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11月7号四部委联合召开房企座谈会?

2024-08-19 08:24:19 来源 : 网络 作者 : 魔法林财经网

绷紧调控这根弦 完善政策工具箱 房地产座谈会释放什么信号?

据新华社报道,12月3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召开座谈会上强调,坚定不移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谋划好“十四五”时期住房工作,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有效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

这是继7月24日房地产座谈会后,第二次房地产相关工作座谈会;两次同时提到“时刻绷紧房地产市场调控这根弦”。业内人士认为,此次会议对既有的调控政策给予肯定,但也有新的信号释放,其中不断完善的政策工具箱,则是房地产严格调控的政策导向。

肯定前期调控效果,严控的大方向不变

据新华社报道,12月3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召开座谈会上再次强调,要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时刻绷紧房地产市场调控这根弦,从实际出发不断完善政策工具箱,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其中,“时刻绷紧房地产市场调控这根弦”已是今年第二次提及。据新华社此前报道,7月24日主持召开房地产工作座谈会上曾提出,要坚持问题导向,高度重视当前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时刻绷紧房地产调控这根弦,坚定不移推进落实好长效机制。要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稳住存量、严控增量,防止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而彼时,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杭州、沈阳、成都、宁波、长沙等10个城市人民政府负责人参加座谈会。

此后,房企融资的监管持续加强。8月20日,央行、住建部召开座谈会,形成了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三道红线”的监管新规由此在业界流传。

对于12月3日房地产相关工作座谈会上高层的发声,建诚晟业联合创始人苑承建解读称,与之前的表述精神类似,再次强调“三稳”目标、夯实城市主体责任,加强房地产金融调控,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手段等调控主基调。可以看出,中央对前期市场调控效果给予了肯定,而且要继续坚持深入,政策大方向不会改变。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也认为,高层此次表态是对既有的调控政策和房地产市场发展给予了肯定,后续也将延续。总结起来包括:在房地产定位方面,将继续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在房地产和宏观经济的关系方面,继续强调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在房地产调控方面,提出了要完善政策工具箱,这也再次印证房地产市场严管的政策导向。

保障性租赁住房成为着力点,落实力度将加大

此次会议强调,要加强“十四五”时期住房发展顶层设计,研究好住房市场和住房保障两个体系,更好发挥规划的导向作用;完善相关法规和政策,加强日常监管,促进住房租赁市场健康发展。

对于租赁住房,在11月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到,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完善土地出让收入分配机制,探索支持利用集体建设用地按照规划建设租赁住房,完善长租房政策,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

对此,严跃进认为,“十四五”期间房地产市场有很多新的特点,比如住房市场和住房保障的双体系建立,这有助于真正切合不同群体的住房需求,尤其是租赁市场的发展将成为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值得关注的,要以保障性租赁住房为着力点,完善基础性制度和支持政策,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要处理好基本保障和非基本保障的关系,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着力解决困难群体和新市民住房问题。

从表述的内容来看,严跃进认为,过去有“政策性租赁住房”的表述,而现在是“保障性租赁住房”,这使得租赁住房的定位更加清晰。这也是提高了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地位,对于租赁住房市场具有积极的作用。

苑承建则解读称,目前租房(特别是长租公寓)领域暴雷频发。此次座谈会强调处理好基本保障与非基本保障、政府与市场,以及中央与地方等多层次关系,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落实城市主体责任。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在土地多渠道供应、集体用地建设租赁用房、租赁价格和租金托管等相关领域的政策落实力度还会加大。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下半年以来,已有深圳、杭州、武汉、成都、重庆、西安等多地发布加强住房租赁市场监管新规。

坚持不搞“一刀切”,房价异动城市或面临收紧

在此次座谈会上还提出,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既强化政府保障作用,也要积极运用市场化手段;要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坚持不搞“一刀切”,鼓励和指导城市政府因地制宜,完善住房保障方式,落实好城市主体责任。

对此,苑承建进一步分析表示,此次再度强调城市主体责任,结合下半年以来杭州、成都、宁波、西安等城市政策环境收紧来看,今后各地因城施策力度或将进一步加大,短期内热点城市因房价、地价波动导致政策收紧的情况还会进一步出现。同时,在房地产金融调控取得成效之后,供需两端监管仍将进一步加强。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每次高层的表态,都并非穴来风,年底个别地方出现的“万人抢房”“众筹打新”等现象再次引起监管部门的警觉。又比如,今年8月16日,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发表文章指出,房地产泡沫是威胁金融安全的最大“灰犀牛”。而在11月30日,郭树清在文章中再次提及,房地产是现阶段我国金融风险方面最大的“灰犀牛”。

对于未来调控政策走向,苑承建分析称,房地产市场政策环境短期内仍将维持调控力度不变,热点城市继续针对性收紧。而中长期将贯彻落实“十四五”时期住房工作规划。“房住不炒”“因城施策”仍是总体精神,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是总体目标,房价平稳是政策的出发点。

迷雾之下的楼市政策走向:调整信号与“松绑”疑云

久旱逢甘霖。11月11日,沪深两市沉寂多时的房地产板块迎来爆发,招商蛇口、金地集团、泰禾集团等多只股票涨停,港股内房股也纷纷上涨。债券方面,一批此前大幅下跌的房地产债券,涨幅均超过两位数。

在此之前,房地产市场面临持续调控,下半年来的信贷收紧,使得市场交易大幅缩水,部分房企遭遇资金链危机,并连带导致股债两市持续下挫。

引发此轮资本市场升温的,是近期的一系列利好信息。11月9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举行房企代表座谈会,传递出融资和并购政策松绑的消息;11月10日,沈阳疑似大幅松绑调控政策;而在近期,高盛、贝莱德等外资机构正在大举买入中国房企债券。

其中,因未能得到当事各方确认,部分消息显然有“罗生门”之嫌。但对于信心已经跌入谷底的房地产业来说,提振作用仍然明显。

事实上,自今年9月24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21年第三季度例会以来,政策微调的预期就开始出现。近一个多月来,除公开表态外,各级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共召开3次房企座谈会,密度之高颇为罕见。

这些动作释放出的利好消息,都成为房企的信心之源。但事实上,与外界纷扰的解读不同,监管层从未释放出明确的“松绑”信号。因此,现阶段行业能够维持多大程度的乐观,仍是值得讨论的问题。

购房信贷环境筑底改善

受信贷政策收紧等因素的影响,今年7月以来,全国商品房销售规模连续三个月同比下滑,到9月,降幅已达到两位数。不仅传统的“金九银十”成色不足,一些房企的资金状况也变得紧张,由于偿债高峰期将至,少数企业已处于违约的边缘。

受此影响,热点城市的第二轮集中供地以冷淡收场。与首轮供地的热情洋溢相比,溢价率下跌、流拍率升高是普遍现象,不少地块因报名数量不足而出现“未拍先流”。

同期,有机构开始抛售房企债券,并导致一些美元债价格大幅下跌。股票市场同样表现不佳,三季度以来,A股地产板块以阴跌为主,少有上涨行情。这种骤然的下挫,让不少从业者感到措手不及。

事情从9月末开始发生变化。

9月24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21年第三季度例会,表示“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

9月29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房地产金融工作座谈会。会议要求,金融机构要按照法治化、市场化原则,配合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

10月15日,人民银行举行2021年第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首次对信贷收紧的现象作出解释,“个别大型房企风险暴露,金融机构对房地产行业的风险偏好明显下降,出现了一致性的收缩行为,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速出现较大幅度下滑。”他将这种变化称为金融机构的“短期过激反应”。

此外,“部分金融机构对于30家试点房企‘三线四档’融资管理规则也存在一些误解,将要求‘红档’企业有息负债余额不得新增,误解为银行不得新发放开发贷款,企业销售回款偿还贷款后,原本应该合理支持的新开工项目得不到贷款,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一些企业资金链紧绷。”

事实上,随着此轮表态的做出,信贷环境也已有所改善。华东区域某房企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虽然不是普遍现象,但部分银行已重新启动开发贷审批流程,一度停滞的按揭贷款也开始发放。

贝壳研究院监测重点城市房贷利率数据显示,10月贝壳研究院监测的90城首套房贷利率为5.73%,二套利率为5.99%,均较上月下调1个基点,这是年内上述指标首次环比下降。

11月10日,央行罕见地首次发布单月个人住房贷款统计数据。其中,10月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4221亿元,今年5月以来同比首次转正。且在近十年的同期对比中,规模仅低于2016年10月。

“这也是购房信贷环境筑底改善的表现。”贝壳研究院首席市场分析师许小乐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但实质性的改善尚需时日。

未经证实的利好

今年10月下旬以来,监管部门甚少就房地产做出公开表态,但其对市场的关切程度并未减弱。

自10月15日到11月9日的不到一个月时间,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国家发改委外资司和国家外汇局、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共召开了3次代表性房企座谈会。

从上述会议传递出的信息来看,改善融资政策、恢复市场信心,是与会房企的主要诉求。在最近一次的座谈中,有与会人士提出了松绑“三条红线”政策、上调信贷额度、存量项目(评级时)不降级等建议。

这些建议很快被市场解读成利好。但一位参加过某次座谈的房企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类诉求只是与会者的建议,而非最终的结论。

他表示,在其参加的一次座谈中,监管部门主要是以了解一线情况和听取各方建议为主,会上并未做出明确承诺,会后也未发布公开消息。因此,政策最终能否按照参会者的意愿作出调整,仍是未知数。

“只能说,市场太需要利好了,太需要信心了。”他说。

11月10日,另一件似是而非的罗生门事件,再度刺激了市场的情绪。当日有传言称,沈阳将出台包括解除限购、解除限售、放宽契税政策、认贷不认房、提高按揭贷款放款效率、放宽备案价格等在内的6条措施,从而大幅松绑楼市调控。

11月11日,一名沈阳楼市的资深从业者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公司有领导参与了政府部门近期的座谈,也听说了类似的政策,但并未看到具体文件。而截至记者发稿时,沈阳市房产局向媒体表示,沈阳仍执行现行限购、限售等政策,未发生改变。

在此之前,武汉、义乌、哈尔滨、长春都曾出台过所谓的“救市”政策。相比之下,传言中的沈阳版本刺激力度最大,因此也最受关注。

迷雾之下

即使一些消息的真实度存疑,市场信心仍然得到了提振。事实上,在各项利好的刺激下,11月以来,房地产股债两市就有恢复的迹象。11月9日,沪深地产股就已出现明显上涨。

趁此“东风”,11月5日和11月9日,世茂集团董事局主席许荣茂斥资约16.23亿港元,先后两次增持世茂集团。11月9日晚间,旭辉控股也发布公告称,以配资的形式募集资金,大股东林氏家族承诺将“全额兜底”。

今年9月,一些房企曾通过大股东增持的方式,为市场短暂地注入了信心。相比之下,此次护盘行为发生时,市场的情绪显然更为高涨。

近日,高盛投资组合管理团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正在买入中国房企债券。其团队成员称,个别房企风险事件引发的连锁反应,传染风险被高估了,市场正在消化这一风险。此外,另一家国际投资机构贝莱德近期也在买入中国房企的股票。

“外资抄底”传递出的信号意义,显然要强于“内资护盘”。结合此前传递出的信息,近日股债两市的超预期反应便不难理解。

但有分析人士指出,不应对其信号意义做出过度解读,因为政策触底后的小幅调整,并不意味着大范围的松绑行为出现,也不能简单理解成“救市”。相比于外界一厢情愿的理解,监管部门从未释放过明确的松绑信号。且如果对当前烦杂的信息进行筛选的话,确定性和实质性的利好并不多。

高层在10月中旬的一次表态中,就曾对房地产市场做出定调,“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个别问题,但风险总体可控,合理的资金需求正在得到满足,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整体态势不会改变。”这也意味着,当前并不存在政策大幅松绑的基础。

上海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总监严跃进认为,现在谈“松绑”还为时过早。应密切关注近两个月的市场变化,在信贷政策已经有所改善的情况下,如果房屋、土地市场有所起色,政策就不需要再做大幅调整。

前述房企人士也认为,即便政策有所调整,监管层也更倾向于采用窗口指导的方式进行隐蔽地调整。这种方式更有利于预期管理,因为既无需做出明确的政策发布,市场端又能够感知到执行层面的细微变化。

他同时表示,这种调整的幅度不会很大,且仅限于当前的口径范围内。

房地产税又出大动作,专家建议海南深圳先推行

最触动人们神经的房地产税改革,或将迎来大动作。

5月11日,财政部新闻办公室发布消息称,财政部、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税务总局负责同志在京主持召开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听取部分城市人民政府负责同志及部分专家学者对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

寥寥百字,传达的信号意义深远。从参会部门看,决定房地产税立法、征收的四个单位聚齐,尤其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参与其中,会议的分量显得更重。

虽然从立法进程来看,房地产税立法至少在2021年仍没有时间表,但推出的迫切性却愈发强烈。有专家认为,在立法完成之前,先在部分城市试点的思路未尝不可。

中国财政预算绩效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认为,今年国家相关部门负责人多次提到房地产税,并召开房地产税试点座谈会,意在为随着经济回升可能出现的房地产市场价格上涨提前降温,也是在落实“房住不炒”,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理念,更是保证我国基本民生住房需求和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房地产税是包括开发、交易、持有三个环节税收的总称,房产税则侧重在持有环节,之前相对重开发轻持有,我认为房地产税改革是从重开发、交易,向持有转移,房产税进一步推广的可能性比之前更大。这次座谈会既然提到了房地产税改革,那这个方向还是有的。” 中泰证券政策研究所政策组负责人、首席分析师杨畅对中国房地产报记者表示。

“现在有些地方楼市热得难受就往下硬压,这都是行政手段为主,治标不治本,可以治本的依然是出台房地产税。”财政部财科所原所长、经济学家贾康此前建议,海南和深圳两地,应当积极推出更高水平的房地产税改革试点。

半年内4次提房地产税

此次座谈会,是今年以来官方第四次提及“房地产税”。

3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正式发布,和房地产相关的内容中提到,要“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健全地方税体系,逐步扩大地方税政管理权”。

4月7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纲要、加快建立现代财税体制发布会上,财政部税政司司长王建凡表示,要进一步完善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积极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和改革。

5月6日,财政部部长刘昆在《经济日报》撰文提到,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建立现代财税体制。刘昆提到,完善现代税收制度,健全直接税体系,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进一步完善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积极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和改革。

5天后,5月11日,中央四部委联合召开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并首次提出“房地产税改革试点”。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分析称,若是追溯过去的改革,2011年《发展改革委关于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审议意见的报告》中曾提及“房产税改革试点工作”内容, 2011年恰是上海和重庆试点房产税的阶段。所以从此类逻辑看,当前首次提及“改革试点工作”,有很强的风向标意义,即此次会议后房地产税在部分城市会试点。

严跃进认为,从当前房地产市场的管控思路看,“解决大城市住房问题”成为今年的发展思路,或意味着大城市先行试点的可能性最大。

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认为,结合最近官方表态来看,上述座谈会释放出房地产税立法和改革加快的信号。未来可能在房地产税立法完成之前,率先在部分城市推出房地产税试点,这些城市试点经验也可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工作。

哪些城市有望先行试点?

此次座谈会消息发出后,不少网友在微博上留言:“这就是抑制房价的‘王炸’,希望可以尽快推进!”“只有坚决遏制投机倒把炒房,才能改善民生福祉,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0年至2021年,杭州、成都、深圳、上海、南京、东莞等城市的楼市再度火爆,随后都迎来调控的收紧,但市场热度并未被压住。

一组数据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居民加杠杆购房的热情有多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商品房销售面积达3.6亿平方米,销售金额达3.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3.8%和88.5%,较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20.7%和41.9%。全国住房均价在一季度首次迈上万元大关,达到10658元/平方米,去年全年均价则为9859元/平方米。

与此同时,居民背负着巨额房贷,杠杆率创新高。一季度末,居民中长期贷款新增1.98万亿元,刷新了2020年三季度1.8万亿元的纪录,同比增长57%,而居民中长期贷款的大部分构成就是按揭贷。去年末,住户部门的债务余额是73.6万亿元,同比增长14.6%,房贷则占了家庭总负债的70%以上。

央行发布的最新政策研究显示,一季度我国宏观杠杆率为276.8%,其中,居民杠杆率为72.1%,政府部门杠杆率为44.5%,企业部门杠杆率为160.3%。

房产收益直接拉大了贫富差距。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中心数据显示,房产占我国家庭资产65%-70%的份额,比美国高出2倍,房产增值收入占家庭财产增值90%以上。

房改20余年以来,房产已成为居民特别是富人的第一追逐目标。城市居民家庭第一套、第二套、第三套住房总收益率均值为340.3%、143.2%和96.7%。

能让人们如此放心借钱买房的原因,正是由于房产的“不败神话”。

“从疫情后房地产演进形势来看,加快推出房地产税,调节因为房产拉大的收入差距和贫富差距、稳定社会形势、夯实‘内循环’的需求基础,势在必行,不能拖,越拖越被动。”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对中国房地产报记者表示。

此前,财政部公布了房地产税立法的三大原则,即立法先行、充分授权和分步推进。因此,立法先行被认为是房地产税开征的先决条件。

在4月2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的2021年度立法工作计划中,房地产税立法并未被提及。不过,根据“十四五”规划“积极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和改革”,着眼的是整个“十四五”时期,即2021年到2025年,未来几年推出将是大概率事件。

这期间,试点先行不失为一种思路,毕竟上海和重庆已经推行了10年的房产税。近年来,关于房地产税试点扩围的呼声不断。

贾康认为,房地产税立法没有所谓的最佳时间。房地产税开征后,既能降低炒作现象,又能为地方财政增加稳定来源。他建议,海南和深圳两地应当积极推出更高水平的房地产税改革试点。海南要建全球最大规模的自由贸易港区,要实现投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内在的配套改革逻辑,是需要匹配房地产税制度,若还按限购模式调控,已没法向世界交代。深圳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先行示范区,应冲在中国改革攻坚克难的最前沿。

从实际情况出发,海南、深圳目前也是国内楼市较为火爆的城市和省份,海南为打击炒房实施全域限购,深圳虽调控不断加码但依然难以遏制疯狂的楼市“打新”。这些城市和省份推出房地产税,无疑有利于稳定楼市。“两个地方不能再等了,深圳和海南要拿出改革的胆识和勇气。”贾康此前呼吁。

“三道红线”试点房企再遭监管:拿地金额受限?有房企已超标

深处监管深水区的房地产行业隐现着新信号。

据市场消息,被纳入“三道红线”试点的几十家重点房企,已被监管部门要求买地金额不得超年度销售额40%。这一比例限制不仅包括房企在公开市场拿地,还包括通过收并购方式获地的支出。

“这不是一个新政策。”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从去年参加过“三道红线”相关座谈会的一位房企人士处获悉,去年“三道红线”监管政策推出后,监管层就提出重点监管“买地金额超年度销售额40%”房企,之后通过动态监管,要求重点房企每月报送相关监测数据。

“现在每月上报的监测表中还要报送拿地信息,包括拿地额在销售额中占比。”该房企人士称。

“三道红线”首批试点企业的一位人士表示,“现在都是以收定支,房企大都是这么做的。”

在一位业内人士看来,这一监管思路并不意外,近日高层已不断释放出加强房地产融资端监管信号。7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指出,“要牢牢抓住房地产金融这个关键,严格房地产企业‘三线四档’融资管理和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

这日,住建部相关领导亦表示,“下一步还将加强房地产金融管控,完善房地产企业三线四档融资管理规则”“加强住房、土地和金融信贷政策协调”。

一系列“负面”消息下,7月26日,房地产股遭遇“黑色”星期一,多只地产股下挫。

  “重点盯三个维度”

2020年8月底,住建部、央行在京召开房地产企业座谈会。会议指出,为控制房地产企业有息债务增长,设置“三道红线”。参与此次座谈会的12家房企成为首批试点企业,分别是碧桂园、恒大、万科、融创、中梁、保利发展、新城控股、中海地产、华侨城、绿地控股、华润置地和阳光城。

2020年最后一天,有关部门再次召开关于“三道红线”座谈会,表示将对试点企业扩围,数量可能会从12家扩大到30家。恒大、融创、阳光城、碧桂园、万科5家企业参加了第二次座谈会,此外还新增了华夏幸福、金茂、世茂、招商蛇口、龙湖等房企。

“三道红线”下,房企纷纷将“零踩线”、降负债列为头等大事。但同时,不断有市场人士担心,融资新规虽能有效控制企业表内财务杠杆,但房企仍有可能通过表外负债方式获得外部资金;此外,房企采用联合营模式的大部分重要信息并未公开披露,有可能加大市场评估开发企业真实信用指标的难度。

尤其在首批集中供地中,开发商多“马甲”拿地、利用收购并躲避监管的现象不断被媒体曝出,部分头部房企激进拿地的情况也引发监管层注意,监管开始升级。

据一位券商人士透露,今年监管部门对于“三道红线”试点房企重点盯上了三个维度,一是当年累计权益拿地金额不能超过累计权益销售额的40%;二是过去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不能连续为负;三是每月上报商票数据。

就在6月30日,央行等监管部门将商票数据纳入监控范围,要求房企将商票数据随“三道红线”监测数据每月上报。现在,拿地数据也被纳入房企每月须上报的监测报表中。

40%拿地金额占比上限,在IPG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看来,大大限制了房企运用财务杠杆和高周转来做大规模回转空间,对于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收入的负面影响也是必然的,但总体而言有利于房企财务运行与现金流回归到安全稳健区间。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该政策对热点城市影响比较大。开发商拿地开始回归热点城市,特别是龙头开发商对“两个集中”供地模式下热点地块争夺非常激烈。部分开发商还有做大规模动力,有些企业冲千亿、冲万亿企业积极性很高,对这部分企业影响也比较大。

  这些房企上半年拿地销售比已超40%

中国房地产报记者注意到,根据买地金额不得超年度销售额40%上限,2021年上半年拿地30强房企中,有12家已经过线。

一类是“零踩线”央企国企队,它们资金充裕,成为此轮拿地主力,如招商蛇口、华润置地、越秀地产、建发房产。

上半年国企央企中拿地最为激进的是越秀地产。根据克而瑞数据,前6个月越秀地产实现销售收入487亿元,却豪掷436亿元用于拿地,拿地销售比高达89.5%。

4月26-27日,在广州的集中供地中,越秀地产一次拿下8幅地块,拿地金额为171.97亿元,成为当之无愧的“黑马”。

2021年越秀地产销售目标为1122亿元,以此计算,其全年拿地金额上限应为448.8亿元,这也意味着即使完成全年业绩目标,下半年不再拿一块地,越秀拿地销售比依然超标。

在几个月前的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越秀地产地产副董事长、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林峰透露,公司今年计划买地金额将达到520亿元以上,继续保持较大投资力度。

建发房产、招商蛇口以及华润置地上半年拿地销售比分别为70.6%、50.9%和50.2%,亦均超标。

上半年,建发房产实现销售收入934亿元,新增土地价值659.2亿元,拿地销售比高达70.6%。且建发房产频繁高溢价拿地、夺地王,其去年才突破千亿元门槛。

值得注意的是,建发房产在去年也频繁高溢价拿地,此前也曾多次拿下“地王”。在追求规模的同时,建发房产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建发房产没有单独上市,但以建发股份数据来看,2020年建发股份经营性现金流净额97亿元,同比降低13.34%。2021年一季度,建发股份经营性现金流大幅下降162.3%至-407.5亿元;资产负债率达80.6%。

一位房企人士称,此次监管层再度明确累计权益拿地金额不能超过累计权益销售额的40%,预计这些企业后期会适当降低拿地力度,以达到40%标准。

另一类则是不惜冒着“踩线”风险,也要冲刺规模的房企,这部分占了多数,如卓越集团(拿地销售比93.8%)、绿城中国(65%)、中骏集团(57.9%)、中交房地产(52.1%)、新希望地产(52.6%)、融信集团(45.3%)、雅居乐(45%)等。

拿地销售比最高的是卓越集团,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683亿元,新增土地价值640.6亿元,拿地销售比高达93.8%。

上半年,卓越集团在北京狂揽四幅地。其中,5月11日,卓越联合体拿下的昌平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地块和东小口地块,未来地块售价上限为6.3万元/平方米,但该地块竞拍后楼面价已经高达5.32万元/平方米,中间只有不到1万元价差。

据媒体报道,2020年11月,卓越集团高层在内部会议上提出,两三年内希望能做到行业TOP20。除了规模诉求,冲刺香港IPO也是卓越凶猛拿地的一个重要原因。

绿城中国今年上半年拿地888亿元,占当期销售额比重为65%。2020年,绿城就在土地市场频频拿地,对于规模拓展野心可见一斑。有分析称,绿城中国优势是第一大股东中交集团央企的信用背书,为其在资本市场融资提供便利。

截至2020年底,绿城中国净负债率和现金短债比分别为66%和2,已符合监管要求;但剔除预收账款的资产负债率为71%,仍“踩中”一道红线。拿地销售比超过40%的雅居乐,同样“踩中”一道红线。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拿地销售比达52.1%的中交地产已脚踩“三道红线”。数据显示,其2020年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83.4%,超出70%的红线值;净负债率为296.4%,同比上升146.2%。

相比之下,之前一些参加过“三道红线”座谈会的标杆房企则从拿地百强榜上“消失”了。债务压力下,为达到国家对“三道红线”要求,他们不得不收缩拿地,甚至通过降价促销、甩卖资产等方式来改善财务状况。

无论是在某指院还是克而瑞发布的上半年拿地百强榜中,中国恒大均未能上榜,进入榜单的最低门槛是37亿元。这意味着中国恒大2021年上半年在土地市场上几无收获。

去年刚刚跨过3000亿元销售规模的世茂,上半年拿地金额也不过74.8亿元,与其过去几年高扩储的态势画风变化略大。此外,中南置地、阳光城、雅居乐和佳兆业等房企上半年拿地规模也明显降速。

分析人士预计,(40%拿地销售比)政策落地后,预计第二批集中供地热度会降低,整体土地溢价率会走低。

楼市“三支箭”全发出房企融资环境持续改善!业内:提振销售仍是关键

在房企融资方面,近期相关政策不断放宽,“三支箭”均已发出。在“第三支箭”相关优化措施发布的第二天,已有世茂股份、福星股份等企业宣布定增再融资。11月30日晚间,截至记者发稿,又有大名城、新湖中宝等房企发布定增相关公告。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除了上述政策的支持,房企特别是出险房企还是要积极恢复自身流动性,提振销售成为其中的关键。

融资政策迎来连续放松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房地产领域的“利好”政策频出。

“第一支箭”:11月21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全国性商业银行信贷工作座谈会,研究部署金融支持稳经济大盘政策措施落实工作。近期,央行拟发布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至2023年3月31日前央行将向商业银行提供2000亿元免息再贷款,支持商业银行提供配套资金用于支持“保交楼”,封闭运行、专款专用。

“第二支箭”:11月8日,交易商协会继续推进并扩大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支持包括房地产企业在内的民营企业发债融资。11月23日,“第二支箭”扩容首批民营房企落地,中债增进公司在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政策框架下,出具对龙湖集团、美的置业、金辉集团三家民营房企发债信用增进函,拟首批分别支持三家企业发行20亿元、15亿元、12亿元中期票据,后续将根据企业需求提供持续增信发债服务。

“第三支箭”:11月28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就资本市场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答记者问。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证监会决定在股权融资方面调整优化5项措施,包括恢复涉房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及配套融资、恢复上市房企和涉房上市公司再融资、调整完善房地产企业境外市场上市政策、进一步发挥REITs盘活房企存量资产作用、积极发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作用。

此后的11月29日和30日,包括福星股份、世茂股份、大名城、新湖中宝等房地产企业很快推出相关计划,成为“第三支箭”发出后率先吃螃蟹的A股上市公司。

回顾历史可以发现,在此之前,房地产行业融资政策大致从2010年起开始收紧,从当年开始,A股市场房地产企业IPO融资基本绝迹。股权再融资方面,采用定增方式在A股市场进行再融资的渠道,近年也越来越难走通,在2017年以后基本已见不到定增房企的身影。

直到今年,A股市场房地产行业的融资政策终于迎来连续放松。

销售端仍是关键

尽管房地产行业融资阀门频频打开,但对房企而言,年底抢收或许才是更为现实且迫在眉睫的工作,也折射出房企们年底冲业绩的压力。

以深圳市场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在今年仅剩下的最后一个月里就有超过16个新盘预计入市。而在当前的新房存量市场,打折已经是最为常用的手段。除了折扣,送物业管理费、家庭大礼包等活动层出不穷。

近日,位于深圳前海的一处新房项目发布了一则通告,表示公司承诺不采取非正当手段恶性竞争,也不存在谣言所散播的开盘后进行降价的计划和可能。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对于房企来说,融资分为外援融资和内援融资,其中内援融资主要就是销售回款。对于开发商来讲,销售策略怎么定是企业自己的事情。不管新房还是二手房,打折促销在深圳市场已经是普遍现象。开发商在这个时候发出这样的公告,应该是想给市场传达一种信号,就是打折促销不会无限制,不让市场预期继续悲观下去。“在国家各方面纾困政策的扶持下,特别是资金端的好转提振下,深圳楼市可能会出现一个明显的触底探底、企稳回升的过程,这样的话,开发商销售行为也会出现一些积极变化。不过,这些都是各个开发商自己的行为,只要符合规则就行。”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则表示,对于房企营销层面,市场要适当关注企业的现金流状况。若现金流改善,那么房屋销售定价方面的策略则会做出调整。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房地产企业要想走出困境,销售端仍是关键,实现地产销售的有效恢复,房企才能进一步真正恢复造血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行业销售下滑明显

此前,房地产行业已普遍陷入业绩下滑的窘境,整个行业销售下滑相当明显,从10月份单月的销售情况来看,龙头房企的销售同比仍不理想。

以A股市场房地产龙头公司万科为例,公司2022年10月实现合同销售面积198.8万平方米,较去年10月的258.1万平方米下降22.98%,2022年10月合同销售金额321.0亿元,较去年10月的419.5亿元下降23.48%。

另一A股市场房地产龙头公司保利发展近日披露的销售情况简报显示,2022年10月,公司实现签约面积261.18万平方米,同比减少17.85%;实现签约金额430.14亿元,同比减少13.93%。

房企营收和利润的大幅下滑,从A股房地产上市公司2022年三季报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以A股上市住宅开发企业为例,据记者统计,申万行业分类下有87家A股上市住宅开发企业,上述企业2022年前三季度合计实现营收1.35万亿元,较去年同期下滑12.32%,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仅91.14亿元,同比大降87.29%。上述87家企业中,有多达66家企业今年三季度末的货币资金余额较2021年底减少,占了约四分之三。

另外,从上述地产开发企业年内整体盈亏数量情况变化来看,上市房企的盈利恢复趋势仍不太稳定。数据显示,上述87家企业中,2021年度有23家企业亏损,2022年一季度亏损企业数量增至36家。2022年上半年亏损企业数量有所减少,降为32家。但2022年前三季度亏损企业数量再次增加,至36家。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表示,除了救市政策之外,出险房企还是要通过重组债务,并借机引入战略投资者和金融股权融资,从而优化资产结构和恢复自身流动性,同时通过强力促销,在改善现金流的基础上推动债权融资,让企业运营逐步恢复正常来实现自救。

相关文章

  • 花旗称英国第二季度经济将陷入萎缩
    花旗称英国第二季度经济将陷入萎缩

    英国经济2020年11月环比萎缩2.6%,当地经济市场怎么了?英国经济2020年11月环比萎缩2.6%,由于疫情的影响,导致当地的经济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在2020年11月的时候,全球疫情都有反扑的

    2024-08-19
  • 华东重机拟 20 亿元投建 10GW 高效
    华东重机拟 20 亿元投建 10GW 高效

    中国国航拟募资不超150亿元,从商业角度如何解读此举?中国国航拟募资不超150亿元,从商业角度如何解读此举首先是为了满足国航的长期扩张,其次是满足国航的人员扩招,再者就是需要采

    2024-08-18
  • 股票下跌对经济有哪些影响?
    股票下跌对经济有哪些影响?

    股票一旦下跌会有什么样的影响股票一旦下跌会有什么样的影响_股票市场有哪些常见现象在当前的股市中,很多股票上窜下跳,弹性十足,大众注意力就会高,粉丝就会多,这些股中的很多主

    2024-08-18
  • 甘肃兰州前 5 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
    甘肃兰州前 5 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

    2021年房地产投资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国家政策收紧:自2020年以来,我国政府采取措施限制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以避免过度放大房地产泡沫。政策的限制使得房地产开发商难以获得融资,限

    2024-08-18
  • 什么样的融资渠道能够提高企业的融

    中小企业融资的渠道有哪些一、中小企业融资的渠道有哪些1、银行借款融资渠道银行贷款是一种最为正规的融资方式。由于中小企业的市场淘汰率远远高于大中型企业,银行贷款给中

    2024-08-18
  • 国内存款利率下调后,对金融市场有何

    银行利率下调的影响是什么 一、银行利率下调是什么
    银行利率下调是指在一定时间段内,银行对客户发放的贷款利率有所降低。银行利率下调可以分为短期利率下调

    2024-08-18
  • 互联网金融对小微企业的支持有多大
    互联网金融对小微企业的支持有多大

    金融助力小微企业现阶段,小微信贷服务已经成为整个金融行业的必答题,上市金融科技公司也不例外。截至3月31日,在美国上市的陆金所控股、360数码分公司、乐心、新翼科技、小赢科

    2024-08-18
  • 绿盟科技于重庆成立新公司,业务含互
    绿盟科技于重庆成立新公司,业务含互

    绿盟科技公司怎么样测试的工作强度不了解,但总体来说,工作压力大。不过那边是弹性工作制。发展前景:单纯从网络安全这个行业来说,未来发展向好。而且绿盟的技术平台在国内是顶尖

    2024-08-18
  • 韩国央行表示不断上升的地缘政治风
    韩国央行表示不断上升的地缘政治风

    韩国经济丧失活力了吗?9月22日报道,萨德等因素导致了半岛地缘政治风险加剧,在此形势下,就业与消费陷入停滞也导致了韩国经济丧失活力。韩国政府发布“8.2房地产对策”后,建设景

    2024-08-18
  • 梦幻西游经济系统与现实生活有多大
    梦幻西游经济系统与现实生活有多大

    为什么梦幻西游走下坡路了?新人上手难就拿最低的69来说,就简简单单的能刷刷本,刷刷任务最起码也要满修,一身简易装备,还有灵饰宝宝等,没有1000人民币,你连任务都刷不了。游戏背景话

    2024-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