融升级为金融 科技 ,中国平安也早已经不再是一家保险公司,其最新的企业愿景是“成为国际领先的科技型个人金融生活服务集团”。
在中国平安科技业务旗下,陆金所、金融壹账通、平安好医生、汽车之家四大科技公司均已成功实现上市。毫不夸张的说,中国平安不仅是中国最大的隐性地产巨头,也是规模巨大的隐性科技帝国。
有文章说,早在2020年的前10年,中国平安对科技研发的累计投入就达到了600亿元左右。 根据董事会授权,中国平安每年还可以拿出收入的1%进行科技研发,据此测算在2019年及未来5年内,中国平安每年可以投入超过100亿用于科技研发。
而在人力资源方面,中国平安的科技人员数量更是惊人。早在2018年底,中国平安就共有金融科技与医疗科技类业务从业人员99611人,占总员工的比例高达26.4%。其中技术人员超过23000人,科学家超过1000人。
由此足见马明哲的科技野心之大。 然而眼下,马明哲的科技帝国同样遭遇重创。 从财报来看,2021年以来,平安科技业务的盈利能力一直处于下滑状态。2021年一季度,平安科技业务归母净利润为33亿元,半年度时收窄为26.44亿元,三季度开始亏损。2021年前三季度,科技业务亏损了13.55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129.02%。
仅以平安系四家科技子公司为例,2021年,仅有陆金所实现了营收和归母净利润的双增长,金融壹账通与平安好医生则仍处于巨额亏损状态。其中金融壹帐通亏损了12.82亿元,平安好医生亏损额为15.38亿元。而汽车之家的业绩则首次出现“双降”,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了16.4%和28.7%。
相比业绩的下滑,更令马明哲心痛的显然是科技板块巨额的市值损失。尤其是最近一年多持续的股价大跌,平安系4家科技公司市值均斩到“ 脚踝 ” ,惨不忍睹。
而曾经被马明哲寄予厚望的平安医疗健康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平安医保科技),则因一直找不到盈利模式,被媒体曝出正与第三方公司洽谈出售旗下项目,若出售完成,平安医保科技将基本停运。
从1988年中国平安诞生以来,马明哲以拓荒之勇一路披荆斩棘 ,翻越万水千山,成就了今天总资产突破10万亿的“平安帝国 ”, 成为全球资产规模最大的保险集团,马明哲可谓居功至伟 。
幸运的是,34年之后,已届67岁的马明哲仍然充满改革闯关的决心和勇气。这一次,马明哲能否带领几十万平安人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再次穿越_障,翻越新的“三座大山 ” ,重现“平安帝国 ”辉煌 ?
我认为仍然值得期待。
相关问答:
金融壹账通融资年利率
近日,金融壹账通披露上市以来首份财报。2019年金融壹账通收入达23.28亿元,同比上涨65%;毛利率从27.5%增长至32.9%;归属股东的净亏损16.61亿元,与上年同期净亏损11.96亿元相比,已有减亏。 “这是上市后的首份财报,证明了我们的战略是有效的。”金融壹账通董事长兼CEO叶望春表示,目前,金融壹账通已经从“获客”走向“深化”,优化高价值产品,增强核心客户粘性。步入2020年,市场对在线业务管理和云解决方案的认识及需求将会增加,加速数字化转型的需求,金融壹账通也将通过独特的商业模式,全流程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和技术领先的科技云服务平台,抓住市场机遇。 财报显示,2019年金融壹账通收金融壹账通是个什么机构?
海壹账通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
注册于2015年12月,金融壹账通是平安集团旗下金融科技服务公司,平安孵化的四家“独角兽”企业之一,上海壹账通金融科技有限公司现为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基于人工智能、区块链、云平台、生物识别等核心科技,金融壹账通建立起了智能银行云、智能保险云、智能投资云和开放平台,为金融机构提供科技驱动的业务解决方案。
扩展资料
金融壹账通的科技优势
1、人工智能AI
金融壹账通负责人介绍,AI领域平安科技的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在了200多个不同场景,总计进行3亿人次识别,在LFW测试中准确率达到了99.8%。智能认证可快速对代理人、投保人的相关行为及属性进行核实,还可以使得保单销售过程产生的纠纷大大降低。
2、区块链
在区块链技术领域,平安金融壹账通副总经理兼首席创新官邱寒介绍说:“中国平安已在区块链技术上进行了深度布局和发展,相关应用场景很多。
区块链的本质是一种数据存储方式,可简单理解为一个不可篡改的共享‘透明数字账本’。这样的“账本”有几大特征——去中心化、信息透明、分布式存储。这种分布式账本技术使得记录一旦发生将不可撤销,不被伪造,信息高度透明。
通过中小企业信用平台的建设,利用区块链的技术,让银行对中小企业提供的数据更放心,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海壹账通金融科技有限公司
4月金融数据解读
5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3年4月金融统计和社会融资数据显示,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受季节性因素等影响较上月明显下滑,保持同比多增势头。当月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7188亿元,同比多增649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2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729亿元。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80.85万亿元,同比增长12.4%,增速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1.9个百分点。13个月来同比首次转负!居民存款减少1.2万亿4月份人民币存款大幅减少,引发市场关注。5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4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4609亿元,同比多减5524亿元。其中,住st要几年亏损
上市公司陆续披露了2021年财报,不少一度深陷亏损泥潭的公司被证券业协会贴上了“ST”的标签,作为退市风险警示。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一些绩优白马的股价并没有上涨,而一些ST股的股价却一路飙升。里面隐藏着什么玄机?
因为ST的股票连续亏损,股价都遭遇了滑铁卢。一旦公司业绩为负,扭亏为盈,被证监会摘帽,股价必然会有大行情。2023年,哪些ST公司有可能摘帽?我给大家一一介绍一下,看看大家有没有上车!
1.*圣康美
* ST康美,又名康美药业,主要从事中药饮片、中药饮片贸易、药品生产和销售、保健品和保健食品、中药材市场运营、医药电子商务、医疗服务等业务。公司总部位于广东省普宁市,曾经是中药行业的龙头老大,风光无限!自康美药业因大股东占用公司资金300亿元被证监会处罚后,公司大量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导致公司连年亏损,股价从最高的30多元跌至2.73元。
2023年1月28日,康美药业发布2021年度业绩预盈公告。公司业绩预计在56亿元至84亿元之间。去年公司亏损高达277亿元!
是什么原因导致公司在一年内实现了利润大逆转?2021年12月29日,揭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2021)粤52断字第4号《民事裁定书》,裁定《重整计划》已执行完毕,相关重组净收入约1.75亿元,公司业绩同比大幅增长,扭亏为盈。
也就是说,康美药业通过非经常性收入扭亏。若扣除非经常性收益,公司主营业务利润仍在-57亿至-86亿元之间。
无论如何,现在是公司脱帽的时候了。在2023年公司摘帽之前,投资者还有机会吗?
综合评价:盈利质量的周转指标
2.*圣HNA
ST,海南航空,主要从事国际国内航空客运业务。2020年,公司亏损640亿元,深陷泥潭。其股价一直在2元左右波动。根据公司2021年度业绩预告,公司2021年实现净利润45亿元至62亿元。
公司主营业务的扭亏并不是因为主营业务的好转。相比去年,其主营业务仅亏损93亿元。公司目前业绩的扭亏主要是因为重组,影响约160亿元-1760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在-88亿元-1050亿元之间。也就是说,公司的扭亏不是因为经常性收益。
2021年2月10日,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债权人对公司及其十个子公司的重整申请。2021年12月31日,公司及子公司收到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事裁定书》号文,确认《海南航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十家子公司重整计划》(以下简称《重整计划》)已执行完毕。根据破产重整债权申报、债权保留及清偿、其他主体重整安排及《重整计划》的执行情况,公司及十家子公司本期确认相关债务重组利润金额约为1600万元至1760万元。
可见,海航的扭亏为盈完全是因为要摘掉帽子。2021年盈利是由于债权人免除了部分债务,导致公司盈利。如果明年要实现持续盈利,难度相当大!
综合评价:盈利质量的周转指标
3.*ST节能
该公司前身为神雾节能公司,主要从事蓄热式转底炉处理冶金粉尘和炉渣技术的推广以及传统冶金行业的设计业务,总市值仅为2 bi
p>
公司本期业绩预盈的主要原因是要有两点,一是受市场因素影响,煤炭行业景气度向好,公司商品煤销售价格较上年同期大幅上涨,导致公司盈利同比大幅增加。二是公司2021年收购的阿拉尔豫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整体盈利能力良好,为公司创造了较好的效益!
ST大有的盈利指数和盈利质量都是这些扭亏公司里最好的,这点从公司的股价上就能直接反映出来,公司业绩预告披露以后,股价呈现一字长蛇阵式的增长。
综合评价:扭亏指数 ★★★ 盈利质量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