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央行新行长植田和男履新,新班子启动,这对日本政坛有哪些改变?
日本政府内阁大换血,安倍势力疑遭“清洗”,对日本政坛有哪些影响?
安倍生前领导的自民党最大派阀清和会受挫,对政局影响力进一步下降,且围绕会长继承人选,清和会分崩离析的风险加剧对于日本来说,安倍晋三可以说是好首相吗?
先撇开民族问题不谈,就对于日本而言,毫无疑问,安倍晋三确实是一个好首相。
1.经济方面:
实事求是的讲,再次上台的安倍晋三为日本做了很多实事。那个时候的日本从1990年代初期经济泡沫破裂以来,经济发展陷入了停滞,通货紧缩,企业利润不断降低,他们不愿把资源投入到再生产当中,导致中小企业破产,失业率上升,而这种内卷化的情况已经持续了整整20年。安倍晋三上台之后推出了以“三支箭”为代表的安倍经济学(就是以货币贬值维持出口为主体,再加上大规模量化宽松,扩大财政支出以及唤起民间投资的三支箭),从此安倍晋三开启了日本的印钞时代,一度使日本经济的恢复了活力。在他任期内,日本迎来了长达71个月的经济扩张期,股市日经指数从2012年的8000多点上涨到了22000多点。这期间日本的失业率也从4.5%降到了2.5%以下,税收从40多万亿日元上升到了60多万亿日元。日元持续贬值,也大大增强了日本的出口竞争力,在国外享有盛名的日本品牌,包括丰田,本田和索尼等等都创下了营收的新高。
2.外交方面:
再来看他的外交方面,二战之后大家都知道美国一直是日本的靠山,所以安倍晋三一直特别重视所谓的日美同盟,他当年在特朗普面前非常的谦卑,为了陪特朗普打高尔夫,一不小心还摔了个四脚朝天,这个镜头被媒体反复的播放。而至于对俄罗斯呢,有一次他会见普京,不小心迟到了,结果满脸堆笑着一路小跑过去握手。但是安倍晋三也不是见谁都表现的像个软柿子,比如说2019年他就跟韩国搞起了贸易战,试图从原材料上面遏制韩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而同时在处理一个另一个大国的关系上,他也是反复横跳,一会儿突破底线,一会儿恭祝春节快乐。他自己的解释是,他只是遵循了“君子豹变”,为了国家和民众,他可以舍弃面子,这是作为领导人应该有的姿态。而安倍晋三身上也集中体现了日本人性格当中菊与刀的两面性,表面上示弱,其实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实现自己的目标,显得特别务实。
3.政坛方面:
2020年8月,带着积累多年的政治资产,积累多年的政治资产,在超越了外叔父成为了连续在任时间最长的日本首相之后,安倍晋三宣布辞职,退居幕后,还不到70岁的年纪对于政治家而言,正直壮年,就算是退下了首相职位,他也依然是日本政坛最具影响的大佬,出任日本自民党最大派系,也就是清和会的会长,并把细田派改名为安倍派,继续影响着在日本极有影响力的人,可是谁又能想到安倍祖孙三代积累的这一切会在2022年7月8号的上午一次再平常不过的为盟友参选议员站台造势的集会上面,因为两身枪响之后灰飞烟灭。
不可否认的是,安倍的长期稳定执政,不仅结束了此前日本首相频繁更替的政治乱局,也确保了很多内政外交政策得以稳定执行,由此也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复苏,让日本民众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1日本小泉首相下台后,新当选的首相为什么都很短命?麻绳首相上台后,对中日关系的前景提示你有什么看法?
又是这种问题~中日关系不会有什么变化,不会太好也不会恶劣,麻生是中立偏右,但不会像小泉那样不计后果~现在要做的就是安内,自民党自己都不团结,那以后也就没自民党什么事了,改变日本现状,当然不可能马上就改变,不过也不能只喊口号不办事,民众看的是行动,要不麻生也要走,中日关系?麻生不是福田,也不是小泉,能有什么前景 至于为什么那么短命~执政党内部斗争加上在野党逐渐强势,小泉退了以后找不出个带头的,党内执政思想不统一,各家族开始分裂,麻生上台是最好的选择中立偏右,后援强大,并且不过过于打压福田派,自然而然获得其他外围家族的支持 小泉对中国人唻说很槑,但他吧日本的经济拉回了正轨,日本民众尊敬他的极少,但日本为什么会有泡沫经济,最后怎么破裂的?
一、日本泡沫经济产生原因:
1、日本泡沫经济的直接原因就是1985年9月的广场协议。
会上5国决定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下调美元兑其他货币的汇率。当时日美贸易不均衡已成为日美之间的一大政治问题,美国再三要求日本“扩大内需”。地价上涨、税收增加、财务支出扩大,结果造成日本国内市场流动性大量过剩。
2、还有一个原因是1984年,日元—美元委员会推动的金融自由化。
当时日本仿照欧美,实行银行和证券的融合,放宽对银行业务的限制。证券业虽放宽限制改革进展缓慢,但是在某些政策层面上容易操作的部分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和。尤其是存款利率自由化后,银行之间竞相上调企业大额定期存款利息。
这导致了日本银行筹资成本过高,大量资金涌向高利息、可融资的不动产和建筑方面。最后造成企业投资过剩,加速泡沫经济的发展。
二、泡沫的破裂:
泡沫经济破灭的诱因一般认为是1989年5月日本银行调高法定利率和1990年3月大藏省对房地产融资实行的总量规制。
1990年1月股价就开始暴跌。当时谁都知道泡沫迟早会破灭,但资产价格开始暴跌后的一段时间内,大藏省和日本银行都还在推行挤破泡沫政策,致使情况雪上加霜。直到1991年7月才开始下调法定利率,而总量规则直到1991年年末才被撤销。
扩展资料:
日本经济泡沫对我们的启示:
一、汇率大幅升值,未必导致资产价格泡沫,从而未必导致金融体系的崩溃和经济萧条。
日本的教训告诉我们,应对外部需求的冲击,不能过多地依赖于货币政策;在财政政策尚存空间的情况下,使用积极的财政政策进行宏观调控,这是总需求管理的较优选择。
二、进一步而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分工应当明确,互相独立。
财政政策主要负责调节需求和经济结构,而货币政策则以物价稳定为首要目标。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不能受到其他人为因素的干扰,或者承担过多、过宽的政策目标。
宏观调控如果过于依赖货币政策,将蕴含着严重的资产价格泡沫化风险。除此之外,从中长期的角度来看,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总供给方面的效率改革也将有利于缓解总需求方面的政策压力。
三、关于稳定金融市场在央行政策目标中的定位。
金融市场的稳定,是央行实现其他政策目标的前提。而且,在政府的主要职能部门当中,也只有央行掌握着稳定金融市场的信息以及政策工具。因此,央行的货币政策应当及时对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做出判断并采取措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日本泡沫经济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广场协议”之后日本经济泡沫化原因再探
二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实行有力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方针,制订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战后日本政策坚持集中领导,实行了国家干预经济和国家垄断的管理制度,并在经济发展的各个时期,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确定了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实行循序渐进,由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的战略步骤。
2.重视科技。发展教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战后日本大力发展教育,长期坚持智力投资,不断改革教育体制,为现代化经济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技术工人和科技人才。
3.日本企业实行严格而灵活的科学管理制度。在50年代,日本许多大企业推行“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工资制”。使职工利益和企业的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职工感到有依靠,具有安全感;其次,拉大职工在报酬上的差距,使职工感到只有不断竞争不断创新才能得到高报酬,从而具有压力感;再次,企业也十分重视对职工的“感情投资”,主动协调劳资关系,培养职工“以厂为家”的敬业精神,从而使职工又具有亲和感。如此种种灵活多样的管理方法,增强了企业内部的活力和凝聚力,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4.日本长期实行低消费、高积累的政策。战后日本经济发展所需资金很大部分就是来自于居民的高额储蓄。而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的勤劳,使个人收入不断增长入反过来促进了储蓄的不断增长,从而支撑着日本经济长时间的高速发展。
5.长期保持政局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日本从1955年到1993年,一直是自民党执政,没有大的动荡和波折,基本上保持了国内政局的稳定。
扩展资料
1、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强有力的国家干预措施。正是这种二战前没有得到切实发展且极不成熟的重工业在以后的20年得到充实和发展,才使得日本经济高速增长,一跃成为世界大国。
2、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积极培养国内科技力量。在制定了重化工业方针后,为促进发展所采取的各项措施中,引进科技占有突出的地位。日本人明白,一个经济上落后的国家,要想后来居上,必须把世界上最先进的东西拿过来,作为自己前进的起点。大规模的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不仅极大地推进了重化工业,也使日本的其化产业和后来的半导体、通讯等业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3、不断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和资本积累。在经济高速增长期中,日本固定资产投资从1778.4亿日元增加到25546亿日元,15年间增加了13倍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每年都在1,3左右,高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固定资产的投资绝大部分集中在工业领域,特别是钢铁、机械、电力和化学这4个部门。
4、独特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日本系统引进美国的先进管理经验,并与本国的传统经验相结合形成了一个高效率的企业管理制度。这一科学的、高效率的经营管理制度和先进技术被并称为经济高速增长的两个车轮。日本独特的经营管理制度可概括为“三大神器”,即终身雇佣制;与学习相结合的年功序列制;企业内部工会组织。只要企业不倒闭,本企业职工就可以在本企业工作。而企业也关心职工的利益。职工工资可根据自己工龄逐年增加;企业不随意解雇员工等等,形成了企业的凝聚力。使职工与企业利益紧密结合。
5、二战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布局对日本极为有利。日本是自然资源极为缺乏的国家,除了淡水之外几乎什么都缺乏。发展重化工业所需要的大量原材料、燃料都要从其他国家进口。二战后,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附属国纷纷独立,各国大力开发并出口资源,尤其是石油的大量开采引起能源革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日本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