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电均GDP判断国家发展程度和产业结构合理吗?
为什么说人均GDP是一个国家衡量经济发展的最佳指标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即人均GDP,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生产的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商品和劳务总值的按人口平均值。在经济学上,一般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资本主义国家反映生产水平和收入水平的最综合指标,在国际经济核算和国际经济水平对比中广泛应用,因为它把生产和人口两个因素都包括在内。
可以准确真实地反映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居民的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只计算中国居民从外商投资中取得的收入,真实地反映了外资对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人均GDP要计算民族企业的的利润和民族企业的发展对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因而能够更好反映国内或地区居民收入水平或生活水平。
将GDP作为核算和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有什么缺点和不足
缺点和不足分为以下几点: 1,GDP指标对经济活动反映不全面。GDP指标只对于有市场价格的产出进行统计,而对 于不用来交换的经济活动不统计,因此,那些不经过市场交换的但却十分有用的产品和 服务就无法被计入GDP指标之中。 2,GDP指标对于由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不进行统计。经济增长势必对环境造成损害, 使人民生活质量下降。但这一负面效应却没有被GDP指标统计进去。 3,GDP指标对产品和劳务的销售、实现情况不能够反映。 4,GDP指标对一个国家的财富变化不能准确反映。 5,GDP指标对居民经济福利的反映不够全面。 6,GDP指标对其增长部分是由国内民族企业拉动的还是由外资企业拉动的不加区分。国民生产总值经济总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发达程度的唯一标准?
国民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一种指标,但并不是唯一的标准。其他指标还包括人均收入、社会福利、环境保护、教育水平、医疗卫生等。这些指标共同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发展水平。如果仅仅只关注国民生产总值而忽略其他指标,可能会出现以下问题: GDP并不能完全体现一个国家的生活质量和社会进步程度,例如,一个国家的GDP高,但是该国的环境污染严重或者社会福利水平低下,那么生活在该国家的人民就不一定能够享受到实际的发展成果。 GDP并不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和产业水平,例如,一个国家的GDP主要来自于原材料加工等传统行业,而缺乏技术创新和高科技产业的支撑,那么该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 G请问如何评价一个产业结构是否合理
评价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可以由以下三个方面的的标准为依据判断:
一、产业结构与需求结构适应性标准
由产业结构决定的产品或服务结构与社会消费意愿的吻合程度是判断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的最重要标准。
一个简单的替代是,观测最终消费产品和服务中,是否存在短缺和过剩产品及服务,从而间接地判断产品和服务对消费意愿的满足程度。虽然这种判断方法无法区分消费者被迫接受产品和服务以及由于产品和服务质量、价格等原因压抑的部分消费意愿,但是在现阶段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替代方法。
按照上述标准,如果居民改善居住条件的消费意愿十分迫切,住宅需求是真实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那么技术含量不高、能耗较高的建材产业占较高的比例,也不能简单地判断为产业结构不合理。
需求结构随着收入水平提高、消费观念转变也在不断地变化,这就要求产业结构对需求结构不仅仅是静态适应,而且要能够动态地跟踪消费结构的变化,这种适应消费结构变化的快速应变能力也应作为评价产业结构合理性的重要指标。
二、产业结构与生产要素匹配性标准
生产是沟通社会大众消费和各种生产要素(包括资源、社会资源、人力资源等)的重要环节,这就要求作为生产重要实现形式的产业结构,在适应社会大众需求结构的同时,必须与各种生产要素很好地匹配。
良好的产业结构应当是充分发挥优势生产要素的作用,尽量降低劣势生产要素的,为提高产业竞争力谋求基础优势。例如,由于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所以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就比欧洲国家具有基础性的优势。在我国北方严重缺水的地区,大力发展高耗水产业,造成与居民生活用水冲突,大量超采地下水、地面沉降等一系列,都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的表现。
优势生产要素是否已充分利用,短缺生产要素和资源是否被过度开发使用,是判断产业结构与生产要素结构是否匹配的重要标准。优势生产要素是否充分利用和优势生产要素是否短缺是两类不同性质的问题,前者是判断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的标准,而后者不是。
欠发达地区和国家与发达地区和国家的差距,不仅是优势生产要素充分利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优势生产要素缺乏的问题。对于落后地区或国家,优势生产要素的培育是比产业结构调整更为紧迫的问题。例如,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科学技术要素方面有很大的差距,我们需要下大力量培育要素,缩小差距。但是科技要素的培育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没有取得科技要素优势之前,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小,就不能当作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的标志,因为优势生产要素缺乏带来的问题不可能通过生产要素配置的办法来解决。
三、产业内部之间的协调性标准
不同的产业之间存在着复杂的投入产出关系,各产业内部以及各产业之间的投入产出是否协调是评价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的重要标准。在理想的产业结构状态下,应当是每个产业所需要的投入(实际为其他产业的产出或资源的投入)都能得到充分满足,即不存在瓶颈产业;每个产业的产出又刚好能满足其他产业投入和最终消费的需求而且没有过剩,即不存在过剩产业。同时存在瓶颈产业和过剩产业,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的主要标志。
如果只有瓶颈产业而没有过剩产业,则说明生产要素已充分利用,仍存在无法满足的需求,这属于生产要素不足的范畴,不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的,解决的应该是增加要素投入和提高要素使用效率,而不是产业结构调整(既生产要素的配置合理化)。
同样只有过剩产业而没有瓶颈产业,也不能简单判定为产业结构不合理。没有瓶颈产业意味着在现有的体制条件下,已没有未得到满足的需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应该是开发新的需求、扩大现有需求,手段主要是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等。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既要素配置)手段解决总需求不足的矛盾,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