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苏州第二轮土拍,3块地摇号,7块地溢价成交,对当地房地产市场有哪些影响?
第二轮集中供地规则迎“巨变” 多个热点城市将控地价、降低溢价率
继深圳、天津之后,又一热点城市宣布暂缓第二轮集中供地。
8月11日,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官网发布公告称,7月30日青岛公示的第二批次集中出让的100宗地拍卖活动因故“终止”,再次实施公开出让时间,以届时公告为准。
同日,有市场消息称自然资源部已召开闭门会议,明确二批次核心城市土地出让政策调整。与此同时,一份文件在业内流传,文件提及“单宗住宅用地溢价率不得超15%,决不允许通过提高起拍价方式调整溢价率;在达到地价或溢价率上限时,不得以竞配建等方式增加实际地价,可通过一次性合理报价、摇号、竞更高更优品质建设方案等方式确定竞得人。”经媒体核实,该文件内容属实。
据贝壳研究院统计,至8月10日,22个集中供地城市中,已有11个城市公告了第二批集中供地计划。苏州、深圳、青岛、长春、杭州、济南、天津二批次起始楼面价,较首批次均有一定幅度上涨。其中,深圳虽然加大了非核心区土地供应的规模,但起始楼面价仍较首批上涨了29.1%。
“政府之所以展开集中供地,是为了实现‘三稳’目标,但从热点城市首批集中供地的实际情况来看,土地市场热度不降反升,进一步增强了房价上扬的预期。这样的市场表现,一定程度与试点集中供地的初衷相悖。”中原地产高级研究经理卢文曦表示,因第二批次集中供地规则生变,近期将有更多城市中止或延期进行土地出让。
首轮集中供地问题凸显
在青岛“终止”第二批次集中供地出让活动的前一天,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公告,延长了61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公开挂牌出让的公告时间,挂牌截止时间由8月20日调整为9月10日,延期20天。
此外,深圳原本应于8月9日进行第二批22宗土地的集中出让,但8月6日暂停这批地块的出让,参与房企已交纳的竞买(投标)保证金将原路退回。
“几个城市之所以暂缓二次集中供地,很可能是留出时间对土地出让规则做出调整。近期中央多次明确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而土地市场作为稳预期的重要部分,如果不对相关规则做出调整,恐怕不能很好适应当前的市场环境。”亿翰智库首席研究员张化东告诉记者。
多位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指出,部分城市今年首批集中供地溢价率高企,导致地价居高不下。
“青岛首批土地集中出让中,开平路45号地块曾引发多家房企竞价,最终以超过60%溢价率成交,这样的走向与政策基调不太相符。”中指院青岛分院研究主管郭晓锋说。
一家福建房企市场部经理表示,“首次集中供地中有好几个城市的土地成交,不仅溢价率高,而且土地成交单价较去年出现不同幅度上扬。“由于土地市场热度较高,市场预期也随之水涨船高,一定程度对房地产调控措施形成了反作用力。”
而地价进一步走高,在很大程度上压缩了房企的利润空间。此前有投资者在滨江集团业绩说明会上提问,杭州首批集中推地中滨江所拍几块地利润预期情况如何,董事长戚金兴回应,公司努力做到1%-2%的净利润水平。而前段时间宋都股份不惜损失5000万元保证金也要退掉杭州一宗宅地,在业内引发热议。
前述福建房企市场部经理指出,在企业层面,首批集中供地拿地的企业希望能在年内实现销售并回笼资金,但由于土地成交单价走高,有不少项目赚取的只是销售额,项目利润很低甚至没什么利润。
一家大型房企投资部人士告诉记者,其所在公司参加了今年热点城市的首次集中供地,虽然参拍率很高也对不少地块意向很强,但真正出手的并不多。
“这其中的原因在于,一些热度较高城市土地单价上扬幅度之快,超过我们预期。经过测算利润实在太低,有些项目按拍下来的成本测算,短期内甚至可能是亏本的。当然企业之间资金成本、产品策略不同,可能会有所差异,这些项目他们也许是赚钱的。”上述人士补充道。
其进一步表示,“如果二次集中供地的地价还那么高,企业拿地意愿会明显下降。而且经过首轮供地,不少企业手上可投资的资金也有所减少。考虑到房企购买意愿及投资实力的因素,一些城市也不希望在二次集中供地中出现流拍。”
调整规则能否降温土地市场?
据了解,目前杭州、天津及苏州等城市,已在土地溢价率、保证金等方面做出了适当的调整。
其中,杭州修订了第二批集中出让的31宗地块的竞价规则,包括首次推出竞品质的试点地块、土拍溢价率的上限由之前的30%调整为20%(“竞品质”试点地块溢价率上限为10%)、竞买单位需足额缴纳20%竞买保证金后方可参与竞买等。
天津也对第二批集中供地的溢价率进行了限制。据中指院统计,天津对第二批次集中供应的61宗地块最高限价均进行了调整,60宗地块最高限价下调,最高下调幅度近24%;52宗地块最高限价下调幅度在20%以上;1宗地块增加最高限价。61宗地块最高溢价率均不高于15%。
而苏州对保证金额度、合作拿地规则做出了调整。据苏州市自然规划局7月30日挂出的苏地网挂7号公告,今年第二批次将供应23宗地块。苏州第二批集中供地拍卖规则的一个变化是,除吴江区所出让地块保证金仍是30%,其余区域保证金比例均上调至50%,而苏园土挂(2021)03地块的保证金比例上调至100%。
亿翰智库研究总监于小雨认为,上调保证金比例将限制一些资金压力较大的企业拿地,间接加强资金雄厚企业的拿地优势。另外,保证金比例的上调,也有利于减少土地市场上多个马甲抢地的现象。
此外,对于深圳暂停第二批次集中供地出让活动,一家深圳开发商表示,今年以来,深圳的楼市调控持续升级,但现有的土拍规则最终还是价高者得,从首轮集中供地来看,土拍市场依然很火热,这与深圳的调控目标不相符,所以竞拍规则会有所调整。
张华东指出,从第二轮集中供地城市的最新情况来看,已有城市在溢价率方面进行了限制,预计接下来还会有更多城市在不同方面,进一步完善土地拍卖规则。
“接下来是不是会有城市在出让起始价、竞配建,到达上限后通过摇号、一次性报价、竞高标方案方面也做出调整,还有待观察。而这些规则的变化,能否让土地市场降温,又会给楼市带来哪些影响,值得关注。”张化东说。
2022年是不是买房的好时机?你有买房的打算吗?
2022年是不是买房的好时机?
其实对于需要买房的刚需人来说,不管是高价,还会低价,到了需要的时候不管时机你都得买,只不过你买房的时候是不是遇到了好政策,实属运气,其实2022年就是一个买房好时机。
先来回忆一下2021楼市。
一、2021年的楼市动荡
2021年上半年楼市快速增长,到了下半年直接腰斩。
原因是由于疫情后货币环境较宽松,经营贷等各种投机投资资金流向楼市,叠加一线城市“学区房”热,全国一线及核心二线城市的新房和二手房价同步飞涨,尤其是珠三角和长三角更为明显。
2021年大城市的楼房成交量并不理想,特别是二手房这块业务的保费量直接比腰斩还惨,一降再降,从2万套左右,直接降到1万套左右,甚至月成交量低于一万,更别说二三线城市的二手房成交了,个别区更是半年没一个。
当然做最主要的还是银行杠杆率太高,而超八成杠杆全部流入房地产行业,更可怕的是,购房需求的放缓迹象已经开始显现,一旦后期居民购房需求跟不上,资产价格在上涨到难以承受的程度时,那么开发商和银行手中的杠杆就会雪崩式崩塌,必然会发生暴跌,仿佛气泡破灭,经济开始由繁荣转向衰退,人称“泡沫经济”(Foam Economy)。
这也是为什么二手房速冻,新房降温,房企资金无法回笼,房企债务危机立刻到来的原因,现金流枯竭,无法良性循环,某大就是例子。
住建部开始严控炒楼,哄抬价格,约谈炒房客、房企、银行,银行不得不踩急刹车了。
二、2022楼市将是平稳的一年
为什么这样说?
虽然出台了“限涨“政策,但是很多地方也推出“限跌”政策,以确保楼市的稳定,经过了2021的动荡,稳定持续性是必然的。
2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
住建部部长王蒙徽对2022楼市重磅定调,主要为两个方面:
第一,就是保持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政策的精确性和协调性。
第二,就是继续稳妥实施房地产长效机制,保障住房的刚需,同时满足合理的改善性需求,促进房地产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工具和手段,努力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以“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为首要目标,稳是重点,坚决有力处置个别房地产企业因债务违约所引发的房地产项目逾期交付风险。
而且新年开始,也有一些政策,楼市政策、信贷环境无一释放出松动的信号,许多城市已经出现了降首付、降利率。
跌是很难再跌的了,这种平稳不涨,有政策的的时候不就是入手的好时机吗?
2022年首套买房新政策:
贷款买房首付规定: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为首套房90㎡(含)以下的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不得低于20%,90㎡以上的住房公积金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30%。首套房商业贷款首付比例为30%,使用商业贷款买房利率将会上浮。
契税规定:家庭首套房购房面积90平米及以下,契税为1%;购房面积90平米以上,契税为1.5%。
当然刚需的时候,不管是农村自建房房,还是城市里买房,不管是高价还是低价,该建还得建,该买还是得买。
百度百科-房地产泡沫
第二轮集中供地大降温:房企资金链偏紧,五城流拍率超30%
9月22日,克而瑞研究中心发布报告称,从已完成二轮土拍的城市表现来看,溢价率较首轮明显下降,底价成交成为二轮集中土拍的主旋律。
截至9月18日,22个重点城市中已经有厦门、福州、苏州、青岛和天津等9个城市完成了第二次集中供地的出让。而尚未开始二轮集中土拍的城市,在报名环节就已透露出寒意。
杭州市的10幅“竞品质”地块仅有1幅正式进入竞价环节,其余9幅因报名企业未达到3家,无法进入后续的竞拍环节,导致地块面临“流拍”。克而瑞认为,流拍率成为二轮集中土拍的关键词。
对比首轮集中土拍热度来看,所有城市二轮集中土拍热度均有所下滑:成交溢价率均较首轮有所降低,尤其是济南、天津等低热城市,溢价率降幅均在10个百分点以上;长春、无锡、福州、青岛、济南、天津和沈阳二轮流拍率均大幅走高,沈阳、长春、福州、济南和天津等城市二轮土地出让流拍率均超过了30%。
值得注意的是,在二轮集中土拍过程中,多个城市出现临时“中止”出让地块的现象。
截至9月17日,已经相继有长春、福州、天津、青岛、济南、成都、苏州、沈阳等8个城市在第二轮集中土拍前临时中止出让,总数量高达91宗,占这些城市第二轮集中供地总幅数的22%。其中沈阳中止出让宅地最多,高达22宗,占其第二轮集中供应总量的比重高达50%。
从土地供应角度来看,截至9月17日,除了郑州和宁波两个城市尚未发布第二轮集中供应以外,其余20个城市土地供应规模与首轮基本持平。
此外,各城市间分化较为显著。其中,苏州、杭州、南京、武汉、长沙等城市第二轮供地规模较首轮明显下滑,降幅均超20%;其他城市较首轮均有明显上涨,尤其是深圳、厦门、青岛等地,供应规模均实现翻番。
由于土拍规则调整,第二次集中供地过程中,多城土地延期出让或重新挂牌,譬如深圳、杭州、青岛均停止挂牌之后重新挂牌,福州、济南、沈阳、苏州和天津等城市均延期出让。就出让时间来看,很多本该8月集中土拍的城市被挤压至9月、10月。
如若将第一轮集中供地和第二轮集中供地的竞拍方式作对比后会发现,大致上有三个明显的变化。
具体来看,第二轮集中供地更多采用了“限价 摇号”方式进行土地竞拍,并且溢价率均有明显下调;部分城市取消了竞配建;对项目上市销售做出了更多限制,部分城市出现了现房销售、限售等规定。
克而瑞认为,第二轮集中土拍规则密集调整之后,已完成土地出让的重点城市大多遭遇了“滑铁卢”,溢价率下降,流拍率明显上升,临时中止出让成为“标配”,土地市场热度面临下行压力。土地市场低热之下,拿地成本也在下行,如首轮高自持比例的成都二批次集中成交地块的地房比还不到0.5,较首轮大幅下滑。因此,对于现金流稳健的房企来说,将迎来以较低成本增加优质土储的机会。
从企业的角度而言,在融资难度加大、资金链偏紧影响下,企业拿地积极性明显受挫,尤其是触及红线的房企大都“暂停”了新增土储。结合近期市场、资金和政策环境来看,重点城市第二轮集中土拍“降温”将是大概率事件。
“两集中”供地:第二轮整体遇冷 新一轮多地放宽出让要求
11月4日,宁波第二轮集中供地落下帷幕,最终共出让28宗地块,仅3宗地块溢价,另有18宗地块流拍。至此,第二轮集中供地的22个城市中,仅剩郑州还未进行土拍。
高流拍率、低溢价率 二轮土拍明显降温
第二轮集中供地中多地调整出让条件,提高了房企参与拿地的门槛和难度,同时面对房地产行业融资紧缩、资金压力加大,房企拿地能力与拿地意愿双双降低。因而,相较于首轮集中供地,多地二轮土拍市场出现不同程度的降温,但整体来看均具有流拍率走高、溢价率降低、“国家队”成拿地主力的情况。
除郑州外,21城共计流拍88宗地块,撤牌195宗地块,整体流拍撤牌率达到32.2%,较首轮土拍提高了25.7个百分点;平均溢价率约3%,较首轮集中供地平均溢价率下降约12个百分点,底价成交成为多个城市的主基调。
具体来看,天津、青岛、成都、苏州、沈阳等多城在开拍前公告暂停出让或终止出让,其中沈阳共有24宗地块公告停牌,占出让地块总数的52%;沈阳、长春、福州、天津等多地流拍率均超30%,长沙、北京、沈阳、杭州、广州5城流拍率均超50%。
另外,国企、央企凭借稳健的资金实力成为本轮土拍的“主力军”,北京本轮土拍报名的房企共有16家,其中14家为央企或国企;上海本轮土拍中,国企、央企拿地占比超70%;此外,苏州、成都本轮拿地企业中国企、央企的占比分别达到了84%、76.92%。
热门城市中除深圳热度不减外,北上广及杭州集体遇冷。深圳二轮土拍共成交21宗地块,另有1宗地块流拍,总成交价452.97亿元。其中,深圳共有4宗地块以底价成交,17宗地块达到上限价格。
与首轮土拍揽金1110亿元的狂热相比,北京二轮土拍从报名就遭遇“霜降”。开拍前夕,挂牌的42宗地块中仅有16宗地块获房企报名,剩下26宗地块因无人问津而延期出让。除1宗招标地块外,北京共成交16宗地块,5宗地块以底价成交,溢价成交的11宗地块中仅有2宗地块触得竞价上限,平均溢价率为6.23%。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土拍中房企联合拿地数量共计9宗,还有1宗地块由金隅、首开及建工3家房企联合竞得。
而上海开拍前不久,便叫停了7宗地块出让。最终共成交18宗地块,其中9宗地块以底价成交,6宗地块触得中止价,平均溢价率仅为3.87%。同北京土拍相似,此次上海土拍中也有不少房企抱团拿地,共有6宗地块由房企联合竞得。
相较于北京、上海延期出让或叫停出让,广州二轮土拍流拍率高达52%,共有25宗地块流拍,最终出让23宗地块,其中18宗地块以底价成交,溢价率仅为1.5%。而“卖地大户”杭州也遭遇滑铁卢,提前终止17宗地块,10宗竞品质地块全部流拍,最终仅成交14宗地块,其中9宗地块以底价成交,平均溢价率仅为4.6%。
多地第三轮集中供地放宽要求 土拍市场或将持续低迷
第二轮集中供地接近尾声,多地新一轮集中供地迎来“官宣”。
无锡第三批集中供地已于11月1日收官,是首个完成第三轮集中供地的城市。相较于无锡前两轮集中供地,地价触顶率分别达到93%、39%,此次无锡以无地价触顶平淡落幕,成功出让20宗地块,仅3宗地块以低溢价率成交,总成交价约273.8亿元。
截止11月9日,除无锡外,已有南京、苏州、深圳、上海、广州、济南、合肥、杭州、福州共9城公告第三批集中供地信息。
鉴于二轮土拍中大量地块流拍撤牌,多地的年度供地计划未达标。据克而瑞数据显示,21城(除上海外)前10个月宅地成交面积占全年计划供应量的平均比例仅为52%,整体土地供应节奏较慢。
而供不应求同样会对房价造成影响,与国家“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的目标相偏离。为减轻供地压力,调动房企拿地积极性,实现房地产市场长效平稳,部分城市不仅增加了土地供应量,还从不同方面优化了土地出让条件。
第三轮集中供地苏州共挂牌26宗地块,总出让面积203.5万平,总起始价405.61亿元,较二轮供地增加5宗地块,出让面积增加45.2%;杭州拟推出51宗地块,主城区地块明显增多。另外,上海、深圳还增加了政策性住房用地数量,上海推出31幅为租赁、征收安置等保障性住宅地块;深圳的住宅用地全部涉及政策性住房,其中9宗将建普通商品住房及只租不售人才住房,2宗建设出售型人才住房。
第三轮集中供地的入场条件也有所放宽,如南京将参拍企业的资质由“二级或一级”降至三级及以上,同时取消“不得联合报名竞买、不得合作开发,严格限制股权转让”的要求;苏州保证金比率下调至30%,而二轮供地中保证金比例大多为50%,首次付款比例由60%下调至50%,并且取消了土地市场指导价(除园区地块外)。另外,广州第三轮集中供地中南沙、黄埔地块取消了“限房价”的要求,部分“回锅肉”地块起始价小幅下调。
多城放宽土地出让条件,第三轮集中供地的整体成交量有望回升,但近期部分房企债务违约事件频出,行业资金状况仍不容乐观,预计第三轮集中供地市场热度分化加大,多地土拍将持续低迷。
2022苏州取消限购了吗
“最强地级市”苏州楼市调控连续松绑:全面放宽限购限售条件 外地户籍6个月社保可购房
在传出楼市调整政策近两日后,“最强地级市”苏州楼市新政“靴子落地”。
5月9日,多家媒体报道苏州市放松限售、限购条件,其中包括自5月9日起,苏州新房限制转让时间由3年调整为2年、非苏州本市户籍居民连续缴纳6个月社保(个税)即可购房、非限购区域购房不计入家庭限购套数等内容,苏州市房地产市场和交易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回应媒体称,上述消息属实。
对此,《中国经营报》记者致电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其相关工作人员未对楼市新政作出正面回应,但对于政策执行时间,上述工作人员强调称,如“从交易窗口那边得到信息,他们什么时候开始执行,那就是什么时候开始执行”。
而在此次楼市新政发布前,苏州市已分别于4月11日、21日调整相关楼市政策,涉及二手房限售年限由5年缩短为3年等。克而瑞苏常区域总经理戈文问对记者表示,苏州楼市政策加码力度加大,主要系受疫情影响,房地产市场下行压力较大,出台政策“希望激活市场,亦让房企在销售层面能够好起来”。
取消二手房限售年限
有“最强地级市”之称的苏州,其楼市新政备受市场瞩目。
梳理可发现,在5月9日被媒体报道之前,“苏州广电旗下房产资讯大平台”——苏房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家在苏州”,曾于5月7日发布《重磅!苏州多项举措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涵盖苏州楼市新政的方方面面,发布后迅速受到外界广泛关注。
据上述“家在苏州”信息,在苏州楼市新政中,新房限制转让时间调整为2年,二手房对限制转让时间不再要求,其中新房自购房人取得不动产权证之日起满2年后方可转让,较原先缩短了1年。二手房则不再有转让年限要求。但房屋出售时,未满2年仍需缴纳5.6%的增值税。
不仅如此,苏州楼市新政规定,家庭若有新出生人口(二孩及以上),出售房屋时不受转让年限制约。
“这一系列举措有助于释放改善人群的置换需求,激发市场活力,但与此同时,也会加重本就处于高位的苏州新房、二手房的可售、待售库存,短期内楼盘项目间竞争也将更加激烈。”中指研究院苏州分院分析师金珂如此表示道。
更值得关注的是,苏州楼市新政大幅降低了外地户籍购房者的门槛。
据悉,非苏州本市户籍居民连续缴纳6个月社保即可购房,大大降低了外地在苏就业人群的购房门槛。能够更好地满足外地人在苏宜居宜业的需求。同时认定的人才家庭可享受本市户籍购房资格,更好地满足人才在苏州安家置业的需求。
此外,苏州楼市新政亦强调,非限购区域购房不计入家庭限购套数。据悉,目前苏州不限购区域为常熟、张家港。“家在苏州”对此解读称:“这一措施充分考虑到了居民在苏州市范围内的就业流通性,方便这类人群根据工作地调整安家置业的需求。”
引发市场关注的是,素有“楼市四小龙”之一称号的苏州市,为何出台如此大力度的楼市新政呢?
上海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卢文曦表示,受疫情影响,苏州楼市下行压力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当地或希望通过一些局部楼市政策的调整,激发市场消费活力,进一步稳定房地产市场。
卢文曦所述亦得到数据的验证,克而瑞苏州数据显示,2022年4月,苏州市区商品住宅的供应面积为22.95万㎡,环比减少51.35%,同比减少80.04%;成交面积为39.84万㎡,环比减少23.32%,同比减少57.37%。
克而瑞苏州点评称,4月份,“苏州楼市仍旧低位运行,受疫情影响,供求量再创新低,楼盘领证、推新基本停摆,成交量仍旧是近四年来的低谷”。
首轮土拍国企“托底”
在楼市新政“落地”首日,苏州市亦按下2022年首轮集中供地“开始键”。
公开信息显示,在2022年苏州市首轮集中供地中,共有15宗涉宅地块待出让,在5月9日的土拍首日,7宗土地全部成交,土地出让金94.92亿元,其中除了5宗地皆底价成交外,1宗封顶进入一次性报价,1宗低溢价成交。
而在苏州土拍的第二日—5月10日,8宗涉宅地块全部成交,也即在2022年首轮集中供地中,苏州15宗涉宅用地全部成交,揽金233.8亿元,其中,11宗底价成交,2宗竞拍达到中止价,其余2宗地则微幅溢价。
“苏州本次土拍依旧呈现出今年以来各‘两集中城市’所表现出的‘冰火两重天’现象,开发商的拿地偏好向中心区域、核心区域收缩现象明显,其在投资上的偏好也表现出对于长期投资的迟疑和观望态度。”中指研究院土地情报此前如此点评道。
来自中指研究院的土地成交数据也显示,苏地2022-WG-9号地块达到中止价进入一次报价环节,最终以12.5%的溢价率成交,而苏园土挂(2022)02号地块最终由招商蛇口以最接近中间价的36.15亿元,溢价率达到14.98%。
如在苏州土拍首日备受追捧的苏地2022-WG-9号地,坐落于苏州高新区狮山街道吴前港绿化地南、渠田河绿化地西,处于狮山正核心位置,据悉,该宗地最终由大悦城以最接近中间价的10.516亿元斩获,溢价率12.5%,成交楼面价达28125元/㎡。
进一步梳理可发现,在苏州首轮土拍中,除了地块表现“冷热不均”外,当地国企密集拿地亦成为一大看点。
苏州土拍首日的7宗涉宅地块中,除了大悦城摘得苏地2022-WG-9号地外,苏高新、苏州保障房建设、相城城投、苏州恒泰控股等苏州当地国企,相继拿下高新区、姑苏区等区域地块,好地网统计数据也显示,苏州首轮土拍中,“15宗地块共产生了13家得主,均是清一色的国有企业,其中地方国资拿地金额占比达58%”。
在卢文曦看来,苏州首轮土拍中,国企兜底并不令人意外。“因为当前一些民营房企在资金层面面临压力,拿地也不可避免地受影响,而央企国企融资能力较强。”
尽管国企兜底拿地,但卢文曦依然表示苏州土拍表现堪称“平稳”,在其看来,目前许多二线城市土拍都出现流拍现象。“市场出现较大的下行压力,一些房地产企业也没有太多的拿地动作,苏州土拍的土地能够全部顺利成交,应该说还算不错。”
金珂则认为,苏州此次土拍将保证金比例由30%下调至20%,大幅降低了企业的参拍成本以期调动企业参拍热情,且在近期出台了缩短限售年限、放宽外地限购条件的相关政策,“但效果从购房端传导到土拍端仍需等待进一步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