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银行被罚没 1696 万元,涉 12 项违法违规行为,这起到了哪些警示作用?
央行宣布处罚7家拒收现金单位,这起到了怎样的警示作用?
这起到的警示作用有: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都应当注重对人民币的使用,而且也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规定。任何拒收现金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而且会受到相应的处罚。消费者可以依法使用现金进行消费,而商家同样履行相应的义务。
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虽然移动支付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广,而且几乎成为大多数人的主要选择,但这并不意味着现金毫无用武之地。对于某些人而言,人民币仍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也是主要的支付手段。央行处罚七家拒收现金的单位,此举的警示意义重大。
首先,有关单位应当规范经营行为,并且增强法律意识。对于大多数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机构而言,移动支付的确更加便捷,而且能够进一步减少其经营和管理成本。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有的工作人员不愿收取现金,也不愿为消费者提供应有的便利。而此事能够令单位引以为戒,并且促使其纠正错误。
其次,有关部门需要注重保障人民币的依法合理的使用,并且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既然拒收现金的违法行为层出不穷,并且屡禁不止,也就意味着有关部门应当加大执法力度,并且需要及时整顿市场秩序,进而避免人民币的价值流失。只有净化不良的市场风气,并且营造良好的经营和消费氛围,才能保障现金的合理使用。
最后,公民需要重视人民币,并且避免人民币被束之高阁。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应当主动维护人民币的地位和权威,而且也需要主动抵制拒收现金的行为。我们不仅不能纵容这类违法行为的发生,也不能成为帮凶,因为人民币是国家经济的象征,也是维护社会平稳运行的重要载体,我们需要予以重视。
两家公司因虚假宣传被罚280万元,起到哪些警示作用呢?
现在人们越来越依赖广告,很多商家更是把精力放在了宣传上,虚假宣传,引起消费者的注意。两家公司因虚假宣传被罚280万元,起到哪些警示作用?
两家公司因虚假宣传被罚款280万。
根据相关部门监管显示“在2022年8月12日上海某公司发布虚假或者引人误会的商业宣传,分别被某部门罚款200元和80万元”,其宣传力度太过于夸张了,“华佗,李时珍都不能够解决的皮肤和身体问题,浩哥都能够调理好”,并且通过各种营销话术进行培训,通过员工向消费者宣传商品和服务,从中牟取暴利,严重影响消费者的正当权益,属于虚构,夸大商品和服务效用的方式。
能够很好地警惕相关消费者理性购物。
很多消费者面对别人的虚假宣传,不能够很好的识别,认为别人所说的虚假话术是正确的,能够治好自己的疾病。不理性购买,自己花了钱,然后身体还受到了伤害。此次罚款280元,能够很好地警惕相关消费者,当身体不适时,就应该积极去正规医院寻医问诊,而不是通过别人的虚假宣传购买相关药品。给消费者敲了一记响钟,让消费者能够保管好自己的财产安全,能够合理甄别虚假宣传!
能够警惕相关商家理智宣传。
某种程度上来说,很多商家都有着一定的虚假宣传,只是相关部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对此进行处罚。宣传要适量,太过于虚假了会引起消费者的质疑,还会遭受到相关部门的惩罚。这次罚款280元,能够很好地警惕相关商家,积极遵守相关规则,维护消费者的权益,更好地打击不良商家!
人们要理性购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储户 28 亿元存款不知情下遭质押担保,渤海银行称已报案,这是怎么回事?涉事银行可能会承担什么责任?
渤海银行南京分行的多位经理、副行长当面承认,无锡济煜山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其关联方南京恒生制药有限公司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公司名下28亿元的存款就被用于为另外一家与自己毫无关系的公司提供贷款质押担保了。
事情已经逐渐明朗了,虽然还有一些细节信息待公布明确,但是个人认为该案件由套利业务引发的可能性已经不大,是委贷或者非阳光存款玩崩了。
介绍
渤海银行一边致歉一边又提出,希望能够允许银行继续用山禾药业5亿元存款,为华业石化从渤海银行贷款提供存单质押。
然而也没能阻止质押的继续,8月20日,恒生制药存入全部的三笔“新易存”存款共12亿元已被质押,不能支取。
更“绝望”的是,8月25日,因华业石化未能在还款日偿还贷款,渤海银行南京分行还是强行划扣了恒生制药4.5亿元存款。
银行千万级罚单8成涉房 房地产金融强监管态势延续
经济参考报5月25日消息,近期,央行、银保监会等部门多次“喊话”,对房地产金融保持监管高压。地方层面,广东、合肥、深圳等多地金融监管部门针对涉房信贷政策持续“打补丁”,进一步围堵资金漏洞。在“房住不炒”基调下,银保监系统对信贷资金违规输血房地产毫不手软。据同花顺iFind统计,今年以来,银保监系统披露银行业机构罚单546张,罚金8.37亿元,近半数罚单为涉房、涉地信贷违规。业内人士预计,在房地产金融受到监管当局高度关注的背景下,加强贷款全流程管控、防止资金违规流向房地产等领域仍是未来监管重点。
房地产金融监管政策密集落地
近期中央和地方层面密集发声,加大房地产调控力度,深圳、合肥等多个热门城市多次给政策“打补丁”,围堵资金漏洞、规范市场秩序已成为多地楼市调控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
近一个月内,金融监管部门针对房地产金融多次发声。央行副行长李波5月22日在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表示,要充分发挥宏观审慎政策结构性靶向调控的作用,针对房地产金融等特定领域的潜在风险,及时采取宏观审慎措施,防范系统性风险。银保监会5月20日发文表示,对顶风而上、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干扰货币信贷政策传导的投机行为给予严肃处理。央行5月11日发布的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重申“房住不炒”,明确表示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
此外,银保监会农村银行部日前就加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社团贷款监管向各地征求意见,其中强调社团贷款不得投向房地产业。基金业协会近期也已叫停基金子公司备案房地产供应链类产品。
地方金融监管部门持续加大监管力度。例如,金融委办公室地方协调机制(广东省)第一次例会表示,广东协调机制各成员单位将强化风险监测与防控,持续督促金融机构加强信贷合规管理。浙江银保监局近日表示,将与地方有关部门加强协作,联合成立工作专班,共同查处打击各类房地产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合肥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发文要求,加强个人住房贷款首付资金来源、最低首付比、偿债收入比、贷款资质的审查,严肃查处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行为。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在金融监管部门的要求下,对银行进行了自查,个别城市还在一定范围组织了监管检查。
在“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的政策导向下,监管机构针对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楼市、商业银行违规向房企放贷行为进行严格监管,多家银行高管都重申,今年将持续加强房地产贷款的管控力度。
交行行长刘珺透露,个人经营贷违规流入房市的排查情况是今年重点工作之一。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强个人经营贷用途管理。加强贸易背景审核和用途监控,严防信贷资金流入违规领域。建行副行长吕家进表示,将对房地产开发贷继续实施从严的名单制管理,积极开展项目合规性审查,严格把关项目投向和资金用途。
多银行违规操作领高额罚单
随着政策持续收紧,对于房地产金融的监管力度也保持高压。据同花顺iFind统计,今年以来,银保监会针对银行业机构披露罚单546张,千万级以上罚单10张,其中8张罚单涉及房地产贷款,涉房贷款相关罚金总额超过3亿元。
其中,华夏银行被罚9830万元,罚金最高,违规案由涉及“违规向土地储备项目提供融资”“部分理财资金违规投向土地储备项目”。渤海银行罚金9720万元紧随其后,案由包括“违规向资本金不足的房地产项目发放贷款”“违规发放土地储备贷款”“违规向四证不全的房地产项目发放贷款”等。中国银行因“理财资金违规用于支付土地款或置换股东购地借款”“理财资金违规用于土地储备项目”等被罚8761万元。
“近期银保监会密集披露罚单,表明国内金融强监管常态化、对金融领域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态度。”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表示。
监管部门一再重申银行贷款严禁违规挪用,为何总有银行明知故犯?周茂华表示,这要从供求两端找原因,一方面,国内房地产贷款额度大、信用锁定期限长、利率较高、银行收入稳定,房价稳步增长令抵押品相对安全,房地产不良率低,银行房贷风控管理成本低;另一方面,部分购房者利用银行信贷资金进行“加杠杆”投机炒房,资金具体使用流向存在监控难度大、成本高等问题。
一位银行信贷部人士告诉记者,监管机构始终严格监管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但贷后进行资金用途干预并不容易,“试图将贷款资金流向房地产的企业往往存在多头开户,资金在多个账户间转移,这就导致原放款银行难以监督资金流向。”
涉房信贷监管仍是“重头戏”
业内人士表示,下半年银行领域监管重点将继续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预计在信贷投放等领域的督查力度会进一步提升,处罚警示力度将加大。
周茂华认为,下半年银行监管重点还是信贷业务领域,“商业银行盈利贡献的重头业务仍是信贷业务,此外,国内部分银行违规开展业务问题治理难,需要一个过程。”
厦门国际银行投行分析员任涛称,下一步,监管层除了继续防范各种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还可能严格控制房地产贷款增速,同时提高房地产贷款风险权重。此外,在严格约束房地产企业信贷融资、供应链融资的基础上,对地产企业股权融资以及普通债券融资(含美元债)进行一定限制。
对于严监管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发展,周茂华表示,稳健经营、提升风控能力、不断增强金融创新能力和服务质量是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银行应健全管理制度,培育依法合规开展业务、稳健经营的企业文化,同时进一步优化现代结构。
任涛建议,银行应积极顺应监管导向,将信贷资源投向普惠小微、制造业、科创类、绿色信贷企业,保持在监管导向较为明确领域的信贷投放权重平稳上升。
上海一核酸检测机构违规外包业务等被罚没超38万,这起到了哪些警示作用?
这起到的警示作用有:核酸检测机构应当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并且严格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以避免更大范围的感染后果;全社会应当加大监督的力度,并且全力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疫情防控措施;有关部门需要强化监督和执法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
在这一特殊时期,我们需要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不可否认的是,核酸检测机构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不可或缺。但有的机构却为利益所惑,并实施违法行为,例如,上海一核酸检测机构竟违规外包相关业务,此事应当引起重视。
首先,相关机构应当具有社会责任感,并且以公共利益为先。虽然核酸检测机构需要承担较大的风险,而且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可以过度逐利。这类机构不仅需要规范内部人员的行为,而且也应当增强集体荣誉感。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机构应当进行取舍,并严格依法办事。
其次,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应当得以保障,而且监督权应有行使的空间。作为承担社会公共职能的核酸检测机构,其不仅无正确的经营理念和服务态,也无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责任意识,这不应为社会所容忍。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我们才应从中吸取教训,进而保障民众权利的行使。唯有发动群众的力量,才能进一步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并打击违法犯罪活动。
最后,有关部门需要加强监督,并严惩类似行为。针对此种情形,各个部门应当提升防范意识,并且做好防范措施。监督部门不仅需要完善监督链条,而且也需要提升监管效率,拓宽监管范围,以避免不法分子钻法律漏洞;执法部门需要严格执法,并加大法律实施的力度,进而提升违法成本;宣传部门应当引导有关机构的工作,并且需要发挥先锋模范的带头作用。唯有双管齐下,才能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