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研究院主管级高级研究员就如何应对理财产品净值波动给出了建议,你对此有何见解?
如何看待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净值波动?
近期,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出现较大幅度波动,个别出现负收益,引发市场关注,也让一些对银行理财产品有着“保本”印象的投资者感到不太适应。对此应如何理性全面地看待?
市场变化必然导致净值产品的波动,目前净值型理财产品的占比已达60%,这么大的规模,出现阶段性浮亏是正常现象。
资产端看,随着经济恢复,资金利率短期波动引起债券二级市场价格波动;产品端看,理财子公司成立后,对固收类净值型产品进行战略布局,客观上这些新产品的成立时间点较为集中于年初收益率曲线的低点。
净值型理财产品的回撤风险总体可控。除去少量产品外,绝大多数净值型理财产品由于资产组合较为分散、成立期限多元,净值波动有限。
,随着以资管新规为核心的一系列重要监管文件的落地实施,“破刚兑、净值化”成为银行理财业务最重要的发展趋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出现波动是十分正常的现象,也从侧面反映出资管新规实施以来,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已取得积极进展。
《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2019年)》显示,2019年净值型理财产品累计募集资金50.96万亿元,同比增幅67.49%。2019年末,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余额10.13万亿元,同比增加4.12万亿元,增长68.61%。
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量与存量增幅均增长近70%,表明净值型理财产品在销售中逐渐为投资者所接受,理财产品打破刚兑也逐步为投资者所理解。
理财产品净值化是对参与各方更加有利的选择。对客户来说,较之传统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的收益不足客户承担、超额收益银行全拿,净值型理财产品虽然收益不足还是客户承担,但大部分超额收益归投资者所有,风险和收益基本平衡。
需要看到的是,净值波动是银行理财业务发展转型面临的必然挑战。
银行理财客户主要来自于银行原有的存款客户,相较其他资管产品的投资者,银行理财的投资者整体风险偏好较低,对净值波动的容忍度较小。
这需要在理财管理端不断增强投研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在市场端不断加强投资者教育及适当性管理,引导投资者积极适应市场波动,关注资产配置的稳健性和可持续性,并通过长期投资来平滑净值波动。
净值化趋势下,银行理财业务要把保护投资者权益放在首要位置,以更加专业化的投研实力、更加完善的产品体系和更加全面的风险管理,提高理财产品净值稳定性。
建议,投资者应充分考量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理性选择与自身风险偏好相匹配的理财产品,同时逐步树立起长期、理性的价值投资理念,避免因为过度关注个别产品局部时段的净值变化,影响正常的投资决策。可以在投资之前到辨险识财查看银行理财产品评价报告,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投资风险。
如何看待近期银行理财净值波动
从上周五开始,债券市场走弱、波动加大。国债期货10年期主力合约、5年期主力合约、2年期主力合约均下跌;10年国债收益率、3年国债收益率、1年国债收益率出现较大幅度上行,各期限同业存单利率普遍上行。
债市回调,银行理财为何受牵连?当前,债券类资产是银行理财的主要投向,尤其是风险等级较低的固定收益类产品。《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2年上)》显示,相较于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权益类资产,银行理财投向债券类资产的余额高达21.58万亿元、占总投资资产的67.84%。
债市近期调整的原因是什么?用一句投资俗语概括,即“经济预期转好,债市看跌”。从宏观角度看,随着“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发布,疫情防控更加精准,市场对未来经济增长的信心更强。从微观角度看,随着银行同业存单、中期借贷便利(MLF)大量到期,再加上“双11”期间备付金冻结,资金面出现了边际收紧,流动性短期承压。
尽管市场行情千变万化,但核心投资逻辑不变。面对市场波动,不论债市亦或股市,投资者都应“透过现象看本质”、把准核心投资逻辑。一方面,不必过度恐慌于银行理财产品的净值波动,在“资管新规”落地实施的背景下,产品净值“随行就市”已成常态;另一方面,应逐步建立长期投资理念,在债市逻辑未出现根本性反转的情况下,“拉长持有期、获取持续稳定的票息收入”也不失为一种理性做法。