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牌集团称房地产开发方面占公司销售额的比例大约为 4 成,企业未来发展形势会如何?
未来房地产发展趋势是怎么样的?
房地产行情进一步分化是必然。如上所述,在建住宅面积总量高,哪怕静态考虑,已经够未来所有潜在新的城镇居民住了。
但事实是,房地产每年都会有新增的开工,年复一年,最终建成的住宅总量会更多。
所以,部分区域肯定是过剩的。
而有些区域、城市、板块,因为经济更好、配套成熟、产业不错、居住环境好、供应不足等因素,依旧可能紧俏。
我国城镇人均居住面积基本赶上发达国家,未来还会增长。关于中国城镇到底有多少房子,有多少住宅,人均居住面积是多少,一直缺乏缺乏权威数据。
6、7年前,杠杆游戏做过一篇4万字左右的数据整理和分析,当时我的结论是,我国即将赶上了发达国家人均居住面积。
2020年10月,住建部部长王蒙徽在人民网“人民要论·“十三五”辉煌成就·住房和城乡建设”上发文,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9.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48.9平方米。
王石表示「房地产市场不是结束了,而是刚开始」,是什么意思?未来房地产市场会是何走向?
根据王石的表述,房地产市场并未走到终点,而是新的阶段刚刚开始。这意味着未来房地产市场将会发生新的变化。实际上,房地产市场一直是一个高度关注的话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质量。所以,我们需要认真地分析未来房地产市场的走向,以便更好地做出决策。
首先,我们需要看到当前房地产市场的几个趋势。一方面,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人口流动性增强,房地产需求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不断加强,房价增长速度明显放缓。此外,随着新技术和新业态的出现,人们对房屋的需求和需求方式也在发生变化。
在这种背景下,未来房地产市场将会呈现出以下趋势:
首先,房地产市场将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由于人们的需求和需求方式不断变化,未来房地产市场将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例如,有人喜欢购买大型公寓,有人喜欢购买小型公寓或公寓式酒店,有人喜欢购买别墅或豪宅等等。同时,一些创新型企业也将会进入房地产市场,通过技术和业态的创新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其次,租赁市场将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发展。由于房价较高、购房难度大,未来越来越多的人将会选择租房。这也将促使租赁市场更加完善,例如提高租赁房源的数量和质量,降低租赁成本等等。同时,政府也将会加大对租赁市场的扶持力度,例如加大对租赁市场的税收优惠政策等。
第三,房地产市场将更加注重品质和服务。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未来房地产市场也将更加注重品质和服务。例如,房地产开发商将更加注重建筑设计和环境布局,提高住宅的品质和环境质量;同时,开发商也将更加注重售后服务,为业主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
总之,未来房地产市场将会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租赁市场将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发展,同时房地产市场也将更加注重品质和服务。我们需要认真分析这些趋势,并制定相应的策略,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房地产市场的变化。
预计企业的发展情况怎么写啊
预计企业未来(5至10年)发展的情况。
一、分析产品(或服务)市场的形势或走势。二、评估竞争对手的价值(强势和弱势)。三、预测适销对路产品(原有产品)的市场覆盖率的增长。四、预计新产品占领的市场份额。五、盈利增长以5%—10%递增为宜。六、经营规模扩大以适中为佳,一方面企业规模不可是能越大越好,另一方面要避免“尾大不掉”的弊端。七、跻身于同行业或地域的先进行列。1、销售预测
销售计划的中心任务之一就是销售预测,无论企业的规模大小、销售人员的多少,销售预测影响到包括计划、预算和销售额确定在内的销售管理的各方面工作。
销售预测是指对未来特定时间内,全部产品或特定产品的销售数量与销售金额的估计。销售预测是在充分考虑未来各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本企业的销售实绩,通过一定的分析方法提出切实可行的销售目标。2、利润预测
利润预测是对公司未来某一时期可实现的利润的预计和测算。它是按影响公司利润变动的各种因素,预测公司将来所能达到的利润水平,或按实现目标利润的要求,预测需要达到的销售量或销售额。
目标利润就是指公司计划期内要求达到的利润水平。它既是公司生产经营的一项重要目标,又是确定公司计划期销售收入和目标成本的主要依据。正确的目标利润预测,可促使公司为实现目标利润而有效地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并根据目标利润对公司经营效果进行考核。
公司的利润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三部分,所以利润的预测也包括营业利润的预测、投资净收益的预测和营业外收支净额的预测。在利润总额中,通常营业利润占的比重最大,是利润预测的重点,其余两部分可以较为简便的方法进行预测。
3、成本预测
成本预测是指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对未来成本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作出科学的估计。通过成本预测,掌握未来的成本水平及其变动趋势,有助于减少决策的盲目性,使经营管理者易于选择最优方案,作出正确决策。
4、资金预测
资金预测是指在销售预测、利润预测和成本预测的基础上,根据企业未来发展目标并考虑影响资金的各项因素,运用专门法推测出企业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所需要的资金数额、来源渠道、运用方向及其效果的过程,又称资金需要量预测。具体包括流动资金需要量和固定资产项目投资需要量、资金追加需要量等内容。
中国目前房地产形势是怎么样
对于这个完全脱离民生轨迹房地产市场,尽管房价还在疯狂上涨及打造了短期经济繁荣。下面懂视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资料,欢迎参阅。
一、房地产市场的基本状况
自1998年实行住房货币化分配改革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并出现房地产市场上的四大变化。
一是住房购买以集团和公款购买为主,转入个人购买。
个人购房比例大幅上升,从1998年全国平均占房地产市场销售总量的不足60%,上升到2002年的90%以上。这是由于个人住房消费的配套机制逐步完善,主要表现在住房金融对个人住房消费的支持力度加大;一方面表现在公积金累计总额增加贷款幅度加大;另一方面表现在商业性住房贷款,尤其是按揭贷款在开发企业的拉动下,贷款额猛增,推动了个人住房消费逐年增加,集团购买明显下降。
二是住房金融得到较快发展。
个人住房贷款从1998年的不足890亿元,发展到2002年的近7000亿元(含公积金贷款),增长7.8倍。个人住房信贷的发展,不仅拉动了房地产金融的快速发展,也大大推动了商品房一级市场的发展,并进一步带动了二手房市场的建立与发展,为完善住房市场体系(一级市场、二级市场、租赁市场)奠定了基础。
三是土地储备制度普遍建立。
房地产市场是以土地为核心的市场,只有土地(供地)市场的完善,才有房地产市场的健康运行。由于住房制度货币化改革之后,推动了住房产业的快速发展,产生土地的协议出让和“人情地”的大量出现,导致国有土地资产的大量流失,并助长了不正之风的腐败现象的蔓延,因此,2001年4月30日,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本通知指出:“为增强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调控能力,有条件的地方政府要对建设用地试行收购储备制度”。依据国务院的通知精神,土地储备制度得到快速实施,目前已有近1000多个市县建立了土地储备机构。土地储备制度的建立有力地制约了土地的炒作。2002年7月国土资源部又发文件出台“经营性土地必须挂牌拍卖”政策,这个政策的出台使土地市场得到进一步完善,也抑制了“人情地”和不正之风的发展。
四是市场机制得到完善。
房地产市场是伴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尤其是实行货币化分配之后,而逐步建立和完善的,从原来的福利分配制逐步过渡到运用市场机制。这个过程在中国经历了20多年的时间。现在可以说,房地产市场除了“经济适用房”部分运用市场机制和廉租房是一种政府行为外,已基本实现了市场机制运作。
以上四个方面,是近几年来,房地产市场的突出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促进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也带动了房地产金融业的发展,在住房抵押贷款拉动的同时,也推动了住房二级市场(二手房)的发展,住房二级市场发展较好的城市是:上海、天津、青岛等沿海城市。目前上海二手房市场的交易量占到房地产市场交易总量的49%,天津也达到40%的份额,青岛二手房的起步也较早,其份额也达45%左右。从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房地产投资和销售情况看,近几年来的增长率都达30%以上。2002年全国房地产投资总额622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2%。增长超过50%(住宅)以上的有4个省份,他们是:宁夏73.9%,江西54.4%,浙江52.6%,湖南51.6%。只有内蒙古、黑龙江和新疆是负增长。房地产商品房销售额,2002年为353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7.1%,增长率在50%以上的省市是:黑龙江95.3%,湖南87.5%,上海87.0%,内蒙古79.6%,贵州64.4%,安徽53.0%。房地产销售增长最慢的是河南8.8%,吉林1.1%,河北0.3%。其他省市自治区都超过10%。由此可见,全国房地产市场形势是乐观的。但是,也应该看到在房地产市场一片繁荣的背后还隐藏着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前景
1、房价提升脱离居民收入的增长,少数城市出现房地产过热现象。
近两年房地产过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圈地运动”的出现,北京首创集团储备的土地达到6200亩;华远启动的“新城镇计划”,在京城东、南、西、北各拿下不小于120万平方米的项目;天鸿集团与朝阳区长营乡运作240万平方米的土地协议;李嘉诚投资100亿开发东坝河约5200亩土地……①。这些圈地不仅拉动了地价的上升,也为土地炒作埋下极深隐患。另一方面,是由于土地的炒作,进一步推动了房价的攀升。如杭州市的房价从1998年的平均价格2700元/平方米,上升到2002年的5000多元/平方米,几乎翻了一番;北京的房价是全国最高的,二环以内一般商品房的价格都在7000-13000元/平方米,2002年下半年虽有微弱的下调(平均下降249元),但是,这个价格中高收入水平的家庭也难以承受,更不用说普通百姓和工薪阶层了。
2、由于炒作,一些城市出现了房地产过热现象。
导致过热现象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有些开发商为了获取巨额利润,违规进行“圈地”,取得土地资本的垄断,不是为了直接开发,而是在取得土地使用权之后对土地进行炒卖,有意抬高地价,导致市场非理性运作,使地价快速上涨,从中获利。这是目前一些城市出现房地产过热的根源。这种现象在各个城市建立土地储备制度之后,单纯的土地炒卖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二是炒卖楼花。由于土地炒作受制约,目前炒作者(也可称投机者)转入炒卖楼花。如温州有一个人在杭州购买2700元/平方米的商品房28套,放了不到两年时间,就以4500元/平方米全部卖出,净赚504万元。更有甚者利用信贷资金购买整栋商品房进行炒作。所谓“投资”购房在一些城市是非常突出的,有的达到商品房交易总量的40%以上,应该看到非居住者(购买不是为居住而是炒卖)购买商品房数量过多,就把“房市”变成了“股市”,这给整个经济发展埋下隐患。这也是当前一些城市出现房地产过热的重要因素。克服房地产过热,抑制房地产炒作是政府部门不可忽视的职责。
3、经济适用房的运作有待研究。
经济适用房的出现,是国家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一项重要的政策措施。经济适用房不仅得到国家的政策优惠,各项税费的减免,还以划拨(无地价)的方式提供给土地的利用,实质上是经国家补贴的“准商品房”。由于国家把运作权交给开发商,并以市场机制运作(起步阶段是政府行为(强迫农民卖地),销售阶段是市场行为),这就产生了很多问题。一是经济适用房是市场运作,销售对象难以控制,家庭收入难以界定,而把这种权利交给公司就更无法控制,因此,导致经济适用房成了富人“投资”炒作的天堂。以北京为例,经济适用房有40%以上被富人买走,这违背了国家出台政策的初衷,导致“杀贫济富”的效果。二是这种经济适用房的市场运作方式,客观上形成了住房价格的双轨制,为有权有势、有财人员提供了滋生腐败的土壤,助长了不良风气的蔓延。也给房屋炒作者提供了温床。为此,笔者认为,经济适用房的市场运作必须改革。可考虑两条出路:一是由暗补改为明补,也就是说,土地照市场价进行挂牌拍卖,其地价款作为中低收入者购房的补贴,并在报刊上公布,接受社会群众监督,这样有些富人和不应享受者就不敢轻易购买,否则就会暴光,起到控制作用。二是取消经济适用房的政策,政府只抓廉租房(非市场运作)帮助最困难者,因为现在的“经济适用房”,从设计户型、建筑材料,到面积都不是为中低收入阶层考虑的。例如:天津经政府批准的6个经济适用房居住区(“华苑”、“万松”、“梅江”、“西横堤”、“太阳城”等),都超过中低收入的承受能力。“梅江”YS园除两座框轻住宅外,有11座四层半联体花园洋房,47座别墅。一般户型单元面积为147平方米,别墅369平方米;北京有的经济适用房面积也达150平方米,价位一般也在3000-4500元/平方米,请问中低收人能购得起吗?政府提供的优惠又面向谁?如果取消经济适用房的优惠,不仅可以抑制住房价格双轨制产生的不良影响,依据市场运作规律(供求关系),逐步降低商品房的价格,而且还可以起到树立正气,克服腐败的作用。
4、房地产市场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