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国如何拉动国内消费?
结合我国2022年经济实际,说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
2022年,是全球经济困难的一年,但中国还是实现了经济增长4%左右的增幅,有力地保障了中国经济稳定的大目标。在宏观经济政策方面,实质上还是沿用了几十年来行之有效的抓“三驾马车”拉动经济的政策。即抓好固定资产投资(50多万亿元)、促进国内消费总量稳定增加、稳定外贸出口等三大政策。辅之配套积极稳健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与适当的预算赤字财政政策,加上适当降低存贷款利率与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宏观政策,有力地保障了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2022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之年,物价为什么这么贵,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2022中国物价飞涨是因为什么?
依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5月份在我国物价水平运行状况看来,住户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2.1%。而住户消费价格指数是体现一定的时间内城镇居民所选购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价钱变动趋势和水平的相对数,应该是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农村百姓消费价格指数进行全面的归纳计算出来的结论。而这一数据信息增涨则意味着通胀比较严重,但普通百姓薪水广泛不太高,物价飞涨,居民日常生活幸福感都将稍低。只有每日降低成本紧绷绷的过日子,终究现在的钱也不太好挣了。而我国物价飞涨主要是由下列2个原因引起的:
1.中国物价飞涨的主要原因一:通胀
其实对于我国而言,现今通胀水准也是很高的。较为明显便是天燃气、煤碳、石油的价格都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此外,一些日常用具,例如吃的蔬菜、新鲜水果农副产品等价格也持续上升。如今蔬菜都已长至6元一斤了,相对于普通百姓而言,生活的成本也变得越来越高。产生这样的结论,通常是由于疫情有很大的一个危害。
2.中国物价飞涨的贵二:降息降准
我国已有几回降息降准,这样的事情进入商品交易市场,我国的产品价格正式开始,一定程度的提高,如今房地产业也是十分低迷。越来越多资金流入了商品交易市场,因而产品价格暴涨也就是在意料之中的。
3.中国物价飞涨的主要原因三:大宗商品现货高位运行
俄乌冲突更新增加全球大宗商品销售市场工作压力,一些产品的名义价格已经达到历史时间最高水平,并且在造成长久的链式反应。值得关注的是,俄乌冲突更新至今,全世界都存在着供应链管理受阻、物流成本急剧上升问题。除此之外,全球大宗商品销售市场持续遭受转变更加迅速基本面危害,关键产品价格不仅“持续高烧”,不确定性也大幅度提高。
2022物价水平会持续上升吗?
将来中国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概率非常小,还会继续运作在合理区间。由于依据国家发展改革委6月16日召开的6月份常规记者招待会详细介绍,未来展望在今年的中后期,在我国粮油食品肉蛋奶蔬菜水果等关键民生工程商品经济平稳、供货充裕,尤其是伴随着当季食用农产品很多发售,销售市场供给量将不断增加,加上全国各地货运物流堵点守点疏通给力,跨地区装运水平明显提高,平稳消费物价指数具备夯实基础,中国CPI还将继续运作在合理区间,就能完成全年度3%左右预期效果。
在PPI层面,虽然国际局势矛盾依然在振荡国际能源和粮食价格,但国内粮食独立立足、煤炭能源可以满足要求,加上稳价稳价现行政策持续发力,预估中后期PPI上涨幅度有希望进一步下降。
总的来说,2022年中国物价飞涨的根本原因是通胀、大宗商品现货高位运行所导致的,而将来持续上涨的概率非常小,还会继续运作在合理区间。
国内消费萎缩有多严重?
2022年中国大陆消费将出现萎缩趋势,整体消费量下降,由于高端人群的消费力最迟萎缩,因此成交量向若干头部品牌集中。并由于头部品牌吸引了全社会的关注度,所以舆论误认为该品类商品处于繁荣周期,相关少数企业的股价因此大涨。市场进一步萎缩,头部企业的销售也开始下行。
从短期看,居民消费受到新冠疫情事件的冲击影响巨大;经济学分析已揭示的随居民收入增加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这也会在相对数上减少一般消费支出;从中长期看,百姓有较多的“后顾之忧”,引发“预防性储蓄”倾向,也是我国居民消费倾向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2022消费行业将“前低后高”
市场人士同时指出,2022年拉动内需、提振消费仍是政策的主基调。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整体居民的消费结构将逐渐改善,消费行业将迎来新的增长契机,2022年消费行业有望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
此外,随着疫苗接种率的持续提升,受疫情冲击较大的线下消费也有望持续复苏。目前线下业态正处于恢复中,复苏趋势向好,为推动线下消费复苏,全国各地相继出台促消费政策。
2022上半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3.24万亿元,增长的原因有哪些?
北京8月28日电 记者日前从工信部获悉:我国信息消费已成为增长迅速、创新活跃、辐射广泛的消费领域,市场规模由2014年的2.8万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6.8万亿元。今年上半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达到3.24万亿元,同比增长6%。信息基础设施提速降费成效显著,移动互联网流量快速增长。那增长的原因有哪些呢,下面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我国信息消费规模持续扩大。
前三季度规模近4万亿元。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更快的速度全面融入消费的各个领域。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进程不断加速,培育出诸多新业态,推动信息消费需求加速释放。我国信息消费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信息消费规模不断攀升。”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有关负责人指出,从前三季度发展情况来看,生活类、公共服务类、行业类和新型信息产品等四大信息消费领域发展势头迅猛。
直播电商增加社交属性,成为连接人、货、场的新方式,激发了新一轮“信息+消费”增长。
今年3月,一则风光短视频,让贵州荔波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七孔古桥走红网络。“以前外界对这里并不熟悉,几乎所有的旅游线路都没有将这里纳入,凭借短视频传播,知名度迅速提升,直接拉动游客增长近60%。”字节跳动创新事业部总经理杨洁认为,借由短视频营销,消费者能够直观了解产品和服务,沉浸到消费场景中,实现从信息到消费的低成本引流,带动当地旅游消费爆发式增长。
网络空间打开了人们的信息消费渴望。
无人驾驶、智能服务等高端信息消费提上日程,家庭及公共服务等领域的信息消费需求超常规增长,城乡居民迫切要求享受上科幻般的数字化新生活,信息消费需求的规模和档次均将大幅度提升。随着物联网的广泛应用,信息感知无处不在,信息海量。
2022年,中国经济如何才能实现增速5%以上呢?
还是从股市的角度来说一下,在今年经济形势极差的情况下,稳增长如何演绎。今年以来基本大家能看到的,3月中上海开始封控,5月北京逐步分区封控。一季度的经济数据还算中规中矩,二季度的大概率会比较难看了。五一之前召开的政治局会议,核心主题也是稳增长促进经济,为了达到年初两会定的增长目标5.5%。
这里也简单插一句,政治局会议每年基本是4次,五一之前这次会议有个非常直白的信号:通稿是在盘中发布的,所以当天市场就大涨。之前的政治局会议通稿其实都是盘后才发。上一次还是3.16政经委也是盘中发的,确实是可以看见国家稳经济的决心,给市场足够的信心。总的来看,就是政策底肯定是已经看见了,但是整体宏观经济还在持续探底。
如果从更细节的角度出发,这次会议其实可以从4个层面看:
第一层面,刚才提到的盘中发布通稿(给市场信心,赶紧给我涨)
第二层面,知道5.5%很难,但是还是说努力实现,说明国家肯定会加码
第三层面,对房地产、基建、消费、制造业都有积极表态
第四层面,对资本市场、平台经济的表态都较为正面(不像去年一杆子打死)
但是,市场涨不涨,还是得看这些政策落地。所以,从现在这个时间点,市场确实有小幅反弹,但是其实还是在反复震荡,核心还是在等最重要的变量——疫情的演化。
稳增长其实是一套组合拳,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地产、基建、消费等等。接下来从地产、基建、消费分别来说一下。
首先看消费,消费今年上半年就不用想了,下半年如果想恢复,难度可谓非常大。疫情之前,2018、2019 消费增速大概8-10%。2020年-2021年消费增速5%左右。今年开始随着几个大城市不让堂食等等,可以说是对消费致命一击。最新的数据来看,消费增速是-3.5%。
所以,之后的消费发力点最主要的还是看两点:疫情的控制以及地产的恢复。
1. 疫情后周期:比如酒店、航空、线下经济等会爆发(具体数据可以参考我之前写的一篇疫情对经济的影响)。
2. 地产后周期:消费也非常取决于房地产。地产现在基本每个月都是-30%-40%的负增长,但是地产行业是个非常长的产业链(整体产业链在gdp占比都是达到20-25%),所以对消费影响面很大,比如装修、家具、家电等等。
这两方面来看,疫情确实难以判断,所以消费下半年要恢复,可能还是得靠房地产。
然后,我们先来说一下基建,最后说房地产。其实过去两年来看,国家都有一定程度的放水,货币财政都较为宽松(比较克制得宽松),但是基建其实没有非常助力。不过从一季度的数据来看,今年是确实发力了。主要是以下几个方向:
3月政府工作报告里面提到的基建4个方向:水网电网;管道更新;数据中心新经济;城市群都市圈的轨道交通。
4.27 中央财经委关于基建会议的3个方向:老基建要提高质量;新基建要扩大数量;增加国家的安全基建。
最后,看看房地产。今年2月份有个数据,居民按揭贷款是负200多亿,可以说最近十几年都是没有出现过负数的。原因基本无外乎几点:大家开始认为房价不会大涨了;地产宽松得不够;手里没钱。反正不管是出于哪个原因,大家都不愿意去买房了。
前面也提到了,地产全产业链占gdp大概20-25%。而上半年这几个月都是-30-40%的下滑。如果没办法控制到比如-10%,对整体经济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所以政策上确实在放松/支持:比如支持各个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房地产政策(地方可放松);优化商品房(开发商赶紧给我拿地盖房);包括这个月针对房贷利率的精准降息。
但是,同时也强调“住房不炒”。所以地产能不能恢复,能恢复多少,真的要边走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