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央行发布的2022年金融统计数据中,上海以人均存款超21万?是居民资产配置的逻辑变化了吗?
如何看待“2022年全国存款120万亿,利息收入或超20万亿”?
近日,网传一名在头条号上认证为“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教授”的网友@原味农经发布了一篇题为《对50万以上存款征收高额利息税,促消费的最佳途径》的文章,目前该文章已删除。 文章中提到,2022年,我国居民存款余额高达120余万亿元,全国有500多万个家庭存款余额在50万元以上。建议通过对这些家庭征收高额利息税的方式,让居民把存在银行里的钱拿出来消费,拉动经济复苏。 文章发出后引起了热议,1月28日,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院在官网发布声明辟谣,称该作者并非该院教职员工,也非经济学教授。同日,时代财经尝试联系该头条号作者@原味农经对此作出回应,但该用户的头条号的私信功能已被设置拒收。 多位金融业内专家在接受央行发布2022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其中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央行发布2022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其中如下的信息值得关注。
一、央行发布2022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
中央银行将于2022年公布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报告。该报告显示,自2021年起,我国跨境人民币跨境支付规模继续保持较高的水平。2021年,跨境银行代客人民币跨境收付总额达36.6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9.0%,支付总额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今年,人民币的跨境资金流动达到了4044.7亿元,总体收支平衡。到2021年12月,人民币的国际支付比例上升到2.7%,超越了日元,成为世界上第四大支付货币。
在2022年五月, IMF把人民币在SDR中的比重从10.92%提升到12.28%,这表明了人民币可自由使用程度提高的认可。
二、人民币资产对全球投资者保持较高吸引力
随着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对外开放,人民币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依然很大,在证券投资项目中,跨境资金的流动呈现出净流入的趋势。
截止到2021年底,境外机构拥有的人民币股票、债券、贷款、存款等金融资产总额达10.83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0.5%。人民币离岸市场逐渐回暖,交易活跃。到2021年底,人民币在各主要的离岸市场上的存款将达到1.50万亿。
三、人民币对去美元化的作用
在过去的两年里,我们一直在谈论全球竞争,这场全球竞争的核心是去美元化,人民币与俄罗斯卢布将成为全球去美元化的先锋。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强国,中国目前已成为130个世界上最大的贸易伙伴。当中国决定去美元化的时候,这就是美国面临的最大危机。
央行发布2020年金融数据,人均存款6.67万,这数据说明了什么?
仅看这一平均值,就是说,基于薪资、基于个体户经营、基于多样化的收入来源,一个人的现金资产规模达到了6.67万元。
注意,我们这里提到的是“现金资产”。在另一个问题当中,我们叙述到过“银行破产、存款会不翼而飞”的问题;就是说许多人并不会将自己的资产、财产,全都放到存款这一项当中来。许多人,在银行存款之外,还会买房、买车、买基金买股票买保险买金银买债券买外汇……不一而足。
也就是说,我们并不能从这一数据,去推算一个人到底有多少财产。
另外,我们还要考虑到,许多个人,经常因为买房买车的原因,产生了负债,需要按月归还。包括信用卡那里,也可能有负债,需要按月归还。包括我们民间人与人之间,也能够合法借贷,会存在各类借贷关系。
意味着说,哪怕统计流动性财产的净值,许多人也经常因为存在大量借贷关系(贷方)的原因,而远远超过6.67万元,另一些人则因为存在这些借贷关系(借方),而远远低于6.67万元。
真可谓是“横看成岭侧成峰”、“几家欢乐几家愁”!
第三,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在今天许多人还拥有比特币账户、微信账户、支付宝账户、海外金融账户。对这些账户中的财产(可视为存款看待),我们的央行其实就无从统计了。但这些账户,实实在在地构成我们一个个公民的财产,流动性与现金存款完全相当,能够无差别用于个人的消费与投资。尤其,对于我们网络活动较多的新一代的年轻群体来说,可能这些“网络账户”当中的“存款”,反而要大大超过那些传统银行账户许多。
我们知道,2020年全国完成的GDP总额突破了100万亿元。而以14亿人口总量、以6.67万元的均值,来计算所有个人的存款总额的话,大概是9.34万亿元。
居民存款规模,与GDP规模之间,当然并没有直接关系。但广义货币供给与GDP之间,就有一定规律能够遵循。但如果说广义货币供给仅占全年GDP9.34%的话,就显得实在有些说不过去、逾越常识。是的,如果这一比例的确显得偏低一些的话,原因可能就在于因为居民对现金的跨网络配置、存款之外对基金股票保险等其他金融资产的配置,当然还包括企业经营盈余所产生的存款,所导致。
也就是说,我们能够通过这一比例偏低的幅度,来大致估算,居民对其他金融性资产大概配置在怎样一个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