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表示,我国不存在长期通缩或通胀的基础,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央行重磅!2021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公布,涉及房地产等
5月11日,央行发布2021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报告中值得关注的有以下要点:
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
2021 年第一季度,人民银行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综合运用再贷款、再贴现、中期借贷便利(MLF)、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投放流动性,及时熨平春节前后现金投放、财政税收、季末等多种短期波动因素,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春节前不紧,春节后不松,维护市场预期稳定和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
同时,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与公众沟通,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操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引导货币市场短期利率围绕公开市场 7 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在合理区间波动,政策利率的中枢作用进一步增强。3月末,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为1.5%,比上年同期低0.6个百分点。
货币信贷合理增长
随着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深入推进,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显著提升,信贷投放保持较快增长,有力支持了经济恢复、稳中加固、稳中向好。3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186.4万亿元,同比增长12.3%,比年初增加8.0万亿元,同多增 6734 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80.4万亿元,同比增长12.6%,比年初增加7.7万亿元,同比多增5741亿元。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节奏把握适度,保持了支持实体经济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增强了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后劲。
推动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有序落地
2020 年末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出台后,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指导省级分支机构合理确定地方法人银行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要求,督促集中度超出上限的商业银行制定过渡期调整方案。目前,信贷结构优化有序推进,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进入常态化政策执行和实施阶段。
房地产行业数据
2021年第一季度,全国房价总体稳定。受上年低基数影响,商品房销售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出现明显增长。3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同比分别上涨4.4%和3.3%,涨幅较上年末分别高0.7个和1.2个百分点。一季度,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63.8%,两年平均增长9.9%;销售额同比增长88.5%,两年平均增长19.1%。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5.6%,两年平均增长7.6%;其中,住宅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8.8%,两年平均增长9.3%,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74.8%。
房地产贷款增速总体保持平稳。3月末,全国主要金融机构(含外资)房地产贷款余额 50.0万亿元,同比增长10.9%,增速较上年末低 0.6个百分点。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 35.7万亿元,同比增长14.5%,增速较上年末低0.1个百分点;住房开发贷款余额 9.5万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较上年末低2.4个百分点。
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框架
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起草《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规定(试行)(征求意见稿)》,于4月2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附加监管规定》从附加监管指标体系、恢复与处置计划、审慎监管措施等方面对系统重要性银行提出附加监管要求,是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的一般性框架。
完善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制度
2021 年以来,人民银行积极做好金融控股公司行政许可相关工作,于3月31日发布《金融控股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任职备案管理暂行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令〔2021〕第2号),明确由人民银行对金融控股公司董监高实行备案管理,规定人员任职条件和备案程序,并加强任职管理,防控关键岗位人员风险,规范兼职、代为履职、公示人员信息等行为。
深入推进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
召开全国主要银行信贷结构调整座谈会,加强政策指导,推动银行持续改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促进小微企业融资“增量、降价、提质、扩面”。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切实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金融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继续发挥再贷款的精准滴灌和正向激励作用,降低“三农”融资成本。做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继续落实好创业担保贷款、助学贷款等政策。做好易地搬迁后续金融服务,研究加大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金融资源倾斜。
着力加大对乡村振兴领域资源投入
做好春耕备耕、粮食安全、种业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服务,支持开展农机具、大棚设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等抵质押贷款业务。鼓励金融机构发行“三农”专项金融债券,拓宽低成本资金来源。
有序推进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和改革重组
努力克服疫情影响,推动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处置取得关键进展和重要阶段性成果。恒丰银行改革重组方案顺利实施,锦州银行风险处置和改革重组工作基本完成,确保了关键敏感时期金融体系的平稳运行,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加强外汇市场管理
加强非现场监督能力建设,继续严厉打击地下钱庄、跨境赌博等非法金融活动,重点查处虚假欺骗性交易,有力维护外汇市场良性秩序。第一季度,共查处外汇违规案件661起,罚没款2.16亿元。
主要经济体超宽松宏观政策的后续影响和货币政策转向的风险需密切关注
2021年一季度末,美联储、欧央行、日本央行资产负债表分别较 2019年末扩张85%、60%、25%,主要是购买政府债券,2020年美国新增国债中超过一半由美联储购买。发达经济体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紧密结合,规模巨大,推动全球资产价格上涨,与实体经济相脱离,金融风险隐患不断增加,未来是否会通过主权债务风险、高通胀、汇率利率波动、股市债市估值调整等造成风险转移,需要密切关注。一季度美国长端利率上行引发全球金融市场震荡加剧,一些基本面脆弱的新兴经济体资本外流和汇率贬值压力上升。加拿大央行已在4月削减资产购买规模,未来若主要发达经济体释放明确的货币政策转向信号,可能产生外溢效应,进一步放大全球跨境资本流动的波动。
全球通胀水平可能继续升温
全球经济回暖拉动大宗商品和原材料需求走高,加上流动性环境极度宽裕,国际大宗商品如铁矿石、铜、原油、大豆等产品价格上涨较快。叠加去年低基数效应,未来一段时间全球通胀指标的同比读数可能会普遍趋于抬升,进一步推升通胀预期。
中国宏观经济展望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呈现稳定恢复态势,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第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18.3%,两年平均增长5.0%,经济运行开局良好,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我国经济发展动力不断增强,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增多。
也要看到,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我国经济恢复不均衡、基础不稳固,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不少风险挑战。
物价走势总体稳定,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的基础。
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
一是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二是落实和发挥好再贷款、再贴现和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的牵引带动作用。
三是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
四是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五是加强金融市场基础制度建设,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市场风险。
六是进一步推进金融机构改革,不断完善公司治理,优化金融供给。
七是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构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长效机制。
2021年1月CPI同比下降0.3%,说明了什么问题?
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又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简称CPI。
它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它是在特定时段内度量一组代表性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随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是用来反映居民家庭购买消费商品及服务的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是一个月内商品和服务零售价变动系数。
有这样一个通俗但易懂段子:
以前100块人民币上画着4个老爷爷,说明这一张一百元的大票能够够四个人搓一顿的,那现在上面只画着1个老爷爷,说明现在这100块钱只够一个人吃一顿的了。段子归段子,但却是反映了一个事实,就是最近这十几二十年这个物价是涨了不少,用财经专业术语来说呢也就是CPI指数涨了不少。
CPI指数大家经常会在一些新闻里面听到,每个月国家统计局都会发布一次,他会综合地统计包括吃、穿、住、用、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8大类,262个小类。这些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生成CPI指数。
CPI指数它代表物价普遍上涨的一个程度,如果说CPI指数越大,说明这个物价涨的就越多,那如果他越小甚至如果是负的话,就说明这个物价下降了。
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1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同比看,CPI涨幅由正转负,基期效应和春节错位扰动是主要原因。环比看,CPI涨幅比上月扩大。PPI方面,原油、铁矿石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延续上涨势头,带动PPI环比上涨1.0%。PPI同比则结束了自2020年2月以来连续11个月处于的负值状态,转为上涨0.3%。
央行在2020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2020年第四季度以来,我国 CPI 降至零附近运行、个别月份为负,主要受疫情、猪肉价格波动、高基数等因素影响,2021 年初还会受到春节错位的扰动,这些影响是短期、暂时的,待基数效应和供给扰动逐渐消退后,CPI 有望回升趋稳。除了数据本1身,今年价格数据进行新一轮基期轮换。本月的CPI、PPI数据也是以2020年为基期的首次发布。据国家统计局城市司负责人介绍,此次基期轮换增加了外卖、母婴护理服务、新能源小汽车、可穿戴智能设备、网约车费用等新兴商品和服务项目。权重调整则剔除了非洲猪瘟、新冠疫情等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异常影响,调降了食品烟酒、衣着、教育文化娱乐、其他用品及服务权重,调升了居住、交通通信、医疗保健等项目权重。
CPI同比再次落入负值区间,主因为春节错位和高基数
如市场多数人士预期,2021年1月CPI同比由正转负,而其背后的原因在于,受春节错位和去年同期高基数的影响。这在具体数据中有所体现,据测算,在1月份0.3%的同比降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1.3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1.0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表示,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下降0.3%,主要受服务价格同比下降较多所致。去年1月份恰逢春节,且疫情影响还未显现,服务价格上涨较多。今年2月份过春节,加之局部散发疫情影响,1月份居民出行及一些接触式服务消费均有减少,出行类服务价格同比下降较多。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我国不存在通缩基础,价格因素暂不对货币政策构成制约。本月CPI同比涨幅由正转负,核心CPI首次转负,主要受去年基数效应较高、春节错月、今年倡导本地过年等多重因素影响,数据中的扰动因素较多。要看到,我国经济正在稳步复苏向好,随着疫情影响逐渐消退,国内需求将逐渐释放,有望带动旅游、餐饮、住宿等行业恢复和价格上涨。去年基数回落后,CPI会重新转正,不必对本月的负增长过度解读。
央行2020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2020年第四季度以来,我国 CPI 降至零附近运行、个别月份为负,主要受疫情、猪肉价格波动、高基数等因素影响,2021年初还会受到春节错位的扰动,这些影响是短期、暂时的,待基数效应和供给扰动逐渐消退后,CPI 有望回升趋稳。
CPI环比涨幅扩大,央行: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的基础
环比看,受节日临近、局部地区疫情和低温天气等因素影响,CPI上涨1.0%,涨幅比上月扩大。其中,食品价格涨幅扩大1.3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78个百分点。非食品中,受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影响,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价格也均上涨。
多个部门相继出台政策措施,确保做好春节期间保供稳价工作。国家发改委要求各地围绕粮油肉蛋菜等重点品种做好供需调度衔接,加大储备投放力度。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做好近期价监竞争重点工作的通知》,强调加强米面油、肉蛋奶、蔬菜、水果等生活必需品价格监测监管,对供应偏紧、价格上涨较快的,严厉查处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价格串通等违法行为,确保市场供应,稳定价格秩序。商务部会同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邮政局、中国消费者协会等共同组织为期30天的“2021全国网上年货节”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司长朱小良表示,全国网上年货节活动开展20多天以来,进展顺利,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到现在为止的网络零售额已经超过7000亿,在线餐饮销售额同比增长了近50%,一些实体零售企业线上销售占比达到了去年农历同期的三倍,带动整个销售额大幅提升。
央行2020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强调,未来一段时间国内外疫情演进及防控措施对供求两端的冲击还有不确定性,仍需对短期物价走势保持密切关注。中长期看,我国经济运行平稳向好,总供求基本平衡,货币政策保持稳健,货币条件合理适度,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的基础。
PPI同比如期转正,市场人士:将持续上行
同比涨幅由负转正是本月PPI的又一个看点。2020年第四季度以来生产资料价格加快上涨,从市场调查来看,市场人士也对PPI表现有所预期。
数据显示,PPI同比涨幅由上月下降0.4%转为上涨0.3%。其中,生产资料价格由上月下降0.5%转为上涨0.5%;生活资料价格降幅收窄。
主要行业中,价格涨幅扩大的有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降幅收窄的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此外,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由持平转为上涨。
环比看,国内需求持续改善,原油、铁矿石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延续上涨势头,带动PPI上涨1.0%。应习文表示,生产资料价格是上涨主推动力,生活资料环比也小幅上涨,但由于去年基数原因,同比下降0.2%。
总体来看,下一阶段,CPI扰动仍可能较大,PPI随着基数走低将继续修复,通胀水平温和可控,也不存在通缩基础,不对货币政策形成较大掣肘。货币政策将继续坚持“稳”字当头,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关系,预计央行将继续通过逆回购、MLF等操作调节市场流动性,降准概率降低。
央行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央行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锁住金融企业的外汇交易拥有公司规模,抵制外汇交易房屋按揭贷款的产业发展扩大。涉及到定义:外汇占款。在中国个外汇交易市场,即上海市外汇交易中心,由外汇交易独特金融机构参加外汇投资。中央银行要求外汇交易独特金融机构的外汇交易财产所占的市场占有率有一个波动,举个例子比如5%—5.5%。那样它的外汇交易财产假若高过5.5%,那麼就尽量卖出一部分使之占有率维持在要求标准内。一样假若小于5%,它就必须去外汇交易市场选购一定的外汇交易财产。这也是外汇交易独特金融机构的相关法律法规义务。当有金融企业与外汇交易独特金融机构换现的情况下,比如由外汇交易获得RMB,那样外汇交易独特金融机构就获得了外汇交易。
这般一进一出最终它的手里会多出一笔钱,可能是RMB也可能是外汇交易,视购买外汇状况来定。当外汇交易独特金融机构手里老百姓多了的情况下,它便会售卖RMB,相反售卖外汇交易。因此外汇交易市场就造成了买卖,就会出现跌涨波动。这就是中国外汇市场的状况。中央银行在里面相当于“中坚力量”的角色,中央银行手里有货币供给——RMB。当中央银行发觉外汇交易市场上的外汇交易太多了RMB在增值的情况下,中央银行便去外汇交易市场购买外汇,因此RMB就出去了,这时候中央银行的账上就记一笔。
美元的超发造成全球性的通货膨胀这也是现阶段已发觉的一个真理的客观性大环境,遭到新冠肺炎疫情的伤害,大家可以看到对于全球范围内的社会经济发展负面影响性是特别大的,但是在我国最初操纵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并且取得成功的进行经济复苏,在过去的非常长的一段时间之内,在我国变为全球唯一正提升的世界大国。
关键信号便是抵御美金超发导致的的键入性澎涨。央行发布的公示公告称,从2021年的6月15日也就是这个月的中下旬渐渐地,将提升金融企业外汇交易法定准备金率2个点,由原来的5%提升到现阶段的7%。要把握大伙儿所了解的国家经济政策管控绝大部分便是央行降准降息和升息及其央行降息加准等,但一般都是针对自身该国的币币交易开展比较应的中国经济政策。间距上一次的中央银行针对外汇交易法定准备金率的调节,早已能够追溯到到14年以前,也就是说在这儿14年的时间段里,中央银行并没对外汇交易法定准备金率有其他的十以内加减法。
央行发布2022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其中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央行发布2022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其中如下的信息值得关注。
一、央行发布2022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
中央银行将于2022年公布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报告。该报告显示,自2021年起,我国跨境人民币跨境支付规模继续保持较高的水平。2021年,跨境银行代客人民币跨境收付总额达36.6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9.0%,支付总额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今年,人民币的跨境资金流动达到了4044.7亿元,总体收支平衡。到2021年12月,人民币的国际支付比例上升到2.7%,超越了日元,成为世界上第四大支付货币。
在2022年五月, IMF把人民币在SDR中的比重从10.92%提升到12.28%,这表明了人民币可自由使用程度提高的认可。
二、人民币资产对全球投资者保持较高吸引力
随着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对外开放,人民币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依然很大,在证券投资项目中,跨境资金的流动呈现出净流入的趋势。
截止到2021年底,境外机构拥有的人民币股票、债券、贷款、存款等金融资产总额达10.83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0.5%。人民币离岸市场逐渐回暖,交易活跃。到2021年底,人民币在各主要的离岸市场上的存款将达到1.50万亿。
三、人民币对去美元化的作用
在过去的两年里,我们一直在谈论全球竞争,这场全球竞争的核心是去美元化,人民币与俄罗斯卢布将成为全球去美元化的先锋。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强国,中国目前已成为130个世界上最大的贸易伙伴。当中国决定去美元化的时候,这就是美国面临的最大危机。
CPI涨幅连续两个月扩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会继续走高吗?
近两个月CPI价格涨幅有所扩大。从7月份看主要原因是食品价格上涨,7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3.2%,占整个居民消费价格总涨幅的99.3%,所以食品价格是推动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影响食品价格上涨从结构上来看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猪肉价格上涨,7月份猪肉价格同比上涨85.7%,影响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是2.3个百分点;二是鲜菜价格7月份同比上涨7.9%,影响居民消费价格近0.2个百分点。这两项对于整体的居民消费价格的上涨是主要推动因素。CPI同比涨幅扩大将是短期现象,未来将有所回落,不会走高。
一,物价上涨南方大面积洪涝灾害,导致部分地区蔬菜短期供应紧张和价格上涨;生猪调运也受到影响,猪肉价格出现反弹。食品价格同比涨幅扩大2.1个百分点至13.2%,带动CPI上升。非食品价格则由上月同比上涨0.3%转为持平,为2010年以来低点。疫后消费逐渐恢复,但旅游、文体娱乐、户外消费等领域需求仍较弱。7月份,旅游类、交通工具类、衣着、生活用品及服务等价格都同比负增长。
二,自然灾害疫情影响夏季自然灾害及局部地区新冠肺炎疫情小幅反弹等因素影响,以肉类和鲜菜为代表的食品价格受到供给冲击,出现明显反弹;二是在国内疫情有序防控下,整体经济发展好于预期,国内需求有所回暖,推动非食品中的商品及服务价格开始企稳止跌。
三,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基础“初步估计全年CPI涨幅均值将处于合理区间。”认为,中长期看,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总供求基本平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市场机制作用得到更好发挥,货币政策保持稳健,货币条件合理适度,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的基础。
各位读者对于CPI涨幅连续两个月扩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会继续走高吗?你有什么看法,可以在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