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智行首家获准在京开启智能网联重型卡车示范应用,对公司发展带来哪些帮助?
小马智行莫璐怡:智能出行,变革进行时 | 汽车产经
2021年12月16日,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联盟联合主办的2021第三届国际汽车智能共享出行大会在广州花都开幕。小马智行副总裁莫璐怡以《智能出行:变革进行时》为主题发表演讲。
莫璐怡在演讲中分享了小马智行在自动驾驶出行领域的实践以及对智慧出行的理解。在过去五年发展中,小马智行逐步形成了两个主要的业务发展方向,聚焦于乘用车出行领域以及重卡物流领域。
而随着最近小马智行在北京获得自动驾驶出行商业化试点许可,Robotaxi的发展也进入到了新的阶段,通过商业化让系统进一步锻炼,同时不断打磨自动驾驶出行服务。
下一步,小马智行要致力于实现自动驾驶真正的无人化与规模化发展。
以下为演讲实录:
谢谢主持人的介绍,各位嘉宾,大家好!我叫莫璐怡,是小马智行的副总裁,也是广州研发中心的负责人,同时我也是小马智行Robotaxi这边的负责人,今天我的演讲主题叫“智能出行:变革进行时”,在开始之前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您眼中的智慧出行它是什么样?在我眼中,智慧出行是未来的一种生活方式,能为你提供一个更加安全、便捷和高效的出行体验。
接下来的十几分钟,希望通过小马智行的一些创新实践跟大家分享在我们眼中的智慧出行。小马智行在过去五年的发展历程当中,我们一直致力于去提供一个更加安全;更加先进;更加高效的自动驾驶出行体验。那么我们目前已经在中美四个主要城市去设置了我们的研发中心,刚刚也在深圳建立了第五大研发中心。那么我们目前其实在中美已经积累了超过900万公里的自动驾驶里程,同时我们也非常注重跟行业伙伴的合作。目前我们跟世界和国内顶级的主机厂,包括丰田、现代、一汽和广汽集团建立了合作,共同探讨未来自动驾驶出行。
在2020年2月时,我们迎来了丰田4亿美元的投资,目前我们公司累计的融资资金超过11亿元,总估值超过53亿美元,是世界上估值最高的自动驾驶企业之一。
那么在过去这五年发展当中,我们逐步形成了两个主要的业务发展方向,现在聚焦于乘用车出行领域以及重卡物流领域。在乘用车当中,我们目前更关注Robotaxi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在重卡物流领域,我们重点做干线物流以及“仓到仓”物流的这样一个重卡物流的领域。
在分享自动驾驶出行服务Robotaxi方面的一些进展之前,想分享一下RoboTruck方面所取得的一些成绩,去年开始成立了卡车独立的事业部,并且将更加大的资源投入到自动驾驶重卡的研发和商业落地的一个进程当中。目前先后在广州、北京获取了自动驾驶重卡的测试牌照,同时在广州获得到了道路运输的许可。截止到目前,自动驾驶的重卡完成了超过5万公里的商业里程积累,并且运送了超过1.6万吨的货物。接下来的时间里进一步投放到重卡领域,希望通过自动驾驶技术可以通过日后拿到的快递是通过小马智行的重卡去运送的。
作为小马智行Robotaxi这边的业务负责人,我也很高兴看到在这方面的进展,在过去几年当中其实是得到非常快速的提高,在2018年的2月正式在中国公开道路上去推出了首支常态化运营的自动驾驶车队。其实在那个时间点,整个自动驾驶行业在中国处于萌芽阶段,还没有任何一个城市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去支持自动驾驶的道路测试,但是自动驾驶本身的发展是不能依靠仅在实验室里面去做模拟仿真,它必须要走到公开道路上。
所以我们在2017年10月,把中国总部落户广州之后,2018年的2月就正式在中国的土地上,在中国的公开道路上去开始了自动驾驶的常态化测试。在同年12月,正式上线了PonyPilot ,这是中国首个Robotaxi的出行服务。2019年的时候把目光放到了美国加州,获得了美国加州关于自动驾驶的许可,同时在加州推出了面向公众的首个Robotaxi服务,当时比Weymo更早的时间推出了自动驾驶服务,今年的时间里面,Robotaxi得到了更加规模化的一个落地部署的发展。
从4月开始先后在广州、北京和上海全部地升级了Robotaxi出行服务,PonyPilot目前在这三个地方全面对当地的居民提供日常服务,现在每天都有非常多的乘客来使用自动驾驶服务去工作;去出行;去购物;或者是去一些公共设施里面去完成他们所希望的每天日常通行的任务。
那么我们刚刚在2021年的11月,刚在北京的时候也获准了在北京开启自动驾驶出行的商业化试点,这对于小马智行来说,甚至包括对于整个自动驾驶行业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里程碑事件。在当天获得商业事件许可时所拍下来的照片,目前在北京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逐步从免费测试转向了收费运行,使得整个Robotaxi的商业闭环第一次得以全面打通,正式从过去的测试迈向到了商业化模式的一个验证阶段。
当然了,在商业化的初期还不是以走量为主,更多是希望通过Robotaxi商业化的一个尝试去让自动驾驶系统得到更进一步的锻炼,同时呢,也是希望说进一步去打磨整个自动驾驶出行的服务。事实上,在获取这样自动驾驶商业化示范的许可之前,包括整个自动驾驶系统各技术的能力,包括整个服务的管理、配套,也包括数据安全、信息安全等各项环节都是经过了严格的审核;严格的考验才能去开始我们商业化的示范。
那么我们也非常期待在2022年的时间点中,我们可以在更多的城市,包括像广州,可以看到更进一步关于自动驾驶出行的商业化试点的落地。这是一个我们简单的成绩表。在过去这几年的时间当中,整个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其实是取得了非常不错的一个成绩,我们一直认为在开发的自动驾驶系统,其实是像“虚拟司机”一般的角色,它可以向老司机一般在城区里面去处理各种各样复杂的场景,去处理不一样的天气情况,把我们的乘客可以安全舒适地送达目的地。目前我们已经在五大城市,包括北京、广州、上海以及美国加州去开展了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至今累计的订单量超过了50万单,同时我们也得到了客户们非常非常好的一个评价,在5分的评价体系当中,用户的综合评分已经高达4.9分。
整个自动驾驶的里程积累超过了900万公里,这是什么样的概念呢?相当于围绕地球赤道200圈,或者是说我们看月球与地球的距离,这900万公里已经可以是来回的十圈,出行当中还有一个统计的数据,这是我们第一次对外宣传的数据。整个出行服务里面,自动驾驶的里程占比在总里程中的占比超过98%,这说明我们在整个出行服务当中,自动驾驶的能力已经得到了非常好的一个验证,我们已经可以在很多不同的场景当中都可以完全由我们的系统来很好地去处理,来帮助我们完成服务出行体验的提升。
技术的提升其实给我们带来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感觉呢?今天我希望通过三个不同的例子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其实刚才在早一点的分享嘉宾提到:自动驾驶要处理非常多长尾的场景,没错,需要很多长尾场景的处理能力。这些长尾场景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逐步变成非常日常的场景。这里是三个不同的例子:
第一,关于极端天气的一个处理能力。其实在三四年前,刚从加州来到中国开始路测的时候,其实我们对于雨水天气的处理,对于沙尘暴天气的处理能力都是非常有挑战的。因为像加州一年都不下一次雨,但是我们来到中国之后,像广州一年有1/3的时间都会有雨水天气,今天也有点小雨,北京会有沙尘暴的天气,通过整个自动驾驶软硬件的提升,包括软件方面会通过更多深度学习的方式帮我们去提升感知的能力,硬件方面做了传感器、自清洁的系统来帮助我们提升传感器的能力。通过目前的方式,我们目前对于整个极端天气的处理能力是非常好的,98%的测试里程当中也有非常多是雨天甚至暴雨天所产生的。
第二种场景是对于各种各样复杂场景的处理能力,在北京、上海和广州会进行非常多自动驾驶的测试和出行的服务。在这样的自动驾驶场景当中,北京非常多的路口要处理很多“无保护左转”、“无保护直行”,广州会非常不一样,有非常多自行车的人群共同使用这样的道路,有非常多人车混杂的场景。上海的人车狭窄,所以我们跟其他交通的交互会做得更加频繁。像这样一些场景的处理,目前的系统能力也已经像一个老司机一般,非常灵活、丝滑地去处理紧急的场景,让大家有非常好的一个体验。
第三个举了一个小动物的例子,在路上碰到非常可爱的小动物,但是它体积小,移动速度快,对于传感器来说也有非常高的难度。像激光雷达看到小动物的点是比较少的。在摄像头里面,由于小动物非常小,摄像头难以识别。通过多传感器识别的技术,通过深度学习的技术,通过感知预测的能力,使得今天对于小动物小物体的识别也能得到很好精度的保障,同时我们可以做出非常舒适的一种反应。
除了技术之外,除了自动驾驶技术之外,我们其实也需要一个强大的后台管理平台,使得我们可以让所有的自动驾驶车辆随时随地保持统一的一致性,统一的步调,同时可以更好地配合起来,让它在城市当中给我们提供很好的出行体验。
那么我们其实有自研一整套的车队管理平台,这个平台从自动驾驶车辆的生产、验证的全自动化流程开始;到车辆行走过程中的实时信息共享;到整个软硬件版本的管理和更新;直到Robotaxi出行体验当中的各种各样的出行服务,以及一些用户体验和车辆表现的自动化分析等等,都在这样一些平台当中全部集合在一起,它就像军队的“指挥官”一般指挥着所有自动驾驶的车辆在路上高效安全地行驶,来帮助我们提供好的出行体验。
那我们下一步到底要做什么呢?让自动驾驶的出行未来真正能够产生价值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点:
第一,做到真正的无人化,要把司机真的从车辆里面撤掉,这样我们要提高安全性,减少人为的原因所产生的这种交通事故,同时,也可以给整个车辆提供一个更加好的个人独享空间,来提供它的体验。
第二,规模化。我们要做更好量产能力的建立,同时我们要做规模化地部署,在各大城市去部署上万台的自动驾驶的车辆,去给我们提供出行的体验。
那么我们在今年的时候,其实也在广州和北京拿到无人化测试的一个牌照。这张照片其实是新华社的记者在我们获取到北京无人化测试牌照之后所拍摄的照片。这个照片上可以看到,首先我们的车辆里是没有司机的状态在道路上行驶;旁边窗户外面是一台传统的出租车,车上的无论乘客还是司机都在张望着这台车辆,也是某种程度上印证了整个时代的变迁,其实我们也看到自动驾驶并不是属于未来,已经是“未来已来”的一种感觉。
Autonomous Mobility Everywhere。自动驾驶触手可及,它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自动驾驶不再是科幻片里面的黑科技,它已经融入到所有人的生活当中。那么我们看起来,自动驾驶其实就是给我们提供一个未来智慧出行的一个最核心的技术,它最终一定会给我们提供更加安全;更加高效;更加便捷的一种体验。最后一点点时间想通过一个小短片来进一步展示小马https://car.yiche.com/zhixing/" titl
小马智行获批在京开启自动驾驶无人化应用 北京首批企业
易车讯 4月28日,小马智行取得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首批“无人化示范应用道路测试”通知书,获准向公众提供“主驾位无安全员、副驾有安全员”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Robotaxi)。北京成为国内首个开启乘用车无人化运营试点的城市,也为自动驾驶无人化测试后续发展提供政策创新及支持。
取得许可后,小马智行获准在北京市亦庄经开区60平方公里核心区内开展无人化Robotaxi,这意味着北京市民将有机会通过现有的PonyPilot+ App呼叫到一台主驾无人的自动驾驶车辆,去往亦庄的多个地铁站口,公园、体育中心等公共设施,以及重点商圈和住宅小区。
当主驾无安全员的自动驾驶车辆随机接单时,乘客可通过手机App收到专属提示。行驶过程中,乘客可通过App远程联系客服,处理可能的突发问题及需求。
去年10月15日,小马智行取得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的无人化道路测试许可,可在无保护左转、多车道通行、临时施工、沙尘、雨水等多种场景进行无人化测试。这些技术积累是小马智行取得本阶段示范应用许可的基础,使得小马智行顺利完成无人化示范应用测试技术规范中针对载人场景的封闭场地测试、网络安全测试下共10个新增检测项目,并通过专家评审。
小马智行已在北京、广州等多个城市开启主驾“去安全员”的无人化测试,逐步扩大测试范围、时段及车辆规模。其中,小马智行已在广州向特邀用户开放体验主驾位无人的Robotaxi,目前已完成近千次行程订单,目的在于收集乘坐反馈,从而快速反哺技术研发和服务升级。
截至2022年4月,小马智行在全国已累计完成20万公里自动驾驶无人化测试里程,对无人化场景进行了多重技术验证及迭代,提升在系统冗余设计、远程辅助平台研发、极端场景处理应对机制、车队运营管理等环节的能力。
智能网联驶入快车道,如何推进自动驾驶大规模商业化落地?
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持续蓬勃发展,融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种创新技术的智能网联汽车,正在成为全球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必争之地。整车、零部件和科技企业纷纷投资入局,持续加大资金投入,推动跨界融合发展。
在新的形势下,我国智能网联汽车究竟已经发展到什么阶段?在商业化落地过程中还面临哪些挑战?国家的政策设计将如何布局?企业又需如何发力?
辅助自动驾驶乘用车渗透率达34.9%
在近日举行的2023中国(亦庄)智能网联汽车科技周暨第十届国际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年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一级巡视员苗长兴指出,2022年我国搭载辅助自动驾驶系统的智能网联乘用车新车销售量达700万辆,同比增长45.6%,市场渗透率提升至34.9%,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方面,辅助自动驾驶系统搭载比例达到48%。
此外,关键技术方面也取得重大突破,新一代电子架构车用操作系统,大算力计算机芯片等实现装车应用,跨域、融合域控制技术实现突破,高性能激光雷达感知范围达到250米,L2级自动驾驶车型广泛应用,部分车系已做好量产L3级车辆的准备。
示范应用方面,我国已建设17家国家级测试示范区、7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16个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双智示范城市,各地加快测试示范部署与基础设施建设,约50个省市发布《道路测试实施细则》,全国累计开放超过1 500公里测试道路,发放测试牌照超过2 800张,道路测试总里程达6 000多万公里,部署路测网联基础设施超过7 000套。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作为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创业最活跃的城市之一,正积极探索实践车路运一体化的技术路线,建设了全球首个网联云控式高级别的自动驾驶示范区,为技术的验证、迭代等提供加速平台。
据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工作办公室主任孔磊介绍,目前该示范区域实现了60平方公里的智能网联道路和智慧城市的专网全覆盖,实现了自动驾驶八大类城市应用场景全面开放协同发展,发布了全国首个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标准体系。截至今年3月,示范区内测试企业达19家,入网车辆数量达578辆,累计自动驾驶里程达到1449万公里。
大规模商业化发展仍存在诸多瓶颈
尽管我国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各项技术难题不断突破、迭代升级,有力地推动了产业从示范化运营逐步过渡到商业化落地,也加速了智能网联汽车与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的深度融合发展,但不可忽视的是,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在法规标准建设、智能安全等核心技术突破、数据确权与共享、商业模式构建、社会接受度提高等方面还存在诸多挑战。
尤其是高级自动驾驶汽车的大规模商业化方面,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李骏指出,还存在三大瓶颈。
第一,高级自动驾驶大规模商业化需要应对诸多挑战。由于我国地域辽阔、道路复杂多变、车流密度大,由此造成的ODD(运行设计域)碎片化严重。同时,单车智能依靠的AI基础尚未成熟,难以应对中国复杂的ODD场景。此外,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过程中的信息安全、功能安全等综合性问题尚未解决。
第二,作为高级自动驾驶汽车的突破口,中国特色的智能网联协同解决方案亟待突破。李骏强调,智能网联协同对智能网联汽车主要有三大作用:智能网联协同可解决场景感知的碎片化;智能网联协同可解决动态驾驶任务的碎片化;智能网联协同可解决自动驾驶信息的碎片化。这三个碎片化的解决,对开发高级自动驾驶系统有着重大意义。
第三,智能网联汽车科技与产业体系建设尚不健全。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李克强也认为,现有的高级别自动驾驶探索仍局限于封闭的特定场景。
李克强指出,当前产业的发展理念、技术路线等方面还没有完全形成共识,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高级别自动驾驶的发展进度及商业化落地。
政府:完善政策体系,优化发展环境
面对高级别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的问题,李骏认为,产业界有必要为智能网联汽车打造良好的场景生态,完善智能网联汽车动态安全测试认证体系,建立真实丰富的智能网联汽车运行大数据平台。同时,政府层面发力,推动加强国际交流、跨行业协作也至关重要。
李克强的观点是,需要在产业架构、研发模式、测试方法、商业模式等方面实现全方位的创新,充分发挥车路云一体化核心优势。一是对标先进经验,加强顶层设计谋划,建设法规标准体系,打造良好创新生态;二是加强车路云一体化发展共识,支持车路云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三是抢抓智能化网联化窗口期,加快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生态构建。
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顶层设计部门,苗长兴指出,将坚持车路云一体化发展路线,加强统筹协同,强化创新驱动,优化政策供给,合力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接下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重点做好五方面工作:一是强化顶层战略谋划,深入贯彻实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组织编制《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同化推进方案》,深化车路协同发展部署,加快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支持技术融合创新,鼓励引导跨行业、跨领域协同创新;三是完善标准和准入管理,加快制定十多项重点急需的标准,加快启动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推行试点;四是深化开展试点示范,落实《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规范》,推动加快建设C-V2X、北斗定位、路测感知、边缘计算等智能化基础设施;五是深化国际合作,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企业:技术/产品/用户体验多轮驱动
随着智能化网联化的迅速发展,面对高级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的问题,相关企业又需要具备哪些资源?又该如何发力?
作为Robotaxi企业代表,百度自动驾驶业务部总经理陈卓认为,当前自动驾驶已经进入了商业化前期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有“促进规模化落地和打造优秀的用户体验”两个制胜因素。百度在探索商业化落地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动驾驶比人类驾驶更加安全、AI的快速发展将会有力推动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反馈打造自动驾驶体验竞争力”三点经验,下一步,百度将持续优化自身技术,大力推动自动驾驶商业化应用。
据小马智行副总裁、北京研发中心负责人张宁介绍,从2018年12月启动国内首个Robotaxi服务,到2023年,小马智行已经获准在北京和广州开启全车无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截至目前,小马智行已经累计完成了2 200万公里的全球测试里程,100万公里的全无人测试里程,10万公里的全车无人出行服务。下一步,小马智行将以量产为目标继续努力。
北京智行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研发中心副总经理张放认为,在技术与产品双轮驱动下,自动驾驶商业化正在迎来质变。他指出,技术向上是基石,以L4为目标,拥有数据驱动能力是构筑竞争护城河的根本要素;对自动驾驶方案提供商来说,产品力是现阶段最需建立起来的能力;L2+/L3级别自动驾驶是当前主流自动驾驶技术范式的终点。
除了客流领域,自动驾驶技术在物流赛道的应用同样备受关注。据美团自动驾驶配送部算法负责人刘博聪介绍,目前美团已经形成了由安全、成本和体验构成的技术迭代飞轮,这三点相互制约、相辅相成。刘博聪认为,在安全和成本的要求下,还要不断提升自动配送的平均行驶速度,保障用户体验,最终才能体现商业价值。“我们要持续对安全进行相关保障,才能促进最终的规模化落地。”刘博聪补充说。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观察Autobserver,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小马智行全新一代Robotaxi车型在京首发上路
易车讯 日前,搭载小马智行第六代自动驾驶硬件系统的全新一代Robotaxi车型在北京亦庄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率先开启公开道路测试。该批车辆基于丰田赛那Autono-Maas(S-AM)车型打造,目前已累计超过50,000公里的道路测试里程。
得益于示范区开放支持的政策,该批车辆预计将很快进入整车无人的道路测试,覆盖亦庄核心区60平方公里范围和早高峰等繁忙时段,后续将为示范区居民提供整车无人的Robotaxi自动驾驶出行服务。
同时,该批车辆还参与了4月12日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的《智能网联汽车城市道路场景无人化测试场地试验方法及要求》的标准测试验证活动,以优秀表现通过了10项基础能力、脱困能力测试,3项故障处理能力测试,以及4项网络安全测试,全面通过该标准对于“车内无驾驶人”的技术考验。
这代系统使得搭载车辆在外观上更加接近普通量产车型,其中传感器套件使用了性能更稳定、成本更低的车规级量产部件,包含4个固态激光雷达、3个补盲激光雷达、3个毫米波雷达,以及11个摄像头。相比上一代的自动驾驶传感器套件,体积和重量大大减小,集成程度更高,设计更加轻量、美观。另外,通过自研的传感器清洁系统,车辆在雨、雪、雾、沙尘等各类复杂极端天气下的表现也得到大幅提升。
为了保障安全性,小马智行使用了多层冗余机制。主系统罕见异常的情况下,车辆可通过缓刹、靠边停车、 紧急制动等方式让车辆进入最小风险状态,等待后续命令或由救援人员接管车辆。除以上系统层面的冗余设计,硬件层面以及软件各个子模块也配有冗余。
打开易车App,点击首页“智能化实测”,多角度了解热门新车科技亮点,获得选购智能电动车的权威参考依据。
丰田与小马智行成立合资公司 推进Robotaxi商业化落地
易车讯 8月4日,丰田中国与小马智行、广汽丰田就成立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相关事业合资公司一事签订协议。
该合资公司将于年内成立,投资总额预计10亿元人民币以上,计划推出以广汽丰田生产的丰田品牌纯电动车辆为原型车的Robotaxi车辆,配备丰田T-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PCS(预碰撞安全系统)功能,同时还将充分发挥丰田TPS(丰田生产方式) 的优势、利用广汽丰田经销商成熟的服务运营体系,为小马智行Robotaxi的完全无人化安全运营保驾护航。
丰田汽车公司中国本部长上田达郎表示,"中国汽车市场正在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发展,电动化、智能化已经成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在此背景下,丰田中国和广汽丰田共同决定,与自动驾驶领域的重要合作伙伴小马智行成立合资公司,率先在中国推进Robotaxi的商业化落地。这既是丰田进行‘中国式继承与进化’的重要举措,也是与小马智行携手迈出的事业合作的新一步,期待合资公司提供的Robotaxi早日上路运营,为广大市民提供安全、安心的移动出行服务,助力实现碳中和社会以及‘Mobility for All’的愿景。”
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兼CEO彭军表示,"自动驾驶技术现已进入全场景落地阶段,不断为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积蓄动能。丰田是国际一流的汽车制造商,在全球享有盛誉。此前,小马智行与丰田在自动驾驶领域有着愉快的合作经历。此次丰田中国、广汽丰田与小马智行三方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将引领Robotaxi无人化、规模化、量产化的高质量发展趋势,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提供稳定的运力,助力高级别自动驾驶商业化及持续发展,助力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发展迈入新阶段,为中国社会做出贡献。”
丰田以实现交通事故零伤亡为终极目标,从2019年开始与小马智行开展战略合作,在中国共同推进研发用于移动出行服务的高级别自动驾驶车辆,现有约200台以雷克萨斯RX450h、丰田Sienna赛那为原型车的Robotaxi,已在北京、广州、深圳、上海由小马智行的运营平台提供自动驾驶移动出行服务。其中在北京、广州已取得完全无人自动驾驶的示范运营牌照。作为扎根中国推进电动化·智能化的重要举措,丰田中国除了将在拟成立的合资公司推进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的规模化、商业化应用外,今后还将探讨促进Robotaxi的量产化,致力于构建安心、安全的中国交通社会。
打开易车 App,搜索“真十万公里长测”,看最真实的车辆长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