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表示「对于购买第一套住房的要大力支持」,透露了哪些信息?
房地产政策
近日,央行、银保监会发布通知,决定建立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和同比连续3个月均下降的城市,可阶段性维持、下调或取消当地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住建部部长倪虹日前在接受采访时也强调要“因城施策、精准施策”“对购买第一套住房的,要大力支持。首付比例、首套利率该降的,都要降下来”。
业内人士表示,支持需求端的利好政策渐次落地,有利于因地制宜、因城施策,进一步释放合理住房需求,并提振房地产市场信心,房地产市场有望企稳回升。
多地房贷利率将继续下行
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近日发布通知,决定建立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此举旨在“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地支持刚性住房需求,形成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运行的长效机制。
2022年9月,人民银行、银保监会曾发布通知,决定阶段性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符合条件的城市政府,可自主决定在2022年底前阶段性维持、下调或取消当地新发放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下限。“在政策公布后,武汉、天津、温州等多个城市首套房贷利率下限降至4%以下,部分城市取消利率下限,利率执行截至2022年12月31日。本次政策出台,意味着部分城市的首套房贷利率有望延续此前水平或有望进一步下调。”中指研究院指数事业部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表示。
根据贝壳研究院此前发布的统计数据,2022年12月首、二套房贷主流利率指数环比继续下行。12月首套主流利率平均为4.09%,二套平均为4.91%,环比基本持平,同比分别回落155个基点和100个基点。
根据国金证券报告,最近3个月房价持续下降的城市共有38个。其中包括大连、福州、哈尔滨、兰州、南宁、厦门等13个二线城市;蚌埠、北海、常德、丹东、桂林、惠州等25个三四线城市。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也表示,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调整的是首套房贷利率下限,而不是首套房贷利率,房贷如何定价仍由银行与客户商定。在当前房地产市场较为低迷、居民住房消费需求不振的情况下,预计多数银行对多数客户将实际执行房贷利率下限。未来一段时间,首套房贷利率下限可能在3.5%-4.1%,此前7折房贷利率最低到3.43%。
刚性需求获更多支持性政策
近期,多部门释放出进一步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信号。
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购买第一套住房的要大力支持。首付比、首套利率该降的都要降下来。对于购买第二套住房的,要合理支持。以旧换新、以小换大、生育多子女家庭都要给予政策支持。
此前,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指出,“支持各地在全国政策基础上,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合理确定当地个人住房贷款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政策下限,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克而瑞研究中心副总经理杨科伟表示,居民信贷政策将是2023年地方因城施策、支持刚需和改善需求的主要发力点。除房贷利率下行外,各地首套房首付比例有望迎来全面下调,同时,住房套数认定规则进一步优化可能性也大幅提升。
事实上,根据贝壳研究院监测显示,目前包括武汉、石家庄、长春、哈尔滨、南昌等省会城市等82城首套房商贷最低首付比例可至两成(含部分区域或部分银行执行)。
华创证券分析师单戈表示,当前处于政策密集期,核心一二线城市和部分三四线热点城市,在“四限”放松方面仍有较大空间。近期东莞、佛山等城市均已取消全域限购,杭州、南京等城市也对行政调控政策做进一步优化,预计政策放松空间将进一步打开。
房地产市场有望企稳回升
“住建部、央行和银保监会再次表态对需求侧的支持,充分表明政府支持房地产企稳复苏的决心。”国金证券分析师杜昊旻说。
西南证券报告也指出,2022年行业基本面筑底。目前政策先于基本面出现“拐点”,预计行业基本面于2023年呈现先抑后扬,下半年有望逐步修复。
随着利好政策的出台,房地产行业部分数据已有回暖迹象。
克而瑞研究中心报告显示,2022年12月,全国土地市场成交规模创下年内新高,甚至上海、苏州、厦门等城市均有多宗地块以高溢价或者上限价成交。从数据来看,截至2022年12月26日,全国300城经营性土地总成交幅数3854幅,环比上升19%;成交总金额6927亿元,预计全月环比增幅将达七成左右。
杨科伟表示,整体来看,随着政策调整进一步加深,风险进一步出清,购房人预期改善,预计2023年房地产市场有望企稳回升。
2023年房产新政策出台
2023年首套房新政策出台(最新)住建部接受专访,发布房地产综合声明。决定建立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2023年央行、住建部房地产行业将采取哪些措施?下面为大家整理了2023年首套房新政策出台,希望大家喜欢!
2023年首套房新政策出台
1 对于购买第一套住房的要大力支持。首付比、首套利率该降的都要降下来。
2 对于购买第二套住房的,要合理支持。以旧换新、以小换大、生育多子女家庭都要给予政策支持。
3 对于购买三套以上住房的,原则上不支持,就是不给投机炒房者重新入市留有空间。
住建部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因为城市政策,政策精准,增强市场信心。但整体政策是底线,首付利率和利率都要下调。任何购买第二套住房的人都应该得到适当的支持。相信道理,二套房还可以享受更低的首付比例和更低的房贷利率。特别是,以小换大、多孩子家庭得到了政府的支持。
对于买不起房的青年,要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力度,让他们过上更好生活。特别是在大城市,会有很多买不起房的年轻人,但城市不能排斥这些人,必须保证他们的住房安全。我们相信,未来不仅要建设更多的保障房和长租房,而且要赋予租户更多的权益,让他们在租房时放心。让新市民和青年生活得更美好,解放手脚,为美好生活而奋斗。
鼓励房屋安全稳妥交付,落实“一层一策”,让购房者“安心”。在安全交房方面,采访透露,市政府正在落实主体责任,落实“一建一策”计划,确保扶持政策准确落实到每一个项目、每一个购房者。所以购房者可以高枕无忧了。
本轮房地产市场降温与此前大型开发商遭遇的困境有很大关系:对市场信心的打击可以说是致命的,而且难以修复,开发商不能放任不管,一定要做好稳交房工作,让购房者再也不用担心没房了。
解决房地产企业存在的问题,保障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满足合理融资需求。为了保证购房者及时购房,房地产公司不能为所欲为,必须承担责任。拿钱找借口不交房,为购房者解决问题。重点增加对房地产企业的促进贷款和并购贷款,满足相应的融资需求。努力提高品质,建好房子。
提高住房标准,建设“好房子”,建立住房体检、养老、保险三大制度,确保住房全生命周期。在过去,我们专注于拥有一所房子。未来我们一定会对房子进行升级,这是建立在逐渐提升房子质量的基础上,让房子像人一样在整个生命周期都有保障。
各部门合力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要依法查处房地产开发、住房销售、住房租赁、房地产服务等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营造廉洁守法、廉洁清廉的市场环境,让人民群众放心买、放心买、放心租。
本来买卖交易是正常的,但因为一些违法行为,导致买家不敢交易,不敢交易,留下了阴影。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需要保持良好的市场秩序。
房子给了有需要的人,但另一方面,许多购房者是脆弱的,没有钱。所以,根据网友的建议,我们还是希望股票和房贷的利率能够降低,房价应该跌多少跌多少。在笔者看来,这个建议其实很好,毕竟现在房价真的很高,买房的压力也会降低很多,希望能真正落实,而不是套路。
2023年房贷利率是多少?
人行规定首套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不得低于相应期限LPR,二套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不得低于相应期限LPR加60个基点。2023年贷款买第一套房,最低利率是4.1%—4.3%左右,二套房贷款利率大概是4.8%—5%左右。
房贷利率不是固定的,主要是根据市场最新IPR来确定的,在最新LPR的基础上加减房贷基点,房贷LPR是浮动的,但是加减的基点确定之后是不能改变的,而加基点还是减几点,就看你是贷款买第一套房还是贷款买第二套房。
2023年公积金房贷利率:
5年期以下(含五年)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由2.75%下调为2.6%,5年期以上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由3.25%下调至3.1%。第二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保持不变。
事关房贷利率!央行、银保监会发布大消息
人民银行网站1月5日消息,近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建立新发放首套住房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长效机制的通知》(下称《通知》),决定建立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和同比连续3个月均下降的城市,可阶段性维持、下调或取消当地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
图片来源:人民银行网站
动态调整首套住房贷款利率
通知提出,自2022年第四季度起,各城市政府可于每季度末月,以上季度末月至本季度第二个月为评估期,对当地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化情况进行动态评估。
对于评估期内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和同比连续3个月均下降的城市,阶段性放宽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地方政府按照因城施策原则,可自主决定自下一个季度起,阶段性维持、下调或取消当地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人民银行分支机构、银保监会派出机构指导省级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配合实施。
对于采取阶段性下调或取消当地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的城市,如果后续评估期内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和同比连续3个月均上涨,应自下一个季度起,恢复执行全国统一的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
其他情形和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按现行规定执行。
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与新建住房价格走势挂钩、动态调整,有利于支持城市政府科学评估当地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化情况,“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地支持刚性住房需求,形成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运行的长效机制。
附全文: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建立新发放首套住房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长效机制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各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各银保监局: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阶段性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的通知》发布以来,对于支持各地城市政府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支持刚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按照国务院部署,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决定在阶段性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的基础上,建立新发放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长效机制。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自2022年第四季度起,各城市政府可于每季度末月,以上季度末月至本季度第二个月为评估期,对当地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化情况进行动态评估。
二、对于评估期内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和同比连续3个月均下降的城市,阶段性放宽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地方政府按照因城施策原则,可自主决定自下一个季度起,阶段性维持、下调或取消当地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人民银行分支机构、银保监会派出机构指导省级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配合实施。
三、对于采取阶段性下调或取消当地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的城市,如果后续评估期内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和同比连续3个月均上涨,应自下一个季度起,恢复执行全国统一的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
四、其他情形和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按现行规定执行。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2022年12月30日
住建部部长:
对于购买第一套住房的要大力支持
2023年房地产市场走向如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在接受总台央视记者的专访时,对这个备受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总台央视记者 杨潇:今年整个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的工作核心,您会用一个什么样的词来概括?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 倪虹:精准。我们住房城乡建设工作千头万绪,又和人民群众利益相关,我们要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要在精准上下功夫。首先问题要找得准,目标要瞄得准,政策要用得准,这样的话我们才能够精准落实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精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城施策、精准施策,提振市场信心。对于购买第一套住房的要大力支持。首付比、首套利率该降的都要降下来。对于购买第二套住房的,要合理支持。以旧换新、以小换大、生育多子女家庭都要给予政策支持。对于购买三套以上住房的,原则上不支持,就是不给投机炒房者重新入市留有空间。同时,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供给和长租房市场的建设,让新市民、青年人能够更好地安居,让他们放开手脚为美好生活去奋斗。用力推进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着力化解房企风险,提高住房建设标准,为房屋提供全生命周期安全保障。合力整治房地产市场秩序,让人民群众放心买房、放心租房。我们将牢牢抓住让人民群众安居这个基点,以努力让人民群众住上更好的房子为目标,从好房子到好小区,从好小区到好社区,从好社区到好城区,进而把城市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让城市更宜居、更韧性、更智慧。
总台央视记者 杨潇:今年的工作您有信心吗?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 倪虹:我对2023年住房城乡建设工作还是充满信心,我对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我还是很有信心。
编辑|孙志成 杜波
校对|卢祥勇
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谈“房住不炒”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
■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
■ 大力发展租赁住房,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
■ 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时刻绷紧房地产市场调控这根弦
今年的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有何整体考虑?
王蒙徽:今年,我们将重点抓好8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全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加快建设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城
二是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稳妥实施房地产长效机制方案,着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三是加强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租赁住房,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
四是加大城市治理力度,加强城市治理中的风险防控,提升城市安全韧性。
五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提升农房现代化水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六是加快发展绿色建筑,大力推进建筑节能,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贡献。
七是推进改革创新,建立适应城市更新、乡村振兴、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等新要求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八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大干部队伍建设力度,切实提高广大干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因地制宜、多策并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有哪些具体举措?
王蒙徽:房地产长效机制实施以来,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房地产市场总体运行平稳,基本实现了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目标。
下一步,我们将坚决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时刻绷紧房地产市场调控这根弦,全面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强化城市主体责任,因地制宜、多策并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在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方面,将采取哪些办法?
王蒙徽:大城市房价高,租赁市场也存在着供应结构不合理、市场秩序不规范、租赁关系不稳定等问题,新市民、青年人特别是从事基本公共服务人员等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比较突出。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要重视解决好这部分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
一是加快构建以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保障性租赁住房包括公租房和政策性租赁住房。其中,公租房主要面向城镇户籍住房和收入“双困”家庭,政策性租赁住房主要面向无房新市民。
二是在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重点发展政策性租赁住房。会同有关部门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加快完善土地、财税、金融等支持政策。比如,单列租赁住房用地计划,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和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建设租赁住房,等等。
三是规范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推动出台《住房租赁条例》,加快完善长租房政策。整顿规范租赁市场秩序,加大对“高进低出”“长收短付”、违规建立资金池等整治力度。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合理调控租金水平。
四是支持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发展共有产权住房,供应范围以面向户籍人口为主,逐步扩大到常住人口。
五是开展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和住房公积金支持租赁住房发展试点。
事关3亿“新市民”的买房大事,信贷支持力度将有多大?
两会期间,“新市民”再被热议,虽然没有出现在2022年全国政府工作报告中,但是官方专门出台文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近日,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在备受关注的住房方面,新政策要求,对符合购房政策要求且具备购房能力、收入相对稳定的新市民,合理满足其购房信贷需求。
目前我国有3亿新市民,数量庞大,这部分人的住房需求亟须解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曾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称,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要重视解决好这部分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
如今,金融部门专门出台新市民相关的金融扶持政策,在业内人士看来,这能够切实降低购房者的资金成本,从而提高新市民购房积极性,有利于激发房地产市场活力,稳定市场预期,为当前市场释放一批潜在购房需求。
给予新市民住房供给、信贷等金融政策支持
“新市民”去年首次出现在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今年,银保监会和央行则出台了第一个针对“新市民”的全面的金融扶持政策。
上述《通知》针对新市民在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的金融需求,鼓励引导银行保险机构积极做好与现有支持政策的衔接,结合地方实际,因地制宜强化产品和服务创新,高质量扩大金融供给,提升金融服务的均等性和便利度。
在住房金融服务方面,主要涉及住房供给、租赁住房、购房信贷支持等内容。诸如在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方面,《通知》鼓励银行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对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的支持力度;支持商业银行在保障性住房开发建设、购买、存量盘活、装修改造、运营管理、配套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环节,依法合规提供专业化、多元化金融服务。
在住房租赁层面,《通知》支持商业银行依法合规为专业化、规模化的住房租赁企业提供信贷支持,降低住房租赁企业资金成本,助力缓解新市民住房压力。
在满足新市民合理购房信贷需求方面,《通知》明确,支持商业银行认真贯彻国家有关政策,紧紧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因城施策执行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合理确定符合购房条件新市民首套住房按揭贷款的标准,提升借款和还款便利度;同时,鼓励商业银行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多维度科学审慎评估新市民信用水平,对符合购房政策要求且具备购房能力、收入相对稳定的新市民,合理满足其购房信贷需求。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香江集团总裁翟美卿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下我国城镇化仍有较大空间,尤其是户籍人口城镇化,我国居民当前的住房需求尤其是“新市民”的住房需求仍然比较旺盛。相当数量的新市民的住房问题还没有解决,很多城市居民对改善住房条件还有新的期待。满足新市民安居需求,这既是房地产市场稳中求进的重要抓手,又是提高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的必然要求。
新市民规模达3亿人,大城市住房矛盾突出
“新市民”并非新词,最早出现在2014年左右,指的是长期居住在城市并有相对固定工作的农民工。
2014年7月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指出,对于长期居住在城市并有相对固定工作的农民工,要逐步让他们融为城市“新市民”,享受同样的基本公共服务,不能把他们视为城市“二等公民”。
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以及人才向大城市的涌入,新市民的范围逐渐扩大,《全国住房公积金2017年年度报告》中曾提及新市民,除了农业转移人口,还包括“新就业大学生”。
2021年,“新市民”首次出现在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
到底什么是“新市民”?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日前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提到,所谓“新市民”,就是已经在城镇居住但还没有户口,或者刚刚拿到户口不足两三年的人。
此次《通知》也明确了“新市民”概念,主要是指因本人创业就业、子女上学、投靠子女等原因来到城镇常住,未获得当地户籍或获得当地户籍不满三年的各类群体,包括但不限于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等。
这部分人口数量有多大?郭树清透露,大概有3亿多,他们都面临着安居乐业、就业创业、租房买房、孩子上学、老人养老这些需求,都是非常实实在在的。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流向中心区域、大城市、核心城市等,相比于原住居民以及更早实现定居的人来说,新市民面临着突出矛盾,包括居住、教育、医疗等等。诸如,部分新市民的收入与大城市高房价有着较大差距,购房支付能力有限,而租赁市场更是面临着租金上涨、供需结构失衡等问题。
而此次新政,是一个针对新市民的全面的金融支持政策,涉及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各个方面。特别是在住房金融支持方面,涵盖住房供给、租赁住房及购房信贷等,尤其是购房信贷,如果贷款利率降低,将切实减轻新市民的购房成本。
中指研究院指数事业部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表示,通过对新市民购房提供信贷支持,有利于减轻其购房压力,从而有利于解决新市民的住房问题。此外,3亿新市民,意味着具有较大的潜在购房群体,该政策实施有利于激发其中潜在的合理购房需求。
尤其在当下,在相关政策定向宽松的背景下,对于新市民的购房信贷支持,无疑将增强房地产市场预期。“这有利于降低购房者购房门槛和资金成本,从而提高新市民购房积极性,有利于激发房地产市场活力,稳定市场预期,为当前市场释放一批潜在购房需求,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发展。需求端政策的持续发力,有利于打破当前地产僵局。”陈文静如是说。
翟美卿也认为,若是新市民潜在购房需求得到合理释放,通过刚需底层支撑和改善梯度置换有望激活市场成交意愿,改善地产低迷基本面。
业内:信贷支持可参考“风险从低到高”原则
值得关注的是,新市民体量庞大、情况不一,如何满足他们的住房贷款需求,在实操层面,如何更好地因城施策?
陈文静认为,政策调整的方向或可从降低新市民的购房门槛和购房成本出发,让大家有能力、有意愿购房。针对新市民首套住房需求,可以从合理降低首套房首付比例、降低贷款利率、灵活提取公积金等方面着手;针对改善需求,或可从适当调整二套认定标准、降低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等方面着手。
贝壳研究院首席市场分析师许小乐表示,《通知》要“合理确定符合购房条件新市民首套住房按揭贷款的标准”,强调要“符合购房条件”,也就是说以各城市的购房条件标准为前提基础。一线大城市实施比较严格的限购政策,放松的可能性不大;部分市场需求不足的城市可能会放松限购条件,如适度放宽社保或户籍限制,符合条件的“新市民”能够得到信贷支持,这些城市市场交易可能会有所回暖。
许小乐还认为,从防范金融风险的角度,住房信贷应当牢牢把握宏观审慎的底线,严格遵循收入证明标准和首付款资金来源等监管要求,防止“钻空子”套利;在方法上可以从降低贷款利率、延长贷款年限入手,慎重降低首付比例,也可以考虑按“风险从低到高”的原则对新市民群体精确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