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养老金基金扩容至 151 只,你对个人养老金有哪些看法?
个人养老金制度施行,会带来哪些影响?
个人养老金制度施行,会带来影响就是:个人养老金的储备选择,可以规避养老金不足,体验更多养老生活方式。这个制度主要考虑的是,进一步优化,改善老百姓养老金的收入结构,增强我国老年人收入和消费的稳定性,从而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
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意见规定,个人养老金实行个人账户制度,缴费完全由参加人个人承担,个人最高年缴1.2万元。个人养老金实行个人账户制度,缴费由参加人个人承担,实行完全积累。参加的人可以通过个人养老金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建立个人养老金账户。参加的人可以用缴纳的个人养老金,用于符合规定的金融机构,或委托的依法合规销售渠道购买金融产品,但同时承担相应的风险。参加的人达到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后,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只要符合国家规定的条件,经信息平台核实之后,按月、分次或者一次性领取个人养老金,值得注意的是,领取方式一经确定不得更改。
个人养老金操作简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就行,一定在指定的金融机构开设账户,每月或是一次性存钱,每年缴款上限是1.2万,账户资金用于购买符合规定的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自主选择,享受增值收益并承担相应风险。等到退休年龄后可以按月、按次或是一次性提取。
个人养老金这个优势就是:
一、在一定额度内有个人所得税的优惠。
二、投资标的都是经过筛选相对风险比较低的产品,能够兼顾安全和盈利。
三、采取账户封闭管理,不允许提前支取,是“化短为长”的资产管理手段。
总结,个人养老制度的实施就是影响:
一,可以建立专款专用的养老现金流,避免个人储蓄被消耗,可以优化资产配置,改变单一存款储蓄和房地产类型的投资,增加稳健安全的商业养老产品投资,积累个人养老金财富。
二,个人养老金制度鼓励投资自己的未来,投资自己的养老生活,可以有目的的提前去规划自己的养老目标,简单来说,就是现在多余的现金,规划到未来的养老阶段里面去,能够很好地规划自己的消费和投资,做长远规划,应对各种不确定的养老风险。
谈谈你对个人养老金的看法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全文》第十二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职工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人工资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分别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
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出炉”,这对我国民众有哪些积极影响?
首先可以提高国民养老保障水平。促进适合我国国情的个人养老金发展,政府政策扶持,个人自愿参与,市场化运作,实现养老保险补充功能,是我国积极应对疫情的重要举措。人口老龄化。个人养老金账户的设立、信息平台的组织建设、税收优惠的参与主体、政府部门的监管、市场参与等,都可以对个人养老金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其次可以更好地实施个人账户制度。个人养老金制度采用个人账户制,缴费由参保人自行承担,全额累积。个人养老金个人账户制度的实施,为大量参加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开辟了补充养老金的新渠道,意义重大。这也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有利于老百姓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有利于未来全社会应对人口老龄化。
再者能够实现盈利。个人养老基金账户中的资金用于购买满足不同投资者需求的金融产品,如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个人养老金经营所涉及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由相关金融监管部门确定,通过信息平台和金融行业平台向社会公布。个人养老金制度参与者是在中国境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者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
最后更好的促进健康发展。个人养老金发展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有序发展的原则。注重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统筹安排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中的个人养老金;充分发挥市场作用,营造公开公平的竞争环境,调动各方积极性;严格监督管理,有效防范风险,促进个人养老金健康有序发展。个人养老金制度采用个人账户制,缴费全部由参保人承担,完全累积。
你对个人养老金了解多少,如何规划40年后的养老金数额
尽管“三十岁只想退休”只是一句玩笑话,但现在“认真考虑养老”却已然成为当下热门话题。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持续火热,提前开启一份科学、合理的养老投资规划已经是安逸舒适的退休生活的必由之路。或许有许多朋友还在为如何开启自身养老规划而感到迷茫,今天这篇文章就教你简单四步轻松制定个人养老金规划。第一步:算“家底”
首先,借助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对个人/家庭资产情况进行评估,了解现有的“家底”。(链接前文《健康的家庭财务报表哪项需补齐?》)
其次,合理预估未来的生活开支。除了对日常开支的预估之外,也要对未来的可能大额支出提前布局,如子女是否有出国留学规划、是否要购买房产等。
对退休后的开支预估,在不降低生活水准的基础上,更要结合实际情况,不盲目追求超高标准(按照世界银行建议,如果要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不下降,养老金替代率要不低于70%)。
第二步:读“政策”
根据我国养老相关政策,养老资金主要源于三个部分:基本养老金、企业年金、个人养老金。三者定位不同,互为补充。可根据自身缴费情况,估算未来能从基本养老金、企业年金中领取多少养老金,同实现品质养老还有多少缺口。(链接前面的文章《实现品质养老需要多少钱?》)
大家可结合自身情况,参与个人养老金计划、选择相匹配的产品。此外,个人养老金享有税收优惠,大家更要做好“功课”合理开展税务筹划。
第三步:定“策略”
各类养老金融产品具有不同的收益风险特征,投资者可结合自身风险偏好等因素,选择不同的产品投资。
表:各类养老金融产品对比表
资料来源:
1.养老储蓄产品概要内容引自中国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和发布的《关于开展特定养老储蓄试点工作的通知》、《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个人养老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
2. 养老理财产品概要内容引自《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的通知》第二条相关条款以及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中养老理财产品相关产品登记信息;
3、养老保险产品概要内容引自《中国银保监会关于保险公司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
4. 养老目标基金产品概要内容引自《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第二条相关条款。
选定适当的产品之后,对于资金的投资方式,可考虑:初始投入+持续几十年的投入。这种方式类似于买房首付+按期还贷的形式。
一次性投入:可优先使用一笔较大额资金,作为初始本金,进行一次初始投资,稳住养老储备底仓大盘,提升投资效率;
持续几十年分批投入:有利于降低波动,持续积攒。
投资额要量力而行,根据家庭财务结余状况,动态调整。
第四步:调“配置”
制定一份养老投资规划后,并不意味着高枕无忧。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环境、自身风险偏好等都会随之变化,需要我们定期检视、优化,确定不同资产类别的配置权重。
长期资产配置是养老金实现长期投资目标和控制风险的重要手段,发挥着控制风险和稳定收益的重要作用。投资者也可以把资产配置交给专业人士来做,例如,目标日期养老基金就是一款配置型的产品,随着投资者退休日期的临近,权益类资产的比重不断降低。
养老投资是一个长达数十年的过程,其本质在于资产的长期保值增值。因此,需要及早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那就从现在开始,为自己、家人开启一份“养老投资规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