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称 7 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 8.9%,这一增长幅度透露了哪些信息?
短期贷款增加
8月11日,央行公布了7月份的金融数据:
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08万亿元,同比多增905亿元。
7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加1.06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少6362亿元。
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302.49万亿元,同比增长10.7%。
信贷大幅下降。
具体来看,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08万亿元,同比多增905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405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85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974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433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2577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937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771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1774亿元。
央行数据显示,6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2.12万亿元。近期,多数机构预测7月份人民币贷款新增1.2万亿元。
光大银行(Everbright Bank)分析师周表示,7月份的社会信贷数据不及预期,反映出7月份国内经济活动略有降温。这主要受几个因素影响:一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导致部分中下游企业暂时观望。二是国内房地产调控趋严,居民中长期贷款下降明显。三是疫情、极端天气、突发事件对国内经济活动的抑制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7月份人民币贷款中,居民短期贷款仅增加85亿元,6月份为3500亿元,2020年7月份为1510亿元。周认为,这可能与疫情扩散、相关防疫措施收紧有关,可能使居民外出消费心态趋于谨慎。
展望未来,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认为,在房地产信贷集中的调控政策和融资平台信贷约束明显加强的情况下,信贷需求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虽然目前制造业和一般企业需求比较旺盛,但是很难完全抵消广义政府需求下降和房地产信贷控制的影响。
在光大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瑞东看来,7月信贷数据符合季节性表现。在流动性减少的影响下,商业银行提供信贷的能力和意愿有所增强,但企业信贷需求仍处于边际弱化状态。
俱乐部或接近低点。
数据显示,7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加1.0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6362亿元。其中,实体经济人民币贷款增加8391亿元,同比少增1830亿元;实体经济外币贷款减少78亿元,同比少增446亿元;委托贷款减少151亿元,同比少增1亿元;信托贷款减少1571亿元,同比少增204亿元;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减少2316亿元,同比多增1186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2959亿元,同比多601亿元;国债净融资1820亿元,同比减少3639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938亿元,同比少277亿元。
今年以来,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速从最高的13.3%逐步下降至7月份的10.7%,呈现波动下行态势。专家预测,社会融合的增速可能离阶段底部不远了。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正伟表示,7月份国债到期规模超过1万亿元,使得当月国债净融资规模低于去年同期。与此同时,信托贷款和委托贷款保持相对稳定的压力下降速度。
展望未来,红塔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麒麟认为,社会金融增速
数据显示,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30.22万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3和2.4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2.04万亿元,同比增长4.9%,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6和2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8.47万亿元,同比增长6.1%。当月净现金投入371亿元。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分析,7月份社会融资增速有所回落。此外,7月是纳税大户,M2增速同比回落。
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羽认为,M1增速下行的原因在于,在社会金融增速下滑的同时,金融融资的步伐仍低于预期。与此同时,房地产销售快速下滑、地方债务融资步伐缓慢、表外融资收缩,共同拖累了M1。
周表示,同比下降主要是受纳税大户月份的影响。个人和企业纳税后相应的存款减少;经济活动放缓,企业和个人投融资活动下降,银行表外业务活动持续收缩,影响了货币派生能力,一定程度上抵消了RRR降息的影响,但M2同比增速总体仍处于合理区间。
本文来源于《中国证券报》。
相关问答:
央行:存款准备金率进一步调整的空间变小了 但还有一定的空间
财联社1月18日讯,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1年金融统计数据有关情况。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表示,2021年的货币政策体现了灵活精准、合理适度的要求,前瞻性、稳定性、针对性、有效性、自主性进一步提升,我国主要金融指标在2020年高基数基础上继续保持有力增长,金融体系运行平稳,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稳固。与此同时,2022年,将更加积极进取,注重靠前发力,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具体将重点围绕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保持货币信贷总量稳定增长。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引导金融机构有力扩大信贷投放,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二是保持信贷结构稳步优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要积极做好“加法”,落实好支持小微企业的市场化政策工具,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信贷增长缓慢地区的信贷投放,精准发力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
三是保持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稳定银行负债成本,促进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推动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
四是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让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功能。影响汇率的因素较多,汇率测不准是必然,双向波动是常态,企业和金融机构要树立“风险中性”理念,金融机构要积极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汇率风险管理服务,降低中小微企业汇率避险成本。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是目标,汇率可能在短期偏离均衡水平,但从中长期看,市场因素和政策因素会对汇率偏离进行纠正。
央行副行长刘国强表示,2022年将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稳定银行负债成本,促进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推动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
刘国强指出,2022年,将保持货币信贷总量稳定增长。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引导金融机构有力扩大信贷投放,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要积极做好“加法”,落实好支持小微企业的市场化政策工具,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信贷增长缓慢地区的信贷投放,精准发力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
刘国强表示,当前经济面临三重压力,“稳”本身就是最大的“进”。简单说,当前重点的目标是稳,政策的要求是发力。怎么发力?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说:一是充足发力,把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得再大一些,保持总量稳定,避免信贷塌方;二是精准发力,要致广大而尽精微,金融部门不但要迎客上门,还要主动出击,按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主动找好项目,做有效的加法,优化经济结构;三是靠前发力。现在虽然是年初,但一年的时间很短,一年之计在于春,所以我们要抓紧做事,前瞻操作,走在市场曲线的前面,及时回应市场的普遍关切,不能拖,拖久了,市场关切落空了,落空了就不关切了,不关切就“哀莫大于心死”,后面的事就难办了,所以我们不能拖,要走在前面,及时回应市场的普遍关切。
刘国强表示,2021年我国宏观杠杆率为272.5%,比2020年末低7.7个百分点,连续5个季度杠杆率下降。当前宏观杠杆率持续下降,为未来金融体系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创造了空间。五个季度宏观杠杆率下降,为未来货币政策创造了空间,杠杆越低空间越大。刘国强表示,预计2022年宏观杠杆率仍然会保持基本稳定。
此外,刘国强还表示,关于准备金率,2021年,人民银行分别于7月与12月两次全面降准各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2.2万亿元,长期资金优化了金融机构的资金结构,体现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降准之后,当前金融机构平均存款准备金率是8.4%,这个水平已经不高了,无论是与其他发展中经济体还是与我们历史上的存款准备金率相比,应该说存款准备金率的水平都不高了,下一步进一步调整的空间变小了。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空间变小了但仍然还有一定的空间,我们可以根据经济金融运行情况以及宏观调控的需要使用。
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强化跨周期调节,加大流动性投放力度,推动1月17日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和7天期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均下降了10个基点,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利率也相应下行,LPR报价行报价时综合考虑自身资金成本、风险溢价和市场供求等因素,LPR会及时充分反映市场利率变化,引导企业贷款利率下行,有力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发达经济体政策调整对我国影响有限;坚持稳字当头、以我为主,根据国内形势把握好稳健货币政策的力度和节奏,同时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积极稳妥应对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表示,去年下半年恒大等个别房地产企业风险显性化,受到这个影响,房地产市场的各类主体避险情绪都在上升,金融机构也出现了短期的应激反应。针对这一情况,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金融管理部门第一时间采取应对措施,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坚持法制化、市场化原则,配合广东省政府、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做好出险企业风险化解工作。
二是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准确把握和执行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保持房地产信贷平稳有序投放,满足房地产市场合理融资需求。
三是出台关于做好重点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项目并购金融服务的通知,指导金融机构以市场化方式支持风险化解和行业出清。
邹澜表示,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近期房地产销售、购地、融资等行为已逐步回归常态,市场预期稳步改善。从数据上看,2021年末全国房地产贷款余额52.2万亿元,同比增长7.9%,增速比9月末提高了0.3个百分点。其中四季度房地产贷款新增7734亿元,同比多增2020亿元,较去年三季度多增1578亿元。
邹澜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按照探索新发展模式的要求,全面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稳妥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力度,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市场点评:指数震荡整理,储能概念股领涨两市
一、财经新闻精选
中共中央、国务院:加大食品药品、教育培训等重点领域执法力度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其中提出,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加大食品药品、公共卫生、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安全生产、劳动保障、城市管理、交通运输、金融服务、教育培训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分领域梳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开展集中专项整治。对潜在风险大、可能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加强日常监管和执法巡查,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违法风险。建立完善严重违法惩罚性赔偿和巨额罚款制度、终身禁入机制,让严重违法者付出应有代价。
来源:证券时报网
农业农村部:加大对重点区域种业发展支持力度
据农业农村部8月11日消息,农业农村部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3522号建议的答复摘要中指出,农业农村部高度重视西北旱区种业发展,“十三五”以来,通过现代种业提升工程等资金渠道,支持位于西北旱区腹地的杨凌示范区种业发展。
来源:中国证券网
农业农村部:将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畜禽品种
据农业农村部网站11日消息,农业农村部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3548号建议的答复摘要中指出,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大对畜禽种业的支持力度,推进畜禽遗传资源精准鉴定,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品种,确保畜禽核心种源自主可控。
来源:中新经纬
美容要谨慎 国家药监局:刷酸需在医疗机构进行
国家药监局网站11日发文称,科学认识“刷酸”美容,“刷酸治疗”需在具有医疗资质的医院或诊所,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来源:中新经纬
发改委:产量增加 需求减少 煤炭供需形势明显好转
近日,全国煤炭产量明显增加,需求持续回落,电厂供煤已经大于耗煤。生产方面,晋陕蒙煤炭日产量环比7月同期增加近80万吨。需求方面,“七下八上”夏季用煤高峰期接近尾声,煤炭需求总体呈持续回落态势。预计后期,随着煤炭产能陆续释放,产量还将继续增加,煤炭供需形势将进一步好转。
来源:发改委网站
市场点评:指数震荡整理,储能概念股领涨两市
周三两市大盘指数震荡整理,市场总成交金额较前一交易日减少。具体来看,沪指收盘上涨0.08%,收报3532.62点;深成指下跌0.24%,收报15021.17点;创业板下跌0.91%,收报3437.06点。
盘面上看,储能概念股、煤炭股和特高压概念股表现活跃,涨幅居前,白酒股则表现相对较弱。从走势上看,指数有出现滞涨迹象,短期或有回调风险。
操作上,做好高抛低吸,逢低仍是布局良机。建议关注有业绩支撑、涨幅不大的资源类周期股、位置较低的军工股、储能概念股以及中报向好的个股。
(投资顾问 余德超 注册投资顾问证书编号:S0260613080021)
宏观视点:央行7月金融数据:M1、M2双双回落 经济活动略有降温
8月11日,央行发布7月金融统计数据和社会融资规模数据。数据显示,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3%,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4.9%,增速出现双双回落;社融同比增长10.7%,较上月增速有所减缓。具体来看,7月M1余额62.04万亿元,同比增长4.9%,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6个和2个百分点,同时创下2020年2月以来新低。M2余额230.22万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3个和2.4个百分点,与5月增速持平。流通中货币(M0)余额8.47万亿元,同比增长6.1%。
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0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905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405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85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974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433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2577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937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771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1774亿元。
社融方面,2021年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0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6362亿元;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02.49万亿元,同比增长10.7%。从各个细项来看,社融存量增长的主要拖累项有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点评:M1、M2均同比、环比增速下降,主要原因是企业经营活动有所降温,同时房地产市场活动也有所降温所导致。社融数据不及预期,也与房地产调控趋严以及企业经营活动下降有所关联。此消息对市场偏利空。
(投资顾问 蔡 劲 注册投资顾问证书编号: S0260611090020)
电力设备行业:市场化并网大幕拉开,推升新能源和储 能装机弹性
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自建或购买调峰能力增加并网规模的通知(发改运行〔2021〕1138号)》。
政策指明,实现碳达峰关键在 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关键在于消纳,保障可再生能源消纳 的关键在于电网接入、调峰和储能;因此,可再生能源发展和消纳同等重要,需 要将可再生能源发展、并网、消纳同步研究和推进。为了提升系统消纳能力,政 策鼓励风电、光伏开发企业采用市场化并网方式建设新能源项目,风电 、光伏开 发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新能源并网规模,与此同时需要承担额外的消纳责任。
来源:平安证券研报
点评:整体看,该政策出台有望加快新能源市场化并网模式的推进,对储能等调峰资源的发展形成重要推动作用,而储能等调峰资源的快速发展将提升电力系统对新能源的消纳能力,打开新能源的成长空间。建议关注新能源及储能板块。
(投资顾问 余德超 注册投资顾问证书编号:S0260613080021)
中旗新材申购代码001212,申购价格31.67元
龙版传媒申购代码707577,申购价格5.99元
参见《早盘视点》完整版(按月定制路径:发现-资讯-资讯产品-资讯-早盘视点;单篇定制路径:发现-金牌鉴股-早盘视点)
(投资顾问 蔡 劲 注册投资顾问证书编号: S0260611090020)
二、市场热点聚焦
三、新股申购提示
四、重点个股推荐
央行最新报告!货币政策信号出现哪些新变化?透露出哪些信号?
总的来说,2022年的货币政策是积极的,靠前的,增加了整体的预期性、精确性和自主性,提高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至2022年6月末,M2、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和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均保持在10%以上,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同时,企业融资成本大幅下降,信贷结构的优化继续进行,金融机构对受影响部门的信贷分配稳步增加。
自2016年人民币正式加入SDR以来,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持续推进金融改革,促进人民币的开放和跨境使用。截至2022年6月底,境外主体持有的境内人民币金融资产余额为10.1万亿元,与2016年底相比,其中中股权和债券持有规模分别为3.6万亿元的5.5倍和4.3倍。同时,更多的经济体将人民币作为官方储备货币,国内外实体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结算的情况也在稳步增加。
央行要加强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发挥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的双重功能,积极应对,增强信心,做好周期间的调整,兼顾经济增长和价格稳定的短期和长期、内部和外部平衡,坚持不搞 "大量灌水",不发行过多货币,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更优质的支持。我们将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更高质量的支持。
央行的基调没有改变,稳增长、保就业仍是第一要务,央行继续加强对广义信贷的需求。但同时,央行也明确表示,在新旧动能转换和调整融资结构的过程中,信贷增长速度可能会下降,并对未来社融信贷数据的走向做预期管理。其次,央行解释了改变公开市场操作规模和放松流动性的原因。在基本面和信贷走势较弱的情况下,流动性宽松是央行刻意为之,而信贷宽松的结果很难看到,无论央行从结果还是从过程上管理,流动性高于合理充裕的状态只能维持,隔夜利率很可能维持在1.6%以下。
2022年是不是买房的好时机?你有买房的打算吗?
2022年是不是买房的好时机?
其实对于需要买房的刚需人来说,不管是高价,还会低价,到了需要的时候不管时机你都得买,只不过你买房的时候是不是遇到了好政策,实属运气,其实2022年就是一个买房好时机。
先来回忆一下2021楼市。
一、2021年的楼市动荡
2021年上半年楼市快速增长,到了下半年直接腰斩。
原因是由于疫情后货币环境较宽松,经营贷等各种投机投资资金流向楼市,叠加一线城市“学区房”热,全国一线及核心二线城市的新房和二手房价同步飞涨,尤其是珠三角和长三角更为明显。
2021年大城市的楼房成交量并不理想,特别是二手房这块业务的保费量直接比腰斩还惨,一降再降,从2万套左右,直接降到1万套左右,甚至月成交量低于一万,更别说二三线城市的二手房成交了,个别区更是半年没一个。
当然做最主要的还是银行杠杆率太高,而超八成杠杆全部流入房地产行业,更可怕的是,购房需求的放缓迹象已经开始显现,一旦后期居民购房需求跟不上,资产价格在上涨到难以承受的程度时,那么开发商和银行手中的杠杆就会雪崩式崩塌,必然会发生暴跌,仿佛气泡破灭,经济开始由繁荣转向衰退,人称“泡沫经济”(Foam Economy)。
这也是为什么二手房速冻,新房降温,房企资金无法回笼,房企债务危机立刻到来的原因,现金流枯竭,无法良性循环,某大就是例子。
住建部开始严控炒楼,哄抬价格,约谈炒房客、房企、银行,银行不得不踩急刹车了。
二、2022楼市将是平稳的一年
为什么这样说?
虽然出台了“限涨“政策,但是很多地方也推出“限跌”政策,以确保楼市的稳定,经过了2021的动荡,稳定持续性是必然的。
2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
住建部部长王蒙徽对2022楼市重磅定调,主要为两个方面:
第一,就是保持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政策的精确性和协调性。
第二,就是继续稳妥实施房地产长效机制,保障住房的刚需,同时满足合理的改善性需求,促进房地产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工具和手段,努力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以“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为首要目标,稳是重点,坚决有力处置个别房地产企业因债务违约所引发的房地产项目逾期交付风险。
而且新年开始,也有一些政策,楼市政策、信贷环境无一释放出松动的信号,许多城市已经出现了降首付、降利率。
跌是很难再跌的了,这种平稳不涨,有政策的的时候不就是入手的好时机吗?
2022年首套买房新政策:
贷款买房首付规定: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为首套房90㎡(含)以下的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不得低于20%,90㎡以上的住房公积金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30%。首套房商业贷款首付比例为30%,使用商业贷款买房利率将会上浮。
契税规定:家庭首套房购房面积90平米及以下,契税为1%;购房面积90平米以上,契税为1.5%。
当然刚需的时候,不管是农村自建房房,还是城市里买房,不管是高价还是低价,该建还得建,该买还是得买。
百度百科-房地产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